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李煜传 >

第24章

李煜传-第24章

小说: 李煜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舟轻锦帆凤,正值宸游望远空。

  回首皖公山色翠,影斜不入寿杯中。

  李听罢,心情更加酸楚。因为李家明在他的心目中,一向是以幽默著称的乐天大师,几句话就能使人愁云顿扫,破涕为笑。一次,他入宫向李讨一笔费用回宣州为母奔丧,正值李在便殿练习书法,便见机行事说:“陛下,微臣模仿他人笔迹,无不以假乱真。”李信以为真,问道:“卿能模朕手书否?”李家明回答:“臣虽鲁钝,愿效神笔。”于是,李将纸笔交给李家明,他当即用草书写道:“诏宣州于上贡库钱二百千付家明葬母。”李见状大笑,当即满足了他的请求。还有一次,李和侍臣在后苑临池垂钓,别人均有所获,惟独李始终空钩,垂头丧气,木然呆坐。李家明见状连忙宽慰:“陛下,池鱼不食钓饵,是慑于您的神威。您用的金钩是专门用以钓龙的。”李问:“何以见得?”李家明回答:“微臣有诗为证。”说罢,赋诗一首:

  玉金钩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悠溶。

  凡鳞不敢吞香饵,知道君王合钓龙。

  可是,李万没想到,李家明如今竟然一反常态,说出这些令人心酸的话。莫非他也预感到南唐气数已尽?

  时有隐士史虚白,字畏名,少隐嵩山修道著述,中原战乱,同韩熙载共投南唐烈祖李麾下。此人深谋远虑,颇多高见,曾谏言李趁南唐物阜食足、民心所归,长驱中原,定一统大业。因李未予采纳,遂以病告退,隐居落星湾(星子渚),深居简出,终日以诗酒为伴,但仍心系国运。当他得知李迁徙南都途经此地,便扶杖迎谒。

  当李问起他对时局有何卓识,史虚白答曰:“臣为布衣多年,时刻栖身茅舍敝庐,只知农桑稼穑,不知天下大事,又多粗言俚语,说来恐有不妥,诚望陛下恕罪。”

  李道:“但说无妨。”

  史虚白说:“臣近得拙诗《溪居》一联,愿诵与陛下——‘风雨揭却屋,浑家醉不知。”

  李听后不禁怒起心头,他对这语意双关的“拙诗”心知肚明。不言而喻,显然这是借风雨揭屋之名,行谴责失土之实。李碍于君主的器度不便发作,故而转愠为喜,说:“逆耳忠言,难能可贵,何罪之有?”遂厚赐御酒粟帛,以示礼贤下士。

  迁都的船队离开落星湾后,航行月余抵达南昌。经过初步安顿,李敕令工部官员依照金陵宫廷建筑格局,继续大兴土木,营建殿宇,修葺城垣,拓展御道。直到明代,还有人以诗追记新都鸣銮路竣工后的盛况:

  长衢通辇路,宛马竞纷纭。

  帝子凌风去,銮声尽日闻。

  杂花迎队绕,御柳看行分。

  千载宸游地,临歧惜别君。

  尽管如此,比之金陵,李仍觉新都城池狭小,栋宇简陋,起居行止,多有不便。每逢临窗北望,遥想往日金陵,思归回迁之意油然而生,不时地吟起自制诗:“灵槎思浩渺,老鹤忆空同。”澄心堂承旨秦承裕怕他触景伤情,只好用屏风来遮挡他的视线。下属臣僚因家眷留在金陵,也都恋旧思迁。他们把怨怒指向阿旨媚上的唐镐,唐镐惧怕众怒,惊悸成疾身死。

  李一度曾想复议迁回金陵,但未及行动便怏怏病逝,把南唐的残山剩水和朝不保夕的宗庙社稷,还有委曲求全的性格,一并传给了他的继承人,即曾任神武都虞侯巡江使却很少身着甲胄带兵巡江的李煜。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二十五岁的李煜在风雨飘摇中登上了南唐皇帝的宝座。这对既缺文韬又乏武略的李煜来说,不啻是历史的嘲弄!五代诗人罗隐《筹笔驿》诗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李煜即位时的南唐,正面临国运风烛残年,天下“分久必合”的严峻局势。这时,统一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和定势。经过半个世纪的大浪淘沙和“五代十国”间的优胜劣汰,历史选择了方兴未艾的北宋,作为完成统一大任的执行者。

  在排山倒海般的时代大潮面前,即使像李煜祖父李那样有作为的开国英主再世,也难以挽狂澜于既倒,扭转南唐这半壁河山岌岌可危的颓势。何况“生于末世运偏消”的李煜,仅仅是一个既不能整军经武又不能驭臣治国的文人!然而,“南朝天子多无福,不作词臣作帝王。”命运偏偏和这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作对,硬是强人所难,把他推上了安邦治国、经世济民的君王宝座。难怪李煜降宋以后,赵匡胤赐宴群臣时曾对他作过耐人寻味的评论。

  当时,赵匡胤问李煜:“朕闻卿在江南每逢设宴或赴宴,都要吟诗填词,能否举出最为得意的一联供朕欣赏?”李煜沉思片刻,书生气十足地诵出自己《咏扇》诗中的一联:“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赵匡胤听罢放声大笑,揶揄李煜道:“妙哉!试问,‘风满怀’,可究竟有几多?”随后不以为然地当众评论李煜:“好一个翰林学士!”另一次,赵匡胤与侍臣议论李煜,又深有感慨地说:“当初李煜倘若能用作诗的功夫治理国家,今日又怎能沦为朕的阶下囚?”

  尽管如此,李煜还是身不由己,做了北宋附属国的一个窝囊皇帝。按照常规,新皇即位,都要举行登极大典,颁布诏书,接受后妃王公和文武百官朝贺,并封王晋爵,宣谕大赦。在熟知礼仪的礼部大臣精心安排下,李煜登极这天,也在宫门前面高高树起一根朱红的七丈长杆,杆顶立着一只黄金饰首的四尺木鸡,口衔七尺绛幡,下承彩盘,以绛绳维系。

  李煜举行嗣位庆典的消息传到汴梁,赵匡胤大发雷霆,怪罪他不甘俯首称臣,蓄意僭用当朝天子礼仪,怒不可遏地传旨召见南唐常驻汴梁的进奏使陆昭符,厉声责问李煜为何胆大妄为,袭用“金鸡消息”举行大赦?善于化险为夷的陆昭符从容不迫地辩解道:“伏乞陛下息怒。江南本为中原属国,国主嗣位,大赦境内,怎敢动用金鸡?只能另用怪鸟。吾家国主近日所为不配称‘金鸡消息’,充其量只能称‘怪鸟消息’。陛下宽宏大量,此等小事无须介意!”赵匡胤对陆昭符此番解释甚是满意,从而转怒为笑,消弭了这场一触即发的险恶风波。

  这桩关于金鸡与怪鸟的笑谈传回金陵,却使度日如履薄冰的李煜,神经骤然紧张起来。他惟恐赵匡胤日后以此为借口兴师问罪,特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入宋,贡金器二千两,银器二万两,纱罗绢丝三万匹,奉表陈述袭位缘由。

  这通由李煜亲自草拟和缮写的《即位上宋太祖表》,语辞谦恭,书写工整,通篇流露着李煜自甘寄人篱下的卑微情感。此表的全文是:

  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既倾恳悃,上告先君;固匪虚词,人多知者。徒以伯仲继没,次第推迁。先世谓臣克习义方,既长且嫡,俾司国事,遽易年华。及乎暂赴豫章,留居建业,正储副之位,分监抚之权,惧弗克堪,常深自励。不谓奄丁艰罚,遂玷缵承,因顾肯堂,不敢灭性。然念先世君临江表垂二十年,中间务在倦勤,将思释负。臣亡兄文献太子弘冀将从内禅,已决宿心,而世宗敦劝既深,议言因息。及陛下显膺帝,弥笃睿情,方誓子孙,仰酬临照,则臣向于脱屣,亦匪邀名。既嗣宗枋,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焘。况陛下怀柔义广,煦妪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日。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晏安,得从康泰。

  然所虑者,吴越国邻于敝土,近似深仇,犹恐辄向封疆,或生纷扰。臣即自严部曲,终不先有侵渔,免结衅嫌,挠干旒。仍虑巧肆如簧之舌,仰成投杼之疑,曲构异端,潜行诡道。愿回鉴烛,显谕是非,庶使远臣,得安危恳。

  上述表文的大意是:微臣本是先君的一个普通皇子,为人平庸无能,虽然自幼便入胶庠热心攻读经典,但一向视功名利禄如浮云。微臣原想仰赖父兄荫庇,一生淡泊寂寞,像巢父、许由、伯夷、叔齐那样归隐山林,不作太子,不登皇位。奈何几位家兄相继早殇,先君只好按长幼顺序将社稷传给微臣。南唐得有今日,全靠天朝遗泽,陛下登极以来,微臣受益尤深。如今微臣袭位,一定恪守先君遗训,竭尽为臣之道,奉朔进贡,率由旧章。伏乞陛下明察。近日令微臣焦灼不安的是,邻国吴越常在边境挑衅,并谗言离间天朝与南唐的睦邻和好,望陛下对此予以关注。

  李煜卑躬折节、奉表修贡的先例一开,赵匡胤贪得无厌、巧取豪夺的威逼便接踵而来。李煜心里明知这是北宋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但慑于家国面临的灭顶之灾,也只好忍气吞声,逐项赧然接受。

  李煜即位伊始,碰到第一个棘手的难题,就是向赵匡胤上表为其亡父李追复帝号。这是一桩名副其实的丧权辱国的举动。

  按照常规,古代帝王或官僚死后,朝廷出于政治需要,为褒贬他们生前的功过,都要评定一个谥号。帝王之谥,由礼官议定;臣下之谥,由帝王赐予。倘在主权独立的朝代,这属于内政,任何邻邦都无权过问和干涉。

  然而,到了李煜执政时的南唐却要例外。李生前身为一国之君,其谥号理所当然地要标示“皇帝”字样,但由于他在位时已向宗主国皇帝赵匡胤“奉表削号”,因而死后恢复帝号也必须向赵氏王朝上表取得“恩准”。

  赵匡胤收到李煜的表文后心想:李生前主动贬损身份,对我称臣,在国内行王者之礼,一切表现还都忠顺,死后赏他一个虚名倒也无妨,丝毫不会影响大宋的尊严和权威。于是,便顺水推舟,参考李煜的奏请,谥李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陵号“顺陵”。

  虽然李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安葬南昌,累土为坟,丧事从简,力戒奢糜,违言者非忠

  臣孝子。但是,李煜却不忍心将乃父遗体留葬他乡,执意将灵柩迎回金陵,暂时停放在万寿殿,待陵寝建成后再正式下葬。

  李的“顺陵”建在其父李“钦陵”西侧。据1950年南京考古学家的发掘报告称:顺陵墓长21.9米,宽10.12米。这座地下宫殿的墓室形制和建筑风格,与钦陵大体一致。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前室和中室,东西各附一侧室;后室东西各附两侧室。共计三进十一间。后室用方形石板铺地,棺床由四块青石板合成,长4.4米,宽2米,厚0.4米。后室四壁墙身设有七个放置殉葬品的砖砌小龛。前、中室顶绘有天花,后室顶无天花,仅用白灰粉饰,绘有《天象图》。各室四壁均用砖砌,甚至连柱、枋、斗拱也是砖砌而后加以粉饰。室顶呈穹窿形,四壁绘有彩画。由于修建顺陵时南唐的财力和物力大弱于李执政时期,顺陵陵墓建造的规模和质量也远远不如钦陵。

  待李安葬之日,赵匡胤为了笼络李煜,派鞍辔库使梁义专程赴金陵吊唁,并赠绢三千匹资助丧葬。紕紝矠李煜虽然觉得来使身份嫌低,但他毕竟是赵匡胤委派的特使,不看僧面还要看佛面,只好屈尊按上宾接待,处处恭顺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