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众神的山岭 >

第49章

众神的山岭-第49章

小说: 众神的山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什么!”
  宫川拉高音量。
  当然,宫川也听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不会吧?”
  他否定了。
  他一面自己否定,一面却粗声粗气地问:
  “果然是那样吗?”
  “没错。”
  深町说。
  “能不能汇钱给我呢——?”
  “多少?”
  “一百五十万。”
  “为什么?”
  “我不晓得能够爬到哪里,但我打算带着相机,尽可能紧跟在羽生身后。”
  “嗯……”
  “轻型帐篷、粮食、底片。视情况而定,说不定还得雇用挑夫和雪巴人。”
  不惜金钱。
  虽然大概不可能和羽生一起攀越八千公尺,但深町想以全副武装出发,从冰爪、冰杖到内衣裤等装备都要齐全。
  而且必须购买粮食。
  “你要怎么进入圣母峰——?”
  宫川问深町。
  “以健行的入山证入山。其他就走一步算一步。”
  “一百五十万啊。”
  “就当作是成功的酬劳。我先写借据给你。失败的话就由我买单。顺利的话,就付我那笔钱。”
  没有酬劳也无妨。
  总之,现在自己需要的是钱。
  没有人要买也无所谓。因为这是自己的问题。
  “好。总之我会汇钱给你。随你高兴怎么用。”
  宫川说。
  认识的旅行社职员要带旅客来尼泊尔,宫川会将一百五十万换成美金寄给那人。
  深町在加德满都跟那人拿了一百五十万日圆换成的美金。
  深町得到美金,向“迦尼萨”和塔美的登山用品店买齐了所需品。
  睡袋、内衣裤、帐篷、防寒衣、冰爪、登山绳——
  此外,除了已经有的头灯,从万用锅、袜子、粮食,乃至于紧急存粮,都在加德满都买了。
  深町到西游旅游买从加德满都到卢卡拉的机票,氧气瓶也准备了三个。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从加德满都出发。
  独自一人启程。
  而如今——
  独自一人走着。
  脖子上挂着土耳其石的项链。
  一步步走在幽暗的谷底,朝南奇市集爬去。
  深町心想,大概来得及吧。
  自己已经比羽生晚了半个多月动身。
  羽生是否已经抵达基地营,从那里出发了呢?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徒劳无功地画下句点呢?
  没有那回事——
  深町打消自己的念头。
  因为羽生说他要在冬天单独登顶。
  就纪录而言,要被承认是在冬天登顶,是有规则的。
  当然,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那是登山界的不成文规定。虽是不成文规定,但相当严格。
  换句话说,要正式获承认在冬天登顶圣母峰,那项登山行为必须是在十二月以后进行。这里所说的登山行为,是指从基地营往上爬。
  基地营的高度大约海拔五千三百多公尺。登山者在进入十二月之前,不得攀越那个高度。若是在十二月之前,也就是十一月中从基地营往上爬,那就不获承认是在冬天登顶,算是在秋冬交界之际进行的登山行为。
  界线是基地营。
  只要不从基地营往上爬,可以在那里做任何事前准备。
  深町认为羽生大概还没开始登山,就是基于这种理由。
  那么,他在做什么呢——?
  八成在做高地训练吧。
  他肯定为了做高度适应训练,而在爬附近的六千公尺高峰和七千公尺高峰,以免消耗体力。
  假如自己也想去羽生想去的地方,就必须事先适应高度。
  从高于三千公尺的南奇市集一带开始,大概会出现高山症的症状。上次也是如此。
  这次在日本的木曾驹,适应了三千公尺的高度。
  然而,已经出现气喘吁吁、轻微头痛的症状。说不定这次的身体状况比上次更差。
  斜坡渐渐变得陡峭。
  应该已经达到和昨天的卢卡拉相同的高度。
  随着高度增加,不安也从深町内心涌现。
  自己的身体能够适应高度到何种程度呢?
  攀登喜玛拉雅山,必须面对的就是高山症。
  因氧气变得稀薄所引起的疾病。
  一般而言,一旦超过富士山的高度——三千公尺,氧量顶多只有平地的三分之二左右。到了五千公尺,大约是一半。在超过八千公尺,像圣母峰顶这样的地方,就只剩下平地的三分之一。
  一旦升高,氧量渐渐减少,人的身体会产生什么症状呢?
  首先会产生疲劳。马上感到疲惫。接着是头痛。头阵阵抽痛,恶心想吐。不时呕吐。食欲丧失,身体拒绝接受食物。因此,越来越疲累,体力衰弱。
  到了下一个阶段,症状会更加严重。
  会发生眼底出血,眼睛变得看不见。
  肺水肿——也就是肺腔长水泡、积水,每次呼吸,就会听见呼噜呼噜的声音。到了这个地步,若不及早下降到氧浓度较高的地方,就会死亡。
  大脑也会产生同样的症状。
  脑浮肿——
  开始看见幻觉、听见幻听,无法区分现实与幻觉。
  上次,深町自己也曾处于无法正常思考的状态,而把刚拍完照换下来的镜头丢入谷底。
  他拍完一卷底片,更换镜头,把从机身拆下来的镜头丢掉。拍完了。这个镜头已经用不着了。如果没有镜头的话,就不用做这种辛苦的工作了——
  深町如此心想,连一秒钟都不想拿着那个镜头。
  置身于氧浓度不到平地一半的环境中,光是对焦、按下快门,就气喘如牛。按下快门时,要暂时闭气。只要那瞬间闭气的状态多了短短两秒钟,按完快门后就会喘得上气不接下气。
  按完快门后,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呼吸。
  痛苦得眼冒金星。
  在恢复原本的呼吸之前的两、三分钟内,只是在痛苦之中反复急促地呼吸。
  在帐篷中睡觉时也是如此。
  醒着时,因为是有意识地加快呼吸,所以氧的摄取量较多。
  血液中的血红素会携带氧,设法维持健康。但一睡着,呼吸的速度就会恢复成原本的状态。于是,血红素能够摄取的氧量有限,人会感到痛苦,而在半夜频频醒来。
  因痛苦而用双手在脸上方乱拨,叫出声来,睁开眼睛,反复紊乱地呼吸,感觉简直像是在噩梦中,被人掐着脖子睡觉。
  所有人都在黑暗的帐篷中,忍耐那种不安与痛苦。
  若是一不小心叫苦,就会从攻顶队的成员中被除名。
  忍耐。登山需要强韧的意志。
  出现高山症症状的高度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受当时身体状况影响,导致出现高山症的高度有所不同。
  有体力的人,不见得不容易得高山症。
  在日本的山的高度,声称自己精力充沛、活动力十足的人,连稍微超过五千公尺的基地营都到不了而饮恨折返,这种案例常有。
  在超过四千公尺的地方,因高山症而暴毙的人也不在少数。
  昨天之前还活蹦乱跳的人,隔天早上就在帐篷里爬不起来,叫他也没回应。心想他怎么了,往帐篷里一看,才发现他在睡袋中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这种事情一天到晚发生。
  所以,为了不得高山症,需要下工夫。
  一天上升的高度,要在五百公尺以内。
  而且要先往上爬七百公尺或八百公尺,在那个高度待一阵子,最后再下降到只上升五百公尺的地点,在那里扎营。
  接着又做一样的事,反复上上下下,让自己的身体渐渐习惯高度。这种做法是爬喜玛拉雅山的基本法则。
  从超过七千公尺的地方开始,要使用氧气。
  背着氧气瓶,戴上口罩,呼吸浓氧。
  尽管如此,效果仍各不相同。
  为了背沉重的氧气瓶而必须使用的体力,和氧气瓶中的浓氧使得呼吸轻松的效果会抵消,所以也有人认为,结果是一样的。
  为了维持体力,只有晚上睡觉时使用氧气,或者把氧气用来治疗得高山症的人——也有队伍这么做。
  不晓得何者是正确做法。
  无论再怎么顺利地适应高度,也无法像在平地一样行动自如。
  一旦超过八千公尺,每踏出一步,就要喘将近一分钟,然后再踏出下一步,永无止境地重复这个动作。
  人类能够适应的高度上限因人而异,但一般认为是超过六千公尺一带。
  换句话说,即使再怎么顺利地适应高度,一旦超过那个高度,光是什么都不做地睡觉,体力也会渐渐消耗。
  若是长时间待在超过六千公尺的高度上,大量的脑细胞会逐渐死亡。
  爬喜玛拉雅山对于生物而言,等于是整天处于极限状态。
  喷射气流。
  零下四十度的空气。
  若是起风,体感温度会进一步下降。
  下雪。
  雪崩。
  地球上没有几个如此严苛的地方。
  深町心想,自己的身心能够忍耐这些事吗?
  边想边爬。
  无论如何,都要再见羽生一面。
  见到羽生,然后竭尽所能地跟着他拍照。
  那就是自己如今的坚持。
  不能原谅。
  深町有那种念头。
  不能原谅什么呢?
  不能原谅谁呢?
  不晓得。
  连自己不能原谅的对象是羽生或自己都不晓得。
  不过,深町觉得不能原谅。
  怎么能输?
  一股无以名状的愤怒。
  高温。
  体内的激情,驱使着深町行动。
  总算来到了太阳照射的地方。
  终于爬上了山脊。
  深町抬起头来。
  看见右手边的山坡对面,遥远的白色岩峰沐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眼熟的白色山锥。
  这世上唯一的地方。
  圣母峰顶出现在那里。
  一种揪心、令人难过的强烈情感,向深町袭来。
  2
  南奇市集——
  海拔三千四百四十公尺。
  由东边的奶河、西边的胡特可西河这两条河川所形成的两个V字谷汇流处,就是南奇市集。南奇市集是位于圣母峰山群的昆布地区的经济中心,位于圣山坤比拉山的山麓,是著名的雪巴族村落。
  人口数大约一百余户。石造的白墙房屋,宛如大杂院般密集群聚于马蹄形的山腰上。
  说到雪巴,一般人对他们的认知仅止于挑夫等职务名称,但这是指住在尼泊尔的索罗·昆布地区的雪巴族,意味着“东方人”的种族名称。他们是西藏裔的山地民族,因为住在高地,所以适应高度。
  英国在一九〇〇年代初期,企图攻下喜玛拉雅山的巨峰,数度派出远征队,当时着眼于强健的体魄和适应高地的心肺功能,而雇用为向导或协助者的就是雪巴族。
  英国人积极教导雪巴族英语和登山技术,并给予登山用品。那成为传统,后来各国的喜玛拉雅山远征队也开始雇用雪巴族。可以说,少了雪巴族,就别想登顶喜玛拉雅山的巨峰。
  名为雪巴的山区向导成立的过程,有部分与廓尔喀这个兵团的成立过程共通。因为雪巴和廓尔喀都是尼泊尔人,但都是为了外国人而活的职业团体。
  南奇市集因为靠近尼泊尔和西藏的国境,所以原本就是作为流通据点的村落,但当初,南奇市集不过是雪巴族的一个村落罢了。随着来爬圣母峰的登山队和健行者增加,它渐渐变成了昆布地区的经济中心。
  虽然称不上是主要大道,但街道两侧有好几家名产店。
  西藏地毯。
  色彩缤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