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山河图-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改变,中国老龄人口的增加,抗血栓药物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合理保护、开发、利用这一动物资源,变有害为有利,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治疗血栓性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第465章 抛秧
一个上午,就差不多完成了一半,看来,一天工夫,应该就能赶下来。以前,这事情得忙上三四天,那些水田多的家庭,更是要一两个星期。
楚家强还以为自己这一家应该是最快的,但回去之后,才知道,原来不是,人家楚家城家里的更快。他家里插秧的时候,可是不少村民去过观看的。
这时候,楚家强才记起,那小子人家是用抛秧的。你楚家强动作再快,有人家在田埂上站着,然后往水田里面抛洒快?
“啧啧!真够速度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生长。”有村民开口道。看见楚家城那小子一个人轻轻松松就搞定一大片田,换成他们,起码要两三个钟头,人家就仅仅用了几分钟,真的没法比呀!
“就算能生长吧!这种疏密不定的禾苗,到时候肯定不能高产。”经验丰富的农民开口道。
他们种了一辈子的田,经验不可谓不丰富。按照楚家城这种,有些地方疏,有些地方密,收成上肯定不能保证。
田头,就只见楚家城的父亲楚胜道愁眉苦脸,心里已经做好了减产的心理准备了。他也是农民,这些道理他会不懂?但是摊上这么一个儿子,整天就知道引进所谓的新技术,委实让人不放心。
当初,他已经是竭力反对的。但是那家伙将楚家强抬出来,他还专门去找过楚家强,询问这种播种方式可不可行。当初,楚家强也很明白很大家说,这种抛秧方式,其实外面很流行,肯定能生长,也肯定有收成,但具体的就不知道。
根据楚家强的了解,这种抛秧技术,前期工作会多一点,也复杂一些。主要是育秧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事项。
文教授跟大家说,抛秧栽培技术是通过抛栽来达到浅插增产与省力高效的一种稻作栽培新技术。抛秧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应掌握育秧技术,抛秧技术及其相关的田间管理技术。抛秧栽培的前提应是有水源保证的条件下采用,避免因抛栽后缺水而使抛秧技术失败。
另外,还教大家一些步骤。文教授就有朋友是专门搞农业的,也算是专家了。
当初,文教授还专门请教过自己的朋友,将要注意的东西都跟大家说清楚,好让楚家城的家里人放心。其实,他是支持年轻人勇于尝试新的技术,带领村民走一条高效的道路出来。
选择好秧好田是十分重要的。若采用水播旱管育苗,要选择水源和排灌方便,地势较高的田块,便于旱管。若采用旱播旱管育苗,应选择地势较高,平坦、肥沃的菜地或旱地,备作苗床用地。
做好秧床是培育壮秧的基础。水播旱管育苗按常规水育秧秧母田技术准备,旱播旱管育苗与旱育秧苗地技术一样操作。秧床面积与大田面积按1:10比例备足。秧床的厢宽以便于秧盘的摆放为准。
这样的话,他们需要的秧地也就会大很多。所以,村里面,今天秧地最多的,就是楚家城家里。
秧盘的摆放,水秧床以横放两排育秧盘为宜,秧盘种子孔向上,并用力压入厢面土壤内,用厢沟内稀泥浆填满孔穴,须现出孔格。旱秧床以竖放三排育秧盘为宜,须先将苗床厢面浇足底水,再用木板轻轻镇压秧盘,使其紧贴表土。
种子在前处理中,用泥水或盐水精选出饱满种子,实行统一催芽,使发芽率达到95%以上,为高成苗率打好基础。
水秧床采用撒播,要求每孔1~2粒芽谷。旱秧床播种有两种方法选用:一种是种土分播;另一种是种土混播。要力求做到每孔播种芽谷1~2粒。播种后,要用先准备好的细土渣肥盖种。
难就难在这里,所以别以为抛秧很轻松很简单。这需要你前期工作做好,才能保证你后面轻松。
对于这些,楚家强也不是很熟悉,所以没有特别建议大家使用这种方法耕种。或许,等那家伙高出一点成效出来,那就不同了。
引进新的技术,减轻农民的负担,这楚家强也是赞同跟支持的。因此,当时他也是顶着巨大压力,帮他说话,让他的父亲同意尝试一次。也就是说,这次失败的话,绝对不会有人再使用这种耕种方式。弄明最怕就是什么呢?那就是颗粒无收。
“应该没有问题的,外面的人都是这么干,但人家一样好丰收。”楚家强适当说两句,其实心里也是没底。说道种田,在座的,几乎都是自己的前辈。
将秧苗连带秧盘一起拔起,不能重叠,直接运至本田。在实施抛栽面积不大的情况下,一般采用人工抛秧。抛秧者站在本田四周或中央管理道上,将秧苗从秧盘上拔出,并用力向空中抛去,使其自由均匀地落入大田中,要做到秧苗在空中分散开,防止成簇成团。
抛秧田要现耕现耖,要求“田平、水浅、土绒、沉泥”,做到寸水刚露泥,表层有泥浆,无杂草残茬。有利于带土坨的秧苗根系入土1~2厘米深,以减少倾斜躺苗率,促进早扎根、早分蘖。
“据说抛栽后3天之内不能灌水,保持湿润即可,促使其早扎根立苗。所以,你小子要注意呀!别搞砸了,到时候搞得我也被你连累。”楚家强跟楚家城说道。
楚家城没太在意,嘻嘻哈哈地敷衍:“强哥,你这就放心啦!绝对不会搞砸的。”
见他整幅漫不经心、没点正经的样子,楚家强就知道,自己白说浪费口水了。
“哈!又搞定一片,看来下午再工作两三个钟,就差不多了,这玩意果然好用。”楚家城开口道。这种速度很让他满意,几乎是别人的十多倍,而且还不用跑到水田里面,弄脏手脚跟衣服。
楚家强无语,心里暗道:现在你就得意吧!等你小子搞砸的时候,那就有得你惨了。最起码,你家里就不会让你好过。
第466章 立夏采茶
在大家的努力下,果然一天就完成了。第二天,楚家强带着几个人,一起去帮楚家雄家里。平时,人家帮了不少忙,自然也得过去帮帮忙。而且乡里乡亲,谁家快一点,都会到别家去帮忙,这就是乡村。
二叔跟二婶他们则是先去帮助那些堂叔堂伯之类,这样的话,大家心里也就没有其他的想法。不然的话,那些堂叔堂伯虽然不会说什么,但心里难免会滋生一些不好的想法,按理说,大家同一个太公,要亲一些,要帮忙也应该先帮他们。
村里面,有些游客也过了把瘾,下田帮忙,不过他们很多都是帮倒忙的,插得东倒西歪。偏偏人家是出于好心,村民们也不好说什么。吃饭的时候,还邀请大家一起吃顿饭,这是乡村的惯例。
这几天,楚家寨过得很充实,可就是苦了那些上门收购食材的人。这几天,几乎没有生意做,天天到楚家寨等,但收到的绿色食材少之又少。眼看一片片的蔬菜地变成农田,他们可不是一次两次跟老村长商量,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进入了五月,过了立夏日,也就进入了初夏,在南方,春天已经过去。这时候,农民基本上都完成了插秧。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
这个时候,茶树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因此,很多村民趁着农忙刚过,空闲下来了,大家开始上山采茶。在楚家寨,茶地就有不少,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栽种的,形成一座茶山。一行一行的,非常整齐,在上面看,就能感觉气势磅礴。
在他们这种农村,喝茶都是自己采的,游客们对于这种自家翻炒的茶叶非常喜好,很多人走的时候,都会恳求村民均一点给他们。
“我们就不去凑热闹了吧?”楚家强是懒得动,自己山河图里面的茶叶还少?随便摘一点出来,就比外面的好。
“去!怎么不去?那么多人,爽呀!”周福荣等人一个个跃跃欲试。这些家伙总是喜欢凑热闹,赶新鲜。就是杰克顿他们,也已经准备好了,一个个斜挎这一个竹篓,用来装茶叶的。
连万老等人似乎也十分心动,这种场面,他们已经很久没有亲身体验了。现在还有几分力气,还能动,也就想再体验体验。
“场面绝对很大,老村长都发通知了。游客想要茶叶的话,就自己去采,回头村里面统一帮忙翻炒。现在,几乎所有游客都要跟着去,你们说这动静大不大?”陈武有些激动地说道。
看见梁玉等人也眼神闪烁,楚家强眉头一挑:“你们不会也想去吧?”
“当然,去玩玩也好。”陈香难得地开口。
楚家强顿时语焉,苦笑道:“你们今天不会想关门肄业吧?”
“反正今天没生意,就是研究院那些人,也要跟着去采茶,村里面的人十个走了八个,关门就关门吧!”梁玉毫不在意地说道。
这段时间,观雁楼赚的钱还不够多?反正在这种乡村里面,这些钱就几乎用不出去。有十万八万,就足够你们开销很长时间。
少数服从多数,何况楚家强是独木难支,只好同意,也跟着去走走。说起来,自己也有差不多五年没有去过茶山了。
整座茶山,除了茶树,就是短小的野草,所以,很多孩子会喜欢将牛赶到上面放。反正整座山都没有作物,不怕牛吃村民的作物。因此,将牛赶到上面,自己就跑回来,或者在上面玩捉迷藏。
那种地方,玩捉迷藏,是最好的场地了。有点像电脑里面的迷宫游戏,那些一行行的茶树,就像一条条通道。挺有趣的,以前楚家强也没少玩。
“这么多人,那些茶树千万不要绝种呀!”周福荣等人出了门,看见浩浩荡荡的队伍,顿时抹了把汗。尽管,他们预料到会很多人,但还是小看了人数的庞大。
楚家强指了一下远处的一座山,说道:“那整座山都是茶树,你觉得有这种可能吗?而且,采了超过一个星期,嫩叶又会长出来。在以前,村民除了粮食,就靠茶山上的茶叶赚钱了。”
古代,茶叶是一种很重要的商品,至少在中国是这样。因此,整个南方,几乎每个镇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茶园,这是创富的一种典型的手段。
洪老点点头:“没错了,南方是茶叶的生产中心,古代,甚至现代,中国依旧是茶叶生产、销售、出口等大国。也就是近代,外国茶叶泛滥,使得国内很多茶园经营不下去,只好荒废。”
大家也知道,古代的丝绸之路,茶叶就是三大商品之一。除了茶叶,还有就是丝绸跟瓷器,被称为中国的三宝。
楚家强等人跟着大部队出发,后面小松鼠也跟着来,喜欢凑热闹的鹩哥,自然不会掉队。
前面,是老村长带队,也是斜挎着一个竹篓,可以装十多二十斤的茶叶,当然,都是没有炒过的。翻炒之后,可能一斤都没有。
“一会,大家分成四组走,从四条路上去,别挤在一起,山路不大。”老村长还拿着一个移动喇叭,对后面的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