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慕贤正要告辞出去,朱老爷子忽然问:“咱们到京的那天,你父亲和你说什么了?”
朱慕贤没想到朱老爷忽然问起这事。在祖父面前说假话那是无用的。可是和父亲那天的谈话又实在说不上很愉快。
“父亲只是说,我在江南跟名师读了几年书,这次回来了,得空也要好好帮一帮弟弟们。”
朱老爷子本来就已经听管事和他说了,只不过想在孙子这儿再确认一下。
对这个大儿子,朱老爷子早就彻底失望了。
孙子这样有出息。未及弱冠之年已经考取了功名,还是案首。待到秋试时,如无意外,一甲是稳当当的到手的。可是大老爷对这样出色的儿子没有一言半语嘉许,却只想着妾室所生的庶子。酒色不但淘空了他的身子,连带着也把他的脑袋一并淘空了。
也幸好朱慕贤沉稳,他们父子谈了什么,他一直只压在自己心里,没有朝别人说过。要是他跟他母亲说了,只怕家中又是一场争执。
“你早些回去歇着吧。”
朱慕贤见祖父的脸色不似开始时那般沉郁,时辰也确实不早了,也只能说:“孙儿媳妇今天用雪花梨和荷叶煮了茶,清心去火的,甜丝丝的味道也不错,明儿我让人送了来,给您也尝尝。”
说到这个孙子媳妇,老爷子还是满意的:“好好,你去吧。”
经过二太太这么一闹,钟氏虽然算是正式接手了家务,可是脸上也不显得多光彩。她心里一百个看不上公公,无德无能,要不是占着嫡长,这府里谁说了算还真不一定。
丈夫虽然也没什么能为,可是人品却是没得说,很是方正。待长辈孝顺,对她这个结发妻子也十分敬重,对一双儿女更是不用说了。钟氏已经十分知足。再说,现在婆婆病着,管家的权利她接到了手里,正是时侯好好安排整顿。纵然婆婆病好了会再插手,但那时候自己的人手已经布置得差不多了,也不会事事都当婆婆的提线木偶。
至于库房的亏空,理不清道不明的,钟氏既不能去追究二婶,也不能去找自己的公公,只能抹稀泥一样把账抹平。反正家里年年都会有些东西汰旧换新,报个损,再用新的填上。这一本古董账也只能这么抹过去。
大太太这一病,身为儿媳,自然要为婆婆侍疾。大太太是不愿意见几个姨娘和庶女在眼前晃荡的,那与其说是侍疾不如说是添堵。钟氏又有孩子又要接手家务,那侍疾的事儿主要就落在又林身上了。大太太虽然对小儿媳妇一向不冷不热的,可是又林确实会照顾人,又妥贴又耐心,就算大太太这样挑剔的人也找不出她什么错儿来。
范妈妈还劝她,瞧这个,娶个出身低些的儿媳妇也是有好处的,乖巧,听话,孝顺。这对婆婆是这样,对丈夫肯定更是百般小心。要是真娶个门第高的,那能这么听话么?就象街尾的简大学士,他家娶的儿媳妇可是出身够高了,那可是郡主。可是又怎么样呢?听说连早晚问安都不给公婆行礼,平时关起门来那是自成一国的,谁也管束不了她。
大太太也只能这么想了。塞翁失马,也不尽然都是坏事,要真娶个门第高的,自己只怕还真压不住。再说,她图什么?不还是为了儿子么?儿子娶个这样的媳妇,将来是别指望能借上岳家的光了,实在委屈。
范妈妈打着扇说:“看您,郎中才说了让您少忧少思,多多保养呢,您还老是动不就皱眉头。您得放宽心才成啊,这大爷、大姑娘,四少爷,还都指望着您庇护哪。”
大太太果然打起了精神:“对!我不会让那些盼我死的人遂心如愿!”
范妈妈松了口气,笑着说:“您这样想就对了。”
她是大太太的陪房,大太太好,她才能好。大太太要是现在一病不起了或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了,范妈妈以后也就是荣养了,再差点,她也不是没有冤家对头的,到时候难说会怎么样,更不用说她儿子的将来了。至于将来掌家的大奶奶那边儿,人家自有自己的亲信,干嘛要看重她一个老婆子。
范妈妈虽然为人刻薄,可是她一点儿都不糊涂。
她之所以早早认准了帮助四奶奶,就是为了自己的将来打算。所以当初从于江动身来京城的时候,不用四奶奶吩咐,她先下手把黄嫂子那块绊脚石给四奶奶搬开了。这就是她的投名状,向四奶奶表示自己是站在她那边儿的,给自己,也给儿女谋条后路。
将来大太太要没了,下面自然要分家。四奶奶是有钱的主儿,她随手赏碗饭,儿子将来就有了着落,不用象现在似的,三十好几的人了还跟着府里一群小厮长随一起跑腿打杂,没个正经差事。
大太太一病,虽然病的原因不大光彩,可是亲戚故交得了消息总要来探望的。
石琼玉没能亲来,打发了人来看望,还送了一堆补品东西。她不来倒不是因为别的事,是件喜事。
石琼玉有喜了。
大太太听着了也是一喜:“可是真的?”
来请安的两个陪房媳妇笑着说:“千真万确。我们三少奶奶这几日不思饮食,原来想着是天儿太热了,结果郎中来看了才知道是好消息。只是现在就不便出门了,只能让我们代为请安了。”
大太太点头说:“这是应该的!她是头一回怀上,自然要格外当心。你们太太远在于江,她又年轻,可得你们身边这些人多提点她。回去告诉她,让她好好养着,不用挂心我这老婆子。”
又林听说这消息也很替石琼玉高兴,连忙打点了一份儿礼让那两个陪房媳妇带回去。
————————————————————
今天遇到一件非常不开心的事。我真的不擅长人际关系这方面的事,明知道对方另有目的还是得应付,而且以后还有得麻烦,头都疼起来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
石琼玉怎么也得叫大太太一声表舅母,她嫁到罗家,算得上一门儿不错的姻亲。再说又同在京城,亲戚亲不亲,全在路远近。她离朱家近,大太太自然要多嘱咐几句。
打发走了那两个媳妇,大太太对范妈妈说:“琼玉她成亲也一年了吧?”
范妈妈说:“可不是么,去年春天里头的事儿。”
大太太点点头。大儿媳妇已经有一双儿女,是没什么可说的了。小儿媳妇这进门也几个月了,还没有什么动静。
她跟范妈妈一说,范妈妈笑着说:“太太就是心急,这才多少日子。再说,贤哥儿读书用心着呢,又不是一天到晚泡在房里头。听人家说,这房中事太频了,可影响读书呢。”
“对对。”大太太点头赞同。虽然她不识多少字,可是玩物丧志什么的话她懂。儿子现在正是拼前程的时候,当然不能跟媳妇太黏乎了。孩子早晚会有的,前程可耽误不得。
连着数日燥热,终于下了两日小雨,天气凉快了许多。大太太卧床数日,现在也能下床走动走动。又林主动说:“我陪母亲去园子里走走吧,趁着天气凉爽,散散心也好。”
看在小儿媳妇这些天殷勤侍疾的份儿上,大太太点了点头。再说,她也实在在屋里闷得很。
又林扶着大太太出了院子往后头走。虽然大房和二房致力于争权夺利,无心打理。但是朱老爷子和老太太是很讲究生活品质的人,花园专有两个花匠在收拾。刚下过雨,早上花匠应该来收拾过了,地上没有残枝败叶,枝头的花开得仍然十分娇艳。
大太太问又林:“贤儿呢?”
“一早去给老太太请过安就去小书房了。”
大太太十分欣慰。儿子读书上进。刚到京城的时候难免去拜访亲朋故旧,不过儿子心中有数,没因为这个影响他的前程。
“天气热。你要多用心些,让他吃的可口些。另外,用功是好事,也得适度,晚上别让他熬太晚了。”
又林恭恭敬敬的应了下来。
有范妈妈的提点,她当然知道婆婆的喜好与忌讳。在婆婆面前从来不穿过于妖娆鲜艳的衣饰——这她本来就不喜欢。另外,大太太好面子。喜欢摆派头,当儿媳妇的虽然不用象丫鬟仆妇一样对她卑躬屈膝,可也是越恭敬越好。太太说什么都是对的,自己是什么大事都不懂的,全仗太太指点教导。
又林并不觉得对婆婆恭敬是件多么困难的事。别把她当成自己的妈。甚至不当成婆婆,而把她当成上辈子遇到的吝啬又蛮横的上司或是刁钻难缠的客户,一切就变得很容易。那会儿她刚刚工作,接手的是最没技术含量的工作,一天下来累得连喝水的力气都没有。
那种生活她都能忍受,更何况现在。
大太太站住脚,看着她们前方不远的一处院子。
又林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那院子很宽敞,矮墙上还有精致的拼砌花砖。
这里就是他们原定该住进来的院子,再些天朱长安的媳妇进了门。他们小夫妻就会住在这儿。
大太太的目光中闪动着不明的情绪。
又林轻声说:“母亲,三婶儿住的院子还在前头吗?”
大太太看了儿媳妇一眼,迈步朝前走。
不过她还说了一句话。
“让他们再得意几年。”
又林明白大太太的意思。
他们是长房,将来朱老太爷和老太太不在了,大太太肯定会把二房扫地出门。
也许正是这个想法支持着大太太如此迅速的康复。
又林的想法和大太太可不一样。朱老爷子虽然年事已高,仍然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有他在。朱家才有现在的太平富贵日子。一旦没了朱老爷子,这个家立刻会垮,大老爷二老爷都撑不起门户,朱正铭朱慕贤他们兄弟还顶不得事。所以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大太太该巴望着公婆长命百岁活得更久些才好。
不过又林知道大太太现在肯定想不到这些,自己也犯不上去忠言逆耳。
到了三太太院门口,虽然是大白天,院门也是关着的。
本来大太太是没想去串门——跟这个弟媳妇说不来,虽然不象跟二房一样水火不容,可是关系也说不上融洽。况且三太太陆氏自打守寡之后,跟个活死人一样,比死人也就多口气,和她对坐半天,除了喝茶二字,她多一个字都不会说。
再说,世人都觉得寡妇不详,大太太也不想沾晦气,来往自然更少了。
结果她们要走过去的时候,院门忽然开了。
三太太领着个小丫鬟站那儿,既然遇见了,大太太自然也得招呼一声:“弟妹这是要出门?”
三太太居然破天荒的露出点笑意来,虽然还是不怎么热乎,可也够大太太吃惊的了。
“正想去看看大嫂,没想到大嫂和侄媳妇已经到了我门前了,这倒巧了。”
三太太笑脸相迎,这事儿实在太反常了,连大太太这么个没多少心机的人都觉得这事儿很是古怪。
三太太又热情的请她们婆媳进屋坐坐歇脚喝茶。
从来不开口邀客的人突然间态度大变,大太太也不好抽脚就走,对又林说:“那就去尝尝你三婶儿的茶。当年她一手好茶艺在京里是有名的。”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又林这些日子,除了刚来的那天,也就是后来在老太太那儿见过三太太一次。守寡数年下来,三太太大概已经习惯了她的这种生活状态,人若孤独生活久了,会越来越不愿意与人打交道。现在她虽然极力想表现得热情一些,可是笑容很是僵硬,找话题也很吃力。这还是又林在中间帮着圆圆场,要是她不在,只有大太太和三太太,场面大概更加僵硬。
“贤哥儿媳妇到京也不少日子了,还过得惯吗?”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