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农传-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切,确实使老谋深算的蒋委员长脸上无光!
军事调处执行部在北平成立
经过国共双方多次的谈判和斗争,终于于10月10日签定了《双十协定》。根据协定规定,中共主动让地撤兵。蒋介石本无心讲和,在国共两党谈判期间,中共情报组织已获悉陈诚在国民党高层军事会议上关于“复员即动员”的讲话,意即抗日是复员,反共是动员。这其实是蒋介石发动内战的信号。李克农将这一情报及时上报中共中央,经毛泽东批准后,发出《中情通报》,指出蒋介石正在加紧准备内战的严峻形势,使中共各级领导机关预先准备。这是蒋介石准备发动内战时,中共中央向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发出的最早的警报。
果然,蒋介石一切准备就绪,即以88万之众的大军围攻解放区,妄图挑起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战争阴云重又笼罩在中国的上空。
12月下旬,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特使”、陆军上将马歇尔来华,调处国共冲突。在他的参与下,国共双方经过商议,于1946年1月5日,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办法的协议》。10日,由张群和周恩来签署了《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由双方各向所属部队发布停战令,并定于1月13日午夜12时全面停火。
根据双方协议,由张群、周恩来、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同时,在北平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负责调处国共双方军事冲突,监督双方执行停战令。军调处执行部由国民党的郑介民、共产党的叶剑英和美国人罗伯逊代表三方组成。
中共代表团旋即开赴北平。叶剑英作为中共及八路军、新四军延安总部的代表,主持中共代表团的工作。李克农受命担任了代表团的秘书长。
戴着黑色圆边眼镜,留着八字胡须的李克农,换上了一身笔挺的草绿色呢军服,胸前佩戴着军调部标志的蓝色三连环肩章和圆形铜牌胸章,颇有军事家的风度和外交家的潇洒。他将以这样的姿态,在国民党和美国代表之间巧妙周旋。
北平,千年的古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此时,她却处在一片混乱与恐怖之中:大街上,美国大兵开着吉普车横冲直撞,神气十足的国民党官兵和警察在街头耀武扬威、气势汹汹;交通路口到处是架着机枪的地堡和沙袋垒成的掩体,随处可见乞讨的老人和小孩;商店冷冷清清,连过往的行人也显得紧张而又压抑。这景象使李克农预感到:国民党是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独裁统治的,内战迟早要爆发,军调部的工作必定不会轻松。
中共代表团分住两地,一部分住在离天安门广场不远的北平饭店,李克农率电台、机要科和其他有关人员则住在翠明庄。翠明庄是一座三层的典型中国式建筑,飞檐画栋,古色古香。这时门前已由威风凛凛的八路军哨兵守卫着,是一处既秀丽而又略显神秘的地方。
安顿妥当,李克农立即投入工作。军调部要处理的事情既多且繁,方方面面都少不了李克农。有人给他粗算了一下要管的事情:对外,要和叶剑英一起出席三方联席会议,主持交涉、交际、新闻发布活动;对内,统管代表团的党务、政治思想、人事、秘书、财务、机要、电台、行政、接待、通讯、警卫,以至组织追悼会、办喜事等等,几乎是无所不管。
代表团的成员以及武装警卫,大多是由各解放区抽调来的,干部有老有新,有男有女,有文有武。各执行停战小组人员前来北平赴任或汇报工作川流不息,从延安、重庆、南京、华北、华中、东北、中南各解放区来的流动人员,经北平时也由中共代表团负责接待。
各地来往的领导干部,被代表团的同志戏称为“各路神仙”。他们当中有的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离开;有的则要顺便看看北平市容;还有的希望借钱买点自己需要的东西;也有人干脆向代表团行政处提出想做一身合适的衣服。遇到这种情况,李克农总是嘱咐行政处的同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这些领导的要求,如果确实有困难,就婉转地加以说明,请求谅解。有些难办的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就亲自向他本人报告,这样就基本解决了矛盾。
中共代表团成员内部,也存在着一些思想问题。抗战胜利后,有人想回家过日子;有人想结婚;有人想提高自己地位;还有人想过安逸舒适的生活。这些思想问题不解决,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影响工作。
军调部建立初期,凡是穿军服的都要佩带军衔,而中共尚未评授军衔,为便于开展工作,只能参照执行。周恩来作为三人小组的中共代表,和张治中、马歇尔一样,佩戴上将军衔。在中共代表团内部,叶剑英戴的是中将军衔,李克农戴的是少将军衔。一天,李克农听见有干部为戴衔的事情不满而发脾气,非常生气,立即到行政处去,要把他的少将军衔换个上校军衔。他说:“我们共产党员为革命出生入死,难道就是为了争这个牌牌?”代表团的同志觉得李克农说得对,但换个牌牌并不能解决问题。有的同志说:“您可以换个上校牌牌,我们都可以换个中校牌牌或少校牌牌,但我们今天佩戴军衔,是为了对外工作方便。您是中共代表团秘书长,叶剑英委员的主要助手。您戴的军衔低了,同国民党、美国的对手站在一起,就不相宜了。”李克农听罢也就摇摇头不说话了。
军调处的内部思想
此后,中共代表团内部开展了政治思想教育,把事情讲明,道理讲通,解决了大家的思想问题,使工作能顺利开展。
中共代表团建立初期,专业人员不够,一些招兵买马的活儿也落在了李克农的头上。军调部年轻的英文女翻译、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的王光美,就是这时在李克农面前报到工作的。
王光美是辅仁大学理学院的学生,思想进步,颇具才华。她当时毕业后,正准备到美国去留学。
一天,北平地下党的一位负责人找到她,让她到军调部的共产党代表团去当英文翻译。王光美略加考虑,欣然应允。按组织上的安排,她骑车来到了翠明庄。
李克农从上到下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只有20来岁、身材苗条的女大学生,笑眯眯地说:“你就是王光美同志,欢迎欢迎!”说着,他把王光美领进二楼的一个房间,那是他的办公室兼卧室。王光美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李克农询问了王光美家里和学校的一些情况,王光美直率地作了回答。
这时,从隔壁房间里传过来一阵粗犷而又缠绵的歌声:“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王光美很爱唱歌,她听得入了迷。
“很好听,是吗?”李克农问。王光美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这是陕北民歌,歌名叫《走西口》。以后你如果到延安去,还可以听到那里的民歌信天游,也很好听。”李克农笑道。“我干什么事?”王光美忽然想起了正事,忙问道。“你是怎么来的?”李克农避而不答,却反过来问她。“骑自行车来的。”王光美说。
“你先回家休息,明天我们派车去接你。你把住址留下来。”李克农最后说。
第二天一早,叶剑英乘坐的那辆小车开到了西单的一条胡同里,把王光美从家里接走。就这样,王光美成了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的中共代表团英文翻译。
翠明庄坏境优美,住得相当舒适,伙食也很不错,但斗争却依然激烈,气氛并不轻松。
翠明庄对面左右两侧楼房都驻有国民党的特务机关,甚至连翠明庄内部的一些服务人员,也是国民党特务乔装打扮的。中共人员举手投足,常常受到特务们的严密监视。随着军调部工作的逐渐开展,中共代表团与中央和各根据地的电讯联系大大加强,国民党特务的监控,给电台和机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情报工作成为国民党特务破坏的重点,也是共产党方面工作的难点。拿机要科来说,科员都是从各根据地选调出来的股长以上的机要干部,政治可靠,业务精通,这没话说。但许多人并没有在国统区工作的经验。李克农很担心,他常常告诫大家:“同志们,机要和电台是美蒋妄图破坏的重要目标,他们现在已经集中了国民党和美、英、日等国100余名破译人员,力图破译侦收我党的密码电报,窃取我党、我军的最高机密情报。机要干部,就是要机密、准确、及时地完成机要通讯任务,确保我党密码的安全和密码电报的畅通。我们如果稍有疏忽,出了漏洞,就可能被敌人所利用,对人民犯下大罪啊!……”
他还告诉大家,代表团的每个机要人员,在国民党特务机关都被登记造册,有像片,有职务,甚至有履历表。一定要提高警惕,要具有机智的头脑,善于斗争,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对那些特务的监视,李克农制定出反监视的方案:一是将电台和机要科集中在翠明庄的南楼,专人把守,严密防范,不准闲杂人员进入;二是要求所有人员一律自己料理生活,不允许饭店的“服务员”擅自进入楼内。
“服务员”无法进入,可他们并不甘心,总是借口今天修理门窗,明天清查家具,后天检修电话,想方设法进楼窥探。李克农命令:跟踪严防。
于是,当这些不速之客进入大楼,无论他走到哪儿,总有中共代表团专人“伺候”,形影不离,特务们有再大的能耐,也无计可施了。
“服务员”打扫房间、取换衣服、倒字纸篓都非常勤快,因为常常能从换洗的衣服口袋和字纸篓里找到的片纸只字,他们企图从中分析了解情况。李克农幽默地告诉大家,可以略施小计,戏弄他们一番,例如用小纸头随便写个数字或像是人名的字样,放在衬衣口袋里,准备他们搜去。李克农自己也时常用墨笔、铅笔在一些纸头上写写划划,然后把纸撕成小块扔到字纸篓里。有人不解其意,李克农笑着说:“这些国民党特务,既然对这方面有兴趣,就让他们拿了去慢慢研究好了,反正他们呆着也没事干。”翠明庄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李克农高兴地夸赞大家:“身在北平,心系延安,个个都是好样的。”
秘书处的严密
不过,令人虚惊一场的事情也偶有发生。
中共代表团下设一个秘书处,分管办理对外文书、电报、代替叶剑英接见来访人员以及拜访社会名流、与各界交往、了解社会情况等事情。针对秘书处的特殊情况,李克农指出:“毛主席强调在我党同国民党的斗争中要注意观察‘人心向背’的问题,我们要在各界群众对两方政策的了解和反应中认真观察这一问题。”他要求秘书处人员每次外出活动都要事先 向上级说明:到什么地方,见什么人,大约几点才能回来等等。每次外出,李克农都要守候外出人员平安回来,了解情况后,才回房休息。大家平时都比较注意,晚上10点以前按时回宿舍。
有一天,秘书处一位姓马的同志,出去看朋友,这位朋友是一位国民党军官。老马在朋友家喝酒聊天,直到凌晨1点多钟才回到翠明庄。
李克农非常着急,11点过后,就派人外出寻找。由于老马事先并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