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一生只为这一天 >

第17章

一生只为这一天-第17章

小说: 一生只为这一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是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都有兴趣。他用弗洛伊德的眼光来看中美两国文化,分析两国国民人格的养成,非常泛性主义地扒掉裤子从头说起,两种文化都被他批评得很不堪,当然中国美国在他笔下是各有各的不堪。

他最近十余年来的工作是数落美国人的不是。他说:“我个人的独异性(亦算是毛病),或许可简括为‘最高叛国罪’症候群。自从成为美国公民以后,我就一直从事美国文化的批判,而且也是细微末节地批深批透。”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写成《美国——杀母的文化》,大概在近期能够出版。

《杀母》的大意是美国,尤其是现在的美国在文化上出现了“多重人格分裂症”。按照弗洛伊德主义的看法,男孩变成男人,必须经历“杀父娶母”的心理阶段,“杀父”是战胜同性对手,“娶母”是征服异性对象,“父”代表了过去与未来的一切同性竞争者,“母”代表了过去与未来一切异性爱恋者,当你在心理上将他们干掉,那便是你成熟的标志,你长大成人,已经是个男子汉,终于可以独自上路行走江湖。

很多过去的美国电影体现“杀父娶母”的母题。这类故事的背景表面上不是家庭,但可以比喻作父母子“永恒三角”。在这类故事里总有一个三角关系:一个中年人当权派(夜总会老板、黑社会老大)、他的年轻貌美的情妇以及一位年轻的男主角;年轻人开始时是老大的手下,跟老大学本领,替老大办事,但到最后总是把老大淘汰掉(在决斗中把他杀掉),把他的女人与事业都夺过来;而老大的女人也倒向年轻人那一边。“绝少例外,儿子型的角色最后总得胜。”

不过随着美国女权主义大张其道,年青一代性成长的规范从“杀父娶母”变成了“杀母”,人格开始分裂。老实说,我虽然读过孙先生的有关文章,但对“杀母”的关节和要穴还无从把握,所以十分期待读到他专著中的详论。

网络笔记

网络上有愤青有暴民有五毛党有半吊子有窥阴狂有超级变态有网特网警……但是,哪怕把这些负面消息放大一百倍,中国网络还是当下最可爱的新天地。这一代中国人的智慧和聪明在网络聚集展览。且不说那些网游高手黑客精英软件奇才,单就网文而论,已经是精彩纷呈妙语连连,一日不读便觉目涩气短。

有一篇文章叫《人生导师的倒掉》,肆无忌惮飞扬跋扈,把人生导师型作家统统踩在脚下,马蹄溅血,煞是痛快。最大的标靶是言情新贵安妮宝贝:“脑容量小得存不下一个长句的安妮宝贝,女主角的锁骨永远‘突兀’,穿上衣架整个人可以挂在墙上,长发永远像‘浓密的海藻’,也不怕缠住男主角的螺旋桨发生事故,小说写得凹来凸去左扭右拐前塌后陷,她何尝不想拗出个华丽的瑜伽造型,无奈那些空洞辞藻怎么摆看上去都是一副粉碎性骨折的样子。”“全世界的爱都是她做,全世界的胎都是她堕,只有她才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只有她最坚强最淡定最脱俗。明明是自己性格抑郁怪僻没人要,硬要装成。那样的。女子。冷暖自知。纯粹。洁净。激烈。昌盛。”文字蛮横可喜,颇具劲力和速度之美。

网文最好看的是段子,日日有新篇,月月有经典。最近比较好玩的有:“据说外交部工作:周一表示不满;周二抗议;周三强烈谴责;周四严正交涉;周五深表遗憾。周六、周日休息。”

电信扫黄,发色情短信要停机。你如果不相信,可以发个测试短信:“孤灯一口交杯饮,风流独自慰平生,莫谈天性爱淡泊,天阴道远多珍重。”

世态:“未婚同居的越来越多,婚后同居的越来越少;耍手腕的人越来越多,耍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出书的人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养二奶的越来越多,养奶奶的越来越少。”

韩寒要出本杂志,折腾了一年还是未获批准。他近期名言是:“我认为一直搞不成的主要原因不是我的东西太大,而是对方那里太紧。”

近日让人提气、让人眼睛发亮的网络成就是中国网友创作的一批英语新词汇。这些词汇兼有中国传统文字游戏的巧思和相当不错的英语语感。比如:smile+silence,新词是smilence,意为“笑而不语”;together+gay,新词是togayther,意为“同志一家,终成眷属”;citizen+shit,新词是shitizen,我觉得可以译为“恭民”,“出恭”的“恭”,听上去是“公民”,踩一脚是“屎民”;department+party,新词是departyment,用它来翻译“有关部门”,形神皆备;suicide+hide,新词是suihide,这就是著名的“躲猫猫”,“被自杀”的典型形式;male+animal,新词是animale,建议翻成“畜男”,“畜男”是男人天性,哪怕他还是个“处男”;old+too,新词是toold,意为“老笑话”;secretary+sex,新词是sexretary,意为“女秘书”,自从赵四小姐担任张学良的秘书以后,女秘书的真正功能就应该是sexretary;money+eye,新词是moneye,意为“势利眼”……

前两天和一个巴塞罗那来的朋友吃饭。咬着很有嚼劲的西班牙野猪肉,顺便给他补习了若干上述英语新词。他一听就懂。沉吟片刻,他喃喃地说,英文发展,看来以后也要靠中国人了。

姨太太定律

台湾普通人家能接收到的电视频道就有一两百个,电视台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经常可以看到一档新节目上了不到两个月就因为收视率不佳下档。台湾的电视节目制作规模都不大,没有北京、上海那种垄断性的动员优势,做不了“春节晚会”、“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这样的大活动。台湾的电视制作通常依靠主持人的人气优势和智能优势引领节目,制作力求精良,争夺收视率不择手段。为了收视率,台湾电视什么招都敢使,所以才会有许纯美这样半是白痴半是花痴的电视第一红人。

但是,在很多频道,你能看到一些毫无收视竞争力的节目占据着黄金版面,永远不会下档。

中天电视台就有一档“中天书坊”,每个周末晚间播出,时长一小时,主持人长相模棱两可,说话有气无力,没有一点明星派头。节目制作上还经常出错,有一次上海作家代表团访台,作家赵丽宏发言时提到王安忆,字幕上打出的是“我阿姨”,三个字让王主席长了一辈。

“中天书坊”电视表现这么糟糕还能屹立不倒,靠的是它的主题。它是一档谈书的节目,兼及其他高端文化,比如交响乐,比如艺术电影。每逢周末,不像艺人很像文人的主持给你带来电视大众不知所云的话,搞不明白的事,永远不想见的人。它每年总会有一些节目做得特别精英,也特别精彩。早在李安《断背山》得奖之前,“中天书坊”就开始关注,当时的李安访谈真叫口若悬河珠玉缤纷。这种节目喝彩的人不会多,收视率肯定不高,但喝彩的人有分量。

我对这种现象琢磨已久,现在自认为有一点心得:其实办电视就是做生意,好比——举一个旧社会的例子——开妓院,它的每一个时段就像老板手下的每位姑娘,绝不能让她闲着,一定要让她去接客,而且接的客越多越好,客人越有钱越好。不过有见识有品位的老板不会让他身边所有的女人都去接客,他心血来潮有时会养上一房姨太太,姨太太不接客,不赚钱,只花钱,而且花钱不少,老板对她还特别照顾。姨太太是老板应酬、社交时的风光,朋友们觉得老板有这么出趟的一位姨太太艳福不浅品位不低,这是老板姨太太项目上的最大回报。用当代MBA的语言来说,姨太太提高了老板的社会评价。靠小姐养家,靠姨太太养名,聪明的老板两手都不软。“中天书坊”就是中天电视台的姨太太。

话说回本地。本地电视台这两年刚刚搞清楚开堂子必须接客,各个时段狠抓收视率,现在已经有了做生意的腔调。不过老板可能不够老,可能不够聪明,可能顾不上,反正到现在还想不到娶几房姨太太来养名。

金庸老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小时代。小时代里很难找到大人物。各行各业,现在只要有七流功夫,就敢称一流大师,还会有人真的相信那是一流神技。真正的传奇、真正可以享祀百年的大家太少了,越少越觉得珍贵。

金庸是真正的大家。他在武侠小说史乃至中国通俗小说史上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学史上的牛顿、政治史上的孙中山、篮球史上的乔丹、足球史上的马拉多纳。未来的世代,只要还有中国人,只要还有中国语文,一定会有很多人读金庸。

不过金庸老了,老到“主动申请加入中国作协”(上海《文汇报》6月20日)。今日中国作协是什么东西?以网民的概括,它是三流官吏加三流作家把持的内地最低级的名利场。对了,它还是国家机器上最小的一颗螺丝,是排名靠后的正部级单位。我不知道中国当下还有没有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学,如果有,它一定和中国作协没关系;如果没有,那一定是中国作协的贡献之一。这样一个组织,金庸犯得着去参加吗?申请后还要“张榜公示”,看看会不会有人举报“涉嫌抄袭等不端行为”。

金庸“主动申请加入中国作协”,是2009年最大的荒唐。其荒唐程度,犹如皇马双星卡卡和C罗转投上海申花,要拜范志毅为师;犹如苏菲·玛索主动申请参加湖南电视台超女海选;犹如奥巴马辞去美国总统,现身北京海淀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务员的招聘考场;犹如爱因斯坦放弃普林斯顿教席要跟小沈阳去唱二人转……

上海《文汇报》的新闻说,“鉴于金庸先生的文坛成就和崇高威望,他很有可能在通过一定的程序后出任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之职”。不要以为加入长老院就能避免与宋祖德之流为伍的耻辱。中国作协已有的九名名誉副主席:王蒙、韦其麟、邓友梅、张炯、张锲、林默涵、贺敬之、徐怀中、翟太丰,其中一半以上根本不是读书写作为生的作家,全中国家有藏书三千册的读书人,几个人的书架上有这九老的著作?

金庸的武侠世界,曾经何等的威风。《神雕侠侣》最后一回《华山之巅》,杨过、郭靖等众英雄登顶华山,忽见“三四十个僧俗男女,手中都拿着兵刃”,在争“天下武功第一”的称号。仔细一看,众英雄无不哑然失笑,原来这些人的武功之劣,比他们刚入门的子弟都远远不如。“杨过哈哈一笑,纵声长啸,四下里山谷鸣响,霎时之间,便似长风动地,云气聚合。那一干人初时惨然变色,跟着身战手震,呛啷啷之声不绝,一柄柄兵刃都抛在地下。杨过喝道:‘都给我请罢!’那数十人呆了半晌,突然一声发喊,纷纷拼命地奔下山去,跌跌撞撞,连兵刃也不敢执拾,顷刻间走得干干净净,不见踪影。”

2009年的金庸新版情节变了:杨过上前拜倒道:“小弟虽薄有虚名,心中却无日不想托庇众位门下。今日相见,终遂我主动申请加入之愿。”僧俗中走出一位人事干部模样的中年汉子,笑道:“你有此心愿当然不错。不过我等门下有八千弟子,岂能想来就来。我等还要查访一番,看看你有没有偷学我等武功的劣迹。如你身世清白,自然会收你为徒。”杨过大喜,作揖而退……

经济危机年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