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成为往事-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仪式一直进行到太阳西斜的时候,石广胜老汉的病情也未见好转。他的意识正在进入到散乱的状态,就连女儿被歹人劫掠走这件事也不能够完整地被回味,变成了一些让人惊恐的片断,在那里他已经无法连缀悲哀或者愤恨的感情,他只是觉得自己像是一片树叶,在不知道从哪里刮起的一阵冷风中,飘飘扬扬,悠悠荡荡……他多么希望落下来呀!他这一生始终没有踏踏实实地落下来,他希望落下来,落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是谁在叫他?是谁在呼唤“爸爸!爸爸!”是玉兰吗?声音怎么这么像我的宝贝女儿玉兰呀!
他吃力地睁开浑浊的眼睛。他看到了玉兰!玉兰!这就是玉兰呀!宝贝女儿呀!你把我急死了!你回来了么?真的回来了么?你可千万不能离开我呀!在这个世界上,我再有啥?我只有你了,你千万不能离开!
他看到玉兰满脸泪水,却听不到她的哭声。他看到玉兰身后站着很多人,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人,他们也悄无声息……世界一点儿声息也没有。他伸出手握住女儿修长顺溜的手,想把内心呼唤的那些东西都说出来……他明明觉得说出来了,但是他的嘴唇只是翕动着,并没有发出声音。一切都在静默之中。
“爸!爸爸……”玉兰哭叫着,“你睁开眼看看我!看看我!我好好的哩!你看,这是……他待我好的哩!是他带医生来为你看病……”
玉兰把井云飞拉到父亲面前。石广胜看到一个衣着光鲜的高大男人,但是他不知道这是谁。医生白旭正在从石广胜老汉青筋裸露的胳膊上注射盘尼西林。他吩咐乡亲们为老汉敷上冷水毛巾,让无关的人退后一些。白旭看到井云飞急切的目光,便抽空对井云飞说:“要等等看。”面容晦暗的井云飞无力地坐在炕上,看着石广胜老汉,看着石玉兰。他觉得眼前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有一种虚幻的色彩。
……
石广胜老汉死了——老天要做的事情,谁也没有办法。
在井云飞亲自操持下,石广胜老汉被厚葬到了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土地上——井云飞从地主陆子仪手里为他在石家坪村西面买了一个风水很好的山峁,山峁上长满了青松翠柏,脚下有一条一年四季也不干涸的小西河,小西河逶逶迤迤地往东南方向流去,最后在谷庄驿镇东面的石门汇入黄河。
料理过这些事情,井云飞对悲痛的石玉兰说:“这是我的罪哩!婚事,你酌量。不管咋,我要为你负责到底……”
石玉兰抽噎着说:“到这时候了,说这做啥?”
井云飞看着石玉兰,眼眶里涌出了泪水。井云飞先回靖州去了,把冯坤留在了石家坪。冯坤带着悔罪的心理,为石玉兰做着他能够做的一切。
石玉兰在石家坪村为父亲守了七天孝道。在这七天里,石玉兰仔细思量了自己的事情,即:答应井云飞的婚事,是不是对得起父亲?她在自己的内心找不到答案,答案是乡亲们给的,是那些从小就在一起长大的伙伴们——她们对于玉兰戏剧性的命运转折表示了毫不掩饰的羡慕。在贫穷普遍压迫着人们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用一种奇怪的方式挣脱了出来,在她们看来,这是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安排,认为这是石广胜老汉的一生公正无私所得到的报偿,“老天有眼哩!”她们这样感叹着的时候,绝对是真诚的,就像老天就在跟前一样。老天的安排当然符合父亲的愿望。
七天以后,石玉兰再次来到父亲的坟前,告慰父亲说:“我会每年来看你。”
石玉兰被冯坤护送到了靖州城。在靖州以南的三十里铺村,远远地就看见一彪人马等在路边的大柳树下面。石玉兰印象深刻的是,在这个满世界都还枯黄的季节,河边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绽放开了鹅黄色的嫩芽,春风徐徐地吹拂着,大地上氤氲一派苏醒了的气息,就好像经过严冬的蛰伏,某种东西打了一个哈欠,站立了起来,打算开始行走了一样。河道里的流水像玻璃那样透明,遇到石头就碎裂为一粒粒珍珠,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
井云飞印堂发亮,用熠熠生辉的目光看着骑在马上的玉兰向他走来,就像观看与他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他用整个生命期待着她。
23。老宅(1)
井云飞的宅子在靖州城东北一片灰色的民居之中,如同鹤立鸡群。这里地势较高,在很远的地方也能够感觉到它的恢弘气势。这个宅子是井云飞的祖父井观澜做靖州知州的官邸,当时这里还没有很多居民,是一个“白鹤伴云栖老桧,青銮丹凤向阳鸣”的好地方。后来百姓到周围杂居,树木少了许多,已经不像往常那样富于野趣,尽管这样,这里仍旧是城中难得的闹中取静之地。最让人艳羡的是,这个宅子里有一眼清泉,泉水清甜甘冽,沏茶都与别处不一样的颜色,不一样的味道。井观澜卸任的时候把这处宅子买了下来,从此变为私宅。
玉兰进入这个家庭一个多月以后,才真正把这个结构复杂的三进院落看清楚。现在我们就随着玉兰的眼光来看一看这个深宅大院究竟是怎样一番情景。
宅院大门两侧高大的台阶下面有上马石,台阶两旁是青石坡道。大门的门槛很高,门墩上的石狮子威风凛凛。两扇朱漆大门上悬挂着黄灿灿的铜制兽头门环,门楹上高悬着一面金字大匾,上书“松鹤堂院”四字,大有王羲之风骨。大门两侧的立柱上,是井观澜晚年信佛以后亲手所书楹联,二十二个镏金大字至今光彩夺目:
雨顺风调,愿祝天尊无量法,
河清海晏,祈求万岁有余年。
门道宽阔如同殿堂,院落三进三出,南北还有六个跨院,每个跨院都有形状各不相同的小门,每一道小门里边都有不同的风景。前院除了
客厅,还有东西厢房和两个跨院,跨院里摆放着几盆夹竹桃,夹竹桃的粉红色花卉显得格外鲜艳。中院里面有一座假山,山上有一个小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石桌。后院相对简单一些,一溜五间高檐青瓦正房,东北角有一棵高大的枣树,窗前有两株青瓷花盆栽种的
石榴,石榴花就像火苗一样跳耀在枝条上;后院各有回廊和三间耳房,又有石子甬道通向两旁的跨院。
对于石玉兰来说,这哪里是什么宅院?这分明是宫殿,是皇上住的地方。很长时间里,她都有一种在梦幻中的感觉。
井云飞对玉兰知疼着热,周到体贴,他既把她作为自己的女人,又作为女儿爱着,宠着,玉兰体验了人生的全部幸福。外面有成堆的事情要处理,井云飞面临着许许多多他这个身份的人必将面临的政治风云和江湖险恶,只有在这里,在玉兰身边,他才能够把自己还原成为一个自然状态的人,在这里显示人性的真实面貌。
井云飞第一次感觉到时光倒流,第一任太太带给他的困惑和傅美珠带给他的苦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又成了那个期待青春女子的灵魂和肉体的青年,他有蓬勃的生命力要发泄。他在她身上是疯狂的,他把自己的整个灵魂都交给了玉兰,和玉兰混合成为一种新的实体。玉兰则像花朵一样开放了,只有在这时,她才真正感觉到春天是那样可爱,才感觉到自己在天地之间有多么骄傲,才知道人的幸福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两个人的生命以从来没有过的节律跳动,迸发着五彩缤纷的电光,就像开花的原野那样烂漫。当那个混合而成的实体徐徐飘落在广袤的大地上的时候,井云飞把玉兰搂在怀里,给她讲述一些好听的故事。
“你知道为什么有‘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的说法么?”不,不知道。玉兰生在黄河岸边,长在黄河岸边,经常听到人们说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但是就是不知道这种说法的来历。“我跟你说哦……”井云飞耐心讲述起来——
远古的时候,这人世间没有人烟,没有花草树木,没有走兽飞鸟,也没有山川河流,到处都是混沌。可是在天上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有满年百花盛开的瑶池。瑶池是王母娘娘洗澡的地方,由甘露仙子和百花仙子共同守护,天界其他神灵是不能够入内的。神仙也和凡人一样,男女长期厮守,哪有不出那种事情的?这甘露仙子是个男人身,百花仙子是个女人身,结果两个人就好上了。有一天,王母娘娘来瑶池洗澡,刚好看到甘露仙子和百花仙子私通,气急败坏,就把这事告到了玉帝那里。玉帝极为震怒,命令二郎神把甘露仙子打入凡界。二郎神领命,将甘露仙子变成一条长蛇,投到凡界去了。躲在瑶池里的百花仙子暗自流泪,怀恨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就偷逃出仙界,到人世间来寻找甘露仙子。百花仙子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寻找到了已经变成大蛇的甘露仙子。甘露仙子受了很重的伤,无论怎样呼唤都没有苏醒,百花仙子就用自己的奶水喂养他。四十九天以后,甘露仙子活了过来,开口对百花仙子说:“谢谢百花仙子的救命之恩。”他说,如果百花仙子再继续喂养他,满一百天以后,他就会变成巨龙,向玉帝复仇。百花仙子喜不自胜,照旧每天用奶水喂养甘露仙子。正在这时,玉皇大帝发现百花仙子私自下凡去了,就派遣天兵天将来剿灭百花仙子。霎时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百花仙子知道自己大难临头,赶忙去守护甘露仙子。此时,甘露仙子已经有了龙的形状,但是他还不能够飞腾,山一样高的洪水把他冲跑了。百花仙子在后面紧紧追赶,不住声地呼唤着他,她每叫他一声,他就要回过头看她一眼。百花仙子叫了整整九十九声,甘露仙子也回了九十九次头,最后,他还是被洪水冲到海里去了。百花仙子因为悲伤过度,也死了,变成了高山平地,而甘露仙子经过的地方,就成了黄河,他向百花仙子回头的地方,就形成了九十九道湾……
“这是多美的故事呀!”玉兰感叹着。
“你就是那‘百花仙子’,”井云飞抚摸着玉兰,若有所思地说,“没有你,我的地就还荒凉着哩!”
玉兰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但是什么都没说。
越是强悍的男人,越需要女人体贴。以前,井云飞没有得到过这个东西,女人不但没有让他的灵魂在家里歇息,反而使他更加疲惫,更加不得安宁。他没有看错:石玉兰能够让他歇息下来,她真的让他歇息下来了。
“你……”玉兰依偎着井云飞,“不要那样累。钱,哪儿有挣完的时候?”
井云飞又笑了。玉兰这种近似于无知的话语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她哪里知道一个在世事中混事的人的艰难啊——但是他能够从这简单的话语里面体味温情,他知道她在意他。
“人要是坐在了一辆车上,”井云飞看着眼前一个看不见的地方,幽幽地感叹说,“就由不得自己了。有的时候,我还真的不知道这辆车要驶向哪里……最要命的是,我根本不知道到底是谁在驾驭这辆飞快地奔跑着的车……”
井云飞到底坐在什么车上,以至于使他产生这种可怕的感觉呢?
第八章 风云
24。那个年代(1)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读者都知道,二十世纪最初十年,在中国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上,发生了多少振奋人心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