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情到深处即为诗 >

第16章

情到深处即为诗-第16章

小说: 情到深处即为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看到了他写的诗和小说,从小就饱读诗书的她知道他写的是什么,知道他怀念的女子是谁。估计很少有女人能够容忍自己的丈夫心中有另外一个女人,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必定会大吵大闹,但是她没有,她开诚布公的和他长淡,她问他莺莺的情况,她温软的告诉他,如果他爱莺莺,莺莺也爱他,她成全他们,他可以休掉她,他亦可以纳莺莺为妾。

在说完这句话的时候,韦转过身,眼泪簌簌下落,她很难过,因为她也爱他。

元稹也很难过,他不曾想到,一时的性情之作伤害了他爱妻的心,于是他想把那些诗歌烧掉,韦夺过手稿,不准他烧,说那是他的心血,再说了,诗可以烧掉,心是烧不掉的。于是,元稹释然,开始放下莺莺。

如果不是韦的宽容,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不会千古流传,后来一个叫王实甫的男人把元稹的《会真记》改成了一出伟大的戏剧,典型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悲剧赚取了后人无数的眼泪。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原以为会与妻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料,他与妻子的缘分只有七年,七年后,妻子染病身亡。他犹记得,韦在死的前一天,还拖着有病之躯,一针一线的为他缝制菊花枕头,只因为他喜欢菊花,喜欢菊花的香味。

人已经离开,未绣完的菊花枕头还在,元稹抱着它,悲痛欲绝。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你曾经指天发誓,要与我相守一辈子,可如今你为何如此狠心,抛下我一个人,撒手而去?难道你已经忘记了你的诺言了吗?

痛!痛!痛!

为了驱除心中的悲痛,他疯狂的写诗,一首又一首,越写越难过,越写越悲伤,恨不能头撞南墙,随她而去。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尤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亲爱的韦,我很难过,真的很难过。以前和你说笑,说些死亡的事情,现在这些事情都一一应验,摆在了我面前。你在天堂过得还好吗?有没有人陪你,你寂不寂寞。我恨你在世的时候我没有多陪陪你。你的那些衣服,我舍不得给别人,但你让我给别人,我只好遵从你的愿望。但是你常用的针线盒,请允许我保存下来吧,看见它,我就看见了你。我是那么的爱你,现在看见那些曾服侍过你的丫鬟,也都特别怜惜。过去没有钱让你过上好日子,现在有钱了可是你却不在了。你让我如何补偿你呢?……我死后会和你埋葬在一起,来生有缘再相见,再好好报答你……

情之深,爱之切,思之强,痛之烈。元稹,这个伤心的男人。

又几年,元稹依然沉浸在丧妻的悲痛之中,又作《离思》五首,其中之一就是: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我曾经看见过浩瀚辽阔的沧海之水,其他地方的水还有什么吸引我的呢?我曾经看见过巫山美丽绚烂的云霞,其他地方的云还有什么吸引我的呢?我从百花争艳的花丛中经过,却无心观看它们,一半因为我在修道,一半因为我心中已经有深爱的女子。

妻亡,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女子能够拴住元稹的心,多情的种子又开始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并疯狂的生长,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为给元稹的多情一个注脚,现把他的婚恋经历简单记录如下:

而立之年,遇上才女薛涛,并与她展开了一段缠绵悱恻的姐弟恋。

两年后,元稹被贬江陵,在江陵看中安仙嫔,纳她为妾。

三十六岁,大家闺秀裴淑,又入他法眼,续娶裴淑。

其间,还与许多不知名的女子往来。

假使他的妻子韦泉下有知的话,她会做如何感想呢?

15、张祜:天涯羁旅断肠人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张祜*《何满子》

张祜是一个很平民化的诗人,他的诗多为宫怨之作,虽然被某些人比如元缜所不齿,说是雕虫小技,但作为一个诗人,能够放下读书人的架子,真心真意的为当时身份最为卑微宫女歌姬写诗,恐怕也只有张祜一人了。

这首断肠之作,无疑是唐诗中的精华,每每吟来,心中无限悲伤。

张祜纪念的是一位宫女,也是千千万万个宫女,她们在宫廷里某一个阴暗的角落,寂寞的开放,形影自怜,最后凄然的死去。她们是皇帝的女人,这是她们最大的不幸。她们一辈子都在等待着皇帝的宠幸,然而后宫三千佳丽,能够得到皇帝垂青的人凤毛麟角。她们,有的人一辈子只被皇帝宠幸过一次,有的人一辈子都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一辈子都不知道男人是什么滋味,她们困在如地狱一般的深宫里,除了哀怨,绝望和无助的等待,还能做什么呢?她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见年华老去,肝肠寸断。如果有来生,如果她们可以选择,她们宁愿只做皇帝的一个丫鬟,也不愿意做皇帝的女人。

她们太寂寞,更可悲的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们心中无限的凄苦,她们潸然泪下的红颜往事无处诉说,幸好她们遇见了张祜,张祜道出了她们共同的心声。

张祜的这首《何满子》与三个女人有关,何满子,崔莉,孟才人。

在说这三个女人之前,先来说说张祜这样一个天涯羁旅的断肠人。

之所以说张祜天涯羁旅,是因为他一生不仕,浪迹天涯,纵情山水,也不是他一生下来就不愿意做官,导致他一辈子与仕途无缘的正是他那首成名作《何满子》。又说他是断肠人,是因为他天生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一颗多愁善感的心,这颗心专门写断肠诗,断肠诗,让人不忍卒读,肝肠寸断。

曾经也是少年得意的才子,八岁对《诗经》倒背如流,十岁就能自己作诗,被誉为“神童”。十八岁,家乡的一名节度使陆长源被叛军所杀,并被熬成肉汤食之,张祜不是陆长源的朋友,甚至连认识都谈不上,只是听说了这件泯灭人性的事,悲痛难忍,写了一首《哭汴州陆大夫诗》,谴责叛军的暴行,纪念一个从未与他蒙面的陌生人。这首诗使张祜在家乡出了名。

毫无疑问,这是张祜狭义性格的使然,没错,他和唐初的陈子昂一样,骨子里流着侠客的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虽然他没有陈子昂那样高强的武功,但他的侠骨柔肠并不逊色陈子昂。

也因为他的狭义,他曾天真的受骗。一位壮士求见张祜,手里提着一个包裹,壮士言辞恳切的说,包裹里面装的是他仇人的尸首,这个仇人杀了他全家,他找了十年,终于把他找到,并割下了他的人头。壮士的真正用意在于后面的一番话,他又说,在报仇的过程中他得到一位恩人的相助,现在他要去报答这位恩人,可是苦于没有盘缠,恳求张祜施舍他一些银子。

既不忘记仇恨,也不忘记恩情,这不正是侠客所追求的理念吗?张祜二话不说,就把银子给了壮士。壮士留下包裹,要张祜帮忙照看一下,说报完恩马上回来。

然而,壮士一去不复返,张祜叫人安葬人头,打开包裹一看,不是人头,而是一颗猪头。

尽管受骗,但张祜的狭义精神依然如故,面对前来求助的人,面对穷苦人家或者乞丐,他从不吝啬手中的银子,当然这一方面也得益于他有一个相当宽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江浙地区做丝绸生意的富商。

现在我们来说与《何满子》有关的三个女人。

才华横溢,衣食无忧,又喜欢游山玩水、行侠仗义的张祜自然不把功名放在心上,但是他的家人却不这么想,古时候商人的地位很低,家人不愿意张祜子承父业,再说了朝中有人好办事,于是在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张祜踏入了长安。

初到长安的张祜被长安的繁华所迷惑,他无心读书,流连于长安的大街小巷,勾栏瓦肆,流连之中,他邂逅了与《何满子》有关的第一个女人,一个叫崔莉的歌女。

她是天涯歌女,以卖唱为生,端坐于长安人来人往的秦楼楚馆前,一根琴弦一滴泪,弹奏的正是那首誉满天下的悲歌《何满子》。

他是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精通音律,于千万人中,他听到了她的琴声,如潮的人流中,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他来到她的旁边,像一个天真的孩子一般,坐在地上,安静的听她的演奏。

一曲终了,他伤然的站起来,一句话也没有说,把银子毕恭毕敬的放进她的罗盘,然后转身离开。

他给她的银子足够她一天的卖唱收入,她起初不以为然,以为他只不过像长安所有的风流阔少一样,看中了她的姿色,对她有了非分之想。可是后来她发现她误会了他。他不是什么风流阔少,他仅仅是她的知音而已。

他每天都来听她的琴声,这是一场没有约定的约定。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言语,他和她只通过琴声交流。

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向他开口,她很想知道他的名字,因为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过了今天她将不会在长安街头卖唱,因为她已经被太子党的人看中,被强行选入东宫。她当然不想做宫女,可是他一个弱女子,又怎么违抗的了?

她为他弹最后一曲,而他不知道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听她的琴声。完毕,她问他叫什么名字,目光柔情似水。他坦然的告诉她,他叫张祜。

她听了,眼泪簌簌而下,转过身,默默然离开。

走了几步,她又忍不住折回来,轻轻的告诉他,明天,请你不要再来,因为我已不在。

他问她为什么。

她控制不住自己倾诉的欲望,把一切告诉了他。

他明白了,不再说什么,表情凄然。

她看了他最后一眼英俊的脸,再一次转过身,旋即消失在他的眼前。

泪眼朦胧中,他自言自语: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他回忆了一下,他和她只不过认识了十天,可是他却感觉像认识了十年。

与《何满子》有关的第二个女人就是何满子,何满子与张祜无关,但若没有何满子,便没有张祜的断肠之作《何满子》。

何满子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位宫廷歌女,身如轻凤飞鸾,她以两项绝技闻名宫廷,一是她的长袖善舞,她最拿手的一种舞蹈叫柘枝舞,这是一种双人舞。她的第二项绝技是她自弹自唱的悲歌。

原本是长安皇城西侧宜春北院的梨园弟子,父亲是一名伟大的乐工,精通音律,擅长作词,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母亲是一位舞女,一生只会一种舞蹈,这种舞蹈的名字就叫柘枝舞,她的母亲和另外一位舞女合演的柘枝是宜春北院万千舞女无人能及的。只不过何满子刚生下来,她的母亲就死了。

长到五岁的时候,父亲开始教她学柘枝舞,十二岁的时候,她的柘枝舞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且超越了她的母亲。然后,父亲教她学琴。她驾驭琴弦的天赋远远胜过舞蹈,当她弹奏的时候,灰雀白鸽从远处飞来,栖息在宜春北院的朱檐黑瓦上,静静的聆听从她指间流泻出来的琴声。当曲尽声止的时候,灰雀白鸽发出了集体的悲鸣,然后向很远很高的天空飞去。

这一年,何满子第一次参加了宫廷盛宴的演出。太后六十岁寿辰。宫廷乐师精心编排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乐舞献给太后,何满子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