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大收藏系统 >

第289章

重生之大收藏系统-第289章

小说: 重生之大收藏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喷点文物保护液吧”,害怕打开扇面会破坏其纸张,所以王宋直接掏出了一瓶文物保护液,在其上喷了一些文物保护液,等其晾干后再准备将其打开。

“唰”,五分钟过后,扇面也已经恢复了干爽,所以王宋直接一甩扇子,将其扇面打开,看起了扇面。

首先映入王宋眼帘,自然是其扇面上的图案,其上画的正是一簇紫藤罗花,画工非常的精湛。

扇面是设色纸本,而钤印则是昌硕,癸酉,这个钤印王宋自然是知晓,正是跨越近代吴与现代的大画家,吴昌硕。

吴昌硕的艺术别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敦厚老辣、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画面用色对比强烈。

王宋眼前的这张扇面,便是他的作品,而且可以说是其的巅峰之作,要在这么小的一张扇面上,画满一簇紫藤罗,还要让其如此有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可惜了,虽然不是一个年代的东西,但也算是一件精品了”,王宋摇了摇头,一脸可惜道。

扇骨是清代的作品,而扇面却是近代的作品,两者的时间不同,很明显是扇骨原本的扇面损坏,现在的扇面是后来黏上去的。

这也无形间降低了这把扇子的价格,所以王宋才会如此可惜,同时心中有些好奇,这原来的扇面,究竟会是谁的作品?

不过相比他是看不到了,原来的扇面估计早就在历史中消失了,或者是被不知道什么人珍藏着。

……

其实啊,这古玩扇子的讲究非常的多,在古玩圈里的分类属于“竹、木、牙、角”这一类中。

当然,扇子的种类也很多,比如王宋手上的这把就是竹扇,也就是即削竹为缕,再附上一些图案编织的。

也有有羽扇,都是用的动物羽毛,但最多的还是用鹅毛制作的,比如诸葛亮手中的扇子,就是最常见的羽扇,正是用鹅毛做的。

另外还有有纨扇,也叫团扇,是以竹木为骨,以绫罗为面,一般这种扇子的扇面以及扇骨都很大,常见在古装剧中的皇后贵人出行,后面两个宫女举着的就是了。

最有,还有着另一种扇子,被称作是折扇,它也是是以竹为骨,用纸或绢为面,在唐宋时期始从高丽传来。

据闻旧时宫中有用“御扇”之说,即初夏给皇上用折扇、中夏用纨扇、盛夏用羽扇,待天气稍凉再用纨扇,最后是用折扇驱走秋热而终其一年诸扇的使用。

其实扇扇子的这个活,在过去的时候,一直都是下人小厮门干的活,大爷是绝对不会上手自己扇的,让别人看到的话,还不知道要怎么埋汰你。

可是现在的那些电视剧里,动不动乾隆爷和大臣就一起扇扇子,这纯粹是在瞎扯淡,在那时这东西可是乱理法,要杀头的大罪。

你想想,皇帝是什么身份?九五之尊,真龙天子,你只是个当官的人而已,最多就比平民身份高一点而已。

不说一起扇扇子,就是你与他并行走路,不杀你的头都算是好事了,在那个时候,皇帝就是天。

其实扇子是从清晚期后才流行于士大夫阶层的,当然再往后是男人就得有把扇子,不然别人会看不起你,自然也没有了以前的那些观念。

其中折扇最受关注,主要是扇骨,作为文玩有湘妃竹的,有乌木的,有檀香的,有象牙的,有玳瑁的等等,种类非常的繁杂,但归根结底,那就是怎么好看,怎么别致怎么来,只要不会看着怪异就行。

由于还要看其他的东西,王宋便学着电视中那些花花大少一样,将扇子插在了后颈中,一时间,还真让王宋犹如回到了古代一样。

“再看看吧,说不定还会有什么好东西”,王宋微微一笑,然后在这间不大不小的房间中继续查看了起来。

“这东西还算不错”,王宋手中正拿着一个紫檀木做成的梳妆盒鉴赏着,不禁有些赏心悦目道。

虽然这个盒子的体积并不大,但造型和雕工还算不错,送给三女也到是还可以。

再次检查了一遍房间后,王宋再没有发现什么能入眼的东西,便带上两件小玩意出了房门往下一间走去。

……(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三件套

走进第二个房间后,王宋眼睛一亮,如果他猜的没错,这里肯定是属于主厢房,无论是空间和摆件都要好的多。

走进其中后,王宋第一个将眼神放到了其中的一个瓷器上,只见其以前肯定是用来放盆栽或者是养鱼的,只不过太久没人管,里面的水早已干涸,只剩下一些干枯的水草。

本以为会是什么好东西,可结果一上手后却发现居然就是个现代工艺品,这让王宋不禁苦笑不已。

将其放回原位后,王宋再次查看起了房中的老家具,可知掏老宅子最大的惊喜就在这里了。

其他的东西可能会有,但非常的少,只有老家具才容易出现一点,而王宋也想将自己的房子给弄得古朴一点,自然少不了这些东西。

看了一整圈后,王宋也只发现了两件值得入手的老家具,一张海黄梨的凳子,和一个紫檀木的的衣柜。

看到这里后,王宋不得不感叹,这龚育家祖上,还真是大户人家,而且这欣赏水平也非常的高,不然的话怎么可能出这么多的精品家具。

再次检查了一圈,发现没什么值得入手的东西后,王宋便准备去下一个房间看看,家具等看完了再搬也不迟。

“咚”,正当他想走出门口的时候,脚下却有个什么东西绊了他一下,不过王宋身形都没逛一下,而那个东西却被踹出了好远。

“咦”,低头看了一下后。王宋眼中闪过了一道亮光,赶紧走上前去将其捡了起来。

“乖乖。可千万别撞破了”,将其拿在手中后。王宋仔细的检查了一遍,发现其并没有什么破损的地方后,这心中才算是松了口大气。

“三河刘的蝈蝈葫芦,好东西啊”,王宋有些欣喜的将其身上的灰尘给抹净,放到手中仔细的查看了起来。

葫芦虫具是一种用以置纳冬虫蝈蝈、油葫芦、蛐蛐等鸣虫,能够揣在怀中把玩的物件,至于葫芦虫具中的上选之品,那必须要提到“三河刘”。

据民间传说:咸丰年间。有一年三河县阴雨绵绵,秋收不成,葫芦也成为残品,刘家为糊口求生,只能带着较好的葫芦来到京城同仁堂,准备借些钱好过年吃饭。

同仁堂东家将鸣虫放入刘家拿来的葫芦里,鸣虫一叫,声音愈显宽厚、宏亮。从此民间迅速传出“三河刘”的葫芦荫皮搭叶、瓷皮糖胎、发音宽厚的美誉。

“三河刘”种的葫芦大都在火沙地上种植,皮厚薄合适。深受玩虫者的喜爱。从咸丰年间至今,名气一直很旺,现今所见的许多珍贵藏品都是三河刘制作的。

“范制的,这造型。真心不错”,这是王宋上手后,对手中蝈蝈葫芦的第一感觉。

所谓的范制。其实就是在葫芦还未成型的时候,便用一些模具将其束缚起来。待其长成后取下,葫芦的体型自然就会跟模具一样。

而范的种类也非常之多。分为木范,瓦范,纸范,石膏范,也就是常说的木模,瓦模,纸模,石膏模。

其中纸模还有最为讲究,还分为两种类型,细纸模,和草纸模,甚至有些人还用的是布模。

最早官模葫芦使用的是木范,用四块梨木拼制,中心挖空,内阴刻所需图案题材,优点是此模可多年使用,缺点是每模只能范一个葫芦,产量很低,此为木模。

后来发展出现用五块或七块梨木旋制成模,在模外面雕刻花纹,此为阳模,然后在模具上覆泥,待泥稍干将木模中心抽出,使木模之分瓣木条依次拿出,再将泥范入窑烧制成瓦模,此模具的优点是可将一件阳木模翻制成多个瓦模,增加了范制葫芦的模具降低了成本,缺点是,有些泥范在入窑烧制时有变形。

木模翻制瓦模的技术无疑提高了范制葫芦的产量,而王宋手中的这个蝈蝈葫芦便是用的这种手段,因为这是三河刘的惯用。

……

看到这里,王宋就不禁有些感慨,一个合格的蝈蝈葫芦从出生开始,就要好生的照料着。

从最基本的种植架藤施肥,到更深层次的上模范制,如果中途有任何一个地方出错,那很有可能就会影响葫芦的品质。

如果品质出了问题,那么这个葫芦也就是废了,只能将自己一年辛苦劳作换来的成果丢掉,委实太过可惜。

观察完其的范制模型后,王宋便将眼光放到了其身上的图案上,仔细的鉴赏起来。

一件极品的蝈蝈葫芦,不光要看其形状大小,还要看其葫芦身上的图案,如果是名家出手的话,那肯定会身价百倍。

可惜的是,王宋手中的这个葫芦图案,并不是什么名家出手,但其身上的这幅火画,也是非常有意境了。

所谓的火画,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将一个铁条烧红,在诸如蝈蝈葫芦,木板甚至是纸上作画。

火画的施艺范围很广,诸如案头的文房用具、竹筷等等,当然,有火画,也有铁模烫印的,如杭州的天竺筷。

从小摆设,到门,窗,立柜,木橱的板,扇上,都可烫画,一些以木板代纸,烙铁代笔的单幅或条屏,更可悬挂后作壁上观,与传统纸绢画无异。

而王宋手中的葫芦,就是用的这种方法,葫芦身上画的赫然是一副山水画,远山近水,小船流水人家,尽显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

并且此葫芦在晚清时候就被裁切成器的,镶以象牙做的牙口,飘盖也是象牙为框,安有玳瑁蒙心。

高牙蒙心上镂空雕刻有荷花、鹭丝鸟,刻工精细,打磨精致,动物形态栩栩如生。

看得出来,这个葫芦在以前被经常使用,色泽暗红,器形也非常的完好,抚摸的时候,亦光滑如肤。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却是被丢在这地上无人问津,还好今天被王宋发现,才重见天日。

将其放在了怀中后,王宋终于走出了第二间厢房,向着最后一间屋子里走去,心中同时也期待着,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惊喜。

只是还没走到最后一间厢房的时候,王宋便被前方一根晾衣杆上的鸟笼给吸引,不禁停下了脚步。

……

看到这个鸟笼后,王宋脸上突然露出了一幅哭笑不得的表情,如果他猜的没错,自己手中的扇子,蝈蝈葫芦,以及眼前的这个鸟笼,很有可能是龚家祖上,一位清朝的纨绔少爷所留下来全套装备。

在那个时候,达官贵人的子弟们,都非常的流行遛鸟,斗蛐蛐之类的娱乐活动。

你要是没有一两个好的器具,那别人还不知道怎么看你,只以为你是家道中落了,才会如此。

所以在那个时候,就算是家里再穷,也要挖空心思的凑一点钱出来,给自己的儿子搞上一套好的装备。

毕竟在那个时候,面子大于一切,也多亏了他们的面子思想,不然鬼市还不知道能不能出现了。

看到眼前的这个鸟笼,王宋就不禁想起了他的历史,其实自唐以来,玩鸟已成气候,而制作鸟笼的技术,则是等到清朝乾隆年间才达到极盛。

当时,清宫造办处组织全国能工巧匠,专门为宫中制作鸟笼,其艺术品位和价值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在皇家影响下,全国各地的文士、官员纷纷仿效,养鸟玩笼之风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