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官人,吹灯耕田 >

第49章

官人,吹灯耕田-第49章

小说: 官人,吹灯耕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氏说着一手牵一个,很快就把张大郎兄弟领到了家里,三人才一坐定、张二郎就开门见山的说出来意:“堂叔婆是不是找我娘谈过过继一事了?我来找您是想毛遂自荐———我愿意过继到堂叔婆家,今后替堂叔公和堂叔婆养老送终!”

张二郎的话让顾氏颇感意外,似乎没料到他竟会主动提出过继一事,不过顾氏很快就压住心头的惊愕,问道:“这是你们两个孩子的意思,还是你们的娘的意思?大郎你也同意二郎这样做?”

张大郎从一开始面色就十分凝重,眼下顾氏一发问、他更是有些犹豫不决,似乎并不赞成张二郎的提议,张二郎见状马上替他答道:“堂叔婆,这件事我和大哥已经商量过了,他同意我这么做,毕竟大哥是我们家的嫡子长孙、过继他恐怕有些不合适……”

这话既已起了头,张二郎便不再有丝毫犹豫,很快就一脸认真的对顾氏做出了保证:“若是堂叔婆选了我当过继的人选,那我可以当着您的面起誓,发誓今后一定会好好孝敬您和堂叔公,并且会把您的家业打理好,不让您的家业因没了亲子嗣继承就逐渐没落,也一定会竭尽所能的光耀门第、替你们家争光。”

张二郎这番话顾氏听了顿时喜出望外,毕竟张二郎主动提出了过继、这事办成的可能性也就增大了不少,加上张二郎主动保证日后会好好孝敬她和丈夫,这也算是消除了顾氏先前那分顾虑———顾氏早早就打探过张二郎的品性,相信他既然说得出就一定做得到,否则张二郎也就不会被顾氏看中、并成为过继的人选了。

不过顾氏还没高兴多久,张二郎就再度开口、把丑话都说在了前头:“堂叔婆,我虽然愿意过继并保证做好过继后的本分,但我却要事先把话和堂叔婆您说清楚———堂叔婆您无论是过继谁家的小子,想要让那人和原先家里的亲人断了来往,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我也不例外。”

“毕竟血浓于水,父母、兄弟姐妹之间那种血脉相连的联系,不是谁想割断就能轻易割断的!我不会和您说什么冠冕堂皇、但言不由衷的话,我会很诚实的告诉您、我过继后依旧会尽心尽力的帮衬原先的家人,我也依旧会孝顺我的母亲、照顾妹妹……”

张二郎说着顿了顿,最终还是下了狠心、直言不讳的说道:“并且我之所以会毛遂自荐的主动提出过继,说到底还是为了帮衬家人,这点堂叔婆心里应该十分清楚才是。”

“不过我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小人,我可以保证帮衬原先家人的同时、不损害新家人的利益,且把两家利益放在同一个平等的位置、绝不会厚此薄彼!我也认为把真实的意图清清楚楚的说出来,比藏着、掖着等真正过继了,再把真实意图一点一点的表现出来要好,毕竟事先把话说清了、双方才不会存有芥蒂!”

张二郎说着目光如炬的看着顾氏,一脸坦荡的说道:“该说的我都已经说完了,堂叔婆可以好好的斟酌下我刚刚说的话,再决定要不要过继我。”

张二郎说着不紧不慢的端起了茶盏,轻啜了一口后给了张大郎一个“放心”的眼神,似乎心里早就有了打算。

而张二郎说的这番话彻底出乎了顾氏的意料,也让顾氏立时对张二郎刮目相看、对张二郎也有了重新的认识!不过顾氏很快就眉头紧蹙的陷入了沉思,开始细细的衡量起过继一事其中的轻重来……

顾氏也知道她无论选了谁来过继,哪怕过继后她严防死盯、也斩不断那人和原先亲人的联系,这也是一直以来最困扰顾氏的问题。

不过张二郎那番坦荡荡的话语却让顾氏有了新的看法———只要张二郎保证不会厚此薄彼,不会因帮衬原先的亲人、就损害了他们这一头的利益,那的确是没必要逼张二郎和原先的家人恩断义绝,张二郎能够如此坦诚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这顾氏也是个聪明人,她细细的思量了一番后、爽快的答应了张二郎的毛遂自荐:“二郎,你是个有胆识、有魄力也很为家人着想的孩子,你的提议我可以接受,不过你娘那边恐怕不会同意你过继。”

顾氏的话让张二郎微微的松了一口气,随后开口说道:“堂叔婆您放心,我娘那边我和我大哥会想办法说服她,您就安心在家等消息吧!”

张二郎说着便起身告辞、和张大郎一起离开顾氏家,一出大门、张大郎就忧心忡忡的拉着张二郎,问道:“小二,我们真的要这样做吗?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张二郎脸上却有着绝决的神色,只见他伸手拍了拍张大郎的肩膀、语气坚定的说道:“大哥,如果你还犹豫不决那就想想阿妹,想想我们以后的前程———如果我们俩不能有出息,那以后谁来保护娘和阿妹、谁来替她们撑腰?”

“……”

张二郎的话让张大郎沉默了,让他再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来———如果他们能够早早的变强大起来、成为张巧儿的依仗,那陈家当初多少会多点顾忌,不敢随随便便的打齐大郎的主意、抢张巧儿的夫婿。

张二郎也是经历了陈家抢婿一事,才意识到他们家必须想办法强大起来,意识到张大海既然已经不在了,他们兄弟俩就必须担起保护母亲和妹妹的责任。所以张二郎得知顾氏的意图后,经过反复的思虑最终决定“牺牲”他一人、换取张家的强大!

因此张二郎一见张大郎沉默不语、知道张大郎心里还是很难受,很快就挑了些好话来宽他的心:“大哥,你别老是觉得我过继给堂叔公是件坏事!你仔细想想,只要把我过继到堂叔公家、继承了他的家业,将来你我金榜题名后就不怕谋不到好差事了!”

“你说就算将来我们高中了、有了钱打点各路关系谋个好差事,那也得有替我们搭桥牵线的人,我们才能寻到门路啊!到时候你和我都一并有了出息,谁还敢欺负娘和阿妹?兴许我成了堂叔公家的孙少爷后,还能帮齐衡也谋个好差事呢!”

张二郎故意把一切事情都说得很轻松,说完还不忘打趣了张大郎的亲事一句:“至于堂叔婆提的那桩用来交换的亲事,你大可先偷偷的去瞧一瞧那顾家小娘子,人相看中意了咱再应下这桩亲事!要是大哥你不中意顾家小娘子,那这门亲事我们就不结了!”

张大郎默默的听着张二郎兴致高涨的憧憬未来,也明白张二郎说的句句在理———官场的黑暗虽然张大郎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他好歹上京赶考了一回、或多或少的耳闻目睹了一些,明白像他们这样毫无背景的穷小子,高中后别说是平步青云了、谋个好点的差事都很难!

所以张二郎走这一步,认真说起来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而张二郎见张大郎默认了他的做法,很快就拉着他一块儿去说服吴氏,吴氏最初也不同意,但架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加上这中间还夹杂了一个齐大郎的前程,吴氏为了子女,最终还是违心的点头答应了过继一事。

随后在张老族长的见证下,张家很快就开了祠堂举办了过继仪式,张二郎给顾氏磕了头后喊了她一声“祖母”后,便算是顾氏他们家的嗣孙了。不过因张老爷子(顾氏的夫君)远在京城,因此和他有关的仪式、必须等张二郎到了京城后再补办。

张二郎既然过继给了顾氏,那自然便要随她一起回京城去,从此在汴京城生活。

张巧儿等人舍不得和张二郎分开,加上顾氏给张大郎提的那门亲事、女方家在京城,张家人若是想要相看顾小娘子、少不得得往汴京城跑一趟,还有就是张大郎三年后也还是要上京赶考一回,似乎事事都和汴京城扯上了干系……

于是这些种种缘由加在一起,让张巧儿一家人商量过后、有了索性全家迁往汴京城的念头,反正他们在家乡也没房屋住,且小吃摊在哪里都可以经营、说不定到汴京城经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过吴氏可没忘了齐大郎这个准女婿,于是马上把齐大郎找来相商,决定和齐大郎商量过后再做打算。

没想到张巧儿一家的打算、和齐大郎的打算竟不谋而合———原来齐大郎三兄妹的亲生母亲姜氏,当年和齐大柱和离后便远嫁他乡、最终辗转到汴京城落脚。齐大郎担心家里没了长辈,将来弟妹不好说亲或遭人嫌疑,于是便有了带弟妹前去汴京城投靠姜氏的意思。

这样一来,将来就能由姜氏这个母亲来张罗、齐二郎和齐三娘的亲事,尤其是齐三娘将来出阁时,也能由姜氏来教导她一些为人妇必须注意的事宜,毕竟有些闺房之事、不可能由齐大郎这个哥哥来教导齐三娘。

不过齐大郎同样是放心不下张巧儿,所以迟迟没有做出决定、打算找个机会和张巧儿好好的商量一下,因为齐大郎是决不会舍下张巧儿独自离乡上京的。

这样一来,两家的打算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一拍即合!

于是两家人很快就开始打点大小琐事,把两家的田地交给可靠的族人帮忙打点后,张齐两家人便和顾氏一起出发、踏上了前往繁华汴京城的路途……

第二卷 京城篇

第一章 初到汴京

张巧儿一行人走的是水路,雇了艘不大的船,过燮州、瞿塘、最后入三峡,一路上山明水秀、让张巧儿这个“乡下妹”大开眼界,频频在内心感慨她既然穿到北宋来了,就该早点出来开开眼界、见识下北宋的壮丽山河才是。

因齐大郎他们几个上京赶考时已走了一回水路,因此路上每每遇到一些有名的山水景色,齐大郎几个都会夸夸其谈的介绍讲解,满足了张巧儿几个足不出户的女流之辈的好奇心。

一路上看到一些令人心旷神怡的绿水青山时,齐大郎几个来了兴致,还会学那些文人吟几句诗助兴……

船一路北上,先后经过了巫山、巴东、秭归三峡。出了三峡后,张巧儿等人留在荆州稍作停留,补足了干粮、淡水等物事后才再度起航,经淮水、汴水,最终顺利抵达北宋的都城———汴京。

汴京城乃是北宋都城,自是比闽南一带要繁华许多。因此穿到北宋十几年却没出过远门的“土包子”张巧儿,一待那船泊在码头边、就迫不及待的提议道:“娘,趁着天色还早、我们赶紧下船逛逛!”

吴氏见小女儿满心兴奋、不忍让她扫兴,于是便客气的向顾氏寻个方便:“堂婶婆对京都一带应是十分熟悉,不知道能不能带我们四下走走?我们家四娘打小就是个爱凑热闹的丫头,眼下又是头一回出门到这繁华的汴京城,要是不让她出去走动、走动,她心里就像有只猫爪子在挠着般!”

顾氏也不急着回家,也没因过继了张二郎就撇下吴氏等人不管,只见她先让随身的妇仆把行李搬回张府,自个儿则亲自陪吴氏等人下了船,打算尽地主之谊带吴氏等人四下走走、瞧瞧繁华的汴京城。

张巧儿几人下了船后自码头缓缓走了出来,最先见到的是汴京的外城,那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名叫“护龙河”,宽十余丈。城壕内外两岸种了两排杨柳树,与那粉墙朱户相互衬托、煞是好看,可惜城壕附近禁人来往、让张巧儿不能走近了瞧。

张巧儿一行人再往前走,便见城内都建有瓮城三层,曲拐开门,唯南薰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是直门两重,故这四门为正门,据说都有预留皇帝出行的御道。

张巧儿一行未走那四道正门,而是在顾氏的引领下、自东南方那座“陈州门”而入,陈州门旁有一河,顾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