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功夫之王 >

第10章

功夫之王-第10章

小说: 功夫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如加入对方的背景,平日的习惯,以往的经验,再来猜出对方的思想。

注意用的字眼:大概、估计、应该、可能、觉得、猜测、想来等等。

优点:非常好用的资料分析方式,而且能使读者加融入主角的思路历程,阅读时的投入程度得以大增。

缺点:思考过多只会造成文字上的拖曳,太过反复的思想挣扎更会让读者望而生厌。

3)旁人的信息这是最简单的手法,事情不清楚的话,弄个NP出来问个明白便好。

例子:江山如此多娇里就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人和朋友为主角王动争取情报。

优点:节省“我”四出寻觅情报的功夫,也省下了作者累赘的情报描写。

缺点:由于NP都有着各自的立场和身份,提供的资料并不一定可靠,而且深入的情报不应该太过容易从NP里得到手。

4)从后来得知的资料把事物都白纸黑字的写了出来,再在之后补上,也就是历史书的妙用了。

例子:说明某某人的背景,最后加一句——当然,我这一刻还不清楚,是后来才知道的。不过有点撒赖的味道就是。

或者:大陆年代记某某年,某大帝就在这一天遇上他的左右大将,并且踏上称霸天下的道路。

优点:历史类题材最为好用,同时适用于预告类的资料——即是预早知道事情的发生。

缺点:只能偶然为之,用多几次就会让读者大感烦厌,而且失去追看下去的悬念。

5)神眼这是最强大、最无敌、最卑鄙的技巧了……让“我”拥有特异功能,得到看穿对方思考的能力,从而把上帝视角合理化。

优点: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却是万能万用天下无敌之神技。

缺点:根本就是作弊……推翻了第一人称的优点,把“我”当成作者,再把作者当成神,强烈不建议写手们采用。

6)通过外篇或短篇来进行补完利用多重发展的原理,其实可以解决第一人称的局限,从而提升故事布局和发展——即是进过外传形式的短篇,来为“我”视线外的剧情补完。

优点:用于实体书的话,其布局相当方便,在书的结尾加个短篇或外传之类就搞定,与主线有关,同时亦不失趣味性。

缺点:用在网文结构上比较麻烦,外传形式只能用于补完,不能作为主线剧情,大局控制上的效果远不及第三人称追尾优秀……)巧妙利用情报的真假制造悬念第一人称本来就是种重代入感强烈的手法,与内心活动的细腻性和层次性都是密不可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这种技巧其实还隐藏了一个优点……相信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情报的准确性与否带来的各种变化。

让读者看到冰山全貌的确不算高明,留有余地的空白,让读者从有限的资料中思考、猜测,从而增加小说的悬念才说得上是真正的高明。当然第一人称下的资料是有他的局限性,但局限性在这个时候也变成了好处,能控制读者跟从主角的思路发展,当“我”被骗了的同时,读者有时跟从一起跳入作者预设的陷阱也不自知。

优点:以上全部。

缺点:写作技巧难度颇高。

Part3:简短总结

其实第一人称的真正最大缺点,是几乎舍弃了异性的市场。一般女生恐怕很难接受第一人称下的男主角,同理,男读者更是无法接受女性主角的“我”。假如将其变成第三人称,即使剧情完全一样,没有丝毫的变更,两性的读者群也会因而大为增加……

个人认为,第一人称最佳题材是个人冒险和言情类别,长于描写心路发展,还有主角的所见所感,是种比较感性的手法,利用在短篇会特别合适。至于军事和战略类型的长篇小说,则要尽量避免第一人称了,因为作者必须要理性地进行描写,否则大局的控制和剧情进展将会变得异常困难。《异人傲世录》的作者明寐,就是写到中途发现问题,才转换成第三人称。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中很多第一人称的经典小说,“我”都并非是主角,而是作为陪衬主角的配角来存在,这点可以给网络写手们一个崭新的写作思路。

二、更新技巧之全攻略

怎么去更新,这里面,其实有大学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时期,更新上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

一是看写作速度和存稿的数量。要更新快,首先得要写作速度能够跟上,如果写得慢,那就只能靠存稿来弥补,如果既没有存稿,又没有速度,那么说更新多少也只是空话。

二是看推荐的情况,一般说来,在首页的作品,就需要更新越快,这样才能让推荐起到最充分的效果。

三是看上榜的情况。一天两更都已经坐稳书榜第一的宝座了,那么,也没必要更新太多。关于这个,将在下面另加叙述。

四是看作品本身的内容。有的书是慢热型,一定要多少万字以后,才能逐渐显示吸引力,这样的作品,要想收费章节能有个好成绩,公众版就要放得多些,因此平时的更新就可以加快些速度,而有的书则是前期更为强劲,这类作品不需要公众字数太多,所以可以结合上面三点,控制一下更新速度,力求做到一个字都不浪费。

如果不考虑冲榜,那么一天三更的话,比较好的做法是中午11点多一章,下午5点多一章,晚上11点多一章,注意控制时间间隔在六小时以上。如果是一天两更,那么可以考虑中午和晚上分别更新。如果一天一更,那么中午和晚上皆可,晚上更新略好。当然,以上说的,都是在作者有条件更新的前提下。如果作者工作或者学习限制,无法做到在规定的时间更新,那么只要控制好两次更新的时间间隔就行了。

第一法,曰「拉油条法」。

内容就是那么一点,长短粗细全靠手上功夫,客人说∶长一点。好!就长一点!顺手一拉就行。短篇改成长篇,不难,多开两次舞会,多吃几餐饭,不怕篇幅拉不长。

第二法,曰「搓麻花法」。

先写一个忽冷忽热的女人,再加上一个死皮赖脸的男人,让他们爱了又恨,恨了又爱,爱中加恨,恨中加爱,纠缠不清,搓搓拧拧,数十万字,必可一气呵成,迅速交卷。

第三法,曰「抓泥鳅法」。

泥鳅是又粘又滑的,抓到手又溜掉;把当走的人写的三番五次走不掉,当来的人三番五次来不了,当活的人三番五次要寻死,当死的人又三番五次死没成,滑了又抓,抓了又滑,情节继热闹,故事又曲折,高潮迭起,扣人心弦,还怕不财源滚滚?

第四法,曰「老驴拖磨法」。

推过来,推过去,还在原地打转,说他没动他在动,只是兜圈子而已。把整材料放进去磨辗去磨碎,边转边添,声如雷,屑如钟,一样有声有色也。

第五法,曰「乡巴老过河去」。

乡巴老要涉水过河,先要脱掉鞋子,再脱掉长裤,把所有东西顶在头上过去,行成上满下空。写诗分行不得已,写小说如此分行,是占版面,可以多得稿费也,不信举个例给你看∶

黑夜。

大雾。

雾里出现一条朦胧的人影。

近看原来是个奔逃的女人。

她背后有火光亮起。

两个强盗举火在追她。

她骇惧的朝前逃。

后面紧紧在追。

她逃的快。

强盗追的更快。

逃逃逃。

追追追。

前面出现一座大庙。

女人跑进庙里去了。

两个强盗追到庙前停住。

举火一看。

只见庙门挂了一怪匾额。

匾额上横写四个大字。









〔请注意「横写」俩字,横写就横排了〕

第六法,曰「拎鸡灌水法」。

这类文章,把读者当成鸡,拎起来就灌水,手法是强迫灌输式的,高兴就教训一顿,然后安慰一吨,然后再责骂一吨,然后再歌颂一番。他的话就是主题,你非得接受不行,很多方块尤具此特色,彷佛作者是校长,读者是学生焉。

第七法,曰「脱裤子放屁法」。

这个俗语,人人都懂,不必解释,但用在文章上,实有拖拉之妙用,兹举一例以证之∶

电话铃响,曼莉抓起听筒。

「我是志节,我找曼莉。」

「我就是,你在那儿打电话?」

「我在基地外面。」

「什么基地?」

「训练基地。」

「喔,你入伍啦?怎不告诉我一声?」

「这不是告诉你了吗?」

「哈,你真的作了阿兵哥拉?」

「是啊。」

这样的对话如果写的兴起,每天写五十张稿纸都不成问题。

第八法,曰「演群戏法」。

当文章写到单调枯涩之时,随便找几个人头进来,你一言我一语,人多嘴杂,不怕没话讲,而且写对话有分行之便,岂非一举两得?据说当年大仲马写连载稿,嫌报社给的稿费偏低,他就在长篇里加上两个经常碰面的人,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啊啊……啊……」聋子老说∶「什么?什么?」哑巴费力的在说,聋子大声的问,后来报社负责人对大仲马建议,好不好以后把这两个不必要的人物取消掉?大仲马说∶「好啊,只要你调整稿费,我立即就把他们给散掉。」

第九法,曰「泡蘑菇法」。

吊住笔缓缓细细的写,即使极为通俗的经验场景,也拼命去宣染。海明威写了很多短篇,他处处避开通俗的经验场景,让读者保留更多想像权力,当掺水地方他不掺,无怪他的短篇都很短很短了。

第十法,曰「加油添醋法」。

不管情节如何,故事怎样,攫到机会就把动作和形容词猛朝上加。例如∶

「好!」他说。〔原句〕

「好!」他费力的摇摇头,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说。

「好!」他先耸耸肩,脸上浮现出苦笑的神情,接著嘘出一口气,摊开双手,摇了摇头,声音里充满无可奈何的味道∶「好就是了嘛。」──从原句的三个字,加到四十八个字,整整加了十六倍,这还是客气的。

第十一法,曰「意识乱流法」。

不管合不合心理学,文章里多写几个多愁善感的青春男女,碰到芝麻想绿豆,碰到绿豆想芝麻,前想他八百年,后想他八百代,想入非非,魂飞天外都行;碰的巧,赢得「东方的乔埃斯」的美誉也说不定。

第十二法,曰「蒸,炒,煮,炖法」。

通常使用某种单纯得方式掺水,掺的太明显,极易为明眼人士识破,如果改用此法,那就骗的读者晕头转向了。先说蒸吧,既名曰蒸,当然要有水,如「原汁牛肉汤」,多有招来的诱惑;蒸完了,拼命拨锅铲,乒乒乓乓的炒上一记,有快速的节奏感,丰富的动作感,使读者几乎忘掉前面已经加水;紧跟著,在放水煮它一阵,最后来个紧煨慢炖,以四个不同的趣味,达到掺水于变化之中的目的。

第十三法,曰「秃哥赶夜路法」。

俗说∶秃哥赶夜路──借光。写这类文章,要摆出文艺道上老大的面孔,处处表示经验老到,一肚子典故,曾经相交遍天下,而且多是泰山北斗,写的方法是有人有我。

比如∶「我友适之」,然后用适之「曾」说,适之「又」说,进可能写的天花乱坠,盖死无对证,可由你信笔纵横也。就算写到当代人物,别人还以为你重交情,存心捧他人场,利己而不损人,何乐不为?这类文写多了人抬人,水抬船,使你身价上涨;别人提起,至少会说你是某某大师的朋友也。

第十四法,曰「浓妆抹艳法」。

尽量把单一的名词,加上众多形容词,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