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之步步高升-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敏文所说的节骨眼,自然指的还是伊海涛存在心里的升迁希望,伊海涛听了,虽然不再有以往那种温暖的感觉,但多少还是能够理解,朱敏文不愿意看到的混乱局面,伊海涛同样也不愿意看到。
伊海涛故作轻松地说:“书记能把这么重大的事情交给我来处理,这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全力以赴将舆情控制住。我现在召集政府工作,能取得一些成绩,离不开书记的支持与培养,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还请书记多多指教。”
朱敏文说:“海涛,你还真说对了。要说在我们班子里面,能在省里有点影响力的也只有你了,鸿泽、逸夫他们,做点具体事没问题,要谈识大体顾大局,和你比还是有差距的。”
这也是朱敏文破天荒的头一次,正面与伊海涛谈到有可能与之竞争市长一职的郭鸿泽和唐逸夫,并且明确了对伊海涛的肯定。
伊海涛忙说:“谢谢书记夸奖。我想,不管将来谁有机会给你这么德高望重的书记做副手,那都是政治上的一大幸事。”
伊海涛这番话说得很得体,既表达了对朱敏文的尊敬,又传达了想给他做副手的愿望,希望能起到了投石问路的效果。
说完,他定定地注视着朱敏文,想从他的脸上窥测出会有何反应。
然而,朱敏文的那张脸仍然是那么古板,那么政治化,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倾向性。
朱敏文说:“说实在的,我希望今后的搭档最好是熟悉的人,知根知底的人。要是来一个陌生的,光磨合就得好几年,磨合好了还好说,磨合不好,影响了工作,也伤害了同志之间的感情。”
伊海涛听了,心里还是一点底都没有。
朱敏文所说的熟悉的人,知根知底的人,既可以指伊海涛,也可是指唐逸夫或郭鸿泽,倒是他提到的要磨合好几年,让伊海涛感觉不踏实,因为他与朱敏文共事才两年不到,还没有磨合到位。
伊海涛说:“书记说得对,无论是什么样的一个结果,我都会努力工作,让书记满意。”
朱敏文笑道:“呵呵,海涛,我满不满意并不很重要,现在最紧要的是,如何把舆情控制住,让群众满意,让省委满意。”
“书记,我马上按你的指示去安排,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话说到这里,再说下去就多余了,伊海涛趁机告辞了。
出得门来,伊海涛看见副书记郭鸿泽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就想着宣传这一块一直是郭鸿泽在分管,便要去打声招呼,看他有没有好办法。
官场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副职之间不串门,主要是怕正职产生拉帮结派的想法。
以前,伊海涛上了市委的楼,有事办事,无事走人,一般不主动去郭鸿泽的办公室,怕朱敏文和唐逸夫有不好的想法。
今晚上不同了,要控制舆情,非得借助宣传部门的力量,现在朱敏文让自己牵头负责,自己不主动去和郭鸿泽商量,郭鸿泽肯定不会主动过来找自己商量的。
两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一个常务副市长,一个副书记,一起共事,平时不算很亲切,但也没什么隔阂,毕竟各自的工作都有党政一把手当家作主,他们之间的矛盾相对少一些。
不过,省里放宽了市长任职的年龄和学历条件之后,年过五旬的郭鸿泽又看到了希望,虽然他也知道自己的竞争力不如伊海涛和唐逸夫,但在利益面前,谁又能做到无动于衷呢。
伊海涛还没到郭鸿泽的办公室,郭的秘书小蔡就迎了出来,将伊海涛带进了郭鸿泽的办公室。
郭鸿泽一看是伊海涛,就伸过手来,很夸张地将五根手指大大地分开来与他握手,边握边明知故问道:“哎呀,海涛,有事打个电话我就过去了,你怎么还亲自过来了。”
第491章 主动请缨
伊海涛开玩笑说:“有困难,找组织,老郭,我是来向书记大人求援的。”
郭鸿泽打起来哈哈说:“海涛,我能帮你什么忙啊,党委不像你们政府,手里管着一大堆的实权单位,我管的几家清水衙门,只能务务虚,要说求援,也只有我向你伸手的,我哪有什么能支援你的。”
小蔡给伊海涛泡了一杯茶,悄然退了出去,带上了办公室的门。
伊海涛抱着杯子,说:“老郭,你长期主管宣传组织工作,这控制舆情的事,我想听听你的高见。”
“海涛,你太抬举我了,组织宣传工作哪里是我主管,我只是协助朱书记做点具体事而已。”郭鸿泽看似谦虚,实则有推脱的意思,他说:“这控制舆情,还不就是花钱消灾,哪里还有什么高见,要不朱书记怎么要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呢。”
伊海涛说:“是呀,这方面的工作你比我熟吧,请老兄不要保守,不惜代价我们可以做得到,可这代价往哪里不惜,这就是个难题呀。”
郭鸿泽说:“呵呵,海涛,你年富力强,又是省里派下来的,所以遇到难题了,朱书记自然要让你多挑重担啊。到了我这个年纪,想挑都挑不动啊。”
这句话,暴露出了郭鸿泽矛盾的心理。
像控制舆情,找媒体网络去灭火救火,应该是宣传口的工作,本该由郭鸿泽牵头,朱敏文可这个任务交给了伊海涛,他觉得受了冷落,可真把这个人物交给他,他还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伊海涛笑了一下,说:“挑也是临时挑一挑,我是巴不得赶紧来了市长,把这副担子挑起来,免得这一大堆的麻烦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才好。”说到这,他故意看看郭鸿泽,看他会有什么反应。
郭鸿泽也笑了一下,说:“海涛,你就别谦虚了,这个市长你不当还有谁能当?我说句公道话,在青原还没有别的人对政府工作像你这么熟悉,换个旁的人来,我都替你觉得委屈。”
伊海涛心里一笑,暗道,恐怕你老兄嘴上说的不是心里话吧?我就不相信你对市长的位子会无动于衷?想着,嘴上却说:“熟悉不熟悉政府工作,这不是能不能当市长的理由。在青原,论资历,论能力,非你老兄莫属啊,干脆你就政府这边来掌舵吧,我好定下心来给你好好当副手。”
他们俩就像两个太极高手,表面上温让谦俭良,实际上却暗暗地发着内功。彼此都感受到了对方的气场,但是,谁也不愿意道破。道破了就没有了玄机,就不是真正的高手了。
在官场,修炼达不到一定层次,不是旗鼓相当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郭鸿泽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笑完才说:“海涛呀,现在资历、能力算什么?古董是越老越值钱,人是越老越不吃香了。我已经无所谓了,过了岁,想的就是过安稳日子,想着怎么保重身体,别的事都不想了。你就不一样了,又年轻,学历又高,有机会上还是上一个台阶为好。”
果然是高手。伊海涛明显地感觉到他发过来的力是柔中带韧。如果没有实际的官场经验,很容易被他的道理左右,让你放弃主动,任其自然,他却暗渡陈仓。
伊海涛呵呵一笑,说:“鸿泽,不愧是兄长,世事练达,洞若观火。是啊,人算不如神算,任其自然吧!无论是你老兄领导我也好,还是空降干部主政也罢,那都是以后的事,当前的首要任务,还是怎么把舆情控制好,别闹出别的乱子来。”
郭鸿泽正要说什么,外面有人敲了几下门。他说了一声进来,就进来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市信息化办公室的副主任赵永昌。
赵永昌是郭鸿泽的老部下。
郭鸿泽当县委书记时,赵永昌就是他的秘书,后来是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郭鸿泽到市里当了领导,就把赵永昌调到了市里,一直跟在身边。随着郭鸿泽的一步步高升,赵永昌也一步步从科长提升为市信息办的副主任。
官场中混了几十年,谁没有几个心腹呢。
郭鸿泽一直当的副职,安排正职领导可能没有话语权,但是,作为一名市委常委,为赵永昌之类的心腹找一个副职的位子还是轻轻松松的,干部提拔要上常委会,搞点礼尚往来的小动作是常有的事。
只是,郭鸿泽换届之后可能要到政协去,赵永昌也感觉前途渺茫了。
这年头,官场上踩脚后跟的人多得很,需要你的时候,恨不得叫你爷,等你把他提拔上来了,他的翅膀硬了,有能耐了,或者你对他用处不大了,马上翻脸不认人。
相对于这种有奶便是娘的人,赵永昌还算不错,他虽不是点滴之恩涌泉相报,却也能做到吃水不忘挖井人,对郭鸿泽还是言听计从的。
而伊海涛对赵永昌的看法就不同了。
在他眼里,赵永昌纯属势利眼,过去朱敏文当市长的时候,赵永昌天天围着朱敏文转,仗着郭鸿泽排名在伊海涛的前面,信息办又不归伊海涛管,所以,不把他这个常务副市长放在眼里。
可伊海涛一宣布召集政府工作,他就马上调整风向积极主动汇报工作,尤其是这一段时间,总在找借口来套近乎,像这样成天围着领导搞关系的人伊海涛真有点看不惯。
但是,没有办法,像这样的人你看不上不等于别人看不上,你觉得不怎么样,别的领导可能觉得很怎么样。官场中,什么样的干部都有,他看不惯赵永昌正如唐逸夫看不惯楚天舒,因为各自的关系和利益不同,看法不同也很正常。
赵永昌一看伊海涛也在这里,不觉一愣,随即马上堆出一脸的笑容,呵呵一笑说:“市长也在,那你们书记、市长谈吧,我过会儿再来。”说着就要退出。
郭鸿泽一招手,说:“永昌,你别走,我喊你来,也是海涛市长的意思,你们信息办不也是搞网络的吗?看有没有什么门路把网上的炒作压一压。”
市信息办挂在市府办底下,负责整个市直机关网络办公系统和政务网的管理,有几个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上一次仪表厂下岗职工堵马路被传到网上,就是信息办绕了好几个弯子找到了门路,才把事情平息下来的。
郭鸿泽把赵永昌找来,看这意思还真打算帮忙做点工作。
伊海涛就说:“是啊,永昌,来了就一起商量商量吧。”
赵永昌就在一旁的沙发上坐了半边屁股,眼睛在两位领导之间来回转,极力表现俯首听命的状态。
说到灭火的事,赵永昌吭哧吭哧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郭鸿泽生气了,把手一挥,说:“永昌,你就别吞吞吐吐的了,上次怎么办的,这次照着办不就完了。不就是要花钱吗,书记和市长都表态了,不惜一切代价,你有什么要求只管开口。”
赵永昌这才说,上次花了十万,这次影响更大,估计得要二十万。
这种事情要花钱,伊海涛当然知道,既然郭鸿泽这么好心好意地帮忙做工作,如果二十万能摆平,也花得不冤,所以,当即伊海涛当即就答应了,让赵永昌明天早上来办手续。
没想到,郭鸿泽想得比伊海涛还超前,又以宣传部要给新闻媒体打招呼,也需要花点封口费的理由,开口要了三十万。
网络上的舆情没按住之前,报刊电视更不能跟着添乱,这钱也得花。
从郭鸿泽的办公室出来,伊海涛就觉得有点郁闷,说起来人家是在给自己帮忙,可怎么就觉得自己像是一块送上门挨宰的唐僧肉,事情还没一点儿眉目,钱就花出去五十万,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