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艾若的红楼生活 >

第168章

艾若的红楼生活-第168章

小说: 艾若的红楼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自己去查?然后她再从穆哥儿那儿去知道事情的始末?到时,她会怎么样?

想到艾若那捉狭的笑容,贾政的生活应该很有乐趣吧?每天都有各种新鲜的事等着他。所以,因为她是个特立独行的女人,所以比较有乐趣吗?

突然又想到刚刚王妃的样子,心里又是一阵烦闷起来。扫开桌上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ps:今天六一,小p却还在上班,好可怜!今天看到微博里说,告别了童年,于是开始过儿童节了。所以人总是失去了才觉得珍贵!祝大朋友,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241

回到家,艾若并不感到开心,亲亲继续垂头丧气的贾琛,脑子里却是深深的懊悔,因为她后悔谈到秦家了。

“怎么啦?”贾政看她晚饭时就心不在焉的,也不好当着贾珠,贾瑚的面问,等他们出去了,他接过儿子,轻轻的问道。

艾若轻轻的把白天的事一说,撑着脑袋叹息道,“你说,我会不会让秦家陷入困境?”

贾政有点糊涂,这是什么意思?秦家的事,怎么说了,就成困境了?

艾若看向贾政马上明白了自己的错在何处了,现代人资讯发达,现代只要略略关心红楼故事的读者,就没有不知道秦可卿所谓身世之谜的。于是她惯性的把自己知道的,便以为人家都知道了,包括贾政。

想想隐晦的把猜想一说,当然只说了他们看到的现象,比如,为什么堂堂五品官员,却去育婴堂领养孩子;比如秦夫人不喜欢秦可卿;比如秦家的家底怎么请得起宫里的嬷嬷……

“你想说什么?”贾政这些都听过,现在又被拉出来说一次,贾政觉得妻子是不是真的老了?一件事怎么来来回回的说?

“我猜秦姑娘身世不凡,只怕是朝中显贵寄养在秦家的。我太好奇,所以今天跟瑞王妃说了,如果说,瑞亲王真的去查,害了秦姑娘怎么办?那算不算是我造的孽?”艾若真心的觉得贾政是二货了,为什么自己说得这么白了,他还猜不到?

贾政这才明白妻子在纠结什么,不禁摇头叹息。

“你这是什么表情?”艾若瞪着贾政,是不是最近自己对他越来越有好脸,他就嚣张了?

“你从请宫里的嬷嬷这点,就猜测她出身显贵?有点不靠谱。秦家是请不起宫里的人,但你得想,什么样的人。会把孩子经育婴堂转一道手,转到了朝中官员家中。请嬷嬷,就是想让孩子各方面都出挑,为什么?当然是为了嫁人,一个五品小官的养女,教养再好,世家她攀不上,一般人家。她受的教养又不是那家养得起的。所以猜也猜得到,这里头是有图谋的。所以我看,你猜得有一点没错,这定是寄养在秦家的,不过呢,她的生身之父可能只是有钱的生意人,却不是什么显贵人家。”贾政随意的说道。

“为什么?”这种可能性,艾若真的从未想到过,她听贾政一分析,倒是也觉得有可能了。

想也是。在英国中世纪,弃婴的身份是高过自由人的。因为她很可能是贵族抛弃的。比如她曾经看过的简。奥斯汀《爱玛》里那位养女,爱玛就认定,她可能是位贵族,而事实证明,她只是一个商人的私生女,商人提供了她很优厚的生活条件,却不肯认她。不为别的,如果认回她,她的身份马上就降了下来。想嫁给贵族就成了不可能。

人性其实是相同的,若是按贾政这么分析,秦出身若是像是薛家这样的大商家里,就算是嫡女其实身份也是不很高的,更何况,秦十分有可能是庶出的了,那么怎么教养都没有用,她前景堪忧。若是经育婴堂转一次手,秦的身份马上就不同了,好歹也是官家的千金,万一秦邦业再没用,让她嫁一个举子还是可以的。

可是若不是艾若看过红楼,说不定也就被贾政给说服了,但想想看,她书中嫁的可是宁府惟一的继承人。她死后的葬礼,连北静王都过来吊唁……所以这么一想,贾政说的又不太可能了。

“女儿是有晋身的本钱,你想,秦世邦是五品,可能还有机会升官,他的女儿可以参加选秀的,到时一朝选在君王侧,有钱人不是鸡犬升天了?所以我说,你猜的什么显贵人家,其实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小。像我们这样的人家,真不在乎一个私生女,生就生了,抱回去,扔给小妾养着就完了,怎么会寄养在一个穷官家中,身份都不同,就算庶出的小姐,真的送到宫里,也比一个五品穷官家的小姐后台硬朗。到时说起来,这是荣国府家的,是不是听上去比工部郎中家的好听得多?傻子才会这么干。”

“若是皇族呢?”艾若笑了,是啊,不可能出身商家,不可能出身显贵,看来百家讲坛那位的合理猜想还真的没错了,分析下来,竟然非皇族莫属了。

“更不可能了!”贾政顺口说道,对着儿子摇着手中的拨浪鼓,想逗他开心一点,但是,马上他抬起了头。脸色有点发白了。

他突然明白为何妻子一脸凝重与懊悔了,就是啊,忠义亲王不是一般人,能想到暗中下毒,慢慢的谋害了兄弟父亲,自己能坐上皇位的人,能是一般人吗?可是他也想到了后果,于是买一个保险,把自己的骨肉送出去,成了,回来当公主,不成,自己至少还能有一滴血脉存留世间,总算也是个安慰不是。

“你想到了,于是才跟瑞王妃提的?”

“是!”艾若跌坐在炕边,她害怕,是的,秦可卿的身世让她害怕,她怕真如那位红学家说的,贾家之败始于秦,她也不能让贾瑗沾上一点血腥,如果真的承担罪孽,她来吧!她得为活着的儿女铺平未来的道路。

“我想瑞亲王不至于对一个孩子下手,又不儿子。唐太宗杀了兄弟及侄子,但是他留下侄女,都封了郡主,嫁到很好的人家,所以皇家对女儿还是比较宽容的。”贾政赶忙安慰起艾若来,他其实心里也没底,这种事,还真不能找人商量,果然有些事,真的只能烂在肚子里,打死也不能说的。

艾若安静的在家里等待着,倒真的有些度日如年的意思了。但是不是每件事今天发生,明天就有答案。所以她能开篇,却不能决定结局,其实,谁的人生都是如此。

穆哥儿终于回来上课了,她替穆哥儿号号脉,身体不错,没什么变化,手上的伤口早就看不见了。

而瑞王妃再没招见过艾若,让艾若也没地听八卦去。秦世邦那边也没什么动静,他一切如常的按艾若的要求设计了一个类似宫殿的石头房子,但没有宫殿的各种装饰,和品阶的设计,看到图纸,艾若真心的觉得秦邦业其实真的人才了,按自己说的,他竟然能设计出一个,中西合并似的大殿,从外观上看,是中式的,但架构上,又偏于西式。

其实之前艾若一直想得很清楚,自己进入了一个架空的时代,就是一本书里,她对外面的世界其实认同感不强,包括对贾家,对自己的认同感都不强。

那天的行刺事件之后,好些事其实都不同了,首先,她认同了贾政丈夫的地位,这是她的丈夫,贾瑗、贾琛是她的孩子,她要保护他们,她不要今生继续遗憾下去,后悔自己明明有机会重新开始,却不知道珍惜。

认同了家,认同了丈夫和孩子,她自然而然的,也开始想了解起这个时代了。

不过此时艾若也不知道该说这是一个什么朝代。基本上,明之前的都一样,读的书也一样,看看自鸣钟、怀表,其实也知道,西方传教士也到了,但此时却不是她所知的大清,而是另一个架空的朝代。可能历史在某一时刻,转了一个弯罢了,

所以很多人直接就把这时,影射到大清了。有时,艾若都不禁直接想到了大清,不过又不是大清,让她无限的烦恼。不过管如何,总算她也比一般人知道多一点,总能作弊不是。

所以现在看到中西合并的大楼,其实乱激动的也就只有艾若一个人罢了,一齐负责的三个小人儿,都不觉得有什么,看艾若同意了,于是大家就开始分头做事去了。

之前一直不能动工,其实也就是因为没有定案,现在有定案了,于是后面的事反而简单多了。

但对艾若来说,麻烦却才刚刚开始。

其实图书馆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怎么分类、管理、保存都是学问。就算此时中国图书还在分类上,还没有二十一世纪时那么丰富多彩,但也大至分为经史子集,‘经’不用说了,就是四书,五经,从周时代传下来的其实算是思想哲学著作;‘史’就是历史;‘子’就是各学科带头人,被人尊称为‘子’们的重要思想集粹;集并不是说是之前三类的集合,集其实也代表了一个分类,就是啥都可以,什么医书、农书、卜书、数术之类的。

其实这么看来,分类其实也很精准了,但是说实话,看书录,艾若还是嫌少,她在现代个人藏书都上千册,摆满了一面墙,那还仅仅是一小部分的小说,其余的全是医学著作,还有医学最新的期刊。因为在她和老公看来,医学是日新月异的,她们不可能真的毕业了就没事了,时刻自我增值是必须的。但看看此时的书录,医学类书籍摆不满一个书架。她盖了那么大的房子,却一共就那么几本书,那她的意义何在?

ps:今天有朋友问我加更不,我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晚上要陪我妈出门吃饭。

242 图书馆

还有就是,她也让春喜,夏华出去了一年多了,除了不停的有新书运回,但艾若和家人们反而最期待的不是这些新书,而是他们的游记。

当然,春喜没有夏华写得好,开始时,他们也不知道要写什么,只是看到什么写什么,艾若略做修改,分成几个部分,订制成书册,再送回给他们,他们按着艾若的标准再送来时,就十分的规范了。

分衣食住行四部,然后,从中会带上风俗文化,比如同一种食物,各地叫法不同,看上去也十分有趣味,现在连穆哥儿也十分期待着他们寄信回来,因为里面带着书稿,就像真的在他们的心里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十分向往起外面的世界来。

一年多的时间,真的能让他们走不少地方,一个地方,够让他们写很很多东西,而且,越到后来,反而东西越丰富,因为由开始的懵懵懂懂,到慢慢的找到看待事物特有的方向,于是他们各自的东西慢慢也有所不同起来。

比如春喜的书稿之中就充满了对新鲜事物的欣喜之情,各种好玩的事,好玩的人,好玩的吃的,还有奇异的风俗习惯,让她的书看着就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即收拾行李去她说的地方,好好感受一把当地之美。

而夏华就就是一个文人了,她看待事物深邃很多,满是思索,角度非常刁钻。介绍了当地,顺便也引人深思,有着想跟着她的角度一探究竟的*。

每每收到他们稿子,贾政就感动,一再的夸艾若做得好,找书果然是其次,之前读前人之游记都没有这种感动,这是一种庶民之游,没有华丽的词藻,通篇都是浅显易懂的白话文。但是却充满了情趣之美。

艾若很高兴贾政的胸怀真的越来越宽广,但是她却看得越多,越不知道自己做得是不是对的了。以前无所谓,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现在她是妻子,是母亲,这样的让丫环写的白话游记,放在大图书馆里。那些士大夫们不得劈了自己,说自己有辱斯文?

贾政倒是没想这么多,“那写他们男人的名字?”

“凭什么?”艾若又叉腰了,凭什么不能写女人的名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