盛宠-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红楼梦》也是悲剧,而且只有前八十回是真迹,后四十回只是高颚的狗尾续貂而已。
盛思颜努力做出很高冷的表情。可惜她性子太软,看在众人眼里,只觉得她认真的表情好可爱。
“听好了,四大名著就是:《幽梦帘》、《庭院深》、《青云天》和《还珠记》!——是不是听名字就很好听?!”牛小叶得意洋洋地道。
盛思颜全身抖了一抖,忙掏了掏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郑二小姐,不是又在玩“张冠李戴”那一套吧?就像她把《岳阳楼记》的内容套在《醉翁亭记》上面……
“呃,能给我看看吗?”真想大饱眼福啊!
牛小叶忍不住捏了捏盛思颜的小脸一把,笑道:“等你识字了就给你看,我家全都有。”
“你家有?我身边带着就有!”那满脸梦幻花痴表情的小姐姐从自己的书包里唰地一下掏出四本线装书,放到盛思颜的书案上。
“看见没有?全是郑家书局出的精装版。”那小姐姐洋洋得意说道。
盛思颜强作镇定地了看了那四本线装书一眼,小声道:“可以借我回去抄一抄吗?”
大夏皇朝的书还是很贵的,一般平民家里有一两本书就了不起了。大部分人都是借了回去抄录在竹节纸上,然后慢慢细看。
竹节纸成本便宜,一个大钱可以买两刀,所以是普通人家酷爱读书人的最爱。
只要辛苦一点,多费点笔墨,就可以把那些字字珠玑的书保留在自己身边了。
当然,这种书一看就是自己抄录的,跟书局里面卖的各种成品书是完全不同的,拿出来也没有人把这当真品。
赝品就是赝品,永远当不了真品。
“可以可以!你拿去抄录吧。真的很好看,不懂的字可以问你家里人。”那小姐姐很热心地说道。
她们这个班是中级班,考上来的小姑娘都是有了一定基础,绝对不是初级班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
初级班是识字扫盲班,中级班当然要档次高一点点。
盛思颜问清楚了那小姐姐的名字,郑重谢过,就将那四本书收到小书包里,打算回家后仔细“拜读”。
“先生来了!先生来了!”
校舍里一阵喧哗,各个小姑娘忙各就各位坐好了,等着先生进来上课。
因是第一天开学,先生也没有讲很多东西,只是让她们各自详细地介绍自己的姓名家世,然后一一记在纸上。
等整个班轮完,已经到了下午。
大家中间还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放学回家了。
盛思颜等不及跟王二哥一起回家,一个人就背着沉甸甸的小书包跑回自己家里。
她实在迫不及待想看看这“四大名著”!
王氏见她回来了,忙道:“快去洗手,饿不饿?我给你准备了点心。”
盛思颜心不在焉地应了两声,就钻到自己房里,将小书包里面的四本书掏了出来,摆在书案上。
先看哪一本呢?
盛思颜捧着下颌沉思。
王氏进来道:“还是吃了点心再来看书吧。这是女学里发的书?”说完就出去了,并没有过来亲自看一看。
盛思颜也没有在意。
想了想,还是出去洗手吃了点心,再回来看书。
回来之后,她挑了第一本《幽梦帘》,翻开扉页,一目十行地看起来。
结果没看几页,她的眼睛再一次瞪大了。
天啦,郑二小姐,你是有意跟我的眼珠子过不去是吧?
今儿我的眼珠子都快掉到眼眶外面去了!
盛思颜揉了揉眼睛,她没有看错吧?!
这书里有费云帆、楚镰、绿萍和紫菱!——这妥妥的是琼瑶奶奶的《一帘幽梦》啊!
只不过把故事的背景搬到了大夏皇朝。
在这《幽梦帘》里面,费云帆是一个老婆偷人被他休掉的王爷,楚镰是一个好学上进的书生,最后考中状元,回来跟他从小定亲的未婚妻绿萍成亲。绿萍则是一个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的大家闺秀,但是她自小父母双亡,守着份小家业,跟妹妹紫菱相依为命。楚状元回来跟她成亲之后,她理所当然地把小妹妹紫菱带进了楚家。
然后……大家懂得,状元姐夫跟小妹妹发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是好心的小妹妹不愿意做妾,也不愿意让姐姐一辈子痛苦,所以忍痛出走。姐姐在追寻小妹妹的过程中,被马车撞断双腿,成了残废。
而妹妹却在破庙夜宿的时候,遇到流浪汉纠缠,最后却因祸得福,被费王爷所救。
可怜兮兮的妹妹,终于在费王爷那里得到父爱……哦,不对,应该是男女情爱……于是,花好月圆鸟(⊙o⊙)。
而姐姐却因断了双腿,不能再生育,状元姐夫便纳了很多妾……
最后的结局,跟《一帘幽梦》不是完全相同,描述的语言也完全不一样,但是,所有的梗,妥妥地都是从琼瑶奶奶的《一帘幽梦》里来的!
这这这,难怪那小姐姐露出那种满脸花痴的表情……
盛思颜怀着异样的心情,翻看了另外三本“名著”——《庭院深》、《青云天》和《还珠记》。
有了《一帘幽梦》做底的名著之一《幽梦帘》,盛思颜对剩下三本书已经淡定了。
果然不出她所料,另外三本也是琼瑶奶奶的书改编成的以大夏皇朝为背景的古言。
《庭院深》是《庭院深深》,男主被改成了退役的将军,和自家孩子的养娘发生了一段故事,然后,这养娘原来是被他休掉的前妻,重生回来复仇滴!
《青云天》就是琼瑶奶奶的《碧云天》,写的是生不出孩子的世家少奶奶把自己从养生堂救来的孤女介绍给丈夫生孩子。
至于《还珠记》,就更明显了,那就是——《还珠格格》!这书改编更容易,只要把背景从清朝换成大夏皇朝就可以了。
大夏皇朝的四大名著,居然都是改编的琼瑶奶奶的著作!
这这这,郑二小姐,您到底是要闹哪样?!
※※※
求推荐票和收藏。O(∩_∩)O谢谢!
……
gt;
第14章 女四书
盛思颜如同梦游一样将四本书收到小花布书包里面,一直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王氏只当盛思颜是在学里太过激动,所以累坏了,晚上都没有教她识字念医书,就早早催她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盛思颜跟着王二哥一起去女学。
王二哥问她:“女学里怎么样?有人欺负你吗?”
盛思颜摇摇头,“没有。大家都挺好的,对我也很和气。”
王二哥点点头,“那昨天你怎么不等我就一个人回去了?”
盛思颜歪着脑袋想了想,道:“呃,我想我娘了。”
王二哥淡定地看了她一眼,“编,继续编。”明显不信她的话。
盛思颜有些羞愧地低下头。从前世到今生,她向来不会找借口,总是能被人一眼识破。
“你有什么话,都可以跟二哥说的。——嗯?”王二哥拉着盛思颜的手,半蹲下身,看着她的眼睛,诚恳说道。
盛思颜看着王二哥清澈的眼眸,心里一阵内疚,忙乖乖地道:“昨儿是我急着回家要看那四大名著。就……就没有来得及等王二哥。”
王二哥愕然地站起来,“四大名著?!”顿了顿,又问:“是郑想容写得那四本话本子小说?《幽梦帘》、《庭院深》、《青云天》,还有一本叫什么来着?”
“《还珠记》!”盛思颜笑眯眯说道。
“哦,对,《还珠记》。”王二哥眼眸里带着轻责的神气,看了盛思颜一眼,道:“这些书,其实是杂书。你小小年纪,不要看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好了。”
“啊?”盛思颜瞪大眼睛,“这是四大名著耶,不应该大家都拜读吗?”
王二哥轻轻敲了敲她的头,“什么四大名著?我大夏皇朝的名著浩如烟海,这四本讲些情情爱爱的话本子小说,可当不得‘四大名著’四个字。不过是戏班子经常用来排戏的四大名戏罢了,要说它们是名著,可不能跟郑二小姐别的那些文集诗选相提并论。”简直是判若两人好不好……
盛思颜抿了抿唇,暗道大夏皇朝的人还是有些眼光嘛……
那四大名著,想来就是喜欢看这些“杂书”的小姑娘们私下里自封的。
不过也对,这些书,在她那个信息发达的前世,都曾经风靡一时,更何况在这个闭塞的时代呢……
盛思颜展眉笑道:“原来是这样。我还说怎么咱们大夏皇朝能奉这四本书为经典之作呢。”
两人说笑着来到女学门口。
盛思颜冲王二哥挥挥手,高高兴兴跑进去。
来到自己的校舍,盛思颜将那四本书还给那位小姐姐,道:“我娘……我娘……不让我抄录……”
那小姐姐抿唇一笑,道:“是啊,你是太小点儿。等你长大些,我再借给你看。”
盛思颜连连点头,又道:“我听邻居说,这四本书,其实不是四大名著。”一幅“你们骗我”的样子。
那小姐姐掩唇轻笑,道:“当然,那些大男人不承认这是‘四大名著’,可是在我们女人家看来,这就是最好看的名著。他们男人家爱看的那些书,一点趣味都没有。”
牛小叶走了进来,也跟着道:“正是呢。”又对盛思颜道:“你还不知道吧?这里的‘四大名著’,其实以前没有《庭院深》,而是《梅花印》。”
“是的。本来应该是《梅花印》,但是太后娘娘说,这《梅花印》宣扬混淆皇室血脉,败坏纲常,因此下懿旨禁了那本书。后来郑二小姐就又写了《庭院深》这本书……”知道这个消息的小姑娘还不少。
盛思颜一愣,暗道乖乖,连《梅花烙》也抄,郑二小姐您该是多饥|渴啊……
“……可惜被禁了,再也看不到了。”屋里的小姑娘一起惋惜。
她们不知道的是,此时在京城的皇宫里面,郑大奶奶正跪坐在太后娘娘面前的矮足长条书案前方,将四本线装书一字排开,道:“……太后,我妹妹缠|绵病榻的那一年,自知罪孽深重,特别是写下了那四本不该写的话本子小说,害了一代大夏皇朝的女子,深感内疚,因此写下《女诫》、《内训》、《女论语》和《女范捷录》四本书,合并为《女四书》。这四本书,能帮助千千万万被她误导的女子走回正轨。”
太后含笑看了郑大奶奶一眼,道:“素馨,你对你这个妹妹,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郑大奶奶忙道:“太后娘娘过誉了。我妹妹是个好女子,而且天纵奇才,我很佩服她,也很崇拜她。她说的话,我都听的。她的遗愿,我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一帮她达成。”
“是啊,真是个好女子,不仅容貌绝美,而且天纵奇才。——天纵奇才这四个字,当真是当的。只可惜啊,我们昭儿没有这福气。”太后娘娘喟叹道,一双保养得如同二八少女的玉手从那四本线装书上一一划过,然后拿起最前面的《女诫》读了起来。
那书是上好的雪花宣装钉的,比白雪还白,但是太后娘娘的手,却比那雪花宣还要白上几分。
以太后娘娘年过五旬的年纪,有这样的玉手,实在是堪称“逆天”了。
看一个人的年纪,其实最应该的是看手。看脸看不出多大差别。
郑大奶奶看着太后的玉手,微带得色的笑了。
“太后娘娘,我妹妹临终的时候把这四本书交给我,就是希望我能办一所女学,然后,把这四本书当做教材,教给女学的女孩子们。——这才是她们应该学的东西。”郑大奶奶柔和但坚定地说道。
太后很快就把《女诫》翻了个七七八八,然后阖上书,不置可否地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