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大军阀-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废物!这个段芝贵不但是个废物,还混蛋透顶!该死的!我北洋四万大军就这样葬送在他的手中。老段这次恐怕不好受了。”冯国璋唏嘘道。虽然和段祺瑞是对手,但是现在双方是盟友关系,段芝贵的失败,损耗的也是北洋的力量。如果不是段祺瑞刚才对他的职责,他恐怕连幸灾乐祸的心思都没有。
“传令情报部,给我以最短的时间查清楚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我要知道这场战争的具体的细节。”冯国璋神色凝重的说道。
段祺瑞是怎么回到家的他自己都不清楚,他感到胸口一阵阵的疼痛,眼前更是一阵阵发黑。跟在他身后的侍从都很担心。但却没有一个人敢去说话。开玩笑,段总理死爹般的脸色谁看不出来。这个时候说话不是触霉头吧!
在书房坐了半天,段祺瑞从牙缝挤出一句话:“查!给我查清楚这次战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第二百六十九章 名动天下
桂系少帅陆裕光率领两千人大破北洋四万大军!
这则消息被人在报纸上纰漏,这样光辉的战绩一时间举国哗然。要知道,两千对四万可是二十倍的差距。历史上虽然也有这种以少胜多的战例。尤其是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就有几千列强军队打的几十万清军崩溃例子。但那是双方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差了一个时代的原因。但是民国成立后,这种事情也就发生过一次,那就是护国战争时期,蔡锷率领不到万人的护国军和数万北洋精锐在川贵地区纠缠数月,并且最终占据上风,蔡锷的光辉战绩成为支持舆论,打击袁世凯的重要力量。但是蔡锷可是绝世名将。著名的“士官三杰”之一。陆裕光这个人可就名不见经传了。甚至在这场战争之前,各方势力都没注意过有这样一个人,毕竟桂系虽然实力不弱,但是偏居一方,不受重视也正常。再加上这一年,民国大事不断,东北,西南的崛起让人目不暇接,虽然陆裕光也同样号称少帅,但是他这个少帅和冯庸那个少帅实际差了十万八千里,毕竟桂系的势力和东北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但是自从这让人目瞪口呆的战果发生之后,陆裕光的名头大增。甚至有和东北冯少帅并肩的趋势。毕竟两人名头相当,有都是年轻人,完成的都是不可思议的壮举。当然,这些只是民间的想法,毕竟老百姓可不知道桂系少帅和东北少帅的差距。但是在大势力的眼中,陆裕光现阶段远远不能和冯庸相比。因为冯庸虽然名义上是东北的少帅,但却是东北这个巨大势力的领袖,而陆裕光目前也只是算是一个不错的将领。距离统帅都有一些差距。
上海等地的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这件大事情,丝毫都没有顾忌北洋政府的脸面。同时,北洋军北路军的崩溃也被这些无孔不入的记着纰漏出来,一时间对于北洋将来的前途众说纷纭。很多人都感到在晚清政坛屹立不倒的北洋已经迟暮到摇摇欲坠。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是年轻势力的天下了。
东北冯庸,西南蔡锷,南方桂系陆裕光。三方势力已经将北洋包围起来了。北洋的处境很不妙啊!最重要的是北洋在三方战场上都没有占据上风,现在北方张作霖奉军易帜投靠东北。接着是西南新军伏击北洋北路军,导致北路军崩溃,狼狈逃回陕西。到现在甚至经过桂系的北洋军也被狼狈的打了回来。三个战场,北洋没有一个顺利的。
东北少帅府。
冯庸满脸疲惫。凤儿乖巧的站在冯庸身后,轻轻的给他按着肩膀。
“雅儿怎么样了?”冯庸闭着眼睛问道。这段时间确实把他累坏了。李俊去了西北,冯德麟,蒋百里都南下山海关,准备和北洋开战了。整个东北的军政事务全都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每天批阅堆积如山的奏报,让冯庸苦不堪言。
“刚才神医已经看了,夫人的身体良好!”凤儿乖巧的说道。
冯庸点点头,道:“一会儿告诉厨房准备些滋补的东西,晚上我去她那里!”
“是,少爷!”
“对了,你这丫头最近怎么没有学习,快要考试了吧?”冯庸偏头看着凤儿娇憨的笑脸说道。凤儿还在冯家自己的学堂上课。这个学期也快结束了。
“人家已经学的很好了!先生说我都能够直接去上大学了!”凤儿昂着小脑袋说道。十四岁的少女身材已经初具规模,小丫头身上散发出一种青春朝气,非常吸引人。而且这个时代女人普遍早熟,十四岁已经是什么都懂的年龄了。
“大学先不着急,多打下点基础有好处!”冯庸笑着说道。如果是在前世,十四岁上大学的那是天才,但是在这个时代,大部分女人十四岁已经结婚生子。能够有机会上大学的是少之又少。
冯庸的办公地点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就连他的几位夫人都不敢随便进来,但是凤儿是个例外。首先,凤儿是冯庸的贴身侍女,负责冯庸的生活起居。其次冯庸很喜欢她,这丫头就是个开心果。能够让冯庸保持不错的心情。小丫头虽然娇憨,但却很聪明,从来不会乱说话,并且将冯庸照顾的很周到,从而使的凤儿在冯家的地位变得特殊起来。就连确立了大夫人地位的赵雅都对凤儿喜爱异常。这其中恐怕也不只是凤儿的可爱。
和凤儿说了会儿话,缓解一些紧绷的心情,冯庸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公务上。凤儿很知趣的轻轻离开。
“报告少帅,西南急电!”
“念!”冯庸沉声说道。
“是!中华民国11月12日,在四川巴中金城县,北洋北路军李纯部中了新军精锐滇军的埋伏,李纯率部突围而出,但是损失过半,现在北洋北路军已经狼狈逃到陕西境内。经判断,北洋军北路军失去战斗力!”
“报告少帅,广西急电!”有一名传令兵匆匆而来。
“念!”冯庸眉头一沉,今天这是什么日子,怎么总是有大事情发生。要知道,急电可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发的。
“是!中华民国11月14日,在广西兴安县,北洋南路军段芝贵部被桂系少帅陆裕光的独立团两千人击溃,部队已经溃退回湖南境内。目前损失情况不明,但是武器弹药损失大半,初步判断北洋南路军失去战斗力。”
“段芝贵?两千人?”冯庸哂笑道。段芝贵就是个废物,段祺瑞竟然让其领军,真是脑子被门挤了。
“其他两路北洋军的动向呢?”冯庸问道。
“北洋曹锟部还在巫山地区徘徊,具体情况不明。南路军徐树铮部已经加快行军速度,直奔西南腹地而去。”
冯庸点点头。虽然他不清楚蔡锷的具体军事部署,但是从目前北洋军的表现来看,蔡锷应该是兵分两路,其中一路正是伏击李纯部的新军精锐——滇军。那么另外一路不是在曹锟面前,就是在徐树铮面前。
想到曹锟,冯庸就想到了那位名动民国的玉帅吴佩孚。吴佩孚此人虽然是个军阀,但却不可否认,他的军事才能真的很强,是北洋系统中为数不多的英明统帅。可惜,他就算能力再强,也没能力改变北洋这个体系没落的命运,最终最有希望统一全国的军事统帅被革命的力量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看来徐树铮面对的应该只是新军的小股骚扰部队了。蔡二哥应该率领大军在巫山地区和曹锟吴佩孚捉迷藏呢!”冯庸看了看地图说道。
“少帅,现在国内的报纸已经吵成一片了。很多论调都说北洋已经迟暮,未来将是咱们年轻势力的天下!”作战参谋徐朗笑着说道。不过其他势力怎么样,有少帅在,东北就是一股最强大的力量。
“报纸,那都是些靠笔杆子吃饭的文人乱说的,他们有几个懂的军国大事。北洋是迟暮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洋最厉害的不是他们的军队,而是他们的底蕴。中原腹地的世家大族无数,这些世家大族可是都北洋掌权利益的获得者,他们会眼睁睁看着北洋势力覆灭吗?再说,就连咱们东北都没有那个力量打服天下,更何况其势力了。所以,报纸上对于未来的预测可以看,但不要当真!”冯庸本身来自后世,世界发展大势没有人比他清楚,虽然因为他的蝴蝶效应,这个世界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很多东西却不是自己蝴蝶效应可以改变的。
“对了,你刚才说桂系少帅陆裕光?以一个团的兵力打垮四万北洋军。这还真让人惊讶啊!”陆裕光这个人冯庸压根就没听说过,也就是说此人是被原本历史淹没的人。同时也是自己的蝴蝶效应扇出来的。
“是的!陆裕光是桂系大帅陆荣廷的儿子,桂系少帅。第一次上战场就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将来可能是个很强大的对手呢!”徐朗小声说道。
“对手?也许吧!不过在北洋未崩溃之前,我们只可能是盟友!”冯庸自信的说道。在冯庸心中,在两广地区真正让他关注的不是势力如日中天的桂系陆荣廷,而是还处于蛰伏状态的国民党。和原本的时空相比,国民党提前四年入粤,更是提前六年建立军校。虽然两个时空的军校地址都相同,都在黄埔。但是这个军校和原本时空最大的不同就是这座军校不会有任何红色元素。自然也就不会有激烈的思想之争。只是不知道这样的黄埔还能不能成为世界级的军事名校。冯庸有些胡思乱想了。
“少帅,要不要加强对两广桂系的关注程度?”徐朗建议道。
冯庸想了想,点点头。毕竟历史上并没有关于陆裕光的记载,不是说原本历史上没有这个人,而是这个人根本就没有留下什么记载史册的事情。但是这却不代表这个人没有能力。冯庸手下的将领,甚至包括他的副手李俊,历史上都没有记载,但是能说他们的能力不行吗?再说,随着蝴蝶效应的影响加大,小心无大错。
第二百七十章 黄埔军校
广州。
自从国民党总部从上海迁移过来之后,广州城的革命气氛浓郁了很多。当然,这和广州是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有关,在广州有很大一批人是接受过西方教育或者思想熏陶,对于民主革命还是非常支持。
当然,有崇尚革命的,就有反对革命的。以广东督军陆荣廷为代表的旧军人,名义上支持革命,实际上在心底是极为反对的。陆荣廷同意国民党入粤,打的心思就是利用国民党的影响力来制衡日益庞大的西南新军。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国民党刚刚搬迁进来,还没发挥作用,北洋就四路大军攻西南了。蔡锷更是用半个广西来换取陆荣廷出兵抵抗一路北洋军。这个诱惑陆荣廷拒绝不了,也不想拒绝。有句话说得好,请神容易送神难,现在的广东已经不是自己的一言堂,孙文虽然没什么实权,但是他的名头实在太响了。作为中华民国第一位大总统,孙文的名声可谓是妇孺皆知。再加上国民党持续不断的宣传,使的孙文的形象一直保持在革命先驱者的神位上。当然,对于国民党的这个做法,国内没有一方势力会明确反对,毕竟孙文确实为民主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再加上现在民国军阀混战,权利的来源不是名声,而是手中实实在在的兵权,孙文没有,就算他的名头大如天也很难左右民国的大势。
在原本的时空中,这个时期孙文正在四处奔波,希望可以在国内寻出一路支持革命的军阀,支持他重新统一国家,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惜,孙文不知道,军阀的本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为了革命放弃手中的权势和富贵。孙文在持续碰壁之后,才终于认识到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