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食色无双 >

第11章

食色无双-第11章

小说: 食色无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武宴】最后收尾的两道蔬菜,给“二十四桥明月餐饮会所”的上上下下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说起来中餐宴席对时蔬也没什么太大的讲究,一般来说,只要符合时令,味道正点便行了。今天也惟有最后这两道时蔬王师和戴师没把关也没有调味,全由静自主发挥,谁知道正是两位老师傅的放任,反倒让大家煞开一番眼界。

    静哥儿烹制的两道时蔬,一道是“素扇罗汉斋”,另外一道是“橙南瓜烙”。

    “素扇罗汉斋”的主料是板栗、银杏、粟笋、菇、口蘑和菜心,这道菜只要是合格的厨师都能轻松搞定,无非就是把食材按照颜和次序在锅里排成扇形造型,上火加高汤调味、勾芡淋油便可大功告成。

    静哥儿也是按照这个流程做的,只不过他在“素菜罗汉斋”出锅之前竟然来了一次“大翻锅”!这是北方厨师的翻锅(也称颠勺)绝技,说白了,就是将炒锅高高拉过头顶,通过腕力技巧将锅中的菜肴来上一个三百六十度、底面朝上的咸鱼大翻身——红口白牙说起来是挺容易的,真要做起来就不是一般的难了,要知道炒锅中除了菜肴,还有滚沸的油汁汤水,技术稍不过关,大翻锅的直接后果就是被飞溅的汤油水汁烫出一脸燎泡。

    一般来说,能进行“大翻锅”的菜肴,大多是“干烧鲫鱼”之类经过淀粉勾芡,浓缩了汤汁,食材又是基本完整一体的大菜。“素扇罗汉斋”的主料中有板栗和银杏这两大圆滚滚的球形食材,遭遇外力很容易发生蹦跳,显然属于最不适合“大翻锅”的菜肴。

    可是偏偏静就在“素扇罗汉斋”出锅前来了一次嚣张无比的“大翻锅”,胳膊和炒锅拉过头顶时,高度之夸张,险险将油烟机上面的照明灯泡给剐下来。从翻锅到装盘,他的整套动作完成的行云流水,流畅舒展,锅中的银杏和板栗自始至终纹丝未动,出锅之后,时蔬组成的金牌素扇轩爽不乱,堪称奇迹!

    这一手,戴师和王师扪心自问这辈子是做不到了,不但他们,整个广陵或许也没有哪个厨师能做到。

    还有一道“橙南瓜烙”本来也是很普通的素菜,常规做法是用南瓜切丝,拍上淀粉在锅中以底油文火煎成圆饼状,再洒上陈皮丝,待南瓜丝和陈皮丝彻底煎硬融为一体后,再入油烹炸至发脆,经改刀装盘即可上桌。

    而静用南瓜切成的却是短丝,下锅煎成了一个个金澄澄的小帽子,丝路纹理细密严整,酷似竹斗笠,刚好一口一个,不需改刀。

    没人想的通他是怎么控制油温,恰好能让南瓜烙中间凸起笠尖的。

    素菜能做成这样,已经像是式点心而不是苗圃择翠的时令鲜蔬。

    回想起静哥儿是“绿杨村素菜馆”出身,又是师从素斋圣手杨英明,大家才恍然大悟。不过随之而来的却是另外一个更大的疑问,静明明是南方寺院菜出身,也没跟过北方师傅,为什么他这这一板一眼的临灶姿势会是正宗的北派技法?

    他的启蒙师傅杨英明在广陵也是极有地位的老牌大厨,临灶姿势是出了名的温文尔雅而不是刚劲潇洒,作为他的关门徒弟,静又是从哪学到的这身硬桥硬马的身段?

    戴师和王师是内行中的内行,他们注意到了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静在做这两道蔬菜时,兑取盐糖等调料时几乎从不用眼睛去看,也不估摸份量,直接就用手勺将调料连连勾至空中,然后一勺横抄,“啪”一记敲入锅中。整套动作之酷炫,姿势之矫健,拿去拍电影都嫌奢侈!这绝不是一般南派厨师的作风,就算是公认身段最好的京帮厨师也很难拥有这样出的临灶动作。

    面对戴师和王师提出的疑问,静的回答让他俩大跌眼镜之余又悲愤绝。

    “中央电视台不是正在热播食大赛么?我追看了几期,觉得那上面北方厨师的临灶姿势是比我们南派厨师更具观赏,所以我就买了个炒锅,没事就装点沙子模仿……”

    这个解释让戴师和王师面面相觑了好久,也让二十四桥明月的三位年青厨师汗颜无地。



 

第一季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ACT12:茱萸召唤术

    “想知道戴师傅今天喂给“九节竹叶青”的植物汁液是什么吗?”

    年青人总是有虚荣心的,静被三位同僚一通拍马,从天灵盖一直爽到了趾甲盖,不无得意地炫耀起了自己的收获。

    “是什么?人,不,爷,别卖关子,快说快说!”三位年青厨师刚刚也为这个问题而讨论半天了,却始终不得要领,静这么一说顿时勾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这可是老戴的绝技啊,能学到手就是自己将来走江湖安身立命的本钱。

    看到静不吭声,光是低着头在那掐烟的过滤嘴,三个小年青立马拿出了侍候老戴老王的那套马屁功夫,一个上来捶背一个上来捏腿,黄杨屁颠屁颠地跑回了厨房,不到片刻端回来一只大碗。

    “哪来的?”静问道,碗里面是浸泡在清澈液体中的洋桃、士多啤梨和火龙果,酝漾着一股水果的芬和清洌的甜酸味——这分明就是“水果醋”,一种时下很风靡的养生饮料。

    “鬼知道哪来的,可能干货店今天送货的伙计不是很内行,光看见醋字就以为是调料,把整整三大坛子的水果醋扔在我们厨房的仓库里。”黄杨谄笑道:“我领了一坛回来泡马蹄(荸荠),顺便给爷你润润嗓子。”

    “领了一坛水果醋泡马蹄?”静乐了:“那我们以后不是有的喝了?”

    厨房里虽然有摄像头实时监控,但不代表厨师就没有办法搞小动作,犒劳自己的肚皮。尤其是做冷菜的黄杨,整个厨房里就属他假公济私的机会最多,而且最理直气壮。

    “只要你把老戴刚刚喂竹叶青的喝的是什么告诉我,那坛水果醋我就分你一半。静哥儿,那可是广陵“天然居餐饮会所”自己酿的水果醋,虽然只是外销型的品种,但最起码也比市面上那些瓶装水果醋要好喝十倍吧?”

    “一言为定!老戴刚刚让我喂给“九节竹叶青”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只是茱萸捣碎后的汁液。”

    “茱萸?”

    “没错!”静砸巴了一口水果醋,眯缝着眼吧嗒了一口烟:“就是茱萸汁!《发蒙记》里早有记载:“猫以薄荷为酒,蛇以茱萸为酒”……“九节竹叶青”也是蛇,吃了茱萸它能不醉吗?戴师这么做,想必是想让蛇肉更润嫩一些……”

    “静哥儿,这是你猜出来的……还是戴师告诉你的?”三个年青厨师都有点将信将疑,茱萸本地根本不产,静自然不可能熟识,而戴师也不像是那种肯开诚布公、传道后进的大方人。

    “当然是猜的!戴老和王老的为人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喏……刚刚料理鳖蛋的时候,他们让我用白醋在软皮蛋壳上随便画幅画,本来我还想问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可是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不想自取屈辱。”静嘴巴一张呵出一朵心形烟圈,又吐出一根烟箭刺穿了心圈,临时客串了一把烟鬼版丘比特:“也不能说是猜,因为茱萸的味道我太熟悉了,戴师即使不说我也不会弄错。”

    “爷,难道你以前学过药膳?”三位年青厨师目光开始变得崇拜了,能一眼就分辨出捣碎的茱萸,这可不是普通厨师的知识范畴啊。

    “我是寺院菜出身,什么时候学过药膳了?”静很奇怪:“如果我学的是药膳,现在来二十四桥明月干嘛?早该去“凤凰台餐饮会所”学做药膳了!”

    “你既然没学过药膳,怎么能认识捣碎的茱萸?难道佛门斋菜也要用到茱萸吗?”

    “你们是不是属黄鱼的,脑袋里都长着石头?”

    “别打哑谜啊,爷!说一半留一半可不厚道!”

    “我问你们,辣椒是哪一年传入我国的?”

    “这个我知道。”小薛举了举手:“嘿嘿,我天天上网看架空历史小说,老是能见到这方面的描述。辣椒的源产地是洲,明朝才传进我国的。那些架空主角搞到辣椒后,都用它来做火锅烤羊肉串发大财。”

    小林和黄杨有点犯迷糊,怎么说茱萸说着说着就扯到了辣椒上去了?

    “小薛说的没错,辣椒确实是明朝才传入我国的,不过在明朝以前,我们中国厨师又是用什么植物来调和出迷人的辣味呢?川菜在唐宋时代就已经有了,可不是等辣椒传进明朝才形成的呀!”静伸手摸了摸身旁的“瓮鹅”,手指与鹅瘤在摩擦接触后,轻而易举地捻出了串串静电火,刺激的“瓮鹅”一阵引颈高歌。

    “瓮鹅”是用刚刚破卵而出的小鹅崽,通体被以秘制油,足在黄泥酒坛中圈养而成的极品食材。这种鹅平时只喂蛋清和酒酿,由于出生后就在体表抹了秘制油,又兼常年封在坛中不见阳光,所以不生羽毛,肉嫩骨脆,风味绝。这是“二十四桥明月”的特菜,也是戴努大师年轻时用“小子无能,随改姓”这个巨大代价,入赘许氏家族换来的六百年不传秘技——种类繁多的许家鹅肴必须用自制的“瓮鹅”才能做出与众不同的风味。

    这条走廊摆放着一摞古古的酒坛,坛口都用黄泥巴封着,独留一个酒杯口,探出一只只脖颈长长的瘤鹅脑袋。

    三个年青厨师的眼神也和瓮鹅一样迷惘。

    “难道……川菜以前调辣就是靠茱萸?”

    “没错,用的正是《本草纲目》上称之为“越椒”的茱萸!不过川菜并不是靠一样东西调辣,必不可少的是椒,以麻点辣,君臣佐使。”

    “还有这事?”

    “你们不是做素斋出身自然不知道,其实在比较崇古的素菜厨师手中,茱萸比辣椒的使用频率更高。”静耸耸肩膀:“有些品种的茱萸,辣味比朝天椒还要正点,并且兼具风格独特的药!”

    “这就难怪了,除了你这样专业做寺院菜出身的,谁还能晓得这些老黄历?”小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嘿嘿,今天也算学到了,原来茱萸还能把蛇灌醉。”

    “人,不是说在佛门素斋里头,但凡是有激烈辛味的蔬菜,譬如韭菜、球葱一律都算是荤菜吗?”黄杨疑惑地看住了静:“怎么茱萸你们做素斋时也用的到?”

    “你说的这个规矩大概是从《首楞严经》上看来的,“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是不是这段?”栖灵寺首任念经徒弟拿出了看家本事,一口气唱出一段长长的经文:“呵呵,这五辛只是指葱、蒜、韭、薤、兴渠,并不包括茱萸……”

    “哦卖轧得!”黄杨他们像是被侏罗纪的恐龙一口叼住了下半身,嘴巴咧的比脸盆还大,看到外星人一样看住了静哥儿。

    “现在的寺院素斋,远没有你们想得那么严谨。”静对三个脸部表情木鱼一样僵硬的同事耸了耸肩:“别的不说,光是素鳜鱼、素排骨、素鳝、素鸭、素鸡这些佛门斋菜,光是惟妙惟肖的外形就先犯了嗔戒吧?再说了,佛门比丘起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