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八九年代 >

第79章

重生八九年代-第79章

小说: 重生八九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刘云清一听这话立马就明白了老书记的意思,心里暗自有些恼火,自己还真是急过头了,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有想到,要说在上面找关系,就是全市都找不出比张真一还有用的人来,那小子可是在中央备案了的。
    一拍脑袋就笑了起来。
    “哈哈哈,还是您想的周到啊,我都把这一茬给忘记了,那小子可是自由出入大院的头一号,我们这些人这辈子还没进去过,我这就打电话问问那小子的意见。”
    “慢!”
    汪建平呵呵笑了两声突然像是想到什么,又赶忙制止了正想走出去打电话的刘云清。
    “你先别急着打电话过去,这件事我们先向省里报一声,毕竟直接越过省里去中央申请的话,面子上会过不去,到时候又徒增麻烦,这样,我马上向省里汇报,如果省里能解决那就更好,不行的话就靠那小子了,我看省里的张书记如果通过了的话,这件事应该是板上钉钉了。”
    刘云清一听这句话便猛然醒悟过来,汪建平虽然姓格比较温和但是做事却不拖沓,不等召集常委会讨论这件事,就当着刘云清的面直接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拨通了省委办公室的电话。
    “我是徽州市委汪建平,麻烦接一下市委张书记。”
    “张书记,您好您好,我是徽州的汪建平,是这样的,我们徽州市委接到了下面皖南县的同志们的一个修路的立项申请,但是我们这里不敢下决定是不是通过立项啊,只好往您老这里汇报了。”
    “恩恩,好,好的,下面皖南县的刘云清同志现在就在这里,我让他跟您汇报一下具体情况。”
    刘云清一听便立马走上前,汪建平也没故作动作便赶紧把电话交到他手里,嘴里还轻轻地说了一句。
    “是省委张书记!”
    “张书记您好,我是皖南县委的刘云清。”
    “恩,好的,我这就向您汇报一下。”
    一通电话足足讲了一个小时,放下电话后,刘云清便面露喜色神情颇为轻松。
    “汪书记,张书记已经当场就拍板了,这件事情省里一定会支持的,他需要我们市里立马立项,然后形成文件报到省里,他老人家会马上召开常委会讨论这件事,我看通过的可能很大啊。”
    汪建平听完也没有表态,其实他心里有些不确定这件事的结果,他知道省里的张书记的状况可不怎么好,这件事到底能不能通过,最终还是得看常委会讨论的结果,张书记也不搞一言堂,这件事是有政治风险的,虽然现在国家改革的大势已定,不改革就是进入死胡同,无路可走,但是总有那么一小撮人在改革的队伍里不坚定,要不然那位老人家也不会在年近九旬高龄时还亲自定下了南方之行。
    “小刘啊,这件事情你不要急,我看哪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这样,你一方面等上面的决定,另一方面尽快联系那个小家伙,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联系上首都那边,两手都要抓嘛!”
    刘云清草草在市招待所的食堂里用了顿饭菜,便急匆匆地往回赶,这时节从徽州到县里的路可没有后来那么方便,高速公路还没有休整,足足花了四五个小时才赶到县委办公室,上楼的这一路上秘书小王已经简略地将县里林县长的安排说了一下。
    “小王,你去通知县里的各位同志,马上开常委会扩大会议,凡是在城里的县委委员都要参加。”
    秘书小王眼里闪过一丝诧异之色却没有多问,点了点头便赶紧出去打电话了,刘云清坐在自己的那张真皮座椅上略微揉了揉由于长时间坐车,有些发酸的脑袋和颈脖子便拨通了电话。
    跟电话那头略微说了几句。
    “真一啊,这件事就托付你了,事情成了我们皖南全县的人民都要感谢你,那就这样说了,我等你的好消息。”
    九二年的皖南县城里,在年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正当人们已经准备好开春劳动时,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却陡然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这让备受道路坑洼之苦的人们既喜又有些不安。
    修路的口号一直在喊就是没见政斧行动,但是这次从县里传回来的消息却有些不一样,听说是张家岭的张家,对,就是那个在县里开了老大超市的人家,打算自个儿出钱把全县三条乡镇到县城的公路,以及县里的四条主干道重新修起来。
    “这可老花钱了,你没傻吧,这个也信,人家钱多了没地儿扔是吧。”
    “就是,你以为张家是开银行的啊,县里喊修路喊了好几年了,连动静都没有,张家能行?”
    “他二婶,你这就不知道了,张家到底有没有钱我不知道,但是你二婶家的燕子还不知道么,去年燕子一年就从超市了拿了大五千的工资吧。”
    “就是,他二婶啊,你别看人家张家不显山不露水的,人家有钱,张文明那儿子都上一号新闻了,我们县里刘书记都没这运气。”
    三条道路周边连接的五个乡镇顿时就吵翻了天,在县城里这件事传得更热火,家家户户都在谈论这件事情,县里的老少们大都知道一点,那就是张家不坑人,人家开超市东西价格那么低,有一点不满意就可以原样退货,从不说二话。
    “哎,真一,你跟我说清楚,这路到底是你要修还是县里要修,修路铺桥是好事,积德的事情,这个事情我支持你,一定要办好了。”
    刘明华一辈子都没做过亏心事,忙帮了别人不少,农村人都知道修路铺桥是行善积德,他这几天也在外面听说了,自家外孙要把全县的公路都新修一次,这是大事,他老人家关心得紧。
    “爷爷,这事您就别艹心了,不过我还真有件事情需要您帮个忙,这修路啊肯定需要人手,不要多,我们不让人免费劳动,这样吧,一个劳动力一天十块钱,肥水不流外人田,就在我们张家岭镇找,这件事得您老去镇上找找李哥,他前些时候去镇上做书记了。”
    刘明华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外孙,张真一看这外公一脸兴奋的神色,心里很不是滋味,老人家一辈子辛苦,前世后半生尽管平平安安,但是却也是艹心了一辈子,实属不易。
    张真一交代完,便蹭蹭地跑上楼,修路是件大事,这件事自己既然要做那就做好,他可是知道修好乡镇的道路和县里的道路有多重要,在皖南县有一条国道经过,还有数条高速路交叉,如果交通便利,对于全县的发展肯定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也算是自己对皖南的回报吧,希望自己的家乡不会像后来那般,坐拥三省交界又临江的优势位置却被相邻的几个县城相继超过,沦为整个地区里条件最不好的一个。
    ;


第三十二章
    修一条路是积德,修路又铺桥是行善积德,那自己修路铺桥还是全县的算,不知道是不是功德无量了。
    张真一微微笑了笑,便埋头苦算起来,修路需要什么,除了人就是钱,这才是困住皖南县政斧多少年的主要原因,自己在佳乐福进行大扩张的时候抽出一笔不会少于五千万的巨款,这不仅仅是冒险更是一种考验,如果成功了,那么以后的佳乐福会显得更沉稳更自信。
    幸运的是,在他资金最为紧缺的九二年春天,伦敦和沪城交大出版社再次传来了好消息。
    经过年后短短一个多月的全国发行,《哈》第一集在全国各大城市上市后第一个星期就把首版印刷量全部清空了,后面加印了三次还不够,只得马不停蹄地联系出版社的印刷厂不停地开动机器连夜赶工,但是在这之前少年就一再强调,不管来不来得及,一定要保质量,不能有出现质量劣等的情况。
    这本书的中文版其实花了张真一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仅仅是在语言上加以改动,而且在故事情节上也增选和删除了一些英语版本的细枝末节,大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这样做是为了更加适合国内的市场。
    五个星期这本书在全国已经售出了近百万册的惊人成绩,这在国内的图书出版市场上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张真一知道国内盗版市场上的厉害之处,因此这本书提前就从国外引进了一些相应的防伪措施,而且价格上定价极低,十五块钱一本的价格虽然还是不低,但是已经让盗版商的利润降到最低点了,而且买这本书的人也不会为了几块钱的差距就买盗版货。
    其实在后世出现那么多的盗版书,不仅仅是因为盗版书商的横行,也有极大的原因时因为盗版的书更便宜,正版的书动不动就是四五十块,这是一种精神消耗品,理应很便宜却被定价极高,许多书本也因此被束之高阁,让人望正版而兴叹,电子音像产品更是如此,正版的价格有几个人能真正消耗得起,人家国外一本专辑、一场电影的价格,在国内都是好几倍地往上长。
    这本书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卖出如此惊人的成绩,不仅仅是书中的故事正好满足了贫瘠的读者心理,还有一部分是张真一的名头以及之前在英伦掀起的那一场风暴,自家国家的少年写出的书能让整个英伦大陆都为之惊叹,自己人去没有看过,这不是一种讽刺吗。
    销售数量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既然是惊人的利润,张真一估计这本书在国内最后能卖出百万册就已经是逆天了,按照当初的分成合同,扣除印刷运输和销售的成本,自己差不多能得到千万的税后利润,这些资金他并没有打算继续投入佳乐福的扩张之中,而是全部用来支持皖南的建设,而第一步就是修建全县大大小小的八条公路。
    那本书在英国自去年八月份拿到最后一笔利润后,张真一已经六个月没有从那边得到一分钱了,在最后的这段时间,陈丽蓉一直在英国跟出版社谈判商量欧洲地区的发行权问题,由于张真一实在是没有时间亲自赶往英国,便只好交给陈丽蓉全权处理了。
    在九一年年底的时候,正当张真一在沪城陪同老人的时候,双方已经达成了最后的协议,张真一把整个欧洲的发行权交给纽顿的公司,并且同意他们在全世界发行英文版本,其他语言的版本则同样交由他们和其他的出版社协商发行。
    但是不管最终的艹作由谁执行,他作为第一作者和版权的所有人都保留这本书的最终版权以及改编成其他任何形式作品的权力,也就是说他现在卖的仅仅是发行权,一旦哪天不满意了,就不会让你发行,但是这也是有前提的,并不能随意撕毁合同,否则就要承担巨额的赔偿金,这是对双方的约束。
    作为拿到最终发行权的代价,纽顿不得不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在税后作者能以个人名义拿到百分之四十的利润,这在以前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百分之五,这让张真一极为满意,直接告知了纽顿,第二本书自己已经在着手写作了。
    新书的写作需要一年的时间,因为这次先写作的是中文版本,英文版的只好等他写完后翻译了,对于这本书的最终翻译问题,张真一有一个绝妙的想法,那就是找故事的原作者,听说那位可是学过中文的(此处为杜撰,勿喷!)。
    对于纽顿来说,这个消息不仅仅没有让他感到兴奋,相反陷入了更大的苦闷之中,因为他已经尝过了这本书带来的巨大利润和名气了,现在张真一马上就要完成第二本了,但是发行的版权自己还没有拿到自己手里,这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
    在九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