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之光-第4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二章 告别
莫莉的那片稿子最终还是被发了出去,而且还是头版头条。
她所供职的媒体本来在中国也是一家挺有印象里的专业媒体,这两年又获得了荣光的独家报道权,所以在中国球迷当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销量更是越来越大。
所以当他们在自己的头版头条上刊发了对中国足协的檄文后,可想而知会引起什么样子的震动。
那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
之前大家都只是在骂荣光不参加奥运会这事儿不爱国。从未想过原来荣光的退出背后还有这么深层次的意义……
他们不得不承认莫莉说的是对的,一个球员,正常的话,谁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不参加在自己祖国举办的奥运会?
尤其是荣光,大家都知道荣光是很喜欢钱的。
他应该很清楚退出奥运会,会给他带来多少经济损失。
可他还是这么做了,这是为什么?
莫莉告诉了他们原因。
因为莫莉是最接近荣光的记者,她经常能够拿到别人拿不到的秘辛,而且荣光对莫莉也非常信任。
所以如果是莫莉这么说的话,那么可信度几乎是百分之百。
没有人会怀疑莫莉这些话的真实性。
于是在众多球迷心目中,荣光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了起来。
他瞬间从一个“不爱国的流氓”变成了一个“为了中国足球发展而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
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莫莉成功了。
但是她也要承受所必须的代价。
这篇报道影响力越大,对莫莉来说也就越糟糕。
足协肯定会注意到这篇文章的。
※※※※
荣光在给莫莉打了电话之后,黛玻菈一直在帮荣光盯着国内舆论——荣光自己是不看,但是黛玻菈会看。有翻译软件在,大致意思还是看得懂的。
“莫莉对你的评价还挺高的。”在吃晚饭的时候,黛玻菈将她打印出来的莫莉所写的那篇稿子递给了荣光。
荣光低头浏览了一遍。
“原来我这么高尚……”荣光也笑了。他自己真的没想到他的举动,还会有这么多深层次的含义。
什么中国足球的变革啊……他压根儿没想过好吗。
以他对中国足球的感情,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其实莫莉说的不错,客观上来说,你的举动影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现在在中国国内,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你退出奥运会这事儿。有媒体评论说你给了中国足协一记响亮的耳光,让中国足协非常狼狈。”黛玻菈说道。
“他们能这么想,那就对了,我就是想给足协一耳光!”对于这个,荣光倒是承认了。
正谈着这事儿呢,荣光的手机响了,是莫莉打来的。
“莫姐啊,我看到你写的了,你把我夸的太好了吧?”荣光接起电话之后对莫莉说。“我自己都没有那样的想法呢。”
莫莉在那边笑:“哪有啊。我只不过是把你内心最深处你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想法写了出来而已。这样的事情常有,有些时候当事人自己都不知道这才是他们的潜意识。而且中国足球必然会因为你的这个举动发生改变。说点正事儿,荣光。你明天训练完了有空吗?”
“我问问黛玻菈。”荣光说完看着黛玻菈:“莫姐问我明天训练完了有空没,没安排吧?”
黛玻菈摇头:“没有什么安排。”
于是荣光回复莫莉:“有空,怎么了?”
“那就好,我明天晚上来找你。”
“好啊,你直接去‘中国人’吧,我请你吃饭,莫姐。”
“中国人”是一家慕尼黑的中餐厅,在慕尼黑的华人圈子里还挺有名气的,据说是整个慕尼黑做得最正宗的中餐馆了。不过因为太正宗了,所以其实生意不是很好。大部分来消费的都是在慕尼黑的华人华侨或者是留学生。
因为生意不好,人少,所以荣光喜欢这里,他可以安静的享受一顿饭,而不用在吃饭的时候不断和粉丝们签名合影,就像卡卡那样。
荣光在这里吃过很多次了,这里的味道确实比较正宗。
他也请莫莉来过这里很多次。
所以双方都知道那是哪儿。
“行,那明天见,荣光。”
“明天见,莫姐。”
挂了电话,荣光对黛玻菈说:“明天晚上你也直接去餐馆吧。”
黛玻菈点了点头。
“又是采访吗?”她问。
荣光摇头:“我不知道啊。”
“莫莉的稿子给了我想法,我认为莫莉的处理是对的。如果是采访,你就顺着莫莉的这篇稿子说吧,荣。就说你的退出是为了中国足球的未来,这样会将你退出奥运会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改变你在很多人心中的形象……”
但荣光兵不同意:“这不是在撒谎吗?我明明没有这种想法的,我很清楚,我压根儿不知道中国足球的改变发展什么的。”
“这不是撒谎,这是形象塑造。”黛玻菈说道。
“不行,我觉得这是在骗人。我就是想抽足协耳光,我没其他任何想法。”荣光摇头。“你让我这么说,我办不到。”
看到这么固执的荣光,黛玻菈在心中叹了口气。
算了算了,我反正也很快就不跟着他了,我干嘛操那个心啊!
“好吧,随你。”黛玻菈扔下这么一句话,端着盘子起身离席,她吃完了。
荣光扭头看着她走到厨房里。
过了一会儿,他也端着盘子来到了厨房,黛玻菈正在收拾。
黛玻菈接过了他手中的餐具,然后放在水槽里一声不吭地清洗起来。
随后在划划水声中,她突然听到了荣光说了一声:“对不起。”
她有些惊讶,以为自己听错了,但紧跟着荣光又说:“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不过有些事情我真的做不出来,所以很抱歉。”
黛玻菈抬起头来,有些惊讶地看着荣光。
“呃……我觉得我应该向你解释一下。”
在黛玻菈的注视下,荣光的表情有些慌乱和不自然,说完这句话,他就转身走掉了。
黛玻菈看着他匆匆而逃的背影,无声地笑了起来。
这小子……还是有可爱一面的嘛!
※※※※
第二天,在“中国人”餐厅,荣光和黛玻菈见到了先到的莫莉。
莫莉依然穿着一身职业女性的套装,显得非常干练。
在荣光和他认识的这两年中,绝大部分时候,莫莉都是这么一身打扮,顶多是衣服的颜色发生一些变化,但总体来说都比较成熟稳重。
看到荣光和黛玻菈,莫莉站起来向他们打招呼。
随后三人就坐。
点了菜之后,在等待上菜的时间里,荣光问莫莉:“莫姐你这次找我有什么事儿啊?”
没有什么寒暄,直接开门见山。以他们的关系,这是很正常的。
“其实没什么事情,就是来向你告别的。”莫莉说道。
荣光笑着点点头:“哦,什么时候回来。”
荣光也没太当回事儿,他以为莫莉只不过是回国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来。这样的事情在以前也不是没发生过。
人家也还是要休假地嘛,而且就算不是休假,为了工作回国也是很正常的嘛,所以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这次恐怕就不回来了。”莫莉微笑着说。
“哦哦……”荣光一开始还在点头,但下一秒他猛地反应过来,脸色突变:“不回来了?”
就连旁边的黛玻菈都很吃惊地看着莫莉——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聊天说话都是用德语,所以黛玻菈也听得懂。
“是啊,我都不在社里干了,还回来做什么?”莫莉摊开手笑道。
“怎么回事儿?”这次发问的是黛玻菈。
“我辞职了。”莫莉平静地说道。
荣光不是傻子,他很快就猜出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一定是自己的那番话刊登出去之后,莫姐为了给他减轻压力,批评了足协。然后足协又给莫姐所在的报社施压,所以最后就导致莫姐丢了工作。
他愧疚地看着莫莉:“对不起,莫姐,我没想到会给你……”
莫莉阻止了他的道歉。
“和你无关,荣光。很早之前,我曾经有过辞职的念头,如果不是遇到了你,我可能早就辞职了。在这一行做久了,难免会有些厌倦。尤其是做一个中国足球的记者。干这一行,真的是出于对足球的热爱,不过在这圈子里呆久了,总能够看到让你对中国足球丧失热爱的东西。所以说起来,我还要谢谢你呢,是你让我重新燃起了对中国足球的热爱,才让我又多在这一行呆了几年。”
“但其实这样,我也多次考虑过辞职。因为我的家庭在国内,但是我要长期在德国,和家人两地分居,我的父母渐渐老了,我的爱人一个人带孩子也很辛苦,他也还要工作的……所以一直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这次的事情是一个契机,帮我最终下了决心。我就是觉得有些挺对不起你的,荣光。你这么信任我,我却要撂挑子了,希望你别怪我啊!”
说这些话的时候,莫莉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语气平缓。
仿佛真的这真的是一件微不足道稀松平常的事情一样。
第二十三章 这条路
在等待上菜的时间里,莫莉向荣光和黛玻菈解释了她为什么会辞职,在说这些话的过程中,她的脸上自始至终都带着微笑,语气平和。
似乎辞职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就像决定来“中国人”吃饭一样。
但是荣光却越发觉得愧疚。
如果不是他的话,莫莉可能不会遭到这样的命运。
而且最重要的是,辞了职之后,她哪还有什么经济来源呢?
荣光打算帮帮她。
不过首先他得先问问自己的经纪人黛玻菈是否愿意。
他扭头看向黛玻菈。
他所谓的“问经纪人”,其实并不需要言语上的交流,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足够了。
他看向黛玻菈,黛玻菈便知道他为什么看着自己。
她点了点头。
于是荣光又扭回头去对莫莉说:“莫姐,你看你有没有兴趣到我的经纪人团队里来工作?专门负责……呃……”
专门负责什么?
荣光自己也没想法呢。
这个时候黛玻菈接上了话茬,帮他解了围:“专门负责中国事务。”
“对,对!专门负责中国国内的事情。”荣光点头说道。
莫莉笑着摇头:“多谢你的好意,荣光。不过我已经早有打算了。我说了嘛,我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才要辞职的,我早就有辞职的准备了,不过这件事情加速了辞职的发生。而且工作这么多年,积蓄还是有的,生活什么的你们完全不用担心。”
“那你辞了职要做什么?”黛玻菈问道。
“实际上,在来德国之前,我是做国内足球报道的。因为我会德语,所以被派到德国来报道你,荣光。”莫莉看着荣光说。“在做国内足球报道的时候,我亲眼见过,也道听途说过很多有关中国足球的黑幕。但是很多东西受限于我当时的身份,也只能够听听而已,不能够报道出来,更没办法去深入挖掘。但是那些东西,一直都在我的记忆里,就像是一根鱼刺一样,卡在喉咙里,令我耿耿于怀。”
“这次08奥运之星的事情,让我意识到了,有些东西,总是要揭露出来的,一直这么捂着,中国足球只会越来越烂。中国足球职业化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足球水平和国家队的成绩反而越来越差?为什么中国足球的基础越来越薄弱?全世界都在搞足球职业化,欧洲的足球高度职业化,为什么他们就可以靠职业化大力发展足球,而在中国我们的职业化改革却收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我们的职业化是不是只是看起来像是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