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舞啸苍穹-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狡猾的汉人,把受伤的马悬起来,让马蹄子敲鼓,还让马叫个不停。我们冲杀到烽火台的时候,那些战马已经精疲力竭,看样子是从昨天夜里,一直敲到现在!那些明朝的军队,应该是在在昨天夜晚的时候,已经全都偷偷摸摸的撤走了!”
鞑靼汗王张着嘴巴,只觉胸中有一口气直冲头顶,喉咙里有点发甜,他手指着那千夫长,好半天大叫一声:“狡猾的汉人!我不会放过你们的!”
话刚刚说完鞑靼汗王一口鲜血喷出,一头从马上栽下来,立刻晕倒在地。
里平乐镇还有十里时,我们遇上了李将军派遣的斥候,斥候立刻发出火箭讯号。
离平乐镇还有三里的时候,李将军带着属下的众将校早早迎候在一旁,远远的见到了我们的马队,他们立刻迎了过来。
“李将军!江鹏将军带着远征军回来了!”一名小校冲上城楼,大声地叫喊着:“江鹏将军!江鹏将军他们回来了!”
李将军带着属下将校急忙跳下战马,举目向北方眺望。晨曦之中,一队骑军风驰电掣般的向平乐镇方向奔行。那青色的大旗之上,荡寇将军四个斗大的金字,在朝阳中灼灼闪光。
“真地是江鹏将军回来了!”
李将军一眼就看见了冲在队伍最前面的鞑靼战马,马上端坐一位全身重甲,可是却又相貌文静的儒将,正朝着他一直挥手。
“全体列队,欢迎远征军的弟兄们回家!”
李将军一声令下,上千名骑兵从近处涌出来,在驿道两边列队恭迎。
此时,我带着远征军也已经到了接官亭。
我一紧缰绳。胯下的战马一声嘶鸣,骤然止步。我跳下马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李将军!”
“江大人!”
我和李将军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终于回家了!
终于见到亲人了!
“将军辛苦!监军大人辛苦了!”李将军属下的将校快步上前,向我和琳可躬身一礼。
这时候,张鑫,还有冯树森,陈剑雄也都下了战马,在我身后静静地站立着,一句话也不说。
我上前和几人拥抱了一下,然后想迎接的骑兵挥挥手。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一路前行,我并没有急于进城,而是扫视了一眼平乐镇的城墙,满意的轻轻点头。李将军和我,还有监军琳可走在最前面,身后后还有张鑫、冯树森和陈剑雄三人随行。
李将军说道:“大帅有令,此次平乐镇防御战,由江将军继续指挥。”
“时间紧迫,我就不推辞了!” 我也不客气,拱手道:“树森!安排人,在城外多撒鹿角铁蒺藜。我估计,那鞑靼汗王已经被我气得要疯了,最迟今晚,他的前锋人马一定会抵达平乐镇外。而且会立刻发动攻击。张鑫,你们准备五千弓箭手,埋伏于壕沟之内。未得我命令,不得暴露行藏。”
“李将军!你带人在城上轮番守卫。剑雄,你马上派出斥候探马,打探鞑靼人的行踪。一旦发现敌人,立刻禀报于我。”
我没有半点客气,人还没有进城,一道道命令却已经颁发出去,显示出极为出色的指挥水平。军令如山,李将军一方的将校也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快,毕竟现在是最需要同舟共济的时候。而张鑫,陈剑雄等远征军的将领,自然以我唯马首是瞻。
李将军一方的将校没有见过我的本事,但是就凭我以区区六千人马踏破大草原,以三千人马阻挡住鞑靼人三天的时间,就足以令人敬佩。陈剑雄立刻派出了探马,张鑫等人也不顾长途跋涉的疲惫,各自领命而去。
整个平乐镇面貌焕然一新,比起我们半年前离开的时候有了明显的变化。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天时间,但两万人齐动手,众志成城之下,使得现在的平乐镇和早先相比,好像换了个模样。城墙加厚加高,虽然比不得那种大的城镇,却也足以抵挡上一段时日。城高三尺有余,厚度增加了一倍。只是城门楼子仍旧有些低矮,和新筑起的城墙,基本上是平行。
明朝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明军兰州卫的军旗,垂在城门楼正中央。
城墙上,寒鸦弩早已整装待命,城头上更安放了十数架重型床弩,如山的箭矢,则堆放在城内一个角落。另外一侧,加起来足有三四十台的投石车组合完毕,除此之外,许多临近城门的房舍都已经拆除。土石填装在麻袋里,整整齐齐的码放在城墙内侧,并且用巨大的木料加固。它们其作用,就是增强这城墙的抗击打能力。
无论是军人还是普普通通的居民,无论是男女老少,可以说,整个平乐镇都行动了起来。
只要是能拿起兵器的青壮连男子,全都参加了训练。年纪大一些的人,一部分忙着搬运滚木礌石,另外一些人则是在加固城墙防御。就连那还在游戏玩耍,难辨是非的小孩子,也抱着一袋袋箭矢往城头上运送。
李将军抵达平乐镇时,曾经希望老百姓们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等到战乱结束之后再重返家园。虽然有一部分居民选择了离开,仍然有许多人不愿意背井离乡,不愿意放弃自己赖以生存的房舍和土地。他们选择了留下,就是选择了与平乐镇共存亡。
就算死,也要死在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上,这就是他们的信念!
昔日在城中的一小部分鞑靼人,全部关押进了大牢,有几个试图抵抗的鞑靼人,更被李将军毫不客气的斩杀。整个平乐镇,如今是战意冲天。特别是听说土城首战告捷的消息之后,令城中的居民更是信心暴涨。
两万五明朝士兵对阵六万鞑靼士兵,这一战,到底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李将军诧异的看着我身后的骑军,心中好生的疑惑。他清楚的记得,那天他遇上司马灵风的时候,就听说我的手中也就是三千四五百人。三天鏖战,为什么他的兵马,却丝毫不见减少呢?
不仅仅是李将军感到奇怪,他从兰州卫带来的一帮将校也非常地疑惑。
等到各项事情安排妥当,众人聚集在平乐镇临时搭建起来的中军大帐中,听我详细的解说了一遍他在土城三日的经历。听完之后,李将军和兰州卫的一帮将校,都瞠目结舌。
“江将军的意思是说,三天时间里,将军根本上就没有和鞑靼人硬拼?”
我笑道:“人贵有自知之明,以我手中的兵马,若硬拼的话,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难以撑过去。好在那鞑靼汗王也不善于领军作战,三天的时间里,连续出现差错,以至于被我钻了空子。说起来,也是运气好,如果那鞑靼汗王懂得兵法,熟谱虚实之道地话,这一战,就算能拖住三天,怕也剩不下几人。”
李将军拱手道:“江将军!李某实在是服了!”
一个千户提议道:“李将军!应该把喜讯传报平乐镇百姓,让大家也乐呵乐呵。”
琳可此时发挥了监军的作用,压着嗓子说道:“平乐镇百姓们如今虽然战意高涨,但心里面多多少少的,总归是有些担心。如今土城一战,虽未歼灭多少鞑靼人,可也是一个大获全胜地战绩。应该让所有人都知道,知道我明朝大军有神鬼莫测的手段。”
李将军添油加醋的说道:“应该让军民们知道,在江将军面前,鞑靼人不过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若真如此,这平乐镇莫说坚守三日,等待兰州卫大军到来,就算是二十日,三十日……怕也不会有太大地问题啊。”
第345节
“本当如此。本当如此!”
营帐里的一大帮将校纷纷表示同意。
李将军连连点头,“如今之时,正是宣扬江将军武勇,智谋过人的时机,监军大人所言甚是。”
我算是听明白了。李将军的意思分明是要把我架上火炉让我烈火焚身啊!也罢,烈火焚身就让它少个痛痛快快,平乐镇这个时候也的确是需要一个主心骨,舍我之外,谁可担当?
琳可和李将军眼睛都是一眨不眨的看着我,期待着我的答案。
“既然是这样,就由李大哥去安排吧。”
李将军一脸的笑容,立刻吩咐属下抓紧时间安排。
看着李将军,我忽然有一种古怪的感觉。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次自己可以算是成名了,恐怕麻烦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江将军!江将军!”
“啊!”
我猛然惊醒,看着琳可和李将军,有些尴尬的笑了笑,“李将军,你说什么?刚才我有点走神儿了,未能听清楚。”
对于我的走神儿,李将军能够理解。毕竟在土城三天的时间,我率领远征军和鞑靼人斗智斗勇,奇谋妙计层出不穷,也的的确确是耗费精神。如今心神一放松,难免会出现这样地情况。李将军笑道:“江将军三日未曾休息,应该是是有些劳累了。这样吧。江将军不妨休息一下,待到午时,我们再商议军情,大家都先退下吧。”
李将军属下的将校也很理解,连忙起身告辞。
琳可则在一名李将军的亲卫的带领下,回去稍事休息。大家都很清楚,如今养精蓄锐,才能更好的迎接大战。
回到属于我的营帐,几位女孩子都早早的休息了,只有采雪还坚持着等我回来。自己没能够为她们带来安定的生活,还总是累得她们陪着我风餐露宿,想起来我心里有愧。揽着采雪丰满的娇躯,倒在榻上,很快就睡着了。说起来也难怪,从和鞑靼前锋交锋前的一天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七天,大家没有睡过好觉,真是累了。
希望明天是个好天气!
鞑靼万夫长斯德哥尔摩率领一万五千骑军,晌午时从土城出发,马不停蹄地杀向平乐镇。
这一路上,斯德哥尔摩不停的咒骂汉人军队狡猾。从十二岁开始狩猎,十五岁开始打仗,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土城烽火台一战,是他生平最憋屈的一战。你想和人家动手,人家根本就没打算接招。就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里一样,轻飘飘的无法着力。
这种很痛苦的感觉,不仅仅是斯德哥尔摩有,鞑靼大军之中,上到鞑靼汗王,下到寻常的小兵,几乎全都是这般感受。他可是亲眼看见,汗王被汉人气得吐血,那脸色白得吓人。
我绝不能再上当。绝不能再上了汉人的当!
一路上,斯德哥尔摩不停的告诫自己,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能让历史奇迹般的再次重演。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到了平乐镇之后,什么话都不说,直接对汉人开始攻击。不管胜负如何,到底是死是活。先狠狠地打一场,赢了也好,败了也无所谓,总好过早先那种有力没地方使吧。
鞑靼人善于野战,不擅长攻城略地,这是所有人都清楚的事情。斯德哥尔摩也明白自己的弱点,可他更清楚,如果不扎扎实实的打一场,他肯定会发疯,他手下的勇士们,低迷的士气会崩溃,会溃不成军。
所以路上他不断的催促兵马加快前进的步伐,在傍晚时分,抵达平乐镇外。
夕阳西下,余辉洒落大地。那橙黄色的光晕,笼罩在平乐镇的上空,给人一种极为庄重的感受。斯德哥尔摩看着眼前的一切,肚子里直冒酸水,他身后吵吵闹闹的士兵们也诧异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平乐镇的城墙上,城楼上,一个人都没有,也看不到任何的旗帜,听不到任何的声响。厚重的城门洞开,城门外,一匹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战马,静静的矗立在路中央。战马上,一个书生模样的明军将领,身披重甲,手握大枪,目视前方,眼神里闪动着杀机,一言不发。他的身边,没有一兵一卒,单单他一人一马,给人带来一种难以形容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