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情到深处即为诗 >

第13章

情到深处即为诗-第13章

小说: 情到深处即为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年秋天,黄叶飘落,大雁南飞,白居易在江边为友人送行。

寂静的月夜,当友人的脚步踏上船板的时候,有琵琶声传来,如泣如诉。

白居易和友人同时被动人的琵琶声所吸引,循声而去。

原来是名噪一时的长安歌女虾蟆陵。看不起清她的整张脸,半张脸已经被琵琶遮住了,如此优美的琴声,如此灵动的手指,想必是花容月貌,姿色俏丽吧。

弹奏的曲子是《霓裳》。这是多么熟悉的曲子啊,在长安的时候,白居易经常听这首举世卓绝的曲子,而在江州这样一个蛮荒之地他又去哪里听这首曲子呢?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向心头。下蟆陵的琴声宛如皎洁的月光倾泻在江面上,也流淌在白居易的心田。琴声时而疾风骤雨,时而像珍珠洒落在玉盘上一样美妙绝伦。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家哪得几回闻。

白居易和友人沉浸在美妙的琴声里无法自拔,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离去的脚步。直到琴声嘎然而止,他们才回过神来,友人也猛然想起,他要离开,然而回头一望,客船早已不见踪影。白居易倒显得有点惊喜,他趁机挽留朋友多住一夜,明日再走也不迟。一个寂寞的男人,他多么需要朋友的陪伴。

虾蟆陵已经缓缓的抬起了头,白居易大吃一惊,原以为是一位妙龄少女,哪知早已经是半老徐娘,不过风韵犹存。虾蟆陵向他们鞠了一躬,柔声细语的说道:“小女子弹琴是为了抒发一下自己苦闷的心情,不料打扰了二位,还请见谅。”

白居易对虾蟆陵的身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能弹奏出如此美妙琴声的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女子。虾蟆陵沉默了一会,见白居易是一风雅之人,点头允许了。于是,虾蟆陵一边轻轻的弹奏琵琶,一边幽怨的诉说她的红颜往事。

曾经是长安城花满楼的花魁,多少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想一睹她芳容,想听她弹奏琵琶的男人挤破了门槛,但是孤傲的她犹如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只卖艺不卖身,拒绝了一个又一个自以为财大气粗的庸俗男人,她只接待她喜欢的,她认为有品位的男人,而这样的男人无论家世的显赫。这样的日子过了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她被鲜花和掌声包围,从来不知道寂寞为何物。

然而韶华易逝,青春不再,二十年过去了,她成了残花败柳,曾经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男人,曾经对她山盟海誓的男人,现在却拜倒在另外一个女人的石榴裙下,说着当年只为她一个人说的缠绵情话。所有的男人都不愿意再看她一眼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嫁给了一个四处奔波的商人,跟着商人离开了繁华如梦的长安,来到了偏远寂静的江州。

如果男人对她好也倒罢了,可是她所嫁的男人,只把它当作生育的工具,从来没有把她当作一个爱人,她有一个形同虚设的家,却没有爱,没有情。丈夫长年累月在外面闯荡,抛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守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这时候,她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寂寞的滋味。

虾蟆陵的故事讲完了,琴声也再一次停住。

而白居易,这个多情多义的男子,早已“江州司马泪湿衫”。

四十岁的男人,在他母亲去世的时候没有流泪,在他女儿夭折的时候也没有流泪,在他被谪贬的时候也没有流泪,现在,却为一个萍水相逢的歌女而落泪。

然而,他心里明白,这泪水不仅仅为歌女的凄惨身世,也为自己的不幸遭遇。往事不堪回首,虾蟆陵是这样,白居易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天晚上,回到家中,白居易情不能自已,挥笔写下了唐朝最长的诗歌《琵琶行》。

于是,多年以后,当一个人不幸的人遇到另外一个不幸的人,他们会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无需多言,这一句已足够。

12、柳宗元:大师的落寞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柳宗元,唐朝历史上仕途最不顺的诗人,一个命运多桀的男人,一个伤痕累累的男人。

自古英雄多寂寞,他不是英雄,但他的寂寞比英雄多,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他的人生,除了寂寞还是寂寞,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不仅寂寞,还很孤独。

看《唐才子传》时,每每看到柳宗元死后连一副像样的棺材都没有那一段,都忍不住落下泪来,这样一个满腹诗才的文学大师,谁能料到最终的结局竟是如此的凄凉?

出身并不卑微,祖父是官,父亲也是官,虽然是不知名的小官,但足以让他衣食无忧,一门心思扑在圣贤书上。十二岁,向德宗皇帝写了一篇奇文《贺平李怀光表》,饮誉京城,被称之为神童。二十一岁,与刘禹锡一同考中进士,并结为金兰。很快又写出一篇雄文《段太尉逸事状》,得到皇帝的赏识,不久就授予集贤殿正字、校书郎。期间,与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杨结为百年之好。

这时候的柳宗元,可谓事业爱情双丰收,人人都以为他日后一定会平步青云,飞黄腾达,然而不幸却悄然而至。

一切始于那场轰轰烈烈的政治革新运动。

前面说过,文人遭遇政治,悲剧便诞生。陈子昂如此,白居易如此,柳宗元亦如此。

公元七五五年到公元七六三年,这八年对唐朝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一个繁荣、开放、浪漫的王朝被一个叫安禄山的野蛮男人折腾得七零八落。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满目疮痍,一片萧条。

到了唐德宗时代,政治上也一片黑暗,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越来越猖狂,宦官和贵族肆意兼并土地,破坏社会生产,各地民变接二连三,整个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

这时候,柳宗元和他的知己刘禹锡,这两个敢于直面现实,直面淋漓的鲜血的男人,两个风华正茂的大诗人,大才子,以一腔正气,加入了王叔文倡导的政治革新运动之中。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政治革新需要不畏流血的先驱,柳宗元和刘禹锡义无反顾的充当了先驱,为了他们心中的大唐。

于是一系列的革新措施纷纷出台:罢宫市、五坊使,唐德宗以来,宦官经常借为皇宫采办物品为名,在街市上以买物为名,公开抢掠,称为宫市,白居易的《卖炭翁》就是对宫市的控诉;取消进奉,节度使通过进奉钱物,讨好皇帝,贪官们以进奉为名,向人民搜刮财富;打击贪官;打击宦官势力,裁减宫中闲杂人员,停发内侍郭忠政等19人俸钱;抑制藩镇,加强中央集权。

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都充满了流血的牺牲,著名的商鞅变法,秦孝公在时风光无限,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五马分尸。刘禹锡为这次改革运动写了一首诗,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可见,改革的道路是如何曲折。

似乎没有一点悬念,永贞革新运动遭到历史上很多革新运动同样的命运:胎死腹中。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触犯了大官僚大贵族的既得利益,大官僚大贵族害怕失去他们已经拥有的荣华富贵,一无所有的滋味他们不愿意尝试。于是,他们联合起来,以绝对的优势搞垮了改革。

结局是悲壮而惨淡的,革新领袖王叔文被处以绞刑,先驱者柳宗元流放三千里,被贬谪到遥远的邵阳,接着进一步被贬谪到更遥远的永州。与他一同被贬的还有刘禹锡等七人,这就是历史上令人扼腕叹息的“八司马事件”。

祸不单行的年代。柳宗元被贬的同一年,他的结发妻子杨也因难产而死,那个风雨如晦的晚上,烛光摇曳之中,一张破碎的脸,面对两个至亲的生命,泪流满面。妻子最后的呼唤撕心裂肺,鲜血泅湿了被褥,手忙脚乱的接生婆,那恐慌的脸,面对这一切,这个在外面呼风唤雨的男人,毫无办法,眼睁睁的看着爱妻在折磨中一点一滴的死去。

苦难没有结束,就在柳宗元去往永州的途中,他唯一的亲人,她的母亲也撒手人寰。

据说一个人悲痛到了极点,是没有泪水的,这时候的柳宗元,没有哭,也没有流泪,甚至没有任何的表情,他麻木了,他形同一个死人。

他不明白,老天为何对此待他?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如果他犯了错,可以惩罚他,为何要他的亲人一个一个离他而去?

没有儿女,妻子死了,母亲也死了,现在就剩下他一个人了。一个人,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失魂落魄的来到了永州,开始了他长达十年孤独寂寞的贬谪生涯。

他完全没有想到,这样的生活,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永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在柳宗元的意识里没有这样一个地方。一个笑话,独孤二少祖籍在永州,大学的时候,室友问其来自何方,独孤二少曰:永州人。他们摇摇头,做茫然不知状。独孤二少赶紧补充:永州之野产异蛇中的永州。他们恍然大悟:原来你的家乡就是柳宗元所说的那个盛产异蛇的永州呀。从这以后,独孤二少每当向陌生人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习惯性的附带一句:永州之野产异蛇中的永州。感谢柳宗元,否则独孤二少还真不知道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

异蛇就是毒蛇,现在我们永州不产异蛇了,却产异蛇酒了。一个毒蛇肆虐的地方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不需要任何想象,肯定是鸟不拉屎的荒山野岭。事实上,唐朝时的永州就是这样一个还未开垦的蛮荒之地。

初来乍到的柳宗元,对永州,不是一般的失望,而是相当的失望。

人生地不熟,水土不服,贬谪的身份还受当地贵族豪绅的冷眼歧视,空荡荡的屋子,孑然一身,这样的日子他度日如年。

于是,起初的一段时间,他无心打理政事,整天寄情与山水,借以排遣心中郁积的苦闷。

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永州属于亚热带气候,很少下雪,这一场大雪勾起了柳宗元对长安的怀念,长安的冬天瑞雪不断。

今天是什么日子呢?应该快腊八了吧?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巷子里偶尔传来几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想起在春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雪夜围炉,温馨热闹的场面,不禁悲从中来。他想念妻子,想念父母。他决定离开冰冷孤寂的屋子,他要到外面去赏雪。

穿过幽深的巷子,来到一条叫潇水的河边,伫立桥头,一幅奇绝的景象印入眼帘:千万座山被积雪覆盖,看不见一只飞鸟,千万条路被积雪覆盖,不见一个人烟。只在广阔的江面上,看见一只孤单的小舟,静静的泊在已经结冰的江中。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只有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江中垂钓。

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涌遍全身,刹那间,柳宗元读懂了老翁的一切,他忍不住吟道: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如此纯净寂静的世界里,谁最孤独?就是前面这个老翁。老翁是谁?老翁就是柳宗元自己。

当柳宗元口头作完这首《江雪》,想再看一眼独钓寒江雪的老翁,然而,老翁早已不见踪影,就连一直泊在江心的那只小舟也不见了,这时候,柳宗元才明白,这一切只不过是他的幻觉。

因为幻觉而写就的千古名句,柳宗元是第一人,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他心中的忧伤和落寞是如何得深不可测。

如果没有《江雪》,柳宗元孤独形象是模糊的,有了《江雪》,柳宗元的孤独形象就是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形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