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天才学习系统 >

第176章

天才学习系统-第176章

小说: 天才学习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扬觉得护理人员还要更辛苦一点,薪资还是定得稍微高一点好,这样的工资水平,在武汉这个国际大都市也不算低了,毕竟武汉的消费水平并不是很高,有这样的月薪,养家完全不是问题,而且那些当护士的人发现,她们的月薪还提高了不少。

那些实习的医学院大学生们,陈扬也没有让他们白干,而是给了他们一个月一千二的工资,还包两餐,这样其实算是很不错了,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大家工作起来,都感觉很开心,这才是医院应有的氛围。

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都密切关注着公立医院的发展,他们欣喜的看到,公立医院在武汉慢慢的站稳了脚跟,而且赢得了非常上佳的口碑,已经辐射到周边的几个城市了,每天都有很多人从外地赶到武汉这边来,治好了多年的顽疾乃至绝症。政府的相关部门也都是严密的配合,大开绿灯,也没有哪个脑残的家伙敢于朝公立医院伸手要好处,毕竟能当上官的,有几个是真正傻的呢?

陈扬和总理曾经就公立医院方面的事情有过约定,只要武汉这边的公立医院试点能健康的运行半年以上,接着就可以在全国多个城市多点开花,而且除了这一家是由陈扬的飞扬慈善基金会出钱之外,其他地方的公立医院都将由政府出资,他们会参考在武汉这个公立医院试点的运行模式,来进行相关建设,政府方面主要还是担心医资力量的不足,他们可不知道陈扬背后的医资力量是多么的雄厚。

不过,陈扬也开始两手准备了,他觉得现在可以开始培养一些专门人才了,虽然现在公立医院的运行才仅仅一个月多点,但是对于陈扬来说,现在可以专门弄几个学校开始培养中医学的接替人了,三大派里现在闲着的人可不少,正好都可以利用起来。而且,也并不一定要从参加高考之后选拔出来的人里选择,初中毕业的就可以了,正好还可以跟飞扬中学接轨,尽量的多学几年,把基础打牢实,而且年纪小点,可塑性也会更强一些。

第二百零八章,“因材施教”(一)

第二百零八章,“因材施教”(一)

当然,这些东西短时间内是不好实行的,最起码得准备个把月的时间,办理各种各样的相关手续,这年头,学是不能随便办的,必须得有上头批示下来的文件才行。

而且,学校场地也是一个问题,不过,第一批招收的学生必然不会太多,这些可以先在现有的飞扬中小学里借用几个教室,应该就可以勉强够用了,等到招生的规模真正大起来之后,就必须要启用专门的学校了。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办理这种专门的中医学校是势在必行了,而且是越快越好。

陈扬早就觉得我们中国的教育有问题,而且是很大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方法太过于统一了。古语有云:因材施教。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些专家学者们就该跳出来说了:“我们也是在‘因材施教’啊,到了大学的时候,有这么多的分类科目可以选择,已经划分得极为详细了,这样难道还不算是‘因材施教’吗?”

众所周知,一个人最佳的学习时期,就是从5岁左右开始,这段时期人的大脑还在继续发育,对于新事物的接收能力非常强,到16岁以后,开始慢慢的放慢提高的速度,直到25岁以后才开始走下坡路,这也是一个正常人学习能力的规律。

不过,在我们中国,5岁的时候开始,差不多都有人开始准备上小学了,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都放在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准备高考上面,说的是什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后战战兢兢的去过高考那条独木桥,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

并不是说九年义务教育完全不好,起码这让现代人基本都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权利,避免了当文盲或半文盲,这种道路对于一个资质平庸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还算不错的方式,可是,对那些在某方面特别有天分的人来说,这样的生活方式完全是一种煎熬。

陈扬小时候各方面都还算优秀,没有什么偏科现象,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的。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的,都有偏科现象。比如说,有的人在数学方面极差,但是在文学方面特别有天分,语文考试随随便便都可以拿高分,但是数学却总是不及格,然后他就得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开始活活受到打击,来自老师的,来自家长的,来自同学们的,一直被打击到读大学的时候,到了大学之后才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类专业。

这还是那些很自信、意志很坚定的人才能坚持这么久,否则的话,应该早就已经崩溃了。试想一下,让一个人做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事,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人生都过去四分之一了,这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

相信这种情况的大有人在,经过了十多年的苦读,那些原本的特别天赋基本上已经被耗光了,磨掉了天性和创造力,而剩下的就只能是平庸了。因此,这也造成了大学毕业生的尴尬之境,因为大学里学的那些东西,在踏入社会之后,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完全用不上的,要想实现他的个人价值,一切都必须要从头开始。

因此,社会上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都不想聘用应届毕业生,而是声明有工作经验优先,学历之类的要次要的多,学历稍微低点,用人单位还可以少付一些工资呢因为国家出于对大学生的保护政策,出台了用人单位聘用大学生的相关规定,根据学历的高低对应着相应的工资标准。

有这样的规定,国家确实是出于一番好意,想要保护大学生的权益。可惜的是,因为有这样的规定,很多人都不敢再将自己的学历公布出来了,因为用人单位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能给出对应等级的工资,必须得有一个适应过程,这种过程被称为“试用期”,只有撑过了试用期,才有着加薪升职的机会,如果过不去,那么对不起,没有以后了

如果一开始就有这样高的门槛,用人单位亏的起吗?培训起新人来,难道不需要耗费额外的时间吗?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才可以直接跨过这道槛。

不过,这同样还是他们用自己的能力争取到的,起码能在面试的时候能跨过考官那一关。这是一般的情况,但是,现代社会有个特点,那就是可以走后门,只要有关系,舍得出钱,出现个把特例那完全是没问题的。

一个人的处事能力会表现在很多方面,在学校里只能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且这种证明还是有失偏颇的,只有真正的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确实有能力,那样才真的算是自己的本事。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一直重复的去做这样愚蠢的事情呢,一代又一代的重复着,明知道有很多东西是用不上的,却还是要一样样的学,难道人的精力真的是无限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在建国初期,国内曾涌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神童”热,那些“神童”们能在10岁左右的小小年纪,就能取得很多成人一辈子都遥不可及的成就,因此,那段时候还专门兴起了专门培养“神童”的热潮。

“神童”是能够培养出来的吗?这个问题不好说,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可是,人和人之间是不一样的,天赋不同,又怎么能对他们提出同样的要求呢?

有天赋,还得要专门去培养开发,这样才可以出现那种所谓的神童,而且,这些神童通常都是不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读书上课的,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训练方法,基本上是由他们的父母来亲自把关,这才使得他们的天赋得以被开发出来。

不过,没有天赋的人,再怎么开发,提高的还是很有限,毕竟这个世界还是普通人比较多,不可能每一个人长大之后都是牛顿、爱因斯坦。而且,牛顿和爱因斯坦之类的人,在学校里读书时的表现可都不是那么那么的好,他们也都是得益于宽松的教育环境,才能有那么高的个人成就。

“勤能补拙”是没错,不过,有些事是强求不来的。一个本身没有什么天赋的人,能达到的高度会极其有限,天赋是决定人成就的最好标尺。没有天赋或者是天赋一般的人,最多也只能到达“匠”的境界,永远成不了“家”,而且绝对没有特例。因为一个人的天赋决定了他(她)的灵性和创造力,缺少了这两样最关键的东西,再勤奋也是没有多少用的。只是,由于“神童”的不可推广性,再加上那些“神童”在其他方面的表现确实非常的差,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到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了。

在现代社会,那些小孩子们都过的很辛苦,在学校里被摧残了一次还不够,那些父母们还会帮这些小孩们报这个或那个的学习兴趣班,真的有兴趣,倒也还能坚持下去,但是如果没有兴趣的话,那就真的是非常折磨人了。陈扬始终觉得,为人父母的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制性的加诸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明知道这种方式弊端很大,自己已经被荼毒了,为什么还不放过自己的孩子们呢?

在现代社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或者说是古往今来一直有之,那就是人与人互相之间喜欢攀比,就连给小孩子们报这些学习兴趣班也要比,如果别人家的孩子有,你的孩子没有,那会被别人认为你家里难道是条件太差了,没有钱来弄这些吗?这在现代社会,无疑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因此,就算再没钱,在这方面也不能省,所谓的“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口号就是这么来的,哪怕是明知道孩子不乐意,也还是这么坚持的做着。

其实“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反过来说,应该是“再富不能瞎教育”,尤其是这种撒网一样的学习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或者你又可以说,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又怎么知道孩子的兴趣到底在哪里呢?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如果不知道孩子的兴趣,那就仔细的去观察,而不是这样一种无头苍蝇的形式。

那些教育方面的“砖家叫兽”们总是批判古代的教育制度不好,那种参加科举的八股文形式极不可取,让很多读书人都变成了书呆子,尤其是他们朗读时的那种神态,还非要把头摇来摇去的,极其可笑。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古代,我们华夏民族的很多方面成就都是世界领先水平,而到了现代,基本上就只能将古人获得的那些成就拿来遮羞了。不说别的,就拿“博士”这个称号来说,在古代的时候,敢称为“博士”的人简直是天下少有,凤毛麟角。“博士”的意思是博学之士,博古通今之士,博闻强记之士。在古代的时候,必须要得到社会上很多方面的广泛公认,才能得到“博士”这个光荣的称号。

第二百零九章,“因材施教”(二)

第二百零九章,“因材施教”(二)

可是,在现代的社会上,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被称为“博士”的人的数量已经是多如狗满地走了,因此,现代人在博士之上,又新开发出来一个“博士后”的称号,证明这个人的能力已经到了极致了。而且,拿到“博士”或是所谓的“博士后”这个称号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很简单,因为这并不需要得到社会上很多方面的广泛公认,仅仅只需要那一纸文凭就行了,一张纸真的可以证明这个人是博学之士了吗?那未免也太儿戏了点吧

而且,就算是有了这么一个文凭,就真的是有文凭上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