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北及青海传回来的消息让原本因辽东战事的胜利充满了喜悦的大唐君臣们有点扫兴,大多的人猜测,辽东战事刚歇,青海及西北的战火又将重燃,很可能一场规模不小于辽东的战役将会在青海一带展开,这场战役的时间离现在并不会太久。
御驾在洛阳停留间传来的有关西北及青海的消息扫了许多人的兴,许多人没料到的是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这件事是因皇后武则天而起的……
第二百六十八章 说话要算数
在抵达洛阳后的第一天,武则天以皇后身份给皇帝李治上了道奏本,奏本中称:“……封禅旧仪,祭皇地祗,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礼有未安,至日,妾请帅内外命妇奠献……”
武则天的意思就是封禅原来的礼仪,祭皇地祗时,太后在边上配享,而令公卿大臣执行祭祀之事,这在礼法上有不妥当的地方,待封禅之时,她请求率领宫廷内外有封号的妇女奠献祭品。
武则天的这份正儿八经的奏本在洛阳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随行的大臣个个目瞪口呆,没有人想到在御驾抵达东都洛阳了,武则天会抛出这份奏本来,这是逼宫哪,逼迫皇帝李治同意她非常过分的要求。要知道,像封禅这样重大的礼仪场面,即使贵为皇后的人,因为她是女人,也是没有资格在封禅仪式时候站出来献礼的,这是男人的事情,是皇帝和他属下群臣的事,女人只是陪衬。
但武则天现在所提的这奏议,就是表示她这个女人要强行参加到封禅大典中去,并在其中唱主角。祭祀时候,要是有皇帝主持并参加的,皇帝就是首献,而亚献,就是皇帝之后第二个向昊天上帝献祭礼的人,以往朝代有封禅大典时候,都是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担任。
如今武则天要来争当这个亚献,明摆着的意思所有大臣都明白。反对的大臣很多,支持的也不少,不表明态度的同样多,李治似乎也很意外,一下子下不了决定,马上召集随行的大臣商议。
只不过大臣们的讨论依然没有结果,支持与反对的大臣争吵不断,反对的大臣以古时礼仪不可修改,皇后乃一女子身份,实不适合来当这个亚献;而支持的大臣则说皇后娘娘代皇帝陛下主持国事多年,在封禅大典时候,也理应和皇帝一道祭祀昊天上帝的。两方争吵的很兄,但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表明态度的大臣则是冷眼旁观看热闹,李治只能恼怒地宣布退朝,说待几日后再议。
退朝后,许多大臣已经料到此议会引起巨大的波澜,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的大臣相互间走访讨论很积极,一时间闹的整个洛阳满城风雨。
当然在长安引起的震动更大,李弘身边的大臣及留守的其他朝臣们都很是惊异,李弘更是惊恐和愤怒,但长安那些人的反应武则天根本不去理会,也没有人将不满的奏本送过来,可以说长安诸人的反应被自动无视了。
※※※
贺兰敏之是属于看热闹中人的一员,而且这次朝会他是以奉宸卫中郎将的身份参加殿内值勤的,没可能站出来发表意见。为此贺兰敏之倒是松了口气,这也正好,省得在这种场合被迫站出来表态,得罪了一些不该得罪之人,他想必武则天也明白这个理的。
但态度最终还是要表的,在这个朝会结束后的当日下午,武则天使人来传贺兰敏之过去说事了。
贺兰敏之抵达武则天所居的仙居殿时候,看到宰相许敬宗正从殿内出去,这位年岁已经不小的宰相一脸的凝重,看到贺兰敏之进来,也只是略略打个招呼就出去了,连笑容都没给。
洛阳的皇宫内许多殿阁的名称与大明宫内相似,如甘露殿、仙居殿、集贤殿,不知是否因为殿名缘故还是其他因素,武则天在长安和洛阳所选的寝宫都是仙居殿。
来到洛阳后,贺兰敏之虽然数次进出洛阳宫的仙居殿,但每次他来,看到的都是那些美丽的宫女们相迎的笑容,如浴春风般,但他今日走近这个殿内时候,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压抑,那些宫人们脸上全都惶惶然,连武团儿也是如此。
武团儿在将贺兰敏之迎进殿时候,趁没人注意小声地说道:“公子,娘娘今日很生气,刚刚许相都被她训斥了,你可要小心啊!”
“没事!”贺兰敏之冲着一脸担心的武团儿笑笑,也没再说什么,拎起衫摆走进内殿。
内殿里面只有武则天一人呆着,还是背着殿门而坐,没有一名宫人在侍,贺兰敏之进去后,身后的武团儿马上将内殿门关上,并令其他宫人退到外面去,她自己守在外殿门口。
“敏之见过姨母!”贺兰敏之上前作了礼,声音很是恭敬。
“敏之,免礼吧!”武则天没回头,声音很轻地说道:“坐到姨母边上来,姨母有事要和你说!”
“是,姨母!”贺兰敏之应了声,走到武则天身边,盘腿坐了下来。
他看到武则天脸上一脸的忧愤,还有点落寂,当下赶紧安慰:“姨母,你怎么了?是不是累了,要不先休息一下,再和敏之说事吧?”
武则天摇摇头,叹了口气:“敏之,姨母不累,姨母只是气愤!”
“姨母……”贺兰敏之唤了声,不知道如何说。其实他也觉得今日武则天的举动有点过分,不该在这个时候向李治提这样的要求,不过在看向武则天,与她眼睛对视时候,贺兰敏之似乎突然明白了一点,有可能刚刚武则天在李治那里碰了钉子,才这般落寂的。
刚刚朝会结束,贺兰敏之和他的手下护着李治和武则天回去时候,看到的只是一脸严肃的武则天,脸色并没如现在这般难看,肯定是刚刚与李治起了争执,李治没有从她,才会这般的。
今日的事,武则天事前并没和贺兰敏之说过什么,其中的细节他无从知晓,在抵达洛阳后这几天,贺兰敏之与武则天并没有很多的时间交流,包括言语和身体上,今日之前贺兰敏之不知道武则天在忙什么,现在才清楚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是在准备这件大事。
武则天准备这件大事,事前却没有告诉他,贺兰敏之有点郁闷,他又一次怀疑起武则天待他最终的态度到底是什么,不成只把他当作一个面首?
不过武则天的话很快就解了贺兰敏之的疑惑,在他唤了声,并没继续说时,武则天开口说话了:“敏之,姨母知道今日之事让你很奇怪,事前姨母也知道此事反对的人多,姨母不想让你与其他大臣起争执,因此就没和你商量。刚刚你也看到争执的场面了,陛下……他也不支持姨母的提议,姨母心里很乏,就想和你说说此事!”
武则天说着,也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大概说了一下,原来这还是许敬宗所提的主意,原本就有些意的武则天听许敬宗的提议后,也马上同意了,并召集了一些亲信的大臣商议,最后决定以皇后名义向李治呈奏本,想着只要李治同意,其他大臣反对也没有用。现在已经在往泰山的路上,以许敬宗的话说,皇帝肯定会支持的,至少他不会明确表示反对。
哪知道李治却明言反对,这让武则天很是恼怒,刚才对许敬宗发了一通火,责怪他考虑不周,以至闹出让她难堪的局面来。
“敏之!姨母很是心烦,真后悔当初没和你说这事,要是让你也知道这事,你一定会给姨母一个好主意的!唉!”武则天说着叹了口气,带点可怜地看着贺兰敏之。
武则天这副神色让贺兰敏之有点心动,当下马上站起身,走过去搂住武则天,轻声安慰道:“姨母,你别担心,此事肯定能过去的!”
武则天将头靠在贺兰敏之怀里,幽幽地说道:“敏之,姨母想听听你怎么说!”
“姨母,依敏之所想,只要姨母再和陛下好好说说,陛下他一定会同意的!”贺兰敏之说着,犹豫了一下,又大胆地说道:“姨母,敏之说几句冒犯的话,还请你不要责怪!”
武则天抬起头,看了一眼贺兰敏之,有点奇怪的神色,但还是点点头,“你说吧!”
“姨母,当初你在感业寺的时候,陛下都会接你回宫,还有……陛下还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立你为皇后,后来又让你代为处理国事,相对让你当亚献的事,那些事更加的重要,也更加……更加的……招致大臣们的反对,但陛下最后还是同意了,敏之知道姨母一定有办法让陛下改变主意的!”说话间,见武则天并没恼怒的神色的起来,贺兰敏之松了口气,再说道:“姨母,敏之想着,只要这些天你呆在陛下身边,一定会让他改变主意的!”
武则天听了沉默不语,但有点若有所思的样子表露出来。
“姨母,依敏之所想,只要陛下同意,这事就能成,虽然有这么多的大臣反对,但支持的大臣同样不少,姨母代陛下处理国事这么久,可以说这些年完全是姨母代陛下操持天下事,封禅大典不让你献祭品,实是说不过去!”贺兰敏之说着,握住武则天的手,“姨母,敏之相信没有你做不到的事,这件大事只有你能让陛下改变主意的!陛下要是听不到其他大臣的话,只有你在边上,他肯定会改变主意的!”
“唔,敏之,你说的有理,姨母知道怎么做了!”说着武则天露出了笑容,在贺兰敏之脸上亲了一口,笑着道:“敏之,姨母谢谢你!待过几日姨母空下来,一定好好疼爱你一番!你什么要求姨母都满足你!”
“姨母,那你可要说话算数哟!”贺兰敏之说着,露出一个非常邪恶的笑容。
第二百六十九章 武则天的报答竟是如此
数日后,皇帝李治发布诏令,诏文曰:“……封禅社首以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
此诏令一出,众臣皆惊叹,有人欢喜自有人担忧,许多反对此议的人争相入宫,想面见皇帝,请呈他们的意见。只是都不得见,这些大臣被宫内的人以皇帝身体需要静养为由拒见。
过了一日后,李治再发诏令:“封禅坛所设上帝、后土位,先用藁秸、陶匏等,并宜改用茵褥、爵,其诸郊祀亦宜准此。”又诏曰:“自今郊庙享宴,文舞用《功成庆善之乐》,武舞用《神功破陈之乐》……”贺兰敏之是知道,这两份诏令皆依照皇后武则天的意思而拟。
皇帝李治连续发布几份依皇后武则天意思所拟的诏令,所有人都明白,在这场较量中,武则天又取得了胜利,而且胜在非常彻底,至于她是如何说服原本反对的皇帝的,这就没有知道了。
几份诏令发布后,御驾重新启程,往泰山进发!
从东都出发后,御驾的规模更加的庞大了,原本一些还未来得及赶上的藩属国使者,也在洛阳时候加入阵营,这些人所带的随从非常多,还有许多敬献的牛羊骆驼,数量多的差点都将道路堵塞了;许多应召随驾的各州刺史,也在洛阳等待御驾。自洛阳出发后,从驾文武仪仗及随同人员的队伍,差不多有近百里之长,浩浩荡荡,非常的壮观。
或许在许多人眼里这是大唐威严的象征,但在贺兰敏之这个穿越人的眼里,却认定这是劳民伤财之举,一次封禅所需之花费,有可能是数州一年的赋税,大唐的物资财富就在这样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上被浪费了,实是没必要。真的想让后人记住一个人,让后人敬仰,做出实实在在的功绩是最好的。李世民并没到泰山封禅过,但后世没多少人不知道他的名讳和功绩,正是经他手,大唐开始走向繁荣强大,兵威震天下,得到后人的敬仰,甚至称其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