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手上戴个小鱼塘 >

第162章

手上戴个小鱼塘-第162章

小说: 手上戴个小鱼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挺可爱的。

其实李永这里有不少的鸡蛋,虽然说养鸡是越多越好,偶尔吃两只还是可以的,毕竟那些鸡还会继续生蛋的,而且水空间里的鸡生蛋率很高,基本都是每天一只,没有落空的。

当然,要将鸡蛋孵化成小鸡,也不是说说就能行的,虽然有着孵化乌龟蛋的经验,不过那种个体的孵化,同规模化地孵化鸡蛋显然又不同。

李永就跟宁小雪说了一下,这次准备去一趟日喀则,有很多事情要做,两个人呆在山里时间也挺久了,正好一起出去一下。

宁小雪虽然很想出去,女孩子也想家了,不过,想到孩子们的学业,也挺为难的,毕竟她不像李永,有很多事情要办。

宁小雪想了想,最后还是留在村里,想要抓紧时间,多给孩子们上两节课,她现在这么拼命,多数是受了夏依依的影响。宁小雪对夏依依能够一个人坚持在山里支教这么长的时间,非常佩服,两个人现在关系非常近,也商量好,多教些知识给孩子们。

李永也没有办法,只好一个人独自上路。  

第一四零章 日喀则之行

 李永的日喀则之行,进行得相当顺利,在水泡中成长了一段时间的云梦鱼苗,检测得到的结果非常乐观。

孙海宁在日喀则建立的实验室,主要就是针对云梦鱼项目的,所以并没有让李永等待多长时间,就拿出了简单的检测结果。

虽然说更详细的检测需要送到申城,虽然说云梦鱼的放养时间还不长,现在的数据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不过,这一份阶段性的检测报告,还是让李永对未来增添了不少信心。

别的不说,起码没有发现云梦鱼的性状有所退化。

更重要的是,同之前一份羊卓雍湖送来的样本作比较,俊龙村的样本情况,似乎更加乐观。

李永还记得美如仙境的羊卓雍湖,不过他在俊龙村住了比较长的时间,现在的全副身心都系在俊龙村,所以才因为这个结果,而感到很开心。

开心过后,他也为羊卓雍湖感到可惜,不过比较起俊龙村,羊卓雍湖的位置与环境都不错,已经成为旅游热点,;倒是俊龙村更需要这样的机会。

在日喀则,李永也找了个机会给家里打电话,果然招来一通嘘寒问暖的关怀,话说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同家里联系,李永自个儿也怪想家的。有时候也担心老爸的身体,担心老妈会不会不开心,还有宋妮娜那个恶婆娘,会不会为了工作,坏了身体……

总之,牵挂的人和事情都太多了,到了后来,李永已经数不过来,自己到底打了多少个电话。

当然,他也没忘了给宁父宁母打个电话,一则是给宁小雪报平安,另一则那也是他未来的岳父岳母,当然不能忘记了。

相比较李爸李妈,宁父宁母要显得更为担忧一些,毕竟宁小雪一个女孩子家,之前都没有怎么离开过家,突然就这么出了远门,跑到很远很远的西藏去了。要不是他俩对李永还算信任,恐怕听不到女儿的声音,还真的没法放心。

李永也知道他们的想法,特意多说了会话,告诉他们宁小雪现在的情况,她在山村里过得挺好的,并做出保证,只要有他在这里,是不会让宁小雪吃苦的,让他们尽管放心。

李永也不说俊龙村的贫穷落后,说了只会让他们更加担心,除了联络不便,需要实话实说,还有交通不便,没法经常出来联系之外,别的事情,李永就挑好的方面说,譬如俊龙村的美丽山水,淳朴的村民和孩子,特别还说了一个人在那里坚持支教的夏依依,直说得宁父宁母放下了心中的担忧,并且开始为自己的女儿骄傲起来。

不为别的,就为宁小雪也像夏依依一样,能够在西藏那样的环境中支教。

“骄傲”过后,又再三嘱咐李永,要好好照顾宁小雪,李永当然拍着胸脯答应。

另外,李永也给宋妮娜、梁嘉亮打了电话,问了问公司的情况,其实也挺想他们的,平常在一起不觉得,这段日子没有联系,就感觉少了什么似的。

电话里,这两人还是那副大咧咧的样子,也说不出什么好话,不过李永还是听得出来,他俩其实也挺想他和宁小雪。

一通电话,几乎打了一天,直到最后挂上电话机,想想要打的电话差不多都打完了,李永这才松了口气,思乡的情绪,不但没有因为这通电话而减弱,反而变得更加强烈起来,真想马上回去,跟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

李永这个时候更加感觉到,夏依依一个女孩子,能够在小山村里坚持支教,是多么的不容易。反正李永是觉得,他自己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别的不说,就是心中这份牵挂,是怎么也放不下。

人生呐,活着还不就是因为这些牵挂?

回到俊龙村,李永就开始抓紧时间,实行自己的计划,为了早一天回去,并且不留下遗憾。

水泡里放养云梦鱼苗的效果不错,自然要继续做下去,因为还是在摸索,一个塘显然无法进行更多尝试,于是又清理了几个水泡,李永这回也不往里面加空间水,再有专人看护,不虞那些鸟儿再来捣乱。

另外,李永还选了两处水泡,在里面放养成熟的空间鱼,这些鱼有雌有雄,放养以后,在合适的时候,就可能产卵,可以看一看它们的后代,是不是还能保持前一代的优良性状。

李永在日喀则的时候,也跟孙海宁进行了联系,跟他谈起在俊龙村搞的试验,这些做法,都是孙海宁提供的,虽然麻烦些,却大致能够构建一个试验基地的框架,能不能成,那就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除了养鱼这件事需要慢慢搞,急不得,李永还想了另外一些法子,譬如在水泡鱼塘旁边弄出田地来种菜。俊龙村周围的荒地本来都不太好,沙砾太多,不适合耕种,所以俊龙村的种植规模很有限。

一般的蔬菜也确实不太好种,种下去难以成活,难以侍弄,产量也低,不划算。

不过,李永这次拿出一些种子,包括这次日喀则买的,也有一些原来放在水空间,甚至就是水空间里作物产出的种子,要大规模种植。

老村长看了,对这事就不太赞同:“李。老师啊,咱们村的土地贫瘠,这些东西,很多地方都种不活的。”

老村长挺有意见,他把希望都寄托在鱼塘上,觉得李永七搞八搞的,有些不务正业。而且村里已经准备开始今年的“捕鱼季节”了,这时候也抽不出多少人给李永垦荒种菜。

在老村长看来,种菜确实不靠谱,除了已经开挖出来的那些田地,别的地方就算能开垦出来,也难弄得很。

“总归要试一试嘛,要是能种出来,孩子们以后就能天天吃上菜了,那样才能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并且头脑聪明……”相处这么多日子,李永早就知道老村长的软肋,只要他搬出孩子们的名义,老头就不会反对。

这一次,也没有例外。

——————

PS:本章屏蔽词,竟然是李。老师!!!!  

第一百四十一章 离别时刻

 五六月间的高原,天气已经渐渐变热,雪山上的积雪也开始融化,顺着溪谷流淌而下,俊龙村周围的河溪水位,也渐渐高涨,正是村子里捕鱼的旺季。

俊龙村几乎倾巢而出,各家拿着渔具,往水泽捞鱼。

这样壮观的场面,李永本来也想跟着去瞧一瞧,不过惦念种菜的事情,就只好留下来,领着一帮小家伙,还有留守的妇女,开垦水泡旁边的土地,种上蔬菜瓜果。

说起种菜,水空间里几块地方,已经让李永全都利用上了,蔬菜自然不必说,就是果树,也种了好些,虽然说一两年还看不到结果,可那成长的势头,很是喜人,估摸着明年就能瓜果。

这次种菜,特意挑了些水空间里的蔬菜,长出来的种子,比如黄瓜、番茄等等,这些都是俊龙村之前没有种过的。

除了这些,李永也直接移栽了一些果树苗,种到地里去,对外就说事先育好的种子,村民们自然不会怀疑,夏依依整日忙着教书,这些事情她也不掺合,也不容易被揭穿。

俊龙村的土地确实贫瘠,不过修整以后,还是能种点东西,一开始,大家多少还有点怨言,却不过李永的面子,这才出力协助。

李永当然有他的办法,种子到了地里,偷偷浇一点空间水,不过两日的功夫,地里已经是一片绿意,很多种子都发芽了。

虽然不知道以后能够长成什么样,不过这劲头,确实让村民感到欣喜,干活的劲头也越来越足。

长得最快的,就是地里的小青菜,不过十几天功夫,浇了空间水的小青菜,嗖嗖嗖就长出了老大的一片。

李永见状,连忙拔了两把,回去弄了个清炒小青菜,水嫩水嫩的小青菜,稍微一炒,吃起来清香水嫩,结果几乎让夏依依一个人吃光了,这孩子,很长时间没有吃到青菜了。

李永也尝了尝,小青菜的味道确实不错,就招呼村民们起一茬,每家分一点,尝个新鲜。

话说俊龙村的村民平常也就吃点野菜,正好捕鱼回来,荤腥吃多了,乍一吃小青菜,竟然都觉得好吃,一问才知道,居然是村子里长出来。

原来不怎么支持种菜的老村长也激动了,虽然说种菜不能够让村子致富,却可以提高大伙儿的生活水平,就像李永说的那样,得讲究个营养搭配。

其实老头还有些迷糊,不知道什么叫做营养搭配,不过在吃了小青菜以后,老头就积极支持李永的种菜计划。

普通的蔬菜,在俊龙村这样的地方,确实不太好长,好在李永提供的种子、菜苗,都是水空间里面改造过的,生命力特别强悍,种下以后的效果,居然出奇地好。

当然了,村民们能不能就此一直吃上可口的蔬菜,还要看现在种下的这些菜,以后结出的种子,能不能够继续种下去,这就像云梦鱼苗一样。

只可惜李永没有办法一直等下去,到了七月份,日喀则那边就有消息,说是今年会继续安排两位支教生,这样小学校这边就有着落了。

虽然中间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差,不过算算日子,李永他们也确实要回去了,出了已经三个多月,别的不说,就是鱼塘那边,三个月没有补充新的鱼苗,已经快要形成断档了,所以李永必须要尽快赶回去,要不然,宋妮娜和梁嘉亮饶不了他。

另外,夏依依也要在这两天回去学校办理毕业手续,这一年支教,正好是算在她实习的一年当中,回去后就要看看,能不能安排一份合意的工作。

无论是夏依依,还是宁小雪,甚至李永都对俊龙村产生了感情,要说有可能的话,他们其实挺想继续留在这里的。

只不过每个人都有牵绊,需要考虑的事情有很多,能够义无反顾的人毕竟很少。要真的说起来,像夏依依这样,能够在大山里坚持一年,其实已经很难得了。就算是像李永和宁小雪,能在山里待上三四个月,也算发挥了一些作用。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其实压力也很大,愿意到这里来,能够到这里来的,毕竟还只是一部分。

好在他们离开以后,还会有新的支教者前来,国家每年都组织支教,确实是个挺好的办法,不说别的,就是这一批一批的支教生,就能够解决这些地方的师资问题,能够让孩子们学到科学文化知识,一年一年地积累下去,就有了摆脱贫穷的希望。

听说他们要走,村民也很舍不得,倒是老村长比较洒脱,弄了一回大宴,让全村人都来给他们送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