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是部金融史 >

第30章

世界是部金融史-第30章

小说: 世界是部金融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国家要称霸武林,产业优势和货币可以比作武侠小说里的招式和内功:产业是内功,货币只是招式。

有了内功,招式旦夕可得。金融必须配合产业,而不是决定产业。

你可以不承认高端产业国优势货币,但不得不承认它缔造的产业链。世界都是人家的,何况货币?

只有服从这个产业链才能创造更多财富,才能享受到世界最先进的文明。接受它的货币、遵守人家的法则,实在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何况,法国发生大革命之后,欧洲大陆从来就没消停过,从大革命到波旁王朝复辟,再到拿破仑,法国一直在折腾。为了避险,大陆富豪习惯于把钱存到英格兰,也就是兑换为代表黄金的英镑。

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得巨额黄金赔款,于1871年确立金本位;

18世纪中期,欧洲发现大量银矿,银价猛跌;法国、挪威、荷兰、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先后在18世纪70年代实行金本位(公认的世界金本位体系形成于1880年)。

自此,英镑成为第一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黄金主宰了货币的世界。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金本位条件下可以靠黄金多寡自动调节国际汇率,永远不会存在汇率失衡。比如,您要是进口过多,国内黄金就会减少,货币含金量下降,汇率就会贬值,外贸趋于均衡。反之,也成立。

以上理论,正确,条件:仅对弱者。对金本位体系缔造者——英国,上述理论纯属虚构。

整个国际金本位体系,确实是一个黄金自动调节机制,而在这个体系的中心人为控制痕迹却颇为明晰,这在国际货币体系堪称奇观。

恩格斯曾经提到,英国是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又是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对国际贸易来说,进口制成品的需求是刚性的,而原材料是可以替代的。落实到汇率上,原材料远比制成品敏感:甲方可以换人,乙方没有选择,必须进口。

这个优势,使英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游刃有余,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中国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此时的英国,没有管理汇率,汇率随心而动。

18世纪后期,英格兰银行黄金储备仅占银行券的2~3%,最多不超过5万英镑,很多时候甚至不足1万英镑,从绝对数字来看英镑根本就岌岌可危。

但是,英国总是操纵利率,从容应对任何一个个人、集团甚至国家挤兑。

伦敦作为第一代国际金融中心,尤其是在票据交换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英国可以在银行市场借入巨款,又在贴现方面借出巨款,一入一出足以熨平汇率波动。一旦市面黄金流通收紧,英格兰银行就放手贴现,凭空创造英镑;同时,同信贷市场左右黄金流入伦敦。

当时,报纸这样评价英格兰银行的政策“7%的利息足以吸引北美的黄金”,凭着伦敦信贷市场,英国金本位楞是撑过了进一个世纪。

尽管金本位也是一种强者逻辑,在当时国际贸易体系下,正是这种金本位体系使得各国不能以邻为壑。即使英国,也必须通过货币市场控制汇率,不能任由自己经济形势乱发货币。稳定的汇率给了西方诸国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环境,可以说,当时的金本位制度为西方飞速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白银阴谋

70年代后期,英国已经确立金本位,其他国家确立金本位的趋势也日趋明朗。结果是,美国白银在国内过于便宜,在国际市场又无处出口。

所有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而且喜欢向阴谋论联想。银矿主们立刻想到了建国时刻的法令,为何《铸币条例》未将白银纳入其中?

欧洲诸国实行金本位的时候,美国人还在用绿背纸钞。金本位体系下,欧洲诸国相当于固定了汇率,美国独自执行毫无准备的纸钞制度,尴尬可想而知。

非不想也,不能也。

南北战争结束后,大家都认为联邦会调整货币。包括民主、共和两党在内,大家都认为战时出台《国民银行法》是应急手段;以联邦名义发行毫无准备的货币,只能是权宜之计;仗打完了,就该调整了。

南北战争后,联邦果然开始调整货币,1873年2月12日,国会通过《铸币条例》,恢复自由铸币。

问题是,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物价就开始下降,而且一降就是三十年。此时,减少货币供给,日子真的是不要过了。

矛盾激化,还要从美国刚建国谈起。

美国建国后不久,财政部1792年规定,任何人只要携带金银就可以到铸币厂自行铸币。247。5克黄金可以换得10美元金币,371。25克白银可以换的1美元银币,黄金白银比价是1:15。

杰克逊政府时期金币贬值,10美元金币含金量减少到232。2克,银币含银不变,也就是说官方金银比价变为1:16(即1盎司银的官价为1。292美元,1盎司黄金官价为20。67美元)。

然而,当时金属市场上白银价格要远远超过1盎司1。292美元。既然可以在商品市场卖高价,何必费心铸成货币?

南北战争前夕,银币就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了。

鉴于市场上根本没有银币,《铸币条例》压根就没提白银可以铸造货币。从这个意义上,忽略白银铸币并非是阴谋,更没有想剥夺那个集团,应该说《铸币条例》还是公平的,所以当时银矿主也没反对。

马克思告诉我们,世界是运动的世界,所以,白银的情况也会变化。

1873年,北美发现了内达华州大银矿,当年产出白银价值645000美元,两年后产量居然翻了25倍。

这,还不是全部。

70年代后期,英国已经确立金本位,其他国家确立金本位的趋势也日趋明朗。结果是,美国白银在国内过于便宜,在国际市场又无处出口。

所有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而且喜欢向阴谋论联想。银矿主们立刻想到了建国时刻的法令,为何《铸币条例》未将白银纳入其中?

人们纷纷指责1873年初《铸币条例》是东部银行家的一场阴谋,并将《铸币条例》称为“73罪恶”,要求联邦政府恢复自由铸造银币,承认固定金银比价为1:16。

开玩笑。

白银贬值是市场供需决定,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要求联邦恢复白银铸币的,却不仅仅是银矿主,还有华尔街、农场主和工业资本家。他们的动机似乎就不那么单纯了。

西进运动中,农场面积越来越大,农民不但必须雇工,也要和银行、商店、掮客打交道,货币已经成为一种农场主与外界联系不可或缺的工具。借债是农场主最主要的货币来源,欠债就要还钱;还钱就要利息;还利息,农场主不愿意。

所以,农场主,痛恨银行。

在新兴资本家阶层来看,以黄金铸造硬币,最大的赢家是银行。货币会越来越少,工业品价格会越来越低,把货币发行权交给银行,等于赋予了银行盘剥工商企业的权力。

所以,新兴资本家,痛恨银行。

华尔街当然不希望银行业获得货币发行权,更不希望禁绝绿背纸钞,市场一颦一笑全靠货币支撑,一旦恢复《铸币条例》自己无疑会受制于银行业。以华尔街为首的绿背纸钞党甚至为1875年总统大选准备了自己的人选,准备拼死一搏。

所以,华尔街,就更痛恨银行。

1875年,是共和党任期的最后一年,而且,一个很明显的情况是共和党支持者乃至经费多来自于东部银行势力。

顶着压力,共和党主导国会又通过了《恢复硬币支付法》:允许州立银行自行发钞,每增加100美元银行券,财政部收回80美元绿背纸钞。

然而,继任的民主党却没有如此魄力,毕竟他们还要面对后面4年的任期,而且传统上人们都认为民主党代表西部农场主势力。

1878年民主党当政后,机会来了,白银运动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当年,国会通过《白兰德·艾利森法》,规定财政部每月铸造200~400万美元银币,当然,财政部只用最低限额收购白银。

次年,通过《谢尔曼购银法》,强令财政部每月铸造450万美元银币。

很多时候,虽然势力集团呼声很高、势力很强,但未必代表正确方向。说到底,利益集团的呼声也是为了利益,而且是短期利益,未必符合民生长期利益。

民主党的媚民政策立即引起了货币市场混乱。

联邦政府力求流通中绿背纸钞、黄金、白银等值;《铸币条例》又规定美元可以自由兑换黄金;财政部必须满足任何以纸币、银币兑换黄金的要求;

……

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893年,财政部几乎没有收到黄金,全部是绿背纸钞;欧洲主要国家都已经确立金本位制度,进口又必须以黄金支付……

结果,财政部很快就不是财政部了,1893年10月堂堂美利坚合众国国库只有9000万美元黄金储备,财政部即将关门大吉。

情势已经岌岌可危!

黄金战白银

黄金和白银,迟早还有一战。胜者将成为货币,败者将永远退出货币舞台。1896年大选,最终成为黄金和白银的决斗场。

“这些负债(绿背纸钞)在接收和黄金赎回后没有撤销而是在此发行,可以反复从国库中兑换黄金,因此,这是一个无法终止的链条,直到金库被掏空”。

——克利夫兰国情咨文

1893年,总统是克利夫兰,他坚定的认为《购银法案》是货币危机的根源,并在国会陈词:《谢尔曼购银法案》3年内使得联邦财政损失了1。32亿黄金储备,政府必须立即无条件停止购买白银,要不惜一切代价拯救金本位。

面对国会反对势力,总统很愤怒,扔出一句狠话:谁不肯废除《谢尔曼购银法案》,谁就为将来货币崩溃负责——为财政部筹资。

国会历来是政党势力角斗场:有了功劳,大家抢;有了黑锅,你来背。1893年11月1日,没有经过过多辩论,国会就宣布正式废除《谢尔曼购银法案》。

太晚了。

1894年2月份的第一周,克利夫兰总统焦急万分,此时,国库黄金储备只剩下不足1000万美元,一张稍微大点的贴现票据就可以为财政部画上句号了,而这种面额的汇票真的是很平常。

无奈,克利夫兰总统向摩根财团发出请求,希望摩根·皮尔庞特支持国库。这一次,华尔街向总统伸出了援助之手,自此,华尔街才真正开始主宰美国。

皮尔庞特很清楚,耗尽国库黄金储备的是国内货币制度,即使在国内筹集到这些黄金也很快会在循环兑换中耗尽。在国内压根就不可能筹集到这笔黄金,唯一的黄金来源只能是欧洲。

出于这种判断,摩根财团承销了当时最大的一笔美国政府国债,销售地点为欧洲大陆。鉴于美国自身经济实力,也鉴于承销商皮尔庞特的声誉,美元债券瞬时被欧洲投资者抢购一空。

为确保黄金不流出美国,以摩根财团为首的华尔街机构同时从伦敦市场拆借了英镑,不断在纽约市场抛售,美元汇率逐步走强。

皮尔庞特成功了,当年6月底,国库黄金终于稳定在1亿美元左右。

国库稳定,不是每个人都高兴。

金本位对债权人有利,因为金本位下很难出现通货膨胀,币值那是是相当稳定。

比如,农场主,他们是当时最大的债务人。被银行债务压榨的农场主认为,让他们自由铸造银币才是解决货币问题的良方。

克利夫兰总统求助华尔街的行为更是激怒了农场主,在他们眼里黄金是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