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南北朝:纵横十六国-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姚弋仲有他自己的打算,他想回到羌人的发源地关中地区,以图进一步的发展,但他碰上了有同样想法,同以关中为发源地的氐人领袖蒲洪。
蒲洪由于对后赵的待遇不满意,早已遣使降了东晋,东晋朝廷看到北方如此大乱,又恢复了信心准备北伐,蒲洪被任命为持节和征北大将军。蒲洪根据谶文所说的“艸付应王”,改姓苻氏,自称三秦王,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做关中三秦之地的主宰。
姚、苻两家都想乘着关东大乱,关中空虚的良机,先一步进入关中,创立基业,双方就先在关东打了一场“资格战”,结果苻洪击退了姚襄的进攻,确立了主动权。
可惜苻洪本人的好日子没过长,后赵的降将麻秋(就是原来那个多次败在张重华手中的凉州刺史)欲吞并苻洪的势力而自立。他宴请苻洪,在酒中下毒,苻洪毒发,其子苻健发现了麻秋的阴谋,将其斩杀。
苻洪临死前对苻健说:“我所以还没有入关,乃是以为中原(指关东地区)一带可以平定,不想却被小人麻秋所害。中原的事情不是你们兄弟能解决得了的,我死以后,你们急速入关!”苻健遵从父命,一面去了王号,向东晋告丧,一面率部众向关中进发。
(前秦日后的强大,首先得归功于苻洪制定决策的正确。苻洪曾经试图在关东捞取根据地,但在群雄并起的背景下,想要立足显然困难。与前赵和后赵对峙时期不太相同的是,由于西南的成汉已被东晋消灭,而东晋方面对蜀地的控制又比较弱,关中所面临的唯一称得上强敌的只不过是前凉一州的力量,而关中在地理和军事上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那里又有大量支持苻氏的氐人。苻氏的军队先入关中,站稳脚跟,就能转过身子对抗关东的敌对势力。)
整个中华大地,以冉魏国都邺城为中心,四面八方都陷入剑拔弩张的状态之中:苻健离开所据的枋头(今河南浚县一带),向西挺进;东南“安分”了很久的东晋沿着江淮一线,派兵向北进入魏国境内;西北的前凉摩拳擦掌,待机东征;北面的石祗更是咬牙切齿,整饬军备,以图报仇血恨。
但这一时代的最强音尚不属于他们,远在东北龙城虎视中原的慕容家族,已经为结束这场大乱准备了二十万的精兵,在东起徒河(今辽宁锦州一带),西到蠮螉谷的战线上,前燕部队分三路大军对冉魏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势。
十六、前燕南侵
公元350年这个多事之秋,在东晋称作穆帝永和六年,在冉魏则是冉闵年号永兴元年,而后赵把这一年叫做永守元年,这是石祗的年号。(呵呵,都有个“永”字,可惜古往今来,“永”得成的好事,一件也没有。)凑巧的是,这年正好是公元4世纪的正中一年,这整个世纪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异常混乱的世纪,从公元后的一世纪算起,大概也只有二十世纪足以与之“媲美”。这正中的一个年头对于这个世纪的混乱究竟意味何在,真是不好说,还是让历史给我们做出解答吧。
慕容家族此时已经换了新主,慕容皝于两年前去世,世子慕容俊即燕王之位。慕容皝临终前嘱咐慕容俊善用两个人才,一个是慕容俊的弟弟慕容恪,另一个是平州名士阳骛。
慕容俊在这一点上很听话,对这两个人信任有加,而他们后来也的确成为对前燕全盛居功至伟的人物。尤其是慕容恪,前文提过,慕容皝在世时就有意把他培养成为善战的良将。前燕攻打夫馀国时,慕容皝让慕容俊和慕容恪一同出征,慕容俊只不过在军中发号施令,做名义上的总指挥,在实战中身先士卒、指挥士兵冲锋陷阵的事则总是由慕容恪来完成。慕容恪经过大战的锤炼,智勇兼备,很受慕容皝的喜爱,他在前燕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阳骛则是平州大族,父亲一辈就在慕容廆手下做校尉。阳骛年少时便好学多识,气质非凡。慕容廆在位时是安邦阶段,他献了许多强国之计,很有效果。到了慕容皝时代,前燕进入拓疆阶段,他随军征讨,运筹帷幄之中,深受慕容皝信任。总体而言,也是一个全才。
石虎死后的诸子之乱,在前燕国内引发的反响很大。慕容霸等人上书,极力主张乘此机会进取中原,慕容俊考虑到父亲新丧,十分犹豫。
慕容霸急得不得了,从驻守的地方跑到国都龙城,对慕容俊说:“难以得到但容易失去的东西,就是时机啊。万一石氏衰而复兴,或者有利形势被别的英雄占据,以此为称霸的资本,那我们岂不是亏大了,更不要说还将有无穷的后患!”
(这个慕容霸,对于时机的敏锐判断,在十六国中真是一绝,将来他的反反复复,每次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以成功者的姿态出现在其对手的面前。不过这时的他还很年轻,还只能充当配角而已。)
慕容俊说:“我军若要讨伐中原,要么经过安乐(今北京顺义一带),要么经过卢龙。邺城那边虽然乱了,但安乐一带仍然由赵国的将领邓恒把守着,兵精粮足,难以攻打;卢龙则山险路狭。假若敌人据守高地,断我退路,我军将首尾难顾,如之奈何?”
慕容霸把握满满地说:“邓恒虽还效忠石赵,但手下将士却各自思家,大军若能兵临城下,他们自然就会土崩瓦解。请让我为前锋,带一支兵马,从徒河直驱令支,出其不意,赵兵必会震惊。他们要是素质强一点也就是闭门死守,要是弱一点可能就直接弃城逃窜了,哪里可能有反抗的能力,然后殿下再以大军稳步推进,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慕容俊还迟迟不能下决心,继而向谋臣封弈请教。封弈答道:“用兵之道,敌人强大时利用智取,敌人弱小时则凭借实力。所以大国吞并小国,如同狼食猪豚,治世更替乱世,好比日光消融残雪。石虎如此残暴,尸骨未寒而子孙争立,上下离心。中原大地生灵涂炭,百姓们都翘首以待振新。大王如举兵南进,先取蓟城,再指邺都,抚恤人民,哪个能不扶老带幼的迎接您呢?而赵军则将闻风丧胆,不可能为害。”
折冲将军慕舆根在旁边接着说:“良机不可以错失啊。自武宣王(慕容廆,其谥为武宣)以来,我们燕国招贤养民,务农练兵(慕容皝在位时,就下令减免重税,废罢苑囿,将土地和耕牛分授无地贫民。若干措施使辽东一带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就是为了这一天。如今还有什么顾虑,难道老天不想让中原平定,无心让大王取天下吗?”
慕容俊听罢,笑而从计。他以弟弟慕容恪为辅国将军,慕容评为辅弼将军,阳骛为辅义将军,慕容霸为前锋都督、建锋将军(前面三位又称“三辅”,第四位虽然年轻,其实更厉害,最强的几位都在列了),挑选精兵二十余万,屯兵在南部边境线上,伺机而动;又派使者到凉州,约请张重华共同攻伐后赵。
中原的形势继续向利于前燕的方向发展,冉闵一称帝,慕容俊认为时机业已成熟,他以慕容霸统帅东路军,慕舆于统领西路军,自己亲率中路军,慕容恪为前锋,分三路发动南侵。
原来后赵领地的守卫兵将们早被内乱搞得心灰意冷,没有什么斗志了。“急先锋”慕容霸的军队进至三陉(今河北滦县一带),安乐守将邓恒烧仓弃城,逃到蓟城与幽州刺史王午共守。慕容霸军中的都督孙泳带兵冲入安乐,扑灭大火,燕军得到了大量兵粮,这下可赚得海了。
慕容霸与慕容俊合兵一处,继续进逼蓟城,王午看看还是守不住,就留了个部将,与邓恒继续南撤到鲁口(今河北饶阳)。燕军没费多大劲,就攻陷了蓟城这个幽州要地。不久,慕容俊把都城迁到蓟城,中原士大夫们大概从慕容俊身上重新看到了希望,相继前往归顺,慕容俊以极小的损失换得了中原争霸中的有利位置。
邺城和襄国之间的魏赵大战可没有因为“黄雀”前燕的介入而中断。冉闵还是把石祗当作自己唯一的军事对手,当时冉魏的士兵总数竟达三十多万,超过了后赵全盛之时,可见冉闵穷兵之极。他在击退了后赵大将石琨的进击之后,亲自率领步骑兵十万围攻襄国。石祗在城内支持了一百多天,实在是扛不住了,只得放弃帝号,改称赵王,派人向慕容俊和姚弋仲乞求援兵。
慕容俊和姚弋仲分别派遣悦绾、姚襄救援石祗,另外石琨也领兵声援襄国。冉闵派部将分头阻挡援军的到来,均告失败。
冉闵不甘受挫,打算亲自出击。部将王泰劝阻说:“如今救援襄国的各路大军云集,假若出战,必然会腹背受敌,不如坚守以待其变。何况陛下亲临战场,万一失机,大事去矣。”
冉闵想听从他的谏言,身边的一个道士法饶却出来搭话:“陛下围攻襄国多日,未得尺寸之功;如今贼寇又至,再回避不战,怎么能号令将士呢!”
冉闵属于正宗莽将,经他一激,那里会再细想?他捋起衣袖大声说:“我战心已决,敢再沮丧军心者斩!”
冉闵率领军队倾巢出动,姚襄、悦绾和石琨的援军三路夹攻,石祗又冲击冉闵的身后,魏军大败,所属胡汉官员及将士被歼殆尽。冉闵仅带着十几个骑兵逃回邺城。
冉闵后悔不听王泰的劝阻,迁怒于法饶,肢解了法饶父子。战争的胜败导致不自量力的主角开始颠倒,石祗乘胜派部将刘显率军七万攻打邺城,反过来要消灭冉魏。冉闵忙召王泰进宫商议对策。这王泰也是个不识大体的主,因为前次意见没有得到采纳,居然托病不见皇帝。冉闵要亲自上门慰问,他又说自己病重无法接待。冉闵恼羞成怒,发下恨言:“王泰这家伙给脸不要脸,我难道还真得靠你么?哼,看我先退胡兵,再斩王泰!”说着便率领邺城全部军队出战,大破刘显,一直追击到阳平(今河北馆陶),斩首三万多级。
刘显丧胆,秘密派人请降,卖主求荣,表示愿意替冉闵杀掉石祗,冉闵这才撤兵回到邺城。冉闵不忘兑现诺言,给王泰安了个有意叛逃的罪名,下令将其处死,灭掉三族。(冉闵虽是汉人,残暴程度却丝毫不逊于胡人。后赵统治时期特别后期是十六国时十分黑暗的时期,冉闵在石氏手下侍奉多年,沾染了太多胡气。如果说杀尽胡人的可怕口号是出于民族报复的话,那么这里仅以个人好恶而胡乱杀人,则算是他本人性格上的缺陷了。)
冉魏永兴二年(公元351年)四月,刘显果然杀死石祗及其手下的重要官员,把首级送往邺城。对石祗切齿痛恨的冉闵,当街一把火焚烧了石祗的首级,算是通告天下,后赵到此彻底玩完。然而,让冉闵死也想不到的是,他本人的末日也随之临近了。
十七、慕容恪摆连环马阵
冉闵虽然灭掉了后赵,但没有马上占领襄国。朝三暮四的刘显得了冉闵给他的大将军、冀州牧的封号,或许感觉荣华富贵来得太轻松,很快就调转枪头,回来攻打邺城。在打仗这一点上刘显并没什么长进,再次被冉闵击败,刘显退兵后,干脆就在襄国做起了皇帝。
到了第二年(公元352年)正月,冉闵得到刘显攻打常山(今河北正定)的消息,留下太子冉智镇守邺城,自己亲率八千精锐骑兵救援常山,一举击败刘显,并尾随追击到襄国。刘显部将曹伏驹开城门迎入冉闵,刘显及其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