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为王-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意思呢。不是上面的英文我不认识,上面的英文。我全部认识,而且还能流利的说出来。我的意思是,我不想用英文去演讲”
“不用英文演讲?那用什么语言演讲,英语是通用语言啊。”付新的话,再一次被徐光宇给打断了,付新露出了不悦的神色,心底腹诽道:“难怪跟你交好的王鹤平现在已经是驻外大使馆的参赞了,而你却还是一个小小的处长,要是我是你的领导,你这么喜欢打断人家说话,我还要打压你!”
付新叹了一口气,看到徐光宇一脸的无辜样,只好把不悦的神色收起来“我准备就用我们自己国家的语言,也就是汉语演讲。”
“汉语演讲,可是很多人听不懂我们的语言啊!这怎么办?”徐光宇有些不解。
对于徐光宇的这个反应,付新是理解的,于是付新摇了摇头,再次叹了一口气,说道:“徐处长,你要明白,我是获奖人,我不是记者或者观众,我是排在前面的,不要把次序搞混了!”
“我演讲的时候,下面听的人,不是我要求他们听的,是他们自己要来听我演讲,所以,该逢迎不是我,而是他们,我用什么语言演讲,那是我的事情,他们听得懂听不懂,是他们的事情,因为我在前,不是我要求他们听得。”
付新的这个要求听,要来听,把徐光宇搞得很混乱,一时间,他也迷糊了,到底谁是主,谁是从,他也混乱了。
在他的认知中,演讲嘛,自然是讲给听众听的,现在付新要用人家听不懂的语言去演讲,这不是对牛弹琴吗?徐光宇瞬间混乱了。
看到徐光宇还是一副迷迷糊糊的表情,付新摇了摇头,叹口气道:“徐处长,看来你还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这样说吧,我是中国人,我用汉语演讲,这是尊重我的祖国,人家听得懂听不到,与我无光。他们听不懂,可以把我的演讲录下来,然后带回去翻译。如果我用英语去演讲,这对于我和我的国家来说,是羞辱,因为那等于我把自己的母语都给丢了,国家的尊严,会受到损害的。所以我不能用英语演讲,我只用用汉语演讲。你明白吗?”
“尊严”徐光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随后说道:“付新同志,谢谢你,这是我们工作不到位,确实,国家的尊严很重要,用什么语言演讲不能马虎。我去通知一下赵教授,我就先走一步了。”
“嗯,去吧!”付新点了点头。
其实付新看得出,徐光宇其实还是没能理解他付新所说的,不过尊严两个字很刺眼,这让徐光宇警醒了过来!
ps: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未完待续。。)
ps: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第四十一章猫论
付新的建议,打了赵义明一个措手不及,两人见面一起去吃饭的时候,赵义明都在向付新抱怨,说付新使得他之前记好的内容都白记了,一切要重新来过。
不过付新从赵义明脸上的笑容,可以知道,这家伙其实是开玩笑,而且看他笑得那么灿烂,应该是很赞同用中文演讲。事实也确实如此,赵义明确实想用中文演讲,不过因为某些原因,迫于无奈,他没有提出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十二月十日这天下午,除诺贝尔和平奖之外,其他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如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厅举行,瑞典国王亲自出席颁奖仪式,为获奖者颁奖。
能来到这个地方,付新是感叹命运的神奇,因为他,卡洛。鲁比亚和西蒙。范德梅尔没能按历史前进路线拿到本该属于他们两个的一九八四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此时站在领奖台上面的,是他付新,还有赵义明。
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奖章和获奖证书,一时间,付新还有些茫然了,能站到这个领奖台上,他做到了科学家们能做到的巅峰。
浑浑噩噩地说完了获奖感言,付新就恢复了正常,他想到了远在国内的华兴实业,还是国内大大小小的工厂,许许多多的工人。
他不能松懈,他是要做一名民族工业复兴者,怎能因为这么一点小小的荣耀而松懈呢?更不要说,这个奖项,其实他拿得名不副实。
颁奖典礼其实没有什么好看的,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空运来,这意味着对诺贝尔的纪念和尊重,因为圣莫雷是诺贝尔逝世的地方。
真正的好戏,是随后的ji者招待会,这个才是精彩之处,各种刁钻的提问,会让你防不胜防,毕竟跟你不是站在一条线上的人很多,什么同一条心,那都是屁话,如果都能同一条心,说远了是那这个世界哪来的战争,说近了是哪还需要设立诺贝尔和平奖。
付新拿到这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更是很多人所不能信服的,不说别的,就他付新本人,也觉得这奖拿得名不副实,所以可想这记者招待会是多么的热闹,多少质疑朝付新蜂拥而来。
“我是新华社记者,在这里,我恭喜赵义明教授和付新同志,你们为国家夺得了一个重大荣誉。我想问赵义明教授和付新同志你们对获得这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什么话要对祖国和人民说吗?”
赵义明率先开口说道:“我想说的是,感谢祖国和人民的栽培,我一定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为实现早日‘四化’而努力奋斗!谢谢!”
付新接着说道:“很荣幸得到这个奖项,在此,我首先要感谢祖国和人民的栽培,我一定再接再厉,为早日实现‘四化’而努力奋斗!”
很多话,都已经在获奖感言上说了,所以付新也没有多废话,直接借用了赵义明的话来说。
“我是日本共同社记者,请问付先生,您觉得你有资格拿这个奖吗?”
“你觉得呢?”付新把球抛了回去。对方一时是哑口无言,人家付新都把奖金、奖章和获奖证书拿到手了,你再纠缠,那就是质疑人家瑞典皇家科学院了,那样一来,就闹大了!
“我是韩国朝鲜日报记者,付先生,进过我们调查发现,您的祖先是高句丽人,所以您有我们韩国人的血统,请问您知道这么回事吗?鉴于此,您应该加入我们韩国国籍的。”
“哦,天啊,我真的才知道耶!”付新知道这些棒子的无耻,连孔子都被他们抱走了,他们还有什么不能做的,所以啊,对于这种人,你别跟他较真。
付新先是一把保住脑袋,随后眼神直直地看着这个朝鲜日报的记者,看了一两分钟,见这记者一脸期待的样子,这才严肃地说道:“抱歉,我没兴趣!”
这朝鲜日报ji者立即脸色通红,谁都看得出,付新是在戏耍他!
“我是德意志新闻社的记者,请问付先生,你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得到那一猜想的?”
这家伙问到了重点,不过对于此,付新早就有了应对办法,付新说道:“如果我说,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知道那个猜想的,那个猜想是自己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的,你信吗?我们中国人有个成语叫做‘生而知之’,意思就是生来就知道。我想我就是那‘生而知之’的天才。”
“我是苏联塔斯社的记者,赵教授、付先生,你们中国人的工业,都是我们苏联人帮助建立起来的,那么请问,你们的这一重大发现,是否有我们苏联人的功劳?”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赵义明选择了沉默。他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他知道苏联人对中国的援助,确实很大。
而付新确实一愣,随即心底腹诽,“这老毛子怎么学会了韩国棒子们的无耻?”
付新开口说道:“这位塔斯社的记者,对于你的说法,我不赞同。你们苏联人援助了我们,这个我不予与否认,你们的援助,确实帮助了我们很多。”
“可是你也不要忘了,在后来,你们撤走之后,关于你们的援助款项,我们是一分钱不少,宁可自己饿肚子也是还上了,所以,这变成了一场交易,我们并不欠你们什么。因此,你的问题,根本就是无从谈起。”
付新的这番话,对方听了之后,立即沉默了。中国人很有骨气,宁可饿死,也把那笔钱还上了,这是一场交易,已经算不上是援助,所以中国不欠他们什么!
“我是美联社记者,我知道你是一名商人,那么我想问付先生,对于你们国家当前的改革开放,你怎么看?”
付新没有犹豫,直接回答:“当然是持肯定态度,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是我们的生活变得好了许多,这是好政策啊,我当然要支持!”
“那么我想问你,您对于你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怎么看?”美联社的记者追问道。
“关于这个经济体制,其实在我看来,无所谓!我们中国的四川有一句俚语,叫做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我们的现任领导人也说过。关于经济体制问题,在我看来,只要能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上去,管它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好的经济体制。”
“猫论”最初确实是“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一句四川俚语刘元帅最喜欢挂在嘴边,在六十年代就被总设计师拿来用了。
只是因为1984年总设计师来到海上城,被誉为“江南猫王”的著名画家陈莲涛送给总设计师一副《双猫图》,上面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才被讹传为“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1985年,总设计师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猫论”的影响扩大到世界。
付新的回答,引来了一片赞许的目光,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其中以站在边上旁听的徐光宇认识最为深刻,同时他也很开心,他没想到,付新能把话说得这么漂亮。原本付新开口的时候,他还一阵忐忑,结果没想到付新还游刃有余。
可是这个美联社记者并不想就此放过付新,这家伙继续说道:“付先生,您的回答,很了不起,这个理论,虽然我不是很赞同,但是我觉得您说得很好。我还想问您,你作为一名商人,难道您对于市场经济,不是非常看好吗?”
“前面我已经说了,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是我们中国四川的一句俚语,而这个理论,是我们的现任领导人邓公提出来的,现在这句话已经变成了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意思差不多,只是颜色变了。他老人家说这句话,也是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现状以及未来做出的一个解答。所以你不要加到我身上来,我没有这个能耐。”
付新很是正经的解释了这个“猫论”的来源,但是所有人都听得出,他说话的语气很轻松,显然对于这个政策很满意。至于后面那个问题,就无需多解释了。
不过那美联社记者不知道有些二还是故意要为难付新,见付新沉默了下来,他竟然追问道:“付先生,您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付新做出愕然的表情,摊了摊手,说道:“这位记者朋友,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啊?”
那记者还想继续追问,不过他身边的同事拉了拉她的衣袖,他这才反应过来,付新避重就轻,给了她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这美联社记者显然是一个记仇的女性,她不想就此罢手,又站了起来。
ps: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今天一万字肯定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