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驿唐 >

第209章

驿唐-第209章

小说: 驿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虽然没说,但明显都在看清河崔氏这边。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本是一干两枝,同声连气,而且这次他们有两人被李潜抓了,只要清河崔氏同意他的办法,太原王氏和范阳卢氏也肯定会按他说的行事。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原本同声连气最容易说动的清河崔氏这次竟然与他唱起了反调。

虽然老者表了态,但崔仁愿依然不甘心,道:“老祖宗您听我说,李潜这厮其实已是外强中干,只要咱们撑住了;他拿我那两位兄长一点办法也没有。”

老者摆了摆手,道:“我虽然老了却还不糊涂。我更清楚你为何会有底气这样说,不过,你爹少算了一件事。”

崔仁愿连忙追问道:“老祖宗我爹少算了什么事?”

老者没有说话,只是扫了崔仁愿一眼,便垂下眼睑,看上去象是昏昏欲睡一般。崔仁愿等了片刻,知道老者根本没打算告诉他,他很清楚继续留在这里只会更加尴尬,便冲老者躬身长揖为礼,又冲崔大成拱了拱手,便转身离去。

等崔仁愿走了,老者翻了翻眼珠,叹了一声,道:“我崔家自魏晋以来便是诗书传家,没想到现在竟然出了这种货色。看来敦义这些年都沉到钱眼里去了。”

崔大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叔祖,您刚才说敦义少算了一件事,不知是何事?”

老者看了崔大成一眼,道:“敦义肯定收到消息,知道了陛下的态度。不过他却误解了陛下的意思。陛下没让李潜将成安、成利等人交到大理寺,其实是在给我们还有李潜一个台阶下。”

崔大成一愣,道:“这么说李潜向咱们狮子大开口是陛下默许的?”

老者点点头,“陛下未必知道李潜张开了多大的口。不过他肯定默许了李潜向我们大开口。再说,以李潜不吃亏的性格若不开口那才是怪事。此事因博陵那边撺掇而起,可却没被抓住什么人,本身就有让我们火中取栗之嫌。仁愿那小子又撺掇着让我们不理会李潜的狮子大开口,若我们真信了他的话,那无论这办法有没有用,他们都不吃亏。可我们这边要么丢了面子,要么得破财消灾。”

崔大成点点头,“叔祖说的没错。孙子刚才不忿的就是这事。仁愿那小子真是站在说话不腰疼。”

老者点点头,道:“是啊。石头不砸到谁脚上谁就不知道疼。你回去跟徇礼说,让他以后盯紧些族里的人,这种火中取栗便宜他人的事千万不要再干了。”崔徇礼,清河崔氏阀主。老者虽然并不在族里担任什么职务,不过他辈分高,在族里很有威望,况且这事崔徇礼的确有错在先,他让崔大成捎话过去责备崔徇礼一番也是应该的。

崔大成点点头,又问道:“叔祖,李潜狮子大开口,咱们怎么办?孙子看那李潜的态度非常强硬,恐怕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老者问道:“还差多少?”

崔大成道:“孙子能想办法筹来的只有五十万贯,还差这个数目。”

“五十万贯倒也不是难事。”老者轻描淡写地道。

崔大成暗暗吃了已经。他活了大半辈子,除了这次还没见过这么大数字的钱财,可这老者却说不是难事。

老者轻声道:“咱们清河崔氏虽然这些年没那么风光了,不过几百年攒下的家底还在,剩下的五十万贯我给你。”

崔大成大喜过望,拱手道:“多谢七叔祖。不知孙子什么时候来拿合适?”

“想要现在就能拿,不过你得多找些人来,五十万贯可不是一两个人就能搬的动的。”

崔大成听了心中不解。听七叔祖的意思,这五十万贯就在这里。崔大成也仔细看过这院子,根本没发现哪里有值钱的东西,不知七叔祖怎么拿出这笔钱来?

老者看到崔大成满脸不解,淡淡一笑,道:“咱们清河崔氏在长安的房产虽然不多,却也有个十处八处,每处都比这宅子宽敞大气,你知道我为何住在这里?”

崔大成听老者如此说心里也觉得奇怪。按老者的身份地位,住在这个颇为寒酸的宅子里的确有些屈尊,莫非这其中还有别的隐情不成?

崔大成正觉得奇怪,老者叹了一声道:“开皇年间,当时的阀主属意太子杨勇,认为杨勇有机会登上大宝,便刻意与之结交。后来,为了支持杨勇,阀主命我悄悄从清河运来一批金银珠宝。谁知我刚把东西运来就听说杨勇被废,杨广成了太子。而且,因为我们与杨勇走的很近,也受到了牵连,杨广不知道从哪里得知有这批金银珠宝的存在,四下派人追查。幸好当时我多长了个心眼,没把东西放在咱们名下的宅子、商铺里,而是托一个朋友悄悄买下了这个不起眼的宅子,这才保住了这批东西。”

崔大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者一直住在这里是为了看护那批金银珠宝,怪不得他不去其他宽敞华美的宅子住呢。

老者吩咐道:“你去找些可靠的人来,把这批东西起出来。不过,这事除了徇礼,你回去谁都不能告诉。解决了这桩事,我老头子就没什么牵挂,可以放心歇着了。”

崔大成躬身长揖道:“叔祖放心,我一定按您老吩咐的办。我这就去找人来。”

第二天一大早,一夜未睡两只眼睛熬的通红的崔大成前来求见李潜。自从昨天他带人到七叔祖那把埋在地下的十箱金银珠宝挖出来后,他突然紧张起来。这些东西虽然值钱,可对他来说却是烫手的山药,若是出了任何纰漏,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所以,他就带人枯坐在那十个箱子前守了整整一夜。枯坐时他忍不住在想,自己提心吊胆守了一夜就已经心神疲惫,这些年七叔祖是怎么过来的?感慨了一番之后,崔大成心里想的便是赶紧与李潜交接了,好好休息两日。这不,天一亮他就急不可耐地来到李潜府上。

得知崔大成是来赎人的李潜暗暗吃惊。昨天崔大成还说只筹措了五十万贯财物,谁知只过了一夜他便筹到了价值一百万贯的财物,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一夜之间便能筹来五十万贯绝非易事。由此可见,这些门阀隐藏的实力实在太可怕了。

找来懂行的珠宝店掌柜帮着清点财物,登记造册。单是清点十箱珠宝就足足用了两个多时辰。所有财物、房契交接完毕之后,崔大成带着崔成安、崔成利两人告辞。

李潜将三人客客气气地送到门口,临分别时李潜笑眯眯地对崔成安、崔成利两人道:“日后若再有这样的好事,千万记得知会一声。”

崔成安、崔成利两人听了郁闷的吐血。崔大成见状,赶紧向李潜告了个罪,拉着两人离开。

李潜得了一百万贯,心情大爽,立刻拿了一箱珠宝到后院讨好两位娘子。

女人,不管是聪明的还是贤惠的对都无法抗拒珠宝的诱惑。麦紫澜和杨云薇看到满满一箱子珠花头饰手镯项链,立刻两眼放光。当听到这些东西任她们挑选时,两人立刻放声尖叫。若非李潜及时制止她们,房顶非得让她们震塌了不可。反应过来的两人,立刻一人亲了李潜一下,然后便将李潜冷落在旁,埋头在珠宝箱里仔细挑选心仪的珠花宝钿。

李潜看到两人完全沉浸在珠宝的世界,无奈地摇了摇头,悄悄离开到书房查看小麦粒和阿约的功课去了。

刚刚查看了一下两个孩子的功课,仆役跑来通报,说柴哲威来访,李潜赶紧到客厅与他相见。

一番客套之后,李潜笑问道:“大郎怎么有空来找我?”

柴哲威脸色有些尴尬地道:“说到这事小弟还真不好意思开口。”

李潜纳闷,道:“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是不是有什么事不好向国公开口,想让我替你向国公说?”

柴哲威摆摆手道:“那倒不是。而是……怎么说呢,小弟受人之托,来与兄长谈谈王玄应的事。”

“王玄应?”李潜立刻醒悟过来,原来柴哲威是替太原王氏当中间人来了。只是,太原王氏为何找到了他?

柴哲威看到李潜疑惑,连忙解释道:“我柴家世居临汾,与太原王氏有些来往。这次太原王氏托人找到家父,却被家父轰了出去。那人又找到小弟,小弟却不好将人轰出去,只得厚着脸皮来求兄长。兄长不会怪我吧?”

李潜听了,笑道:“大郎多虑了。其实这事找到你比找到其他人还要好些。因为咱们之间有些话我能说的更明白。”

柴哲威点点头,随即又试探着道:“那这事兄长准备如何处置?”

李潜没回答,只是将秦琼和程咬金为清河崔氏当中间人,清河崔氏如何花了一百万贯赎人的事说了一遍。

柴哲威立刻明白了李潜的意思。人家秦琼和程咬金两位国公出面也得每人花五十万贯赎人。他的面子怎么也不可能超过秦琼和程咬金两位国公吧?当然,若是柴绍出面,李潜肯定得卖给柴绍面子。问题是柴绍肯定不会出面,否则也不会把太原王氏的人轰出门去。

柴哲威想了想到:“兄长的意思小弟明白了。小弟这就去跟那人说。”

李潜笑道:“说了半天,却不知是谁这么大的面子能请的动大郎你?”

第二卷大展宏图事可期 第二二八章弃子

柴哲威道:“此人名叫王玄策,洛阳人,乃是太原王氏的旁支。现在小弟与他同在右屯卫效力,关系莫逆。况且前年沙场上他还救过小弟的性命,他开口请小弟办事,小弟自然不好回绝。此人胸有大志,才干非常,平生最佩服的便是汉朝时投笔从戎的班定远。”

班定远便是班超。班超因平定西域的功劳被封为定远侯,是以后人皆以班定远称之,以表敬仰。班超的事迹李潜非常清楚。那可是个有胆有识的大牛人,“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千古名言便是出自班超之口。更让李潜震惊不已的是柴哲威口中的这个王玄策。若不是重名的话,这个王玄策应该就是后来那个靠着几千杂牌军,连灭北印度和中印度,吓的东印度闻风而降的中国最牛外交官

想到王玄策,李潜忽然想起眼前这个柴哲威在历史上也有很大作为。他曾在贞观二十三年到永徽二年担任过安西都护,如果不是因为受到柴令武谋反一案的牵连,他应该可以继续担任安西都护坐镇西域,以其才干成为第二个班超亦非难事。因为感激柴绍对自己的提拔,为免柴绍英年早逝,几年前李潜开始有目的地影响柴令武,并成功改变了柴令武尚公主的命运(柴令武已与武士镬的长女阿叶定亲,自然不可能再娶公主),日后也应该不会有什么柴令武谋反案来牵连柴哲威。

想到这李潜笑道:“能被大郎你看重的人一定是难得的俊彦。这样吧,你告诉王玄策,想赎王玄应须得五十万贯,不然我没办法向秦国公、程国公交代。不过,我对王玄策很是赞赏,等这事了了,劳烦大郎你出面,让我与王玄策见个面,如何?”

柴哲威听了连连点头,道:“兄长不知,王玄策对兄长佩服的很,若是知道能与兄长见面,他肯定欣然前来。”柴哲威顿了顿,道:“其实王玄策是王世充的近支族人,与太原那边的王氏族人关系并不密切。特别是因王世充曾与我大唐为敌,虽然当时太上皇没处死王世充,不过太原那边还是因为这个缘故而有意疏远洛阳这边的王氏族人。王玄策若非迫于家族长辈的压力,也不愿出面。”

李潜听了点点头。这种情况在大家族中实属常见。王世充只是太原王氏的一个分支。如果王世充得了天下,太原王氏的族人肯定上赶着讨好他。但王世充失败了,太原王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