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泥犁狱-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哈哈一声长笑,擦干泪水。满目风沙中,孤单的身影踏上西行的漫漫旅途。
时光也不知过去了多少年,大唐早已强盛一时,长安城也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都市。昔日明眸善睐的少女如今已满脸憔悴,白发早生,她却依旧守着洪福寺,守着寺里那株苍老的古松。她日日来到松下,眺望着松树上斜指向西的枝叶,不住口地念道:“玄奘哥哥,你答应我的,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你就回来。如今两个五七年已经过去了,你为何还不回来……”
树下的行人与香客惶然注视着这个疯癫癫的女人,一个个绕行而走,窃窃的私语不停传来:“这个疯女人又来了!”
“她为何每日都到这松树下转圈?”
“你还不知道啊?据说这个女人在这树下转悠了十六年了,听寺里的僧人说,她从贞观三年就日日在这树下徘徊,如今已经是贞观十九年,那可不是十六年了么?”
“她到底是疯了还是傻了?究竟怎么回事?”
“没人知道,她从不和人谈话,只是自己每日在树下徘徊,喃喃自语。谁也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忽然人群喧哗了起来,众人纷纷仰头:“快看啊!那女人爬到树上了!”
众人目瞪口呆地看着,只见那女人手中握着一把寒光凛凛的弯刀,爬到树干之上,朝着斜指向西的树枝死命劈砍。那弯刀上带着奇异的花纹,看起来极为锋锐,一刀劈下,手臂粗细的枝干应声而落。那女人仿佛疯狂了,口中狂叫道:“你骗我!你骗我!你为何还不回来——”
她边哭边砍,眨眼间将那根树枝砍得七零八落。随即从树上一跃而下,痴痴地望着古松:“玄奘哥哥,你说过,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你看,松枝头向东了……”
众人惊讶地望去,果然见那根最粗大的枝干被砍断之后,只剩下一根向东的松枝……
那女人抱着树干慢慢地委顿到了地上,仰望着松枝痴痴地笑道:“玄奘哥哥,你终于回来了……”
附录:人物、地理史料
【法雅】
法雅,河东良家子,修长姣好,黠慧过人,懂拈阄战阵之术。李渊仕隋,偶遇于长安市上,与他交谈,“雅其博达,遂相友爱”。将他引至邸中,命诸子礼拜。太原起兵时,又置之帷幄,秘参机要,言听计从,权倾左右。后李渊称帝,欲官之,雅不愿,乃立之为化度寺主。
——《大唐创业起居注》
(贞观)三年,有沙门法雅,初以恩幸出入两宫,至是禁绝之,法雅怨望,出妖言,伏法。兵部尚书杜如晦鞫其狱,法雅乃称寂知其言,寂对曰:“法雅惟云时候方行疾疫,初不闻妖言。”法雅证之,坐是免官,削食邑之半,放归本邑。
——《旧唐书·裴寂列传》
【长捷】
长捷,俗家名陈素,玄奘的次兄。风神朗俊,体状魁杰,有类于父,好内外学。长捷兄姐共四人,长捷为次,玄奘最小。长兄的名字、身份俱不可考。其姐嫁到瀛洲(今河北省饶阳县)张家。长捷早年出家于洛阳净土寺,玄奘五岁亡母,十岁丧父,于是携带幼弟前往净土寺出家,“以奘少罹穷酷,携以将之,日授精理,旁兼巧论”。
唐武德元年,洛阳战乱,长捷携带玄奘逃难至长安,同年冬,越秦岭抵达成都多宝寺。长捷精通佛学与老庄,善讲,较具名士之风格,益州路总管酇国公窦轨,益州行台民部尚书韦云起,均对其钦重。时人传诵道:“昔闻荀氏八龙,今见陈门双骥。”
武德四年,玄奘欲离开成都外出参学,但唐初制律,实行关禁政策,凡行人往来,关令必据过所以勘之。即必须勘验过关文书,若僧侣游参行脚未持过所,将受盘问禁止。私度关者,徙一年。长捷考虑到玄奘的安全,坚决禁止他出川。于是玄奘留书作别,通过往返长江水路的商人帮助,私自搭上船只,沿江而下。从此与长捷失散,终玄奘一生,再未相见。
——据《三藏法师传》、《大唐三藏玄奘法师行状》等整理
【崔珏】
崔珏,字子玉,山西祈州古城县人。崔珏父名让,母刘氏,隋朝人,平时“厚德好施,梦岱岳神赐以双玉”,令夫妻吞之,生下崔珏。其后,举孝廉,唐贞观七年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崔珏死后,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言其入地府为判官,执掌生死簿。
——据明王世贞《列仙全传》等整理
崔珏,字梦之。唐朝著名诗人。尝寄家荆州,大中年问登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全唐诗》第五百九十一卷录其诗九篇,尽为佳作。其为李商隐挚友,《哭李商隐》一诗中“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为千古绝句。
——据《全唐诗》等整理
唐代崔珏共有二人,本书中的崔珏,乃是将二人糅合为一。
崔珏最早的故事见敦煌变文《唐太宗入冥记》,武则天天授时期已经成型。因幽冥还魂,崔珏被唐太宗封为“蒲州刺史兼河北廿四州采访使”,后官至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
天宝年间,安史叛乱,玄宗南逃川蜀。崔珏给玄宗托梦道:“毋他适,贼不久平矣!”后果然平定安史之乱,玄宗返回长安,感念其报信有功,特命在长安新建一庙,封为灵圣护国侯。
北宋太宗时,有公主向崔府君祈福,“祈之有应”,而被赐名“护国”。宋仁宗景佑二年加封崔府君为护国显应公,元符二年改封为护国显应王。宋徽宗时又加封为护国显应昭惠王。即使与宋为敌国的金朝,也未曾冷待,命崔珏摄享南岳。
北宋末,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康王赵构欲北上媾和,途次于崔府君庙,掷珓占卜吉凶,崔珏显灵,阻止其北上,遂得偏安百余年。(据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此事,成书于南宋年间的《靖炎两朝见闻录》记载得更为详细:……康王遂从宗泽之请,不果使北,将为潜归之计。且闻去年斡离不自遣康王归国后,心甚悔之,既闻康王再使,遣数骑倍道催行。康王单骑躲避,行路困乏,因憩于崔府君庙,不觉困倦,依阶脚假寐。少时,忽有人喝云:“速起上马,追兵将至矣!”康王曰:“无马,奈何?”其人曰:“已备马矣,幸大王疾速加鞭!”康王豁然环顾,果有匹马立于旁。将身一跳上马,一昼夜行七百里。但见马僵立不进,下视之,则崔府君泥马也。
有如此大功,崔珏在南宋备受礼遇,淳熙年间,宋孝宗秉宋高宗命,封其为“护国显应兴圣普佑真君”。(据《南渡记》)
更大的功劳还有一桩,据熊克《中兴小纪》记载:宋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子嗣,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赵眘出生前,其母梦见绛衣神人自称崔府君者,抱一只羊给了她,并说“以此为识”,然后便怀孕。高宗听说后,认为此子必非寻常,就接到宫中抚养,绍兴三十二年,高宗让位于赵眘,是为孝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成为南宋最杰出的皇帝。
有此恩遇,南宋的帝王对崔珏不吝厚赐,广造庙宇,临安城显应观更是华丽无比,殿名是御笔题写,“祠宇宏丽,像设森严,长廊靓深,采绘工致”。高宗、孝宗还常常临幸,有次还以“丹垩故暗,赐金藻饰一新”。当时崔府君庙遍及全国,仅就山西而论,晋东南及周边几乎无县不祀,甚至一县有庙宇三四座者。
元朝时,崔珏被封为“灵惠齐圣广佑王”。
明洪武四年,太祖朱元璋赐封崔府君为神,正神文号,命岁岁致祭。崔珏身后名声之隆,盖压帝王,千年不灭。其庙宇至今犹存。
【兴唐寺】
唐代兴唐寺有多座,一座位于长安城内太宁坊,神龙元年三月十二日,敕太平公主为天后立为罔极寺。开元二十年六月七日,改为兴唐寺。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在长安时便赐居兴唐寺。
第二座位于徽州府歙县,唐高祖李渊建德二年,于西干山麓滨江处,敕建兴唐寺。由于寺处练水之西,故当地人习称“水西寺”。大诗人李白游历徽州时,曾到寺中参拜,并留下《题兴安水西寺》诗一首:“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我来兴唐游,与中更无别。卉木划断云,高峰顶参雪。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改名“太平兴国寺”,并沿用至今。
第三座位于晋州霍邑县(今山西霍州市)境内霍山主峰西南,霍邑县与赵城县交界处,今属山西省洪洞县,有兴唐寺乡(宋熙宁五年,赵城县并入洪洞县)。隋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灭隋,兵至霍邑,隋虎牙郎将宋老生据守霍邑,恐固守不出。李渊军缺粮,又流传突厥与刘武周将乘虚袭太原,李渊欲北还,被李世民劝止。后传说得神人指点,以轻骑诱敌之计击破宋老生,夺取霍邑。
《旧唐书·高祖》记:“(大业)十三年秋七月,高祖率兵西图关中……发自太原……隋武牙郎将宋老生屯霍邑以拒义师。会霖雨积旬,馈运不给,高祖命旋师,太宗切谏乃止。有白衣老父诣军门日:‘余为霍山神使,谒唐皇帝曰,八月雨止,路出霍邑东南,吾当济师’……八月……高祖引师趋霍邑,斩宋老生……十一月,攻拔京城。”
武德年间,唐高祖“感神大恩,敕于山麓建寺,赐额‘兴唐’”。然亦有一说,为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敕建兴唐寺以报神恩,派五百人修了三年建成,并植四株油松于寺门两侧。北宋时,兴唐寺被改名为崇胜院。金熙宗时毁于兵燹,后重建,元明时恢复兴唐寺名。明末一度荒废,时人有诗云:“碑生苔藓无全字,树杂隋唐不记年。僧舍数椽流水外,山云一抹夕阳前。”
清康熙年间虽经重建,但亦敌不过岁月的荒芜,现除清代修建的藏经楼残留外,其余尽毁。李世民所植油松亦仅存一株,高14米,胸围3米,树干向西北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