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田园:农女翻身致富-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王婶子一起去了地里,拨了些菜,除了多余的草,身上就暖和起来了。就手还有些冷,身上倒是因为劳作的原因,还出了一些汗。王婶子直了直腰身,望着远处新落成的家感叹道:“又快一年过去了,这时间可过得真是快。”
不知不觉,就混得女儿都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了,王婶子两鬓也有了几丝白发,她现在都还记得,小时候帮家里做事的情景,那个时候几个哥哥疼她,他们在地里做活,王婶子就负责送饭送水之类的。
想到这里,她的嘴角不禁露出一丝笑来,岁月不饶人呢,一转眼,兄妹几个就已经分离十多年了。
章节目录 学做衣服
“嗯,不过保娘你现在养好身体,以后一定长命百岁。『!”夏语答,现在王婶子就感叹,实在有些早了。在她心里眼里,王婶子的年龄都不算大,只是因为生孩子早,所以她女儿才会有十多岁了。
这里空气好,慧儿聪明懂事,王婶子身体也一向很好,没有什么病痛。她基本没什么可操心的了。好现在也定了亲,唯一的便是慧儿的婚事还没有着落,不过慧儿长相清秀,家庭条件也好,时不时的也有人来提亲,只是王婶子考虑得多,所以才一再的被拖延着。
她现在也不贪心,就希望王婶子能活到一百岁,那才好呢。而夏语自己呢,也觉得这一生真的是很幸福的。
“长命百岁不去想了,过好一天是一天吧。”王婶子扬着唇,她现在每天都活得开开心心的,不为自己,也希望能多看慧儿几年,希望看到她成家,生子,然后再看到她的孩子平安长大,这些,真的就够了。
将菜拿了回去,因为天冷,所以她们每天都烧了很多的热水装进罐子里面,回来的时候就可以用。做好午饭,大牛也回来了,吃饭的时候,王婶子就说道:“大牛你也辛苦了,今天早上我和语儿没事,我们就把地里的事都做过了,你下午就休息吧。”
大牛一听很感动,想到从来王婶子就没把他下外人,就点了点头,“嗯,知道了。”
他不会说什么动听的话,只知道老老实实的做事,王婶子对他好,他当然也就会一心为她着想了。
热热闹闹的吃过饭后,其他人都各自忙各自的事去,现在冬天了,几个孩子们由于太冷,中午都会睡两个小时的午觉再起来。
屋子里面便又安静下来。夏语关上大门,披了薄毯子在脚上,坐在院子里面继续做衣服,她的这一件衣服好像已经做了很久了。
因为她是初学,加上这里没有缝纫机,全靠她一针一线的缝制。她希望做得很好,所以格外的用心。只要有一针歪了,便会马上把那一针返回重缝。
可以说,这一件衣服,她用了十足十的心思。她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小的时候住在孤儿院,能有书读,有饭吃就不错了,哪儿还能学什么才艺?
所以她在想到要送李弦一样什么东西的时候,便想起前段时间没事的时候,都留在王婶子家学绣活的事。如果能自己亲自做一件衣服,想必他一定会很高兴的。这才动手做起来。
做起了头,才知道做衣服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容易的,她就常常不小心被针扎了,还得不让任何人发现,免得慧儿和王婶子心疼她,就不让她做了。
不过现在渐渐上了手,错的地方少了,也不会像刚开始一样老是扎了自己的手指了。
她把时间预算得很长,也不着急穿,所以是春秋两季都可以穿上的样式和面料。花色也想好了,绣一枝简单的雅竹就可以,好看又不单调。
章节目录 推出新菜
夏语做得很专心,一针一线的都缝得特别的仔细。∥。这样一来,也保证了不需要返工,也不用把时间浪费在修改上面了。
屋子里面烧了碳火很暖和,虽然紧闭了房门,但是在修这房子的时候,就考虑过通风透气这一点上面,所以都在屋子上面开了通风口,这房子都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暖和而不会让人觉得闷。而到了夏天,这些通风口就会让整个屋子凉爽而不闷热。真可谓是冬暖夏凉,十分合适居住。
王婶子没事的时候也一样绣着花,或者给慧儿继续绣嫁衣,她现在做绣活不像原来了,以前绣花是为了糊口,所以很赶工,就会觉得累,现在绣花就是为了兴趣爱好,只为喜欢而做,随便也可以赚些钱。所以觉得很是开心,绣出来的样式也就特别的生动了。
……
过了两天,夏语又去了一次县城。林叔说在城西那边的商铺现在准备出手,倒是他们的一个好机会。夏语是早就想拿下来了。因为好又来是平民的店,突然提高消费档次也不可能。而且那些平民常客也不接受。只能说有中档菜,也有高档菜。但总的来说还是偏中等。
不过城西的那个铺面就不一样了,那边本来就是富人区,只要味道好,菜式新奇,就算卖天价也是有人去尝试的。她本来就有很多的想法还没有实施过,比如做火锅菜之类的,在冬天一定是很受欢迎的,吃着暖和。但由于火锅需要很多的调味品,而且这些原料都还很贵,所以一直没有实际做出来过。
不过在王婶子家的时候,她们倒是自己做了几次,连王婶子这个怕辣的人吃了都说好,适合大众口味,就是他们的饭庄还没推出过。现在有了一展身手的好机会,那她当然是信心百倍的。只是唯一的缺点就是盘下来的价很高,可能要经营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本。
不过他们做了这么久的饭庄,也有不少的经验了,不再像原来刚开始一样的,而且现在资金也够,就算是没做好,大不了以后再盘出去。没赚到钱但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来了这里这么久,林叔也是否考察了很久,确定那个铺面是没有什么风险才给夏语说的。夏语当然一听就同意了。便让林叔将它盘了下来。
这家店的店名她没有改,而是保留了原来的,叫“知味居”,挺风雅的一个名字,也符合一个中高档饭庄的形象。他们现在做上了手,便也可以在采购商那里赊账了,先拿货再付钱,在资金的周转上面倒不是那么吃紧了。
夏语便对林叔说道:“我想推出一种新的菜式,以后这店也准备以做这种菜式为主。”
如果行的话,这便将会是这里的第一家火锅店了。特别对于这里多数喜欢吃辣的人来说,一定是很惊喜的。不喜欢吃辣的也有白味锅和红白两半的鸳鸯锅,而这类锅就需要去铁匠铺定制。
章节目录 一定能行
林叔大喜过望,开新店能有自己的特色,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就问道:“是什么?可行吗?”
毕竟风险与机遇并存,推出新品的同时,能带来一批追新的人,也会失去一些守旧的人。∷*如果新的菜品一炮打红,那么可以想像,他们抢到了这个先机,赚的钱会有多少。
可如果一旦失败,那么损失也是不小的,一开始就没有把店的名气做出来的话,那么以后也就很难存活了。现在店都归林叔管,夏语性子大大咧咧的不计较,但不代表自己就可以不谨慎,这钱来得不易,可不能轻易的打了水漂了。
夏语一点也不担心,反正就算没成功,大不了再像好又来一样的,反正现在钱财方面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而且她对自己很有信心,现在又正时值冬季,汤锅之类的是最受欢迎的了。
除了辣味的火锅外,还可以做滋补汤,萝卜这种廉价的应季菜,他们买了不少来放了盐泡在坛子里,可以炖老鸭,加上他们齐全的配料,味道一定胜过别家。
“我在家的时候,和保娘一起做过。这种菜叫‘火锅’,是我们将料放好煮进锅里,连汤一起拿出来,下面做了小炉子,客人们自己动手下锅。这样在吃的时候,菜也不会冷,很暖和。”夏语答。她这一次没考虑那么多,倒是一脸的向往。把自己的想法能付诸于实际,还是一件令人值得期待的事。
林叔还没听过这种方法呢,也来了兴趣,“确实不错,不过别人来店里吃饭,不就图个有人做只管吃就行了吗?要他们自己动手,会不会不愿意?”
夏语摇了摇头,如果火锅让别人帮助,那才是不自在呢,她一脸的自信的说着:“林叔,您放心,我保证成功。我会把这方法告诉厨子,你看过之后就知道了。”
林叔看到她这样子,也就放心了,夏语出的主意,还没有失败过。虽然细水长流,但只要一直这样源源不断的流着,不愁有一天不走上上流圈子。
夏语把需要的东西都写了下来,要用的锅的样式也提前让人去打造,然后就开始给厨子们讲火锅的做法。这段时间,林叔他们就把新盘下来的铺子稍微到整修下。
重在开业之前,林叔让人买齐了调味品,这样好能保证味道好。然后根据夏语所讲的火锅的做法,让厨子们尝试了几次后,就完全上了手。
在这期间,最重要的事就是做宣传,广告打得好,生意才会兴隆。在夏语的观念里面,可没有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样的话,酒再香,巷子要是真深了,那么生意也是好不起来的。
做生意最重要的,便是口岸,口岸,还是口岸!这里口岸很好,从它的租金等各方面就可以看得出来,就算这里口岸一般,夏语也要用宣传的方式,让它变成一个黄金口岸的。
让人印了不少的宣传资料,不仅是普通的样式,还加大成本,在手绢上面绣上拿到街头散发。虽然成本会增加,但别人不会将这些宣传资料当成一次性的废品,看过就扔,而是有一些人会保存起来。
她们不惜花了钱将手绢的花式都绣得很漂亮,看着就让人喜欢,就算有钱人,也舍不得轻易丢弃。
章节目录 带动副业
不出他们所料的,由于宣传到位,果然一开张,就有不少的客人进门。∑。加上前三天可以给点优惠,大家吃着了平时从来没吃过的火锅,都觉得稀奇。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很快,他们的店就火起来了。
平时大家吃的菜,都是一种或者两种混在一起炒,还没有谁吃过像这样,一锅里面十几种菜的。像排骨什么的,他们还特地先放了料,搁了一会儿再放进锅里煮的,吃起来就特别的香。
每个人面前还放了一味小碟,里面是用芝麻磨了的香油,混着香菜、蒜泥当味碟,吃着火锅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那么辣了。店里头两天还配送酒水,磨了豆子放了糖做成豆浆,喝了后不上火。大家都吃得赞不绝口。
等优惠期一过,连带着店里的酒水一起好销起来了。特别是豆浆,大家听了小二们说火锅单吃会上火,但喝过豆浆就降火以后,几乎每桌都会要两碗。这样一来,他们把平时不怎么好卖的豆浆带动得火了起来。
豆制品平时就卖得便宜,这个时候反倒能卖个好价钱了,但豆浆磨起来费时费力,赚的钱也并不算很多,虽然可以比其他地方卖的价钱高,但也不能高得太离谱,别人会有意见。
夏语想了想,王婶子的两个哥哥平时就种些地,这里不像现代,没有农药和化肥,农作物的收成并不是很好,真的就是应了那句,靠天吃饭的话。一年下来,很辛苦,但收入却并不怎么高,所以这里的农民,虽说地位比商人高,但却一直过着基本可以说是最下层的生活。
王婶子的那两个哥哥一直对她很好,王婶子是个念情的,她过得好些了,也想帮助哥哥们,但又不可能白送。不是她舍不得,而是两个哥哥不接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