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在超级三国志-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惧怕,反而欣慰异常——
仔细揣摩大哥对自己说过的话,不难看出大哥之所以特意显灵,无外乎是替自己解开心结,向自己道出心声。
仅此已是足够。
连大哥的在天之灵都支持自己的改革。就凭这一点,自己也要克服所有的困难和阻力,将改革全力推行下去
想到这里,吴凡此前心中的负担已是全消,浑身下倍感轻松。从曹丕手中牵过绝影,吴凡翻鞍马,坐在马背最后凝望了一眼曹操的墓冢,吴凡催马扬鞭向着邺城急驰而去。
复回中原 第321节 舌辨群儒
第321节舌辨群儒
长话短说,吴凡回到邺城,匆匆吃过早饭,洗漱完毕,时间就已经接近午九点。
早朝马就要开始了。
而且吴凡还是今天早朝的主角之一,他必须赶在文武百官之前抵达宣和殿。
走出馆舍的时候,遇到许多同样留宿在驿馆内的外地文武官员,见到吴凡,众人纷纷打着招呼,热情一如往常。吴凡也向众人点头回应着,心中却在暗忖:再过一会儿,也就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这些人此时脸轻松随意的表情,不知会产生怎样的急剧变化。
可以想象那种戏剧化的场面。还真是蛮令人期待的。
这么想着,吴凡甩开大步,提前于众人之前,第一个抵达宣和殿。
稍后,文武官员有二百多号也陆陆续续赶来。仍然和昨天一样,由于人太多,只有一小部分资历和功勋突出者站在殿内,其余绝大多数都只能站在殿外。
众人包括吴凡都在殿内站好后,就开始安静地等待,等待新帝曹冲到来。约莫十分钟过后,仍然不见曹冲身影。下面有的人就开始交头接耳,并不时摇头,认为曹冲刚刚登基就开始懈怠朝政,可不是个好兆头。
吴凡和众人的想法不同,因为他对曹冲的了解远胜旁人。在他看来,曹冲肯定是有点什么不得已的原因,才会耽误朝的时间。
正在疑惑会是什么原因,殿后转出一名内侍官,向朝堂内看了一眼,一眼就看到站在主座台阶的吴凡,连忙紧走几步来到吴凡身边,小声道:
“吴大司马,昨夜陛下偶感风寒,今早起来头晕乏力,因此特命小的前来告知吴大司马,今日早朝就由吴大司马来主持。关于改革之事,吴大司马尽可按照昨日所说之条款颁布执行,无需顾虑。”
吴凡点了点头,果然,曹冲之所以没能来朝,原因和自己猜测的一样。
不过,一想到历史的曹冲早年夭折,吴凡心中不由得一阵紧张。曹冲现在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别的不说,自己这套改革换成曹冲的几个兄弟,虽然不至于全部否定,但也肯定不会全盘实施。那样一来自己的一番苦心可就付之流水了。
而且,出于长远考虑,改革后全国下必定出现一段时间的阵痛,不论是官员还是人民,都将在新的环境下有些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就更需要曹冲的支持,以压制保守反对派的呼声和意见。
心中如是想着,吴凡决定早朝过后去皇宫里看看曹冲的病情如何。现在,就依照曹冲的委任,由自己来主持这次的早朝。
于是,在内侍走后,吴凡咳了几声,令下面的悄声议论停止。随后,吴凡朗声道:
“方才,宫中内侍告知在下,陛下因夜间偶感风寒,致身体不适,今日不能朝。不过,由于今日之早朝十分重要,因此,陛下委命由我吴凡来主持,众人不得离开。”
吴凡此言一出,众人疑惑尽解。那些曾经以为曹冲因懒惰而懈怠朝政的人,这时在周围臣僚的目光下颇有些汗颜。
不过,对于吴凡声称的,这次早朝十分重要,众人却是又生出新的疑问:不知一个早朝能重要到什么程度,难道能比昨日拥立曹冲即帝位还会重要不成?
他们哪里知道,相比今日这个早朝,往前尽数所有朝代的所有堪称重要的会议,包括昨日曹冲即帝位在内,和今日都没法相比,彼此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用句面常用语来讲: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的早朝
就听吴凡继续道:
“之所以说这次早朝重要,是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可以并不夸张地说,它与每一个国人都息息相关,不论是平民,富商,乞丐,或是官员。”
顿了一下,吴凡环顾下面一张张疑惑的面孔,一字一句道:
“今日早朝的主题,概括起来只有两个字:改革。”
“改革?”
“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的历法很完善啊,还要改革什么呢?”
“嘘,别说话,先听听吴大司马所说的改革具体是什么。”
……
殿内外文武官员一听“改革”二字,反应可谓千姿百态。有困惑的,有质疑的,有左右打听的,还有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的。
吴凡则把目光从众人脸收起,转而眺望朝堂外明媚天空,道:
“这次改革的宗旨是:我们不能只看着眼前,要把眼光放得尽量长远。与周围蛮荒部族相比,我们国家是很强大,强大到挥指间就可决定其存亡的地步。但是,天下之大,地域之广,谁又能保证这个世间只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我们一个强大的民族?居安思危,思则有备;为了我们的国家与民族真正强大起来,傲立于世界所有国家与民族之巅,我因而向陛下请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系列改革包括,对陛下现有权力的削弱”
吴凡没有真接说欧洲、中亚、南亚、北非皆有文明种族。因为当前国人意识里普遍认为华夏乃是天地中心,周边虽然也有部族,但都是一些落后的游牧民族,与汉人文明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在这种情况下,突然说出遥远到我们无法到达的地方还有其它文明种族,和我们一样建立起国家并发展出异常璀璨的文明,满朝文武肯定不会相信。由着这份质疑,还会对吴凡的提出的改革产生一边倒的否定心理。倒不如用这种模糊概念法含糊地点到为止,虽然显得有些缺乏有力论据,但这个模糊的论点却是谁也推翻不了它。
另外,吴凡认为类似这种只有自己当然,还有小乔知道的一些世间情况,轻易不应卖弄出来,最好每一次自己说出来都能带来相当大的价值。不过,到底怎样才能达成这种价值最大化,吴凡心中尚无定谱,只是心中存着这么一个念想罢了。
再说朝堂这边的情况。吴凡在开宗明义地说了一番场面话后,扭头看向一直侍立在主座旁边的一名内侍文官。内侍文官会意,走前来几步,将手里的一封卷轴展开,开始详细念诵吴凡昨天向曹冲所说的十五条改革方案。
和吴凡料想的一样,随着内侍文官将这十五条方案逐一念出,满朝文武的神情也随之骤变,从原本的轻松随意,到惊讶,怔愕,再到如开锅一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直到最后不少人连连摇头大呼“不可”;期间场面当真是颇有些戏剧化的感觉。
这十五条改革大刀阔斧,将封建集权体制劈砍得几乎支离破碎。那些大呼不可的官员中,无外乎此三种人:有一把年纪,腐儒之士,曹氏亲族。
而年纪相对较轻的官员,对此则反应并不是很强烈,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
至于那些和吴凡关系不错的文武官员,则绝大多数都没有发表任何看法,其实是以沉默来表示自己并不反对。而张辽、华雄、颜良、文丑、吕布、赵云等和吴凡关系最为亲密的几十名官员,则明确表示支持吴凡的改革。
由此,朝堂内外数百名文武官员很快形成两大派:支持改革派和反对改革派。保持中立的,也就是对改革报无所谓态度的几乎没有。这也难怪,毕竟当前这个时代人们意识中深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条,平头百姓尚且如此,这满朝的文武官员就更是当仁不让了。
因为他们很清楚这十五项改革是在这个国家的根基动刀子,或成或败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历数以前所有朝代的所有变法,和这次改革相比,简直就像拿着老头乐挠痒痒和一斧头劈在后背一样
此外,由于吴凡提出的改革,有许多条是针对官员的,比如官员犯法量刑加倍,比如爵位不可世代相袭等等,这些改革都深深地刺痛了保守反对派的利益和权势,这让他们如坐针毡,简直是声嘶力竭地高喊不可。
吴凡扫眼看了看下面的形势,伸手示意了一下,下面正在争论不休的双方人员立即收声停止,齐刷刷向着吴凡这边看了过来。
“吴大司马,恕老夫直言。国家的体制就像一面鼓,百姓被蒙在鼓里面;他们不能知道太多,而鼓更是不能遭到破坏。则君臣协力执起鼓槌,鼓声铿锵振耳,隆隆不息。百姓在鼓声之中心存惶惑,方能在国家财力困顿之时对重税无怨,在国家遭受兵灾之时对征役无恨。如今,这十五项改革,就像斧锤相加将鼓彻底击碎,将百姓从鼓里面放出来,知道太多不应他们知道的东西。则国家再征重税时,百姓怨言四起;再强抓壮丁充军时,百姓甚至奋起反击,国家不攻自破矣”
抢在吴凡前面说话的人,是老臣杨彪。此人曾是献帝手下大臣,后来被迫加入曹营,成为吴凡第二军团旗下僚臣。其综合表现称得尽职尽责,尤其在吴凡妻女被困西河县时,还曾亲自率兵前往。
总的来说,吴凡对杨彪的表现还是挺满意的。
不过,作为一名思想保守的老臣,尤其是意识中深植帝王尊统,百姓鱼肉的理念,杨彪对于吴凡改革中的引导人民思想自由,适当减轻酷刑,以及从人民当中直接选举官员指参议员和监察官选举制度这些举措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些举措会招至国内大乱。因此,自投身曹营后就一直少言寡语的杨彪也忍不住了,第一个站出来向吴凡表示反对。
本来吴凡让众人停止议论,是要直接宣布不论众人反对也好,支持也罢,改革必须执行。此刻见杨彪说的这番大道理貌似颇像回事儿,殿内外众多文武官员有为数不少的人都点头赞同,甚至,有些原本支持吴凡改革的人也因此产生了对摇。
吴凡就意识到自己必须回驳几句,以争取支持者。虽然自己有克服所有阻力推行改革的决心,但是,若是能争取到尽量多数的支持者,自然改革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由此,吴凡回应道:
“杨大人,也请恕在下直言,你的思维方式是时候转变一下了。国家之赋税不仅足以保证国家正常运转,尚可每年大量存余。之所以历朝历代逢灾年财力困顿,盖是因为皇室挥霍,官僚,私吞公吞所致我所提倡之改革,在启发民智的同时,亦加重官员刑罚,并完美监察机质,此三管齐下必定会令官员忌惮不已,迫使其清廉自律,而皇室亦由于权力被削弱,不得再与前朝那般奢华无度。由此,灾年来临之际,国库之存银完全可以应对,何需再征重税?至于兵役,我请问再场的每一位臣僚: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强迫人民充军抵抗外敌,而不是号召他们自发地充军去保卫自己的家园?”
吴凡的这个问题让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因为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在战时都有可以抓壮丁充军的相关法令,从没有人像吴凡这样换了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况且,打仗是要死人的,如果不是强抓壮丁,有几个人会自愿充军去保卫国家呢?
众人觉得吴凡的问题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
而吴凡在等了一会儿,见无人回答后,顾自道:
“这就是我们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