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教父-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瓯黄牢欣投7叮保梗梗的甓然够竦谩暗诙熘泄蟾母锓缭迫宋铩背坪拧�
上海“一哥”的宏伟目标。
2002年2月,调任中国工程院的徐匡迪辞去了上海市市长的职务,陈良宇成为代市长。
1个月后,张荣坤,一个名不见经传的29岁苏州青年,以32亿元的大手笔拿下沪杭高速路上海段30年的收费经营权。这位很少公开露面的年轻富豪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各方猜测,福禧投资公司一时间成为上海滩最神秘的民营企业。
8个月后,陈良宇正式当选为市长。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陈良宇随之接任上海市委书记。
陈良宇一肩挑起上海市委书记和市长达8个月之久,市长秘书秦裕顺理成章地升任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升任市委书记后,陈良宇开始展示他的“雄心壮志”,多次提出要打造“上海精神”。在他看来,上海要成为世界城市,要成为“四个中心”,即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既是上海市“一秘”又是伦理学博士的秦裕,在其一篇学术文章中提到:“社会给人们带来了两方面的便利:知识和交换。”在成功地从大学教师转换成官场骄子后,这位学者官员及时地把他的观点在实践中转化为“权力和交换”。这一时期,他认识了他的校友张荣坤。
“财大气粗”的张荣坤也是在2002年5月,被选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誉副会长兼副监事长,因为他将赚来的钱全部捐给了这家基金会,之后还因此亏损了数百万元人民币。
张荣坤在当年7月份又成为上海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8月份,他的头上又多了一顶“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名誉会长”的帽子。
从工厂出来的陈良宇对民营企业的关注由来已久。在不同场合,他多次表示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一些“玻璃障碍”,希望上海各级党政领导,要为党、为国家、为民族的前途着想,进一步取消影响民营企业创新的各种障碍。
在上任伊始,陈良宇向干部们强调,要“拼命地想干事、敢干大事、能干成事”。陈在上海创造了不少名言,“站高一步,看远一步,想深一步”,是他的口头禅,“三步”的目标是“一个新的大上海”。
如今,在陈良宇被宣布立案调查之后,这些著名的“口头禅”也被当地传媒列为禁止宣传的内容。
在黄菊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同一个月,陈良宇入选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国家领导人之一,他也登上了自己官场的顶峰。
不喜欢称“老板”的老板。
陈是一个热衷于社交的人,个人爱好也非常广泛。在工厂里喜欢打乒乓球的他后来将网球作为了自己的爱好,上海企业界的诸多名人对此熟知,他也自诩为网球业余高手。
媒体报道显示,陈良宇在任上一直不遗余力地表现自己亲民的一面。初任市长之后,陈即给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回信,对信中提出的环保绿化建议表示感谢。教师节上,陈对着老师们一一鞠躬。从黄浦区的任上开始,陈每年都会去上海市第二福利院和老人们一起过年,这一习惯他坚持了13年。
为了让官员们体味交通堵塞问题的严重性,2003年新年第一个工作日,陈良宇带着上海市政府的一群官员去挤了一趟公交车。
在“亲民”形象之外,也有官员在私下里称陈的为政方法更像企业老板。但陈良宇对称官员为“老板”的现象显得非常反感,尽管有一段时间,中国的地方官员在私下里都流行把“一把手”称为“老板”。
在另外一些场合,陈良宇则表现得相当“江湖气”。在周正毅案、社保基金案中,陈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纪委宣布的陈的违纪中,指他“为不法企业主谋利、袒护违纪的下属、以及为亲属谋取利益等”。
高喊“反腐”却应声落马。
“反腐”曾是陈良宇谈论的主要话题。但就在他一路高唱反腐时,依次爆发刘金宝、周正毅等系列案件。
一样被置于“灯光下”的,还有陈良宇的胞弟陈良军。有关媒体曾报道,陈良军在农凯集团任高级职务,引起大众哗然。据称,陈良宇曾在当年年底的上海人代会上澄清,称该媒体所作的报道为虚假新闻,并在经济会议上要求各部门不能接受该媒体采访。
2004年3月,来到上海寻找发财机会的张荣坤以“空手道”拿下社保基金作投资,买断了“沪杭”高速经营权。
2006年7月,社保基金案发,陈曾经的部下秦裕、吴明烈、祝均一都被中纪委调查组带走调查。
9月20日,陈再次强调反腐败的问题,4天后,这位上海滩最有权势的政坛“一哥”成为近10年来反腐行动中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
第五卷 风云叱咤 第508章 真的想对你说
对于陈良宇的倒台,国外的“中国通”们大多习惯戴上有色眼镜,喜欢归结于政治力量的博弈,虽然说的头头是道,其实往往是在生拉硬扯,隔靴搔痒。针对陈良宇的失败,王国庆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陈良宇的身上有三大败笔,直接决定和影响了陈良宇的命运。
在王国庆看来,陈良宇的败笔之一是栽倒在了自己的亲信手中——任人唯私的“小圈子”作风,最后使陈良宇走向末路。
在陈良宇黄浦区任内,此后上海政坛上的“黄浦帮”开始成形。
陈氏干将吴明烈,从区内一街道办副主任,被破格提拔为黄浦区房地管理局局长。在区内旧城改造及外滩照明工程中,与企业谈判的任务基本由吴完成。
郁知非当时任黄浦区一个小街道成立的集体制企业三灵电器厂负责人。这家企业经过改制后,成为日后著名的上海申花集团。
出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分管人事干部后,陈良宇结党之态更甚。时任黄浦区副区长的陈超贤已出现经济问题,陈良宇却将其调任长宁区区长。
在当时的上海政界就有反映,陈良宇看上去提拔了很多年轻有抱负的干部,但这种提拔并无严格标准与正常程序,首要标准就是与他个人关系好。比如陈良宇喜欢体育,出任市委书记后,就将他原来的网球教练、一名区级学校的体育老师提拔到市政府办公厅任职。
1995年1月,被称为学者型官员的秦裕,破格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入选上海市委办公厅,并开始担任时任市委副书记的陈良宇的秘书。伴随陈良宇由市委副书记到市长,再由市长到市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秦裕亦一路当红,人称“上海一秘”。但正是陈良宇的这一爱将,在1995年4月至2006年6月担任陈良宇秘书期间,涉嫌受贿680万元,并与4名女性保持不正当性关系。
事后表明,正是陈良宇的“身边好友”秦裕等人的“牵线搭桥”,加剧了陈的腐化蜕变。同样,于社保案中落马的损友吴明烈、干将祝均一等人,皆为查处陈良宇提供了重要线索。陈良宇涉嫌受贿的部分证据,是由上海新黄浦集团原总裁吴明烈提供。有人称,吴明烈同陈良宇交往20多年,算是铁哥们。社保案发后,他把陈良宇交往的明细账交了出来,什么时候送陈良宇及其老婆什么东西,上面都记得清清楚楚。
秘书秦裕、好友吴明烈表面上看,总是对陈良宇俯首帖耳,其实他们的肚子里都有一本自己的经。他们不仅干政,而且还直接坏政。不仅把陈良宇拉下了水,而且在关键的时候还会咬上一口。
上海市政府一部门负责人曾在部门干部教育大会上以吴明烈举例说,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慎交友,交友不慎,就会铸成大错,因此不要交损友、奸佞之友。“吴明烈同陈良宇交往二十几年,算是铁哥们,社保案发后,他把陈良宇交往二十几年的明细账交了出来,什么时候送陈良宇及其老婆什么东西,上面都记得清清楚楚,十足一个损友。”
王国庆真的想对陈良宇说,哪个官员没有自己的小圈子。但你在对圈内人的使用上,万万不可总把感情放在第一位。不出事永远要放在首位,这是一条底线,对谁都有好处。秘书在为虎作伥,你真的没有看到?损友在助纣为虐,你真的没有想到?可惜了,太可惜了!
其次,陈良宇败笔之二是栽倒在了自己的性格上——“能办事也能闯祸”。
“胆子大,态度强硬,能办事,也能闯祸。”一位上海的老干部这样评价陈良宇。陈良宇专横跋扈的性格,伴随其30载仕途,直至归于沉沦。
陈良宇所犯受贿罪中,有一条是让上海新黄浦集团原总裁吴明烈为陈良宇的父亲陈更华换房,新换住房同旧房差价大约为93万余元。此外,陈良宇的家人还接受吴明烈的安排出国旅游,吴明烈用公款支出34。2万元。
而在此之前,人们看到的却是不为父亲分房批条子和“面疙瘩区长”的陈良宇。
陈良宇就任上海市老干部局局长后,便向曾在文革时期被迫交出住房的父亲陈更华表态:“老干部中要解决这类问题的人很多,我不能先为自家着想”;此后他升任黄浦区区长,又告诫家人不要反映住房问题,“决不能打我区长的牌子”;到了1989年10月,陈更华欲致信市长反映住房问题,托儿子转交,再次遭拒。
时任黄浦区区长的陈良宇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很晚才能回家。肚子饿了,总是让食堂做点面疙瘩充饥,于是就得了“面疙瘩区长”这个风趣的绰号。”
与陈家交往半个多世纪的上海市老干部张黎也曾撰文叙述:“我到医院干部门诊看病,恰遇他也在那儿排队候诊。看到我,他站起来打了个招呼,还把我让到前面”。张黎在文中感慨:“党的高级干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一个人在医院默默排队候诊?”
从1990年春节开始,陈良宇都坚持到黄浦区第二社会福利院和老人们一起过春节。连续在那里吃了13年的年夜饭。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城市建设全面启动。陈良宇大力度引进外资,亲自策划实施了黄浦区旧城改造。数年间,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成为陈良宇重要的政治资本,在仕途上也扶摇直上。
有一个细节是,他1992年1月被外派英国进修学习,获英国政府提供的“志奋领奖学金”,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学习一年。然而,学业尚未结束,已逢上海党政领导换届,陈良宇却匆忙中断学习提前返回上海,于当年10月获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两个月后,他又顺利升任上海市委副书记。此事助长了他“非我莫属”的骄横跋扈的气焰。
在当上市委书记前,陈良宇给上海媒体的印象是“为人低调”,但成功“上位”后,他骄横跋扈的性格便开始显现。到其案发前,上海媒体更是经常接到其秘书秦裕或宣传部门指示,直接为各种关于陈良宇的报道“定篇幅”、“定版位”,为其树立亲民勤政的形象。
上海电视媒体每晚6时30分的新闻报道长约25分钟,而陈良宇晋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后,就立即通过宣传部门给电视台“规定”:凡是有陈出席的活动,报道篇幅不能短于3分钟,而且必须在6时30分的新闻开播后率先播出。
2005年8月,陈良宇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反腐会议上,向上海市各主要领导干部强调要认真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