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18期-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疵挥猩俅蚬蹋膊辉诤醵嗾庖淮巍G瘴读衷凇队⒐贰防镄稳莸笔钡乃崭窭肌笆忻窦芭┟袢巳吮赣形淦鳌K崭窭嫉墓笞寰奚穑倘缑倒逭秸庇⒓墓笞寰奚穑械酱杂徐璐铀嬲鞯摹胰恕暗杌А!泵穹绫牒啡缢崭窭颊撸静辉诤跄歉鍪治薷考χΦ牟槔硪皇篮退母唷�
苏格兰是如何“被合并”的
这就是民族性的不同。英格兰的清教徒们面对迫害,不是躲就是藏,没有大规模的武力反抗。他们中的一部分逃到了荷兰之类的欧洲国家,另一部分乘坐上“五月花”号轮船,远赴北美新大陆。
所以,苏格兰人对南部人的“成见”也有些道理。英格兰人处理事情比较灵活,一般不会硬拼,属于情商较高的种类,而北部的苏格兰人更加彪悍豪爽,像是东北人。遇事不对路,往往“硬干”。哪知道,正是因为缺少英格兰人的灵活周旋技能和小心眼,苏格兰最后被逼无奈和英格兰合并为一国。
前文说过,从詹姆士国王开始,英格兰和苏格兰表面上共同拥戴一位国王。不过,这两个国家毕竟还没有合二为一。直到18世纪初期,新经济形态的出现间接造成了两个国家的统一。
18世纪初,安妮女王的子女都先后夭折。这意味着一旦安妮女王驾崩,斯图亚特王朝就会灭绝,以往把英格兰和苏格兰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就会消失。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两国贵族们开始积极行动,希望促成两国合并。苏格兰民众当然是强烈反对。
不过,当时苏格兰在经济上发展并不好。虽然苏格兰后世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例如斯密、休谟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苏格兰人是搞经济的好手,相反,他们做得相当糟糕。1695年,在一位名叫威廉·佩特森(William Paterson)的银行家建议下,苏格兰成立了由坚船利炮和彪悍的水手所组成的达瑞安公司,计划让该公司派出舰船,在巴拿马建立殖民地和航路中转站,从而促进苏格兰在远洋的贸易。这个计划原本的目标是要效仿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海上强国,让苏格兰走上兴国之路。
哪知老实巴交的苏格兰人还是经验不足,做不了引领全球贸易链的殖民者。达瑞安公司很快就开始亏钱,在达瑞安公司立足未稳之际,西班牙的舰队就逼近了巴拿马。西班牙人认为苏格兰占领巴拿马海峡之举侵犯了他们在美洲的利益,因此率重兵气势汹汹前来进攻。苏格兰军很快溃败。
达瑞安公司主要持股的人有许多来自富裕的英格兰地区,但像是英格兰东印度公司这种贸易大鳄,哪里容得下卧榻之侧由苏格兰人酣睡?因此,在大股东们的一再要求下,英格兰议会通过法令,禁止英格兰资本流入苏格兰的达瑞安公司。此举迅速枯竭了达瑞安公司的资金来源。但苏格兰人对自己的这家股份公司寄予的希望如此之高,以至于他们在英格兰的资本撤走之后,不惜以举国之力,充实这家公司的金库。据统计,大约占整个苏格兰总资本半数的投资进入了达瑞安公司,每个苏格兰人平均投资了五英镑给达瑞安公司。毫不夸张地说,举国皆亏。
后来,天真的苏格兰人财富之梦彻底破碎,“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苏格兰经济元气大伤。除了在经济上接连遭受损失之外,英格兰以政治力逼迫苏格兰并入新设立的政治联盟,作为交换,苏格兰在经济上会获得英格兰的“帮助”。
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历史上的龃龉自不待言。为了制伏“不服管束”的苏格兰人,英格兰议会在1705年决议通过了《外国人法案》(Alien Act),该法案规定,英国女王指派委员和苏格兰商讨联盟事宜,如果苏格兰不同意派代表进行联盟谈判,那么英格兰将会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贸易惩罚,包括禁止进口苏格兰产的牛和其他牲口、煤和亚麻布等产品。苏格兰原本就千疮百孔的经济,根本经不起这种折腾。所以,尽管《外国人法案》在苏格兰民间引起了非常强烈的不满,但是迫于经济利益的需要,苏格兰人最后不得不接受加入英联邦的建议。1707年,苏格兰正式“被合并”了,两个地区的国旗合为“米字旗”,称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合并后,苏格兰在1730年到1800年之间迎来了一段辉煌时期。由于苏格兰和法国在地理和宗教上的关系,法国启蒙运动思潮与苏格兰启蒙多少有着继承的关系。伏尔泰说过,英格兰的启蒙思想都来自苏格兰。英国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扩张全是在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之后进行的。
苏格兰闹独立,底气何在
两国的合并当初本来就不公平,因此,有些苏格兰人认为赞同签署条约的人是被收买的。从缔结条约的那一刻起,苏格兰争取独立的活动从未停止。
20世纪20年代,现代苏格兰民族主义运动开始兴起,二战之后,主张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在议会中声势日隆;到了80年代,撒切尔领导的保守党政府提出一个妥协方案,即原则上允许苏格兰拥有地区议会,但是中央政府保留取消该议会的权力。到了布莱尔首相的时代,对于权力的进一步下放,几乎让苏格兰成了一个半独立的地区。英国政府公布了《苏格兰法案》,消失了近三个世纪的苏格兰议会再次恢复。《苏格兰法案》还允许苏格兰人通过全民公投独立。法案规定,只要40%苏格兰适龄选民投票赞成,苏格兰就可以独立。
此一时彼一时,苏格兰人如今也学聪明了。他们知道,真要闹独立,必须得拥有政治或经济上的筹码。这个重要筹码就是资源。1969年,北海首次发现油气。这对苏格兰而言“意义重大”——一旦苏格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国家,那么北海95%的油田和58%的气田将属于苏格兰,苏格兰将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这正是苏格兰在今天敢于闹独立的真正底气所在。
2011年5月6日,苏格兰地区议会选举中,苏格兰民族党再获大胜。萨尔蒙德仍然稳坐第一首相位置。他向人们承诺,他将完成苏格兰独立公投的事宜。这个人没有食言。在议会政治的舞台上,从历史教训中“学聪明了”的苏格兰人,依然延续着某种独有的彪悍。
然而,即使政治上脱离了英格兰获得独立国家的地位,但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的历史纠葛还会被人续写、被人津津乐道。苏格兰人依然会嫌南部的英格兰人太小气,两国的足球队还是带着民族情感的死敌,苏格兰依然是产生了斯密、休谟、彭斯、司各特、史蒂文森、弗莱明、瓦特的伟大而狭小的岛国。那些被传颂的人物、事件和恩怨纠葛,成就了两个国家的历史。
作者系新锐青年学者,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新闻系。著有《英国议会往事》、《致穷: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等书。
假武松更真实
作者:十年砍柴 字数:3611
据有关武松的有限史料,我判断武松是一个豫让式的死士。
历史上许多人对豫让评价很高,认为其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典范。豫让曾为掌握晋国政权的智伯门客。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用漆涂身,吞炭变哑,埋伏在桥下,刺杀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抓捕。他临死时,恳求得到赵襄子的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自杀。
《临安县志》及《杭州府志》记载武松曾是北宋末年一位跑江湖的卖艺人,籍贯不可考。“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杭州知府高权对其很是欣赏,邀请他进入体制,当了捕快的都头。不久,他被提为提辖,成为高知府的心腹。后来高权罢官,武松因此也丢了饭碗,重新浪迹江湖。
接任高权知府之位的是权相蔡京的儿子蔡洌А4嫡馕徊萄媚谏先魏筇澳懊瘢傩赵股氐溃云浜拗牍牵窦涑浦安袒ⅰ薄N渌删鲂奈癯ΑR惶焖聿乩校卦诓谈埃炔讨隼词保愠迳锨叭ィ虿啼'猛刺数刀,结果了他的性命。武松当场被官兵捕获,后惨死于狱中。当地老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在其坟前立碑“宋义士武松之墓。”
报私恩不必政治正确
这些载于地方志并不详实的史料,把武松塑造成一位为公义而勇于献身的侠客。我对此类地方志的记载一直抱有某种警惕,因为地方志常在当事人死去多年后收集的,其叙述往往带有修史者的强烈褒贬。武松为高权心腹以及他行刺蔡京之子这两件基本事实应该是真的,然而其行刺的原因是否因为蔡洌歉鎏肮倏崂簦晃飞乐幌胛癯Γ虼笪梢伞8呷ㄈブ笆遣皇且蛭米锶ǔ级慌偶罚尤嗡牟啼'是不是贪官,现在没有更多的史料证实。但是接任高权的知府是有名的奸相蔡京的儿子,那么他贪腐是合乎中国人的思维定式的。而武松刺杀了这样一位官员,被演绎为大义而除公害,也符合儒家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
其实,撇开这些有争议的细节,还原为武松刺杀蔡洌ё罨镜脑颍翰啼'顶替了他的恩主,使他的恩主高权罢官,自己没了靠山下岗再就业。刺杀了蔡洌潜ǔ穑彩潜ǘ鳌飧先诵裕哺咏泄缁岬恼媸怠�
包括《史记》在内的典籍,对豫让刺杀赵襄子的原因,记载得很单纯:就是报知伯的知遇之恩。并没有将其拔高为“大义”而行刺赵襄子——如此豫让的行为显得更可信。在中国秦汉时期,民间的价值观还是很朴素的,认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天经地义,不必要追求“政治上正确”。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分析,知伯颟顸而骄横,被灭族是咎由自取。但秦汉时代的老百姓不管这些政治上的是非,一个人报答主公之恩,不必顾及主公本人的公共形象和舆论的评价——这种风气在日本幕府时代依然存在。
古老而野蛮的血亲复仇
历史上关于武松的故事,想必生于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读过或听说过,通过渲染和演绎,武松便成为《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一位武艺高强、恩怨分明的大英雄。甚至可以说,武松是《水浒传》中最为老百姓熟知的形象,因为除了《水浒传》,他还是另一部古典小说《金瓶梅》的重要人物。
《水浒传》中的武松倒是更接近于豫让的形象,施耐庵没有顾及“政治上的正确”,而是把武松塑造成一位单纯报答私恩、报复私仇的大丈夫。
他醉后打死了害人无数的老虎后,成为万众仰慕的大英雄,被阳谷县知县延揽为都头,这和历史上的武松很相似。当了都头后,他兢兢业业,勤于公事,没有一点“反体制”的苗头。然而,兄长武大郎的悲惨结局让这位对体制还算忠诚的“模范青年”不得不走上了“反体制”的道路。
施耐庵笔下的武松不但比李逵这样一个莽汉有头脑,而且比鲁达精细得多,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当他嫂嫂挑逗他时,他严词拒绝。为了维护哥哥嫂嫂的关系,他向哥哥瞒下潘金莲的所作所为,任由潘金莲挑拨。在奉县令之命去东京城出差之前,他当面用言语暗示嫂子要安分守己,叮嘱哥哥晚出早归,防止潘金莲红杏出墙。可以说,武松的精细程度超过林冲,他把可能想到的危险都做了预案,即便如此,在他出差的时候,潘金莲和西门庆仍合谋害死了他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