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夜与雾-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锌上б嘤腥舾上嗳舻拿。缥税寻⒘Υ佣竞1咴嫡然乩矗峁阋龆跖ㄕ啪渤跫肮盘炖值呐├窗阉鱿站场O炔宦郯⒘σ蛲瓿伤腥挝窈蠖械轿薇瓤招椋ò牙ジ缟苑敖枇ι比饲宄盘炖掷次啪渤醣ǔ穑蚨肴コ⑹晕镜那榻谕耆究斩矗狈Ψ噬系陌才牛ㄓ纱酥林彰挥刑峒肮问焙慰淘锌招榈母芯酰乱淮畔氲男畔⑷凑讶豢杉5佳萆踔量桃馇康骼ジ绲呐枘娌恍ⅲ氚⒘ζ跖氖芙蹋ò⒘ρ凳舅豢沙缘厣鲜澄铮跖懔⒓聪な⊥鲁隼矗旃ふ亩员龋葱镏勺游薰肌呛谑前祝沙扇烁а伞R陨现种中畔⒌比患档霉壑谧⒁猓欢次俗髌返母丛有裕2003年的《忘不了》及2004年的《旺角黑夜》相比,就欠缺了主题讯息与艺术水平得以相互平衡的优点了。
二、《双子神偷》的感官挑战
对于香港观众来说,《双子神偷》绝对是一次百分百震撼的观影经验。在我欣赏的场次中,身旁观众纷纷哗然大喊——“咁都得呀!”这样都行啊!不绝于耳,个人认为此乃香港电影被CEPA片侵蚀了的最佳铁证。由卝文卝人卝书卝屋卝整卝理
自从2003年因CEPA协议的落实后,香港电影回归中国,且以内地市场为焦点考虑的趋势已日渐明显。当然其中也有程度上的差异,最初如《炮制女朋友》(2003)之类的作品,只不过把故事的背景改为在内地发生,描述港人于内地生活的情景遭遇,仍保留一定的写实性。可是来到近期,如去年郑中基主演的《三分钟先生》(2006),场景已经“进化”到与内地不分的境地:郑中基饰演的香港富商在珠江河畔狂奔,于沙面轻呷下午茶,画面上广州计程车亦随处可见,然而观众就要被迫自我调节去说服自己:那就是香港……
《双子神偷》更彻底抛掉了任何包袱,其中悉数所谓的香港场面(偏偏对白又要明确交代一伙人全追到香港去争夺“天珠”),我看没有一场是在香港实地拍摄的。看着演员于内地的医院、酒店、商场乃至商贸大厦穿梭,那种把地域界线完全泯灭,且完全以不证自明的态度安然自说自话下去,香港观众真的会接受收货吗?
事实上,这正好反映出针对不同市场的创作限制:以内地为期待受众的“香港电影”,今时今日再难同时适合本地市场,锁定目标清楚方向是首要之务——当然后果甚有可能为香港成为“边缘化”的市场。
此外,香港电影人对内地市场的理解也流于凭空想像,《双子神偷》无论于特技乃至剧本层面,基本上不过属20世纪80年代港产片B级制作的翻版水准(结局的“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式的狗尾续貂,笑得全场观众合不拢嘴),对于内地经历张艺谋式“黄金”洗礼,又或是《疯狂的石头》都市处境黑色喜剧刺激的观众,相信不可能满意《双子神偷》的制作水平。最令人尴尬又或是难堪的可能,就是眼望神州,旁及香港的制作方针,结果沦为两面不讨好,成为“双失”电影——同时又失利于两个市场。
三、心想就能事成?
近年港台刮起演而优则导的风气,其实早有人走在潮流尖端,甄子丹在1996年已完成《战狼传说》,且成为海外功夫影迷拜服的类型cult片代表作。至于周星驰的转型更为成功,2001年的《少林足球》更凭空便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导演,风头一时无两。至于少壮一代,先有冯德伦执导的《大佬爱美丽》及《精武家庭》,而吴彦祖更拍成备受争议的《四大天王》,两人受到传媒的注目。最近的例子有吴镇宇的《醒狮》(其实他的导演处女作是1998年的《9413》),现在连周杰伦也正在执导个人的处女作,而郑中基不过是芸芸演而优则导的其中一名新来者罢了。
只不过选择贺岁片来作为处女作的试验场,我认为不是明智之举。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由新艺城奠下的贺岁片制作模式,其实一直没有出现重大改变,简言之即使相距接近20年,贺岁片作为一种类型(仅限于华人圈子甚至只属港产片的范畴),大体上仍大同小异:以明星作大杂荟的拼凑(《心想事成》同样请来陈慧琳、钟镇涛及吴镇宇等明星客串一场),以及用胡闹俚俗为基调(《心想事成》仍然用谷德昭把头塞进马桶食屎作喜剧噱头),可以说是一成不变。不过近年沿用贺岁片模式制作的贺岁片已饱尝票房上的滑铁卢(2006年的铁证为《春田花花同学会》),基本上早已显示出此路不通。
所以郑中基今次可谓挑错了处男执导的时机,一直惯以个人喜剧细胞挑起全片的郑中基,今次的戏份也明显分散在了各人身上。事实上,以戏论戏今次男主角应属谷德昭才是公道的说话。这已经属于违反了观众入场期待视野的险着,不要忘记郑中基不是周星驰——你以为有人入场看郑中基电影是为了追求深度吗?所以编剧叶念琛为电影强加的主题:因为真正的爱,是要有真正的信,就变成颇为左右不讨好的讯息。当电影中的所有人物均沿用贺岁片的脸谱化手法处理,任何煞有介事的“主题”均只会成为对作品自身的嘲讽,这一点在谷德昭刻意显示为支持老婆往海外流浪一场更见突兀——连幕后班底都忍不住借张达明口中道出“太商业化了吧”,用来自嘲一番,难道导演仍相信观众会被感动而收货吗?
第30章 香港电影2009年回顾思考
每年年初,通常就会收到不用的电影评奖函件提醒,准备又要作一次全年检阅的工作。但电影评审工作往往以奖项为基础,目标就是要定出得失成败——至少在不同奖项中要找出第一所属。当然,奖项是对不同岗位的电影工作从业员的肯定机会,近年由鲍起静到张家辉,都充分说明实干式的努力付出,终会得到回报的全民赞赏。但对于整个工业而言,有时候现象的探讨反而来得更加有意思。2009年的电影工业于我而言,其实也有几点值得思考。
首先,过去十年八载,香港电影一直被20世纪80年代黄金制作方程式所捆绑的困局,其实仍在延续。由《家有喜事2009》、《大内密探零零狗》到《扑克王》等主流喜剧的经营模式,由衷而言不过大同小异,只不过不断在固有范畴内,寻找局部更新的方法而已。此所以《家有喜事2009》有一半以上的情节已在内地发生,又或是《扑克王》适时地把流行的德州话事啤玩意引入题材,都是类近的努力尝试。那当然是稳中求胜的策略,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而为香港电影寻找更广阔的领域天空,大抵仍要作出更大步的尝试才有黎明的契机。
当然,每年数出的制作大片,由年初吴宇森的《赤壁——决战天下》到年底陈德森的《十月围城》,均属行内行外全民瞩目的“实验作”。“实验”意思固然非形式上的探索,而是大家都在不断诘问:究竟有什么方法可以令香港电影在内地及本港均同时风行?我承认以上为理想化的命题,而且即使不少著名的香港导演(如陈可辛),在访问中也不介意直指香港电影的存没其实已到无足轻重的地步,整个大市场早已肯定是以北向为务,再眷恋什么香港电影的主体性,相信只会沦为不切实际的学究想像。只不过我认为背后除了向内地市场示好的策略外,更重要的是真相为大家也委实摸不清成败得失的手段为何——就今年而言,谢立文的《麦兜响当当》在内地扬威(甚至用上先在内地上映才回流香港的策略),刘镇伟的《机器侠》也在内地有不俗票房,然而同在香港遇上惨痛的滑铁卢。反之最保守及创意久奉的《大内密探零零狗》,竟然在两方均得到受落的肯定——那么依据黄金方程式不是最好的生存策略吗?背后究竟反映出什么问题?我的回应是其实都还是一起瞎子摸鼻,可以做的就是事后孔明的解说,说到底前瞻式的领航例子至少到目前为止仍未出现。
也正因为此,所以2009年香港的本地独立制作,可以说也受益其中,从而得到更多的上映机会。云翔的《永久居留》、翁子光的《明媚时光》、张经纬的《音乐人生》及何宇恒的《心魔》等,某程度都是乘势而上的易帜作品。而张经纬更俨然成为香港文化界版的《海角七号》——同样在港台两地赢尽口碑,当然限于纪录片的类型掣肘,在票房的收益上不可能与《海角七号》相较,但由衷揭橥回归本土正视社会现实情状的殷切关怀倾向。
尤其在社会纷扰,媒体上环绕由高铁触发的世代论争无日无之的大气候中,《音乐人生》所呈现的正好是曲线地交代了第二及第四代人的爱恨纠结——甚至解读成弒父神话也绝无夸饰之词。我被《音乐人生》所深深打动的,正是纪录片文本内的多重阅读空间能量——本来属艺术探求又或是家庭冲突的素材,在透视出香港社会发展背后的黑幕矛盾。当父辈享受社会流动的优良条件而上向流动后,一心企图把香港作为阶级流动的社会,逐步更易为阶级遗传,黄家正突显的矛盾在于眼前面对承接阶级遗传的指令,还是改弦易辙“弒父”自立。他所呈现的更大张力,在于他的优越出身背景,用另一个角度看——他作为音乐天才的历史也是被父亲“制造”出来的,所以才出现更深刻的世代冲击。
我不认为《音乐人生》属什么惊世嫉俗的超凡杰作,但它的确切切实实地提醒了我们——在经济高度蓬勃的背后,委实用不同的借口去掩饰了太多的阴暗角落,而不去理清潜藏的阴影部分,又怎去觅寻重新上路的方向呢?
第31章 香港电影的纯爱根源
作为华语观众,我们不得不承认对纯爱电影的认识,其实大体上都是从日本和韩国而来。是的,由日本《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及《借着雨点说爱你》所揭起的纯爱浪潮,基本上在亚洲区已引起轩然大波;加上韩国以《冬日恋曲》来推波助澜,此所以纯爱品牌在21世纪的影像地位,也由是得以确立。
一、纯爱电影的可贵
或许有人说指出中国人从来都不善于谈情说爱,加上表达男女感情上又多迂回曲折的弯角,所以反映于电影世界也好像放手演绎不来。事实上,即使在电影气候一向自由宽松的香港,纯爱电影的数目从来都可谓寥寥可数。不少人近年印象较为深刻的香港纯爱电影,必定会首推2005年尔冬升导演的《早熟》。可是我依稀忆记,好像从来没有人指出过《早熟》其实正是尔冬升于1978年参演的邵氏作品《纯爱》(1978)的异代重构。电影中的富家少女与贫家少年的阶级鸿沟式恋爱故事,正是两出作品的基本情节脉络,而当年最后以殉情作结的苦命鸳鸯尔冬升及余安安(两人在现实中的金童玉女八年爱情长跑,也曾经是一时的美谈),在《早熟》中更变成为由房祖名及薛凯琪顶替。有趣的是,当年的富家女余安安,在《早熟》中则反过来成为薛凯琪的母亲,幸好尔冬升对余安安仍然十分痛惜,所以在《早熟》中的余安安已改变为开明通达的母亲形象,和传统上盲目保守从夫的惯常处理有所出入。
不过尔冬升对《纯爱》的念念不忘,还是昭然若揭。两出作品中的一双小恋人的离家出走场景,所选择的郊外小屋及附近景观,竟然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