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红色风暴之迷 >

第58章

红色风暴之迷-第58章

小说: 红色风暴之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方面。”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赫鲁晓夫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现在苏联已拥有一切
必要条件,通过和平经济竞赛,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解决苏联的基本经济任务——
在按人口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并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改革使苏联的农业生产前进一大步。粮食产量1953年为8000万吨,到1956年就
上升到为1 .3 亿吨。1953年每户农民收人150 美元,1958年上升为600 美元。1956、
1958年农业大丰收,也使赫鲁晓夫名利双收,获得了列宁勋章。

    工业和建筑业的改革与调整是经济改革的最重要、最有影响和意义深远的组成
部分。对其管理进行了改组,权力下放给地方,废弃部门管理体制,改行经济行政
区管理体制。按照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在全国设105 个经济行政区,下设国民经
济委员会,工业和建筑业由国民经济委员会去管理。与此相适应,也改革了国家计
划、物资技术供应。调整了中央国家管理机构,撤销了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
自动化工业部等7 个全联盟部;撤销造纸和木材加工工业部、城乡建设部、轻工业
部等15个联盟兼共和国部;撤销了相应的各加盟共和国的联盟兼共和国部;保留了
航空工业部。国防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造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和电站部等6 
个全联盟部。另外,还合并了一些部。但是,下放权力立即引发了严重的地方主义
和保守主义,最终又将下放的权力收回中央。

    赫鲁晓夫,这是一个无法被苏联历史遗忘的人物,尽管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下容
不得他孤寂的灵魂。这是一个试图改写‘斯大林版“苏联历史的人物,尽管他终究
成了斯大林及其主义的守墓人。他前后把持苏联政坛10载,毫不客气地给苏联历史
打上了自己的烙印。他以粗犷豪放的性格赢得了基层民众的爱戴,却遭致知识分子
的非议;他以农民式的狡诈周旋于苏联政治风云之中,最后的政治生命却误伤于自
己的精明和自信;他为后世留下的最大遗产不是深邃致远的理论,而是改造世界的
巨大勇气。赫鲁晓夫的儿子,物理学家谢尔盖·赫鲁晓夫在赫鲁晓夫的葬礼上说过
这样的话:”对于我们现在在安葬并为他而哭泣的这个人,我们只想说几句话。我
不想谈论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我也不想评价我父亲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所做的贡
献,我没有权利这样做,但历史将会这样做的。“

    “赫鲁晓夫版”的苏联历史是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常常使历史学家们流连着
迷。

          六、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改革与停滞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长达18年之久
(1964——1982年),占整个苏联历史的近1 /4 ,比列宁(1917—1924年)、赫
鲁晓夫(1953—1964年)和戈尔巴乔夫(1985—1991年)执政时期都长得多,而仅
次于斯大林时期(192 一1953年)。当然,勃列日涅夫时期的重要性主要还不在于
它的时间较长。在这个时期,苏联的综合国力达到了顶峰,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
位,仅次于美国,而军事力量则足以与美国平起平坐,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比其他各个时期都高。另一方面,在这个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特别是它高度
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成为束缚社会生产力和整个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沉重栓桔,
进行根本性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而进行改革的客观条件则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成
熟。可是,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错过了有利的时机,未能坚持进行切实
有效的改革,这就使得苏联这个曾经取得过辉煌成就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发展
的顶峰跌落下来。

    1964年10月14日,在扩大的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赫鲁晓夫被迫“自愿退休”。
当天下午,苏共中央全会选举勃列日涅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1965年12月,波德戈尔内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职务,勃列日涅夫
主持党的工作,柯西金主持政府工作。这样,“三套车”的权力结构正式形成。

    但是到70年代,苏联的政权结构再度发生重大变化。1976年,苏共中央总书记
勃列日涅夫已经兼任国防会议主席,并领苏联元帅的军衔,在1977年6 月的苏维埃
第9 届6 次会议上,勃列日涅夫正式兼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职务。使得党政军大
权集于勃列日涅夫一身,他还不无得意地声称:“在担任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
的同时,要履行主席的崇高而重要的国家职务,当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苏维埃国家的创始人列宁十分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他主持党和国家工作期
间,强调集体领导体制,积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党和国家的任何重大问题,
列宁都要提交到中央委员会进行讨论,许多问题都有经过激烈的争论,同时也形成
了最好的决议和解决方案的过程。这种领导方式对党和国家的健康发展无疑有良好
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列宁生病和去世后,斯大林首先破坏了集体领导体制,通过
党内政治斗争,扶植个人势力,实行个人专权。斯大林时期苏联在经济建设中取得
了巨大成就,并获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但与此同时,由于斯大林一意孤行,又
使苏维埃国家付出了不应有的巨大代价,并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留下了
许多历史后遗症。而斯大林所犯的一系列历史错误如果在集体领导的体制下是完全
可以避免的。斯大林去世后,新的领导人强调集体领导,批评斯大林的个人集权。
但从50年代末期,赫鲁晓夫又走上了个人集权专制的老路,身兼党的第一书记和部
长会议主席的重要职务,作风霸道,听不进不同意见。他的凭主观意志办事和首尾
不一的改革造成了巨大混乱,给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造成了损失。赫鲁晓夫下台后,
为避免个人集权重演,建立了集体领导的体制,可以说,是集体领导的政治体制造
就了苏联八五计划的辉煌业绩。但是,勃列日涅夫很快就又走上了个人集权的老路,
建立了忠实于自己的领导班子。他的个人集权使得苏联国家建设的路线完全按照他
的思路进行,而他又是一个不懂经济和科技、思想迟钝而保守的人。70年代苏联经
济停滞、思想沉闷、社会生活单调,一片浑浑噩噩的消沉景象,而这正是勃列日涅
夫个人政治特征的鲜明体现。此外,勃列日涅夫抛开集体领导实行个人集权还使得
苏联国家处在一个危险的状态中。著名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在批评斯大林个
人集权时指出:“任何一个健全的社会,如果他的公民的权力和生命的惟一保障主
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品质时,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同
样,勃列日涅夫的个人集权使苏联国家的命运系于他的个人品质,这无疑是对苏联
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巨大威胁。

    再看勃列日涅夫的执政特征,正像前面所分析的,由于勃列日涅夫的个人集权
倾向,在苏联的高层领导中,形成了帮派政治的不良倾向,这不仅严重败坏了苏联
政治的声誉,而且最终使苏联形成了“病夫治国”的不良特征。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精心构筑自己的权力体系,大肆提拔与自己亲近的人。著名
谋士布尔拉茨基分析说,他“往各级党组织、经济、科学、文化党部门的领导岗位
安排了许多这种风格的传播者和‘小勃’式的人物。他们都是些不慌不忙、没有棱
角的平庸之辈,不太关心事业,却精于挥霍浪费”。柯西金也是勃列日涅夫在政治
权力上的强劲竞争对手,但因为他德高望重并具有超常的经济管理才华,勃列日涅
夫还要仰仗他的才华,同时也不敢公开解除他的职务,于是便采取架空的办法,将
他的5 个副手也都安排成了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人。于是,到70年代初期
即形成了一个“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帮”。这些勃列日涅夫的亲戚、朋友、同事,
都是由勃列日涅夫一手提拔上来,对勃列日涅夫感恩戴德,同时他们的权力的维持
也有赖于勃列日涅夫的最高权力地位。因此,他们一方面无原则地支持勃列日涅夫
提出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当勃列日涅夫重病缠身甚至不能料理国事之时,他们
仍然精心维护着勃列日涅夫的最高权力地位。

    根据克里姆林宫医生恰佐夫博士的回忆,早在1968年8 月,在与捷共中央政治
局会晤时,勃列日涅夫就已经出现了健康问题,突然昏迷不醒,使得谈判不得不临
时中断。到了70年代中期,勃列日涅夫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由于疾病的后遗症,
他的思想和语言能力受到了破坏,他身边随时跟随着一个带器械的医疗小组,准备
在他出现意外时紧急抢救。他生命的最后6 年中有几次梗塞和中风,幸亏这个医疗
小组成员的医术高明,竟然几次将他从死亡状态中抢救过来。

    但是,就是在这种身体状况下,勃列日涅夫仍然牢牢地把握着最高大权,这倒
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强有力的手段,而是因为他原来建立的帮派政治的结果,由此体
现了勃列日涅夫缔造的帮派集团对他的维护。据叶利钦回忆,到勃列日涅夫晚年,
“勃列日涅夫在自己生活的最后时期,已经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权力都掌握在
他周围的人手里”。到苏联来访问的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也回忆说,在和客人一起走
入宴会大厅的短暂的路程上,勃列日涅夫专心致志地盯着前方的道路,全部心思都
用在支配自己那不听话的双腿上,身边的客人说了些什么他根本就没有听见。可以
说,是勃列日涅夫缔造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帮”,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
克帮”又导演了“病夫治国”的闹剧。

    帮派政治对苏联政治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勃列日涅夫重关系而不重德才,
这种干部任命上的不正之风自上而下地传染到全国,使得苏联自上而下的党政干部
要想提拔主要靠关系,靠个人的忠诚,靠亲属的条件,而不靠业务和政治才能。这
种状况必然导致总体干部队伍质量的下降,影响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历史学家罗伊
·麦德维杰夫在他的著作《我所了解的勃列日涅夫》中指出,苏联到处都是帮派集
团,“在社会和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到文学杂志的编辑部,
创作协会的领导层,处处都笼罩着小集团主义、官官相护、任人惟亲及黑手党的恐
怖气氛”。国家的状况使得普通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政治前途悲观失望,影响着他们
的工作积极性;高层领导的裙带之风更使普通群众愤愤不平,他们看在眼里,气愤
在心里,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在他们心目中完全是一帮小丑的形象;帮派政治也为
西方国家抨击苏联政治提供了口实,他们在西方大肆宣扬苏联政治中的弊端,低毁
苏联的形象。

    众所周知,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形成了领导干部终身制和老人政治,而形
成这种政治恶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勃列日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