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场教父 >

第579章

官场教父-第579章

小说: 官场教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迷宫、抽冰尜、支爬犁等10余个游乐项目,同时全国雪雕比赛也在这个区域举行。

在这里,吴天放和小米一道坐了一趟狗拉爬橇。

小米说,乘雪橇的感觉真好。

吴天放说,和你在一起的感觉真棒!

最后,两个人来到了俄罗斯风情小镇,吴天放说,这个地方不错,咱们就在这里画几张吧。

于时乎,两个人先大致看了看,然后就坐下来,拿出速写本开始写生了。

俄罗斯风情小镇位于太阳岛风景区南部,紧邻松花江,与中央大街和斯大林公园遥相呼应,这里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规模还可以。

小镇是一座俄式风情极浓的旅游休闲小镇,其特色在于,在中国境内,营造出一种出境旅游的感觉,都是独一无二的。整个小镇由27座彰显20世纪初纯朴的俄罗斯风格的别墅、民宅构成。这些建筑按照原有的俄式风格加以相应的维修,最大限度低保持原貌。此外,小镇中还建有广场、雕塑、演艺大厅、重建的米尼阿久尔西餐厅等标志性俄式建筑和设施,使小镇的结构更加完整。这些具有俄罗斯民间格调的别墅群体不仅是在中国境内是出现较早的,在俄罗斯也极为罕见,具有很高的建筑学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是哈尔滨乃至整个近代中国建筑中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小米的毛下,勾勒出了几座木头房子和一个正在抽烟的俄罗斯老人。在吴天放的笔下,勾勒的是一座小木屋,一只雪橇狗,和一个正在写生的、手上戴着一只玉镯的女子。

第八卷 风云再起 第799章 终于找到了北

在哈尔滨适应了两天,吴天放就和小米一道儿置办到漠河去的装备了。(_

这些装备主要是用来防寒的。那个地方,就是在初春,温度仍然在零下20多度。

有些是必备的,如冲锋衣裤、雪套、保暖护膝、羽绒服、大背包、保暖水壶,他们就进行了补充。

有些是备用的,如保暖衣物(抓绒衣裤)、防水登山鞋或旅行靴、热量高零食(如:巧克力、牛肉干)、帽子、手套、头巾、头灯、墨镜、登山杖、刀具、个人卫生用品等。吴天放也一一进行了选购。他对小米说,米米啊,到神州北极,咱们这些中原人还是多带点东西为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特别是棉袜,到时候得穿个三双,用大一号的雪地鞋穿好。

小米说,知道,咱不怕,咱有乌拉草鞋垫不是。

3月15号的下午,两个人就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漠河。

漠河地处北纬53度半,是“神州的北极”。那里是国内最冷的地方,极端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摄氏度。小米说,咱们两个选择这凛冽的季节踏雪北上,除了找北,更主要的就是去体验一种极度的严寒,感受一种极致的纯粹。

漠河,又称墨河,据说是因河水黑如墨而得名。漠河位于我国最北端,隶属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东临塔河,西南接内蒙古额尔古纳左、右两旗,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俄罗斯阿穆尔州、赤塔州隔江相望。由于地理位置独特,资源丰富,天象奇特,有“金鸡冠上之璀灿明珠”的美誉。这里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漫长的冰雪冬季,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景观铸就了这座北方小城特殊的气质,安静,闲适,还有一种隐隐的粗犷与豪放。

一到漠河,冷就毫无遮拦地扑面袭来。放眼望去,一片圣洁的银白在红红的太阳光下泛着冰冷柔和的光——刚到下午3时,太阳就已经斜斜地趴在地平线上了。

行前虽然做了充分的御寒准备,纵是如此全副武装,他们还是体会到了酷寒的滋味。他们两个是在傍晚时分到达漠河县城的。一到室外,呼出的热气就会迅速变成一条条飘曳的白烟。凛冽的寒风,像一根根细针扎在脸上,有丝丝灼痛感。最奇特的是,在自己身上就能看到“雾凇现象”:他们呼出的带有水分的热气,凝聚在眉毛、头发、睫毛上,形成乳白色的疏松的针状冰晶。不戴帽子的男人个个像圣诞老人,女子自然无一例外的是白毛女。小米想眨眨眼睛,那结满了冰晶的眼皮却是非常重而僵硬。掏出镜子看看,这种冰雪凝眸的样子却也别有风味。

这个季节,东北人说气温都不说零下,只说度数。比如,当天最低温度是零下25度,他们就会说:今天25度。小米说,-25度呀,是我一生经历的最低温度了,真是冷得淋漓尽致呀。

这里的汽车在这个季节,如果稍微长点时间不开的话,都是要娇气地住在房子里的。也就是说,晚上人们休息时,汽车也得呆在暖库里。否则次日肯定点不着火。如果,自驾车的人不幸住的宾馆没有车库,就得把车钥匙交给服务员,让他们一个小时去点一次火,暖暖车。连部队上的军用悍马越野车也要到这里来进行极限防寒检测。

第二天一早,吴天放和小米乘车奔向了北极村。

汽车一路艰难地前行,天空被雪雾拉上了白色的帷幔,远处起起伏伏的丘陵,近处高高低低的树木,前行没有尽头的曲曲折折的长路,目之所及,一片茫然的白色,一片无人的安静,让人有一种不知其所在的空濛。

在冰雪中,世界变得如此单纯简单。路边高高低低的林子里,樟子松披着冰雪的身姿别有一种颜面半掩的妩媚,而落叶树在冰雪中站立的姿态更让人们内心充满感动,那些枝条在风中僵僵地支棱着,没有夏树的婆娑宜人,没有秋叶的多姿多彩,在这寒地冻土中却自有一种倔强的态度,吴天放知道那些枝条都已被冻僵。但,只要根仍旧扎在大地上,生命就会在来年春天繁茂。这一点,他确信,那些冻僵的枝条也确信!

雪是上天在这个季节对这里最慷慨的恩赐。满眼是雪,随时有雪。太阳挣破雪雾,亮亮地挂在天上,天空中却飞扬起了雪粒子。曾在东北工作过多年的一位老乡解释说:“这是在飘清雪。东北的冬季经常会飘这种雪。”

清雪,多有诗意的名字,吴天然虽然不知道“清”字用在这里的确切含义,但“清”字却无形中勾勒出了雪的形象:清明,圣洁,有一种天外来客的空灵。

这雪又小又轻,曾在漠河的街道上看到过一幕:在宽阔无尘的柏油马路上,风挟着清雪贴着地面曲里拐弯地飘,像云像烟像雾,舞之蹈之,一波连着一波,一缕扯着一缕,一团绕着一团,远远看去马路仿佛一幅泼墨山水,而汽车呼啸而去犹如腾云驾雾。

如果说,雪是这个季节大自然最奢侈的恩赐,阳光则是大自然最吝啬的给予了。太阳用了一天的时间都没有爬过白桦树的树梢,即便是中午12时,它依旧斜斜地穿过树林趴在那里——正在南回归线上空徘徊的阳光经过漫长的旅程仿佛已是神经的末梢,没了多少温度。即便如此,她明亮的光芒仍是人们最深切的期待——冬季的漠河,白天时间很短,“下午3时半,我们就得使灯了。”司机师傅说。

中午1时多,他们到达北极村。

站在这里,黑龙江就在脚下——宽阔的黑龙江此时已沉沉地睡去,一江汹涌的波涛如今是一池安静的白雪——大自然的冷暖变换让桀骜不驯的黑龙江也有感有知。

此时,宽广的中俄界河黑龙江就呈现在他们的眼前。界河的对面就是俄罗斯的山,山下就是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那思依诺村。“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这里最好的写照。中原人确实难以想像面前这片白色的旷野会是一条河,它安静、宽广、凝固、银白、耀眼。人可以在上面非常踏实地行走,就好像走在田野里。但,却确实是在河面上。能够提醒你它是条河流的,只有主航道中心线附近墨绿的一条线,那是仅剩的窄窄的未结冰的河流。

广场上竖立的石碑,写着“神州北极”,提醒他们已经到了中国的最北点。这是北极村的标志,是与海南的“天涯海角”齐名的。石碑旁边还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

吴天放和小米站在界江南岸。面北就是俄罗斯,面南就是自己的祖国。特定的地理位置让他们心里有了特别的涌动:面朝北,5000年的华夏都压在脊背上;面朝南,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托在了手掌心。背上驮着的是历史也是责任,手心里托着的是骄傲也是方向。很多时候,人们会对一些社会现象有诸多不满,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一己得失牢骚满腹。而站在这里,中国的最北端,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会感慨,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继而你就会坚定地明确你的目标和方向:为使祖国更加强大,人们都须尽匹夫之责!

北极村的沙洲上有许多的“北”字,欧阳询、柳公权、——不同年代的名人不同的字体“北”字构成了这里独特的一景。为了找“北”,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往返8个多小时。

小米想,“北”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方位的概念,在这特定的地方,它更代表一种目标和方向,为着一个目标,向着一个方向,这不正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吗?!

司机师傅说,1987年5月6日的那场大火,把漠河县城、还有这北极村都给烧光了,你们现在看到的,都是重建的,我们漠河,可以说是浴火重生。

大兴安岭“5?6”森林大火,是一个让历史永远记住的日子: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塔河两县突发特大森林火灾。据统计,“五?六”大火火场总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约占大兴安岭地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森林受害面积达10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达69。13亿元,受灾群众5万多人,211人在大火中丧生。当时的林业部部长、大兴安岭地区专员、漠河县县长被撤职,有些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森林大火期间,5。8万多解放军官兵、森林警察和群众被紧急动员起来参加扑火。其间,经过军民殊死搏斗,在塔河县城附近成功打出了数十公里长的隔离带,取得了“塔河保卫战”可歌可泣的胜利。

然而,大自然一旦被激怒,人的力量在它面前十分渺小。虽然军民们在打造隔离带、控制火势方面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保下了许多重点目标,但仅凭人力,要扑灭那样的森林大火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大火一直烧了28天,到6月2日才算全部熄灭。

“大火最后熄灭,是天力和人力结合的结果。5月下旬,这个地区的雨季到了,加上人工降雨,趁着大雨把火势减弱,战士们赶紧扑上去打火,把火彻底摁住。战士们非常英勇,灭火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要是没有雨,那样的火谁也靠不上去,烤也烤化了。”司机师傅这样告诉吴天放他们。

这时,吴天放他们看到,一个老者戴着棉军帽,脸被吹得红红的,一道道沧桑,极像爱斯基摩人。他正在冰面上铲雪,把雪从一处铲出来,盖到附近竖立了一根树枝的地方。

小米好奇地问老者在干吗?他说在捕鱼。

小米说:“你铲雪是在捕鱼?”

他说:“是啊,雪盖住后冰就可以不结那么厚了嘛。”

小米恍然大悟:“这树枝是你竖起来做记号的?你是在树枝下撒了网?”

他说是,说两天后来起网,就是说两天后再来这冰封的江面上凿开坚冰,用丝网从冰眼里拽出一条条鲜鱼。

吴天放问是什么鱼,他答道:“白鱼。”

和老者告别,回头看到老者孤独地拿着铁铲,在白茫茫的一片中劳作,心里一动。再走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