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女皇的养成计划 >

第33章

女皇的养成计划-第33章

小说: 女皇的养成计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心中暗惊,面上却是一笑置之,神态平静:“你又怎知得如此透彻?”

“权利斗争是一条看不到深浅、望不到尽头的河流,他们是在河流中挣扎漂浮的人,而我是站在岸边的人。我虽无法感受那冲击的巨大力量,但却可以隔岸观察。”媚娘淡淡笑着,脸颊磨蹭着我的脖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是母亲你教我的呀。我身在局外,自然知晓得更多了。”

我垂眼望着媚娘,她浓密的长睫轻颤,偎在我怀中撒娇的模样也煞是可爱,如同一只乖顺的猫儿。但我清楚地知道,她将来绝不会温顺如猫。幼虎如猫,眯眼假寐,但它终有一日将声震山川,令百兽臣服,成为百兽之王。

在这荒寒无措的时空里,我不过是只蝼蚁,世间的万事万物皆与我无涉。红尘滚滚,世事风云变迁。唯一不变的,是人间亲子一粥一饭的恩情,以爱取暖。

我轻抚着媚娘的鬓发,抬眼处,雪影飘忽,淡漠无声,一抹幽霜落于心上,无声微凉。

如此猖狂的大雪,漫无边际的记忆之雪,一层又一层,将往昔覆盖得如此苍白。

**********************************

飞雪如雨,细细地飘拂在两仪殿上空。梅花怒放,素香浮动,娇花摇曳,一树树既喧闹又萧条地张扬着冬意。触目可及的皆是可入画的妖娆美景,我静静地望着,直到双目迷离,这才回过头来。

李世民端坐案前,手中狼毫,轻勾淡抹,他神情专注、眉目沉静,有着隔世的冷漠,静默如海,似乎已沉入永恒的寂静中。

我举步上前探看,眼眸一亮,沉吟道:“近观,浅墨略染,深浓只一抹。稍远,水竭笔涩,淡墨枯笔,气韵却永远不止。”

“你过誉了,我手中只是一支腐朽的笔。”李世民略一停顿,却并未抬头。

“一支已发腐溃烂的笔,却能在手下挥洒自如,是王羲之,这才是真正的大雅。”我笑意微微,一如往常,“而我竭力藏拙要做雅人,却又手生、口笨,始终无法领会其中真意。”

“你究竟想说什么?”李世民终于停笔,抬眸时故作不解。

我试探地问道:“你将如何处置承乾?”

殿外,白雪飘飞,李世民的神情比这苍茫雪花更冷更淡:“证据确凿,依大唐律,谋反是斩首。”

“承乾……在秦王府时,我救过他,也教过他骑马射箭,呵,那时他最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便是:‘明姐姐,你长的真好看,长大后我定要娶你为妻。’”我陷入回忆中,不禁露出一丝笑意,“那时你常年征战,你们父子相聚的时间极少。无垢与府上的奶娘丫鬟与他说过多次:‘你父王是大英雄、真豪杰,国之栋梁、万民景仰……’但我想这一切也远远比不上你这个做父亲的张开双臂给他一个简单的拥抱来得更有深意。”

李世民一言不发,一动不动,似已变成一樽雕像,只是眼中却是不见底的幽深。

“承乾确有许多缺失,例如奢侈、贪玩等,但这些并非不可救药。他十一岁时你便将他一人留在了东宫,他自然是没有朋友,所有人都是泾渭分明。有时,孩子故意捣蛋淘气,原因只有一种,便是希望借此来吸引父母更多的关注与爱。”我斜瞥了一眼李世民,见他似仍不为所动,便继续说道,“而后他坠马脚残了,终生难以痊愈,你从来都是追求完美,你不愿自己的继承人有此疾患,所以你对他便愈加冷漠。他失意落魄,便宠爱称心,你却将称心毫不留情地杀了。承乾的情感再无寄托,便走向极端,他只能走上最后的不归路:谋反。”

“你这是在指责我么?”李世民眉头一皱,语调却很轻。

“但他没有你当年那雄厚的资本,而你对于朝局的掌控又比先帝强得多,所以他必然谋反失败。但他败后,一不求饶,二不放弃,绝不饶过敌人,拼将最后一口咬去。”我已窥到李世民的怒气,却依然微笑淡定,若无其事地说道,“聪慧、权欲、决断、任性、魄力、情义、雄心勃勃、至死不退……即使你不愿承认,我仍是要说,承乾这些个性,都能在你身上寻到,你的儿子中,恐怕他是最像你的。只不过,你的野心都是通过正大光明、为国利民的方式展露,而承乾却走错了路,南辕北辙,最终只剩如此下场。”

李世民长叹一声,垂首不语。

我走上前,凝视着他:“承乾终有万般过错,但他终究是你的亲骨肉。我认为,你只要手敕赦免他死罪,便可仍是慈父,承乾也可得以终其天年,这是最好的结局了。”

“承乾此事,我知晓该如何做。”李世民带着玩味的神情,注视着我,“你既为承乾求情,是否也要为武媚娘求情呢?”

我轻轻一颤:“你这是何意?”

李世民微笑,但那笑却冷若冰霜:“你早应知晓,我没有杀武媚娘,是因为我仍有耐心等你回来。”

“她只是个孩子,她对我们之间的事,一无所知。”我悚然一惊,频频摇头,“世民,你可以恨我,但绝不可牵连无辜。”

“无辜?!她是你与别的男人所生的孽种,仅凭这一点,她早就该死了!”李世民语调一沉,猛地站起身,高大的身形压迫着我,狂态尽出,他一字一句冷然说道,“你不惜一死也要逃离我,如此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其他男人的怀抱么?!”

她是你与别的男人所生的孽种……如此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其他男人的怀抱么?

李世民尖锐的话语,如同在我沉寂已久的死水心湖中投入一颗巨大的石子,溅起无数水花。

遥远的记忆中,只有一片漫天浸地的血红……

库摩强加在我身上的耻辱,我只能竭力摆脱,纵马逃离。我独自一人在荒芜的大漠中逃亡,身后仍有追兵,死亡的黑翼,如同永无止尽的长夜,潜伏在狰狞的沙漠之后,随时逼迫着我……沙漠的夜森寒入骨、滴水成冰,疲泛得静躺于血泊中的我,仿佛一只被人逼入死角的困兽。那种近乎解脱的空虚感,是如此地接近死亡。

武信,便是在遍地尸骸之中找到了我,他朝我伸出手,望向我的眼中只有怜悯,那时我已奄奄一息,但腹中却已有了媚娘。

当一个女人成为母亲时,她也就成为一个传奇。

我以性命搏得了媚娘的平安降生,却落下一身的顽疾,终日不离药罐。造化弄人,命运差若天壤,我的女儿竟是武媚娘,未来的则天女皇。

在万千世态面前,在无从抗争的命运面前,在不舍与不忍面前,在迷失与蛊惑面前,在明知已是错误面前,所有得失,谁又能说得清楚?

于是,从前英气俊雅的女子只能以黑纱遮面,隐遁于世,武家是我最后一道屏障,媚娘是我最后的寄托与希望。

记忆的碎片重现眼前,所有的一切漫长得似乎已过了一世,我的眼中只剩空茫。细碎的微声,仿佛无数轻微的叹息,由远而近,散于四周。

李世民从我的身后轻轻蒙上了我的眼睛:“别再想了,别再看了,明……我不再问了……”

我的身子依然不停地抖颤,他的温情犹在,我却不无恐惧。

“我治天下多年,却极少亲眼看看这江山。”李世民的手仍遮着我的双眼,轻声说道,“明,今晚随我一同出宫。”

我心中微惊,禁不住脱口问道:“随你出宫?为何?”

“你还记得今日是什么日子么?”李世民隐隐叹息,状似漫不经心地问。

思绪飞快掠过,我倏然醒悟。

今日是季冬二十二,是我与李世民的生日。

正文 犹如囚徒的日子

入夜以后,灯火明亮,踏歌处处,人声鼎沸,笑语欢歌,入眼一片繁华似锦,长安街上满是人间烟火的俗世温暖。

五光十色,华灯异彩,涌动如流,令人为之目眩神迷。记忆沿河溯影,恍惚中,我似已回到那年的晋阳之夜。

那夜,四周夺目的明灯、繁华热闹的胜景令我满眼惊喜,人潮汹涌,李世民紧紧地拉着我的手,带我看杂耍、猜灯谜,与人比射箭、比书画……我们走了很久、很远,竟也不觉得累……

长久的岁月,醉生梦死,男欢女爱,却如同一个浮白的梦。一晃,便过了。

而今,这个华灯初上、罗绮如云的长安冬夜,与那年的晋阳之夜又有何不同?

“明。”身后传来一声熟悉的低沉浑厚的叫唤。

我蓦然转身,如海华灯中,李世民一袭雪白锦袍,银丝缎带,仿佛永远一尘不染。

一盏华灯的光亮映照着他的脸,在他冷定的深蓝眼瞳里似乎映出一丝暖意,但我清楚地看到,他眸中深处却仍有夜色的暗影。

“明……”他再唤,眸中微澜不惊,微笑着向我伸出手。他的笑宛若天边流云,映亮我的眉目,我便从此沉溺,万劫不复。

原来,真正倾城之人,竟是他。

我默然伸出手,轻轻放在他的掌中。

当我的手触到李世民的手,他似有极轻的颤动,宽大的长袖轻覆着我们相握的手。我拒绝不了这双温柔的手,那力道、温度是如此恰到好处,令我瞬时竟有沉沉睡去的渴望。

我仰起头,李世民凝视着我,双目如星,声色犬马、物欲横流、夺目彩灯,皆映在他的眸中,唇边淡淡的笑意恰似清晨露珠。

我转头望着沿街流光溢彩的华灯,只因他在此,一切似乎已化做了无声的欢喜,而这一刻,我仿佛已等待了许久。

世间事,仔细想来,总是如此百转千回,曲折缠绕,教人难以自拔。

这时,前方有一装束奇特的男子正满脸惊喜地四处观望,嘴中不时啧啧称赞,他只顾眼前,却不留心脚下,忽然一绊,便向李世民冲撞过来。

“陛……”潜藏在人群中的侍卫见状,个个手按剑柄,立即便要冲上前来。

李世民却抬手轻轻一挥,示意他们退后。

那男子见撞到了人,慌忙弯腰欠身道歉,怀中所抱的纸笔也掉落一地。

我侧头看去,只见散落的纸上画着各式各样唐朝的建筑、服饰,十分详细。

李世民亦不怪罪那男子的冒失,反而温和地问道:“这是何物?”

男子见李世民气度不凡,大约是被他的气势震慑住,便毕恭毕敬地答道:“这是我近日来在大唐的所见所闻,我将它们详细地记录下来,回去进献给天皇陛下。”

“天皇?哦……原来如此。”李世民稍稍停顿,而后颔首,他垂头低声在我耳边说道,“这是倭国来的使节。”

倭国?我一怔。是日本吧?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长安更是人才与财富的聚集地,繁华似锦。长安城外,丝绸之路上,各路客商、外交使者、僧侣往来频繁。

日本使节望了望李世民,又望了望面前的繁荣景象,叹道:“只可惜我停留在此的时间太短,还有一个愿望,不知能否实现。”

李世民轻松一笑:“你说说,或许我能帮得上忙。”

日本使节神情凝重地说道:“大唐的建筑瑰丽雄伟,我国难以比拟,不知能否索要些建筑的图纸,我回国之后也好照此模仿。”

李世民依然浅笑,:“此事简单,我会谴人安排。”说罢,他也不顾日本时节诧异的目光,拉着我的手径直向前走去。

“贞观元年到如今,流散者回到家乡,米斗三四钱,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行旅不必带干粮……辛劳多年,总算是有所得啊。”五光十色的华灯涌动如流,令人目眩,李世民深蓝的眸中亦闪出灼灼精光,“文治是制度,是民心,隋炀帝利器许多,但却仍将天下丢了。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