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1903-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首先由谢苗诺夫的哥萨克作为先锋,1939年12月1日凌晨,谢苗诺夫首先袭击了斯柳江卡附近的几个苏军哨所。猝不及防的苏军被打死30多人,其余人狼狈的逃回斯柳江卡。
谢苗诺夫随即对斯柳江卡发动进攻,并与三个小时候占领斯柳江卡。斯柳江卡是伊尔库茨克的南大门,这让伊尔库茨克州第一书记哈卡德罗夫斯基十分恼火,他大骂那些哨兵们是逃兵,懦夫,应该拉去枪毙。
第一军事委员卢卡什诺夫则说道:“现在祖国正在和芬兰打仗,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为斯大林同志增加烦恼,我认为我们必须在事件扩大之前了解。”
哈卡德罗夫斯基咆哮道:“这些该死的资产阶级混蛋,应该被彻底打倒,再踩上一百只脚。卢卡什诺夫同志,我以伊尔库茨克州第一书记的名义命令你,立刻集合军队,我们要去消灭这些资产阶级敌人。把这些白俄匪帮打得屁滚尿流。”伊尔库茨克州的苏军主要都集中在伊尔库茨克附近,调动起来速度很快,但是此时正是西伯利亚的冬天,尽管持续数天的暴风雪已经结束;但是空中始终未曾停止降雪;弥漫无边的雪雾掩饰了大地上的一切。零下二十几摄氏度对于生活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人来说并不稀罕;但是今年的气温比往年更底;零下三十五度以下的底温已经持续了两周。齐膝深的大学严重阻碍了苏军的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的行军速度,等第13坦克旅、第39步兵师、第59军的一部骑兵赶到斯柳江卡附近时,白俄军早已严阵以待了。
驻守斯柳江卡的白俄军总兵力2。8万人,分成三道防线,拥有火炮350门,装甲部队方面有中国国防军提供的“锦…22”轻型坦克25辆,锦州机械厂出产,22年定型,简称22式坦克。
在后来白俄军交火的苏军档案之中;由一个不知名的书记员记下了这一时刻:1939年12月3日上午八时;英勇的苏联红军向盘踞斯柳江卡的白俄匪帮;英勇的发起了攻击。但是这位书记员只记下了开头,却没有记下过程和结尾。
在军事委员卢卡什诺夫的指挥下,苏军由T26坦克开道,步兵紧随其后,向斯柳江卡外围的白俄军阵地发起攻击。
白俄军炮兵立刻反击,几十发炮弹冲出炮口;飞行了几千米之后一头扎在地上;它携带的高爆炸药炸出一朵火花;白色的雪花和黄褐色的泥土抛向空中。高爆弹的钢铁破片向四周飞舞;空气中迅速充满了飞扬的灰色尘土和赤红色金属碎片;许多苏军士兵甚至尚未及反应;就见了彼得大帝。但是勇敢苏联坦克兵毫无畏惧,驾驶着T…26坦克冲向白俄军的阵地,他们要用红色钢铁洪流碾碎这些白俄匪帮。
炮击过后,苏军发现硝烟还未散去,对面敌军方向也传来隆隆的发动机巨响。一批棱角分明的白俄坦克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
谢苗诺夫看着渐渐接近的坦克部队,不得不拿出战前得到了一份双方坦克资料的对比材料临时抱佛脚。
T…26轻型坦克,长4。88米,宽3。41米,高2。41米,重10。5吨,乘员3人,最高行进速30千米小时,主要武器45mmModel38坦克炮,46倍口径,备弹165发,仰角…10…~+40,辅助武器7。62mmDT机枪,备弹3654发。装甲厚度炮塔正面30毫米/10°,炮塔两侧15毫米/10°,炮塔后方15毫米/10°,炮塔顶10毫米,车体正面15毫米,车体侧面15毫米,车体后面15毫米。
白俄军装备的“锦…22”轻型坦克,其实是18年式轻型坦克的改进型。长度4。61米,阔度2。14米,高度2。40米,重量9。5吨,坦克最大乘员4人,最大速度45千米小时,装甲厚度35毫米,主武器是45毫米火炮和12毫米口径重型机枪。
单看性能数据对比,22式坦克无论是机动力、火力又或者防护力都比苏军的T26强。但是苏军第11坦克旅有60辆坦克,白俄军坦克的数量仅仅是苏军的一半不到。不过,谢苗诺夫还有一件杀手锏,那就是中国国防军提供的大量反坦克枪。谢苗诺夫甚至组织了两个全部配备反坦克枪的步兵连。
很快,两股铁流就交汇了。T26和22式两种坦克就开始激烈厮杀。白俄坦克充分利用22式坦克机动性的优势,绕着T26狠打。苏联坦克则仗着车多势重,拉开长长的口袋阵,想对白俄坦克进行包围。
T26在机动能力上做得不错,速度很快,但是比起22式来终究还是慢了。而且T26取消了指挥塔,使得车长的观察能力大打折扣,而且T26的车长还要担任炮长,作战的时候几乎无暇进行四周的观察,因此很容易被侧后的火力袭击,此外T26的火控能力也不太好,精确射击能力不足,在300米内才可以取得比较高的命中率,这么近的距离对T26薄弱的装甲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
22式坦克则发回火力上的优势,在交战距离之外就先行发炮,第一轮射击就击毁了6辆T26。随后,白俄坦克以5辆为一个小组,朝着苏军坦克的包围圈猛冲,几次差点就撕开了苏军坦克的包围圈,奈何苏军坦克数量太多,22式坦克渐渐落了下风,开始不断被击毁,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谢苗诺夫急了,下令步兵出击,掩护反坦克枪连一起支援坦克部队。反坦克兵各自为战,目标小且灵活,不断在出其不意地位置“阴”T26。本来形式有可能逆转,但是苏联步兵此刻冲了上来,硬是把白俄步兵击退了。失去步兵大部队掩护的反坦克部队也能退了回来。谢苗诺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25辆22式坦克全军覆没。不过,苏军的坦克旅也损失惨重,60辆T26只有10辆开回了阵地。
尽管损失惨重,但是在哈卡德罗夫斯基看来,苏军首战告捷,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哈卡德罗夫斯基同时也不得不向莫斯科汇报此事,毕竟哈卡德罗夫斯基也不认为仅靠10辆伤横累累的坦克就能突破白俄匪军的阵地。不过,哈卡德罗夫斯基也清楚斯大林的脾气,只要打胜仗,什么都好说。
415不一样的二战3
很快,斯大林命令驻扎在克拉斯诺雅尔克斯的苏军第59军全部、和第7特别军全部和向伊尔库茨克集结。很快,伊尔库茨克的苏军总人数上升到45000人,坦克300辆,以及其他车辆150台,甚至还有图拉兵工厂刚刚出厂的45架伊15型战斗机。
相比苏军,白俄军也得到了及时补充,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远东段完全由中国控制,因此,从沈阳、哈尔滨等定兵工厂生产的各种武器装备也很快就运抵斯柳江卡前线。白俄军得到了15000名士兵的补充,总兵力达到43000人。得到了150门75毫米到115毫米口径的火炮补充;80辆34式坦克、50辆半履带装甲车的补充;20架“赤…36”战斗机的补充。
12月8日,苏军再次向斯柳江卡的白俄军阵地发起进攻。哈克德洛夫斯基在第一波进攻时,就要求卢卡什诺夫投入150辆坦克。从北、西、西北三个方向发起进攻。
卢卡什诺夫认为斯柳江卡的东面是贝加尔湖沿岸,那里是一片洼地,不利于坦克展开。于是改变作战计划,从北面和西面进攻。150辆坦克以新月型展开,在平坦的开阔地上疾驶,坦克的平射炮火和机枪争相射击,大地都在震动,一时间势不可挡。
白俄军把从75毫米到115毫米的火炮火力全开,本来这样的炮火对于高速行驶中的坦克杀伤力有限。但是,卢卡社诺夫把原来三面进攻变成了两面进攻,苏军进攻方向的坦克一下子密集了很多,结果尚未接战,就有十几辆坦克被白俄军的炮火击毁。
面对苏军的坦克钢铁洪流,只有80辆坦克的白俄坦克部队硬着头皮顶了上去。中国沈阳兵工厂产34式坦克,车长6。75米,车宽2。92米、车高2。39米,重30吨,最大速度50千米/小时,乘员4人,车身采用70毫米匀质钢材,斜面装甲,防护能力大为提高。主武器75毫米火炮,12毫米大口径机枪。
原本白俄坦克兵面对滚滚而来的苏军T26坦克群心中惴惴不安,但是一交手才发现,两种坦克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本来18式坦克已经可以打败T26了,现在34式坦克又比18式坦克强了一个档次。T26坦克37毫米的炮弹打在70毫米后斜面装甲上大多都被弹开,而34式坦克的75毫米坦克炮打T26这样的薄皮轻型坦克一打一个准。而且34式坦克在速度上也比T26快,这就使得苏军的坦克陷入了打不过,又逃不过的尴尬境地。
当然,事实上苏军坦克并没有打算逃的意思,他们依旧仗着数量的优势围殴白俄军的34式坦克,苏军坦克对白俄军坦克的包围圈在渐渐缩小。
谢苗诺夫不得不再次设法拯救自己的装甲部队。不过这次谢苗诺夫有了准备,他发现苏军的装甲集群往往采取纵深突破,与步兵有时脱节时,一个鬼点子产生在脑子里。于是他首先下令在防线前挖了许多单人掩体,反坦克步兵一开始就埋伏在这些掩体里。苏军的炮火异常凶猛,但是大多都打到主阵地上,而伏在单人掩体中的士兵由于分散,伤亡极少。
随后,谢苗诺夫命令坦克部队撤退,趁胜追击的苏军坦克很快就把步兵远远地甩在后面。这时,反坦克步兵忽然从掩体中跃出,用反坦克枪狙击苏军坦克,而原本撤退的白俄军坦克兵也调转车头,向苏军坦克反击。失去步兵掩护的苏军坦克不得不同时面对白俄军的坦克和反坦克步兵,被猛烈的炮火打得死伤累累。
而此时的苏军步兵却不得不暴露在白俄军的炮火下,承受着极大的伤亡用两条腿去追赶坦克。可等他们赶上坦克的时候才发现,大量的苏军坦克已经成了一堆燃烧的废铁。他们面对的是在坦克掩护下发起进攻的白俄步兵。
苏军步兵装备的依旧是大量的莫辛纳干步枪,而白俄军装备的是最新式的33式半自动步枪,这种步枪使用10发弹夹供弹,发射6。25毫米口径步枪弹。俄国人本来就人高马大,6。25毫米子弹的后坐力又小,所以即便打连发,对精准度的影响也比较小。10个训练有素的士兵就能用它打出机枪的效果来。
战斗结果可想而知,白俄军高呼乌拉,把苏军赶回了阵地。150辆T26坦克只开回去70多辆,连机械故障在内,苏军一共损失了近80辆坦克。而白俄军只损失了19辆坦克。苏军损失了6000多名士兵,白俄军只损失了2000多名士兵。
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大发雷霆,立刻下令内务部逮捕哈卡德洛夫斯基和卢卡什诺夫。
“我们在远东必须有一个高调~不非常高调的胜利,这样才震慑住封建资产阶级余孽,和他们背后蠢蠢欲动的中国人。”斯大林咆哮道
“伟大的领袖,我向您推荐一个人,他一定能做到的?”斯大林的亲信伏罗希洛夫说道。
“谁?”斯大林问道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伏罗希洛夫答道
1939年年底时,朱可夫在明斯克地域组织了一场首长—司令部演习。演习结束后,朱可夫在骑兵第3军司令部进行讲评。下午,正当朱可夫的发言时,军区军事委员苏赛科夫气喘吁吁地闯了进来,打断朱可夫的发言,低声告诉他,莫斯科紧急通知,令他立即动身,明天向国防人民委员报到。
“你确定?”朱可夫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
“是的,副司令员同志,命令您立即到国防委员会,向伏罗希洛夫元帅报到。”
作战室内一片安静,所有的军官都沉默地望着朱可夫,目光中有惊异、忧郁,更多的是狐疑。就在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