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劝和记 >

第32章

劝和记-第32章

小说: 劝和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邻座的几个妇人皆投来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恨不能将我杀于无形,好将袁君华抢回家去据为已有。我心下暗叹,可悲的世人总是被表象蒙蔽,没有认识到袁君华没皮没脸的无赖本质,不明真相的群众啊。

袁君华夹了些小菜给我,道:“瑶落,此去江南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走水路,从汴京码头坐船,沿京杭运河南下,沿途可到江都、京口、晋陵、姑苏。要么走陆路,你身体不爽,我们包一辆马车,先从陆路到金陵,再横渡扬子江,不日便可到达江南。你看如何?”

我想了想,说:“坐船吧。”

他“哦”了一声,又开始絮絮叨叨:“那我们是去姑苏呢?还是晋陵呢?还是京口呢?姑苏园林堪称江南一绝,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移步换景,清新雅致。啊,对了,你不是最喜爱晋陵梳篦吗?我听闻晋陵美食亦是闻名遐迩,尤其是加蟹小笼包,肥而不腻,蟹香扑鼻,汁水鲜美。还有京口招隐山,南朝萧太子编纂文选之地,钟灵毓秀……”

我皱眉,这货什么时候变成这般婆婆妈妈了,罗里吧嗦说个没完没了,该不是脑子被门夹了吧……

我打断他:“……就去江都看琼花吧。”

***

袁君华以超高的办事效率雇下一艘不大但精致的画舫。老船家经验足道,沿着京杭运河漂了几天,连本王这只从未坐过船的旱鸭子,都未感到分毫不适,反倒乐在其中。

我终能得偿所愿,去到梦寐以求的江南走一遭,不免兴致盎然地欣赏沿途风貌。心中的烦乱亦一扫而空,诸般繁芜皆抛之脑后。

本王啊,这个这个心旷神怡,那个那个通体舒畅,就连带风寒似乎都不医而愈了。

可袁君华仍不敢懈怠,每日三顿准时喂我吃药。他一副闲闲散散的慵懒模样,每日抱着弯弓雪刀,倚在船头喝茶看流云飞絮,时不时与我斗几句嘴。

他最喜欢在我入定的时候,轻轻附在我的耳畔,意味深长道:“夫人,在想什么,切莫辜负了大好春光……”

我青面獠牙地威胁他:“再叫我夫人,我就把你推下去!”

“夫人,夫人,夫人……”他凑得更近了。

我炸毛,猛推他一把,却忽略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道理。袁君华那厮还岿然不动地杵在那里,我却脚下一滑险些掉下水去。他眼疾手快将我拦腰抱住,紧紧箍在怀里。

老船家掩嘴偷笑,袁君华亦是一勾嘴唇,眼底笑意更浓。

本王,简直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

杏花春雨忆江南,一支青蒿入梦来。

两天之后,我们顺利抵达江南江都。

这日上午,正值春日晴好,微风拂面,格外叫人心情愉悦。我们在城中客栈安顿下来后,袁君华便说要带我出去品尝江都的特色小吃。正好起早没什么胃口,这会儿胃里倒也已然空空如也,遂欣然应允。

江都街头瓦肆杂错,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派繁华的景象。街边随处可见繁茂的琼花树,因时节未到,琼花尚未开胜。只有抢先报春的小朵儿团团簇簇,绽放似雪。饶是如此,却也已足够赏心悦目。清风徐来,隐约有沁人的幽香。

街上行走的姑娘个个都美得水葱似的,明眸善睐,莲步婀娜摇曳。公子们则都儒雅清俊,眉清目秀,风度翩然。

我不禁叹道:“淮左名都,竹溪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江都,果然是才子佳人地,温柔富贵乡啊……”

袁君华笑说:“不如隐居于此,夫人以为如何?”

“做梦。”经过这几日的锻炼,我早已处变不惊,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他却不以为意,继续沉静在自己的意淫世界里:“我觉得甚好,我早已想好,我们在城郊买一座宅子,在城里开一间商铺。如此一来……”

我权当他依依呀呀唱戏,自得其乐地四处闲逛,这边看看发簪首饰,那边瞧瞧胭脂水粉。

他长篇大论口若悬河,好像口水不是水一般。我淡定地提醒他:“想来你就自己来,我跟你没有半文钱关系,别把我算进去。”我随手拣了几样中意的首饰,对小贩说:“这个这个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包起来。”

“好嘞。”小贩手脚利索地包好递给我,道:“夫人,一共十二文钱。”

我接过东西,指着袁君华对小贩郑重其事道:“你看他心思龌龊、为人无赖、贼眉鼠眼、长相猥琐、面目可憎,关键是还三等残废,我会嫁给他?”

“夫、夫人真会说笑。”小贩干笑了几声,囧囧有神地仰望袁君华的高度。

袁君华从袖中取出一锭金光闪闪的黄金递到小贩手上,道:“下月十八,我与内子新婚之喜,届时会在汴京城大摆筵席。我见你甚合眼缘,这锭黄金你收下做盘缠,记得来参加哟。”

那小贩瞠目结舌,眼神直勾勾地盯住那锭黄金,点头如捣蒜一般。“啊,是,是!多谢公子多谢公子!祝公子与夫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永结同心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借你吉言,多谢。”他轻飘飘道,却是含笑看我。

我嘴角抽搐,恨铁不成钢地瞪一眼那小贩,又恨恨地剜了袁君华几眼,索性丢下他们大步朝前走去。

帅哥配美女

转了一圈,约莫是午饭时分,我们在路人的指点之下,找到了江都城中最负盛名的慕琼酒楼。

“说起这慕琼酒楼,那真真是大有来历的。你可知当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逼缢隋炀帝,只不过是蒙骗世人的把戏。其实隋炀帝根本没有死,他一早就逃了出来。宇文化及所杀的,是萧皇后一早挑选好的替身。那替身与隋炀帝万分肖像,方才得以蒙骗过精明狡诈的宇文化及。

隋炀帝脱身之后,便化名荀玉定居江都,替人写书信赚些薄银维持生计。落魄帝王,流于市井之间,可谓万分凄惨哪。然,隋炀帝虽是亡国暴君,一手书法却是行云流水,世间难寻出其右者。俗话说啊,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终于有一日,有人慧眼识明珠,相中了隋炀帝的文采,请他为自己新开张的酒楼题字。隋炀帝大笔一挥,写下慕琼楼三个字,从此慕琼酒楼之名便沿用至今。

说到这里,故事仍未告一段落。须知这慕琼二字,万万不是隋炀帝一时兴起胡乱想出来的。据说,他隐居江都,只为寻找他心爱的女子。那名女子的名字里,便有琼这个字。他为酒楼题这个名字,是希望心上人有朝一日能感知他的心意……”

那厢说书先生说得眉飞色舞,简直就像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一样。周围的听众聚精会神,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生怕漏过一个字。

我啧啧道:“这家店的老板竟然请人在自己的店里解说自己的店名,袁君华,你说这算不算噱头和炒作?”

他抬眸斜睨不远处的人群,凉凉道:“算,不过算不得高明,不足以吸引回头客。”

我夹起一块翡翠烧卖,也瞥一眼唾沫横飞的说书先生,赞同道:“也对,‘隋炀帝三寻琼花’,这故事话本里都说烂了……”

“虽然手段不高明,不过故事倒是有些意思。世人皆道隋炀帝昏聩暴虐,却不知冷血如他,遇着心爱的女子,也有化为绕指柔的一面。”袁君华替我盛上一碗热腾腾的赤豆元宵,道:“瑶落,你可知隋炀帝为何要化名为荀玉?”

我不以为意:“荀玉,谐音寻玉,大概是他的心上人名字里有个玉字吧。琼玉?玉琼?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些都是传闻罢了,谁知道呢。哎,这赤豆元宵不错,甜而不腻,我喜欢……”

他八卦地打断我:“那故事结局如何?”

“不同的话本说法不一。有的说那女子不愿原谅炀帝对她犯下的错,至死也没有再见他。有的说炀帝最终寻得那女子,却因她身染重疾,终究未能长相厮守。最圆满的说法便是那女子其实不在江都,传闻她是萧太子与慧娘的后人,自然要回京口招隐山。炀帝得到线索一路寻去,两人前嫌尽释,得以花好月圆。”

袁君华沉重地点了点头,竟一反常态,摆出一脸文人的伤春悲秋模样,叹道:“荀玉,寻玉。其实炀帝何止三寻琼花,只怕寻过千百回了吧。一个男人再怎么骄傲,也会为了心爱的女子而卑微的吧……”语毕,他深深看我一眼。

……阴阳怪气!我怎么觉得这话,听起来这么别扭?

我抬头撞上他的目光,顿觉脸上发热,舌尖蓦然一痛——哎哟,这碗元宵真烫人……

三月春光韶华无限好,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

泛舟瘦西湖上,暖风熏人沉醉。

偷得浮生半日闲。我惬意地趴在船舷上,怡然自得地晃着脑袋。虽然当惯了闲散王爷,可似这般自由自在徜徉于山水之间,还是生平第一次。

无奈,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不长久——煞风景的来了……

袁君华在一旁静立半晌,默默地挨过来。先是故作潇洒地甩了甩长袍,随即,便悠悠然坐在我身旁。我没搭理他,自顾自享乐,他倒也未曾先开口,于是两个人就这么沉默着。

船家摇橹的“吱呀吱呀”声甚有节奏感,加之浑身放松,我的上下眼皮便渐渐亲近起来。恰在我将将要随周公而去时,那厮终于憋不住了。

“瑶落啊……”

袁不要脸扰人清梦,真讨嫌。我不耐烦地睁开眼,瞥他道:“干嘛?”

他说:“我之前给你的那块玉佩,你还留着吗?”

我一愣,随即探手在襟中摸索了一会儿,掏出他那块传家玉佩,随手丢给他。“还给你。”

袁君华的脸登时笑成一朵菊花,高兴道:“你竟随身带着?”

我没好气道:“是啊,瞅准机会还给你。”

“哎,知道你留着我便放心了。”他又死皮赖脸地把玉佩塞回我手里,眸中笑意盈盈,道:“如今见你不仅好生留着,还贴身携带,我便不仅放心,还更开心了。瑶落,原来你如此这般在乎我啊……”话到末处,他意味深长地一声叹息,生生叹掉了我一身鸡皮疙瘩。

我翻了个白眼,说:“你想太多了。”

“真的吗?”他拖出一个贱兮兮的尾音,眼底笑意更浓,“瑶落,你不要再自欺欺人了。或许连你自己也不曾感知,可你分明是在意我的。”

“你的自我感觉要不要这么良好……”我把牙齿咬的咯咯作响,故作不解状照着他的脸左看右看,讥嘲道:“你说,人的脸皮怎么可以厚成这样呢?真真是厚得日月无光、天地失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叫本王叹为观止啊……”

袁君华毫不在意,笑得像只狐狸,说:“老人家说,脸皮不厚讨不到媳妇儿。”

我劈手将玉佩丢给他,脑补将他一脚踹进瘦西湖里灭口的情形。

他锲而不舍地把玉佩塞回来,道:“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过世,我从未见过他长的什么模样。母亲临终之前将这块玉佩交给我,说这是袁家的传家之宝。她嘱托我好生保管,日后交给我的妻子。当时我还小,不明白母亲这番话的意思,只知道这是个值钱的宝贝。不管日子多么艰辛,我也不曾动过要当了它的念头。”

由于本王实在是太讨厌袁君华,无时无刻不想把他捏碎踩扁,一解心头之气,倒从未细看过这块玉佩。听他这么说,我将信将疑地摊开掌心,认真瞧了瞧。见那羊脂白玉在阳光下莹润生辉,玲珑剔透,光泽满目——嗯,的确是个难得一见的宝贝。

玉佩上似有什么图案,依稀能分辨出是一匹奔跑的苍狼,不太像是经由雕琢而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