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下面还要举一个大学者,这个人叫刘大櫆。
刘大櫆这个学者,名气大的很,他是清代桐城派的前期代表作家。我们知道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流派,这个流派绵延两百多年。刘大櫆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焚书辩》。刘大櫆专在《焚书辩》中间这样讲“六经之亡 非秦亡之也汉亡之也”。那就是六经不是秦烧的,是汉代把它搞得失传的,“书之焚 非李斯之罪 而项籍之罪也” 刘大櫆的说法和我们前面介绍那些清代学者的说法不谋而合,他认为焚书的罪不在秦始皇,再项羽,是项羽一把火烧了。而项羽之所以能烧,还得再拉上一个人,萧何。萧何光顾得把那些税收的书拿走,其他的书你不要了,那项羽不就烧吗?
再发展到民国时期,就是清末明初的时候,还有一个大人物,这个大人物大家就更熟悉了,就是康有为。没有人不知道康有为的,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秦焚六经未尝亡缺考》中其中的一篇提出:“秦焚书 六经未由此而亡 秦坑儒 儒生未因此而绝”所以康有为也认为,秦始皇不是灭绝六经的罪魁祸首,而是另有他人,不是秦始皇。我们刚才引了很多清代著名学者的讲法,大家记不记得住不关键,关键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人们指责他非常多的一件事就是焚书坑儒,而这件事情在汉代和唐代都批评得非常厉害,宋代到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思潮,就是为焚书坑儒进行翻案。这说明人们对秦始皇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生变化。
【画外音:尽管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一生中不光彩的记录,但王老师认为,秦始皇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历史贡献,他开创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在中央建立对皇帝负责的以“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在地方建立对中央负责的郡县制。这个制度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帝制中不断完善,被继承下来。那么对于秦始皇首创的制度人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王立群老师对此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后代有关对秦始皇的评价,实际上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个是焚书坑儒,一个是郡县制和封建制,分封制。这里我们也介绍几个学的观点。
第一个,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王夫之。王夫之写过一本书叫《读通鉴论》,在其中提出一个非常有名的观点“夫封建之不可复也势也”封建制在秦代不能够再重复了,是因为大趋势。历史的趋势决定,秦始皇只能搞郡县,不能搞分封,不能搞封建。我们这里先说明,这个封建,指的是封土建国,这一个,不可能再出现了。王夫之说得很简单,“势也”,但是王夫之没有讲为什么它是个历史大趋势。我可以替王夫之作一点解释。
其实搞封建制最集中的应当时周代,稀粥、东周都实行的是封建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他把土地跟人民封给他手下的宗室、功臣,是主要的两类人,还有先朝的后裔。这些人就成了诸侯了。这些诸侯封土建国以后,又把他的土地和人民封给他手下的人,这就是卿和大夫。所以西周的制度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在开始分的时候,由于周天子的力量比较强,它可以号令天下,再加上分封的这些诸侯很多因为血缘关系很近,在当初开始封的时候,它们之间是和睦相处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亲属关系越来越远,逐渐地血缘关系越来越远以后,诸侯国有的经营得好,它强了;有的经营得不好,它弱了,血缘关系又远了,强的和弱的之间就不平衡了,在这种情况下,以强凌弱不可避免。这些诸侯国之间不是凭血缘说话了,最后是凭实力说话。这样就出现了一些国力最强的诸侯,他们打着周天子的旗号,要维持天下的秩序,这就是霸主,这就是春秋五霸。随着霸业的交替,诸侯国不断地出现分化,有的崛起,有的没落。在这种情况下,又会形成一些新的强国,强要吞并弱,导致所谓的兼并,最后天下只剩下来几个大国,这就是战国七雄。这几个大国互相角逐,最后有一国最强的,把其他都吞并了,这就是天下发展的大趋势。这个大趋势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这是没有人能改变得了的。当最后一国兼并了天下以后,他面临一个选择,要么重蹈覆辙,要么废分封而行郡县。所以封建制没落,郡县制产生是历史大趋势,这个大趋势是不能改的,这是王夫之的看法。
王夫之在郡县制和封建制的问题上说得很透,大家知道这是个争论焦点。当年秦始皇在世就因为封建和郡县之争,惹得秦始皇一把火要烧书。
王夫之还提了一个看法,他说这个郡县制代替封建制还有一个好处。封建制有一个缺点,你把诸侯王封在这,他世世代代是诸侯王,这叫终身制。世袭制不就是终身制吗?这个终身制有很大的弱点:贵以承贵,贱以承贱。意思是说,你的祖先是贵族,后代世世代代是贵族;你的祖先是贫民,后代世世代代是贫民,那这个老百姓就没有出头之日了。你把封建制一废,你才能实行科举制,那些寒门子弟就可以通过考试上来了,这是郡县制的另一个好处。
第二个大学者,清代另一个学者叫顾炎武。
写过九篇文章,叫《郡县论》,专门讨论郡县的问题,提到两点:第一,封建制演变到郡县制是一个过程;第二、郡县制代替封建制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顾炎武还说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 其专在上”。两千多来以来,关于郡县制和封建制这个争论中间,以顾炎武的说法最深刻。他说实行封建制最后的结果是周天子的权力越来越小,诸侯王的权力越来越大,所以封建制的失误之处是专权的在下面;郡县制的相反,它的权力都在上面,都在皇帝那个地方,所以他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 其专在上”,顾炎武很有点辩证法的味道。他能看出两种制度各有利弊。这就是说,到了清代的时候,关于郡县制和封建制之争,顾炎武已经看得很深刻了。
我们介绍的第三个学者叫袁枚。
袁枚这个学者是中国历史上最善于经营的一个文人,袁枚有两手绝活:他退休以后在他家修了一个非常豪华的园林,是南京当时最有名的园林,当时所有到南京去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要去参观,都要到袁枚那个宅子去看,那是个景观。你想想来这两类人,一类是高官,一类是富商。这些人来这以后,袁枚好吃好喝好招待,这些人一般最后都要慷慨解囊,赠与袁枚点钱,这是袁枚生财的第一个办法;第二个办法是袁枚的文章写得特别好,他当过皇上的秘书,名气很大,所以很多人他爹死了,想请袁枚为他爹写个碑文,写个墓志铭,袁枚当然来者不拒,但是有一条,拿银子来。袁枚给人家写了很多这种文章。袁枚就靠这,又赚了一笔。
袁枚作为一个大才子,他对郡县制也有自己的看法,郡县制和封建制相比较,提了三条:第一点,封建制有利于出思想家,你看那百家争鸣、诸子百家都出现在什么时代?出现在周,出现在封建制下,天子管诸侯、诸侯管卿大夫,中间有很多管不到的地方,比较自由,所以出现了孔子啊、孟子啊、老子啊、庄子啊都出来了,等到郡县制一实行,秦始皇一搞思想统一,再也出不来孔子了,墨子、老子什么子也出不来了。为什么呢?管死了。他认为封建制有利于出思想家,郡县制不利于出思想家。郡县跟分封他已经看出来能不能出思想。
第二点,封建制有利于选贤。封建制封了那么多诸侯,这些诸侯肯定有贤的,有不贤的。老百姓就拥护那个贤明的诸侯,你看商汤原来只是个诸侯,但商汤因为贤明,最后取代了夏桀;周武王也是个诸侯,因为他贤明最后取代了商纣王。在封建制下,老百姓选贤君、明君的自由度比较大,你一搞成郡县,老百姓不能选了,天下就一个皇帝,你还选谁呀?没法选。
第三点,袁枚认为郡县制还有一个毛病,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是皇帝派的,几年一个任期,按袁枚的话:“数岁而一迁 或半岁而一易”或者几年换一次,或者是半年换一次。他还没熟悉情况就调走了,这不利于为老百姓做点好事。封建制你给他封到那了诸侯王那一辈子都是他的国土,他会兢兢业业去治理。
当然袁枚这个说法也有问题,你要碰到一个诸侯王很残暴,他还是终身制,那老百姓不是苦死了?郡县制你碰上也不太好的郡守、县令,但几年以后他走了,他走了老百姓还有出头之日啊。你要弄个封建制,他很坏,他不到死不交权。他儿子再继位,他儿子比他还坏,这老百姓不是苦死了吗?所以,袁枚的说法有它合理的一面,但是不管如何你可以看出来,到了明清这个时候,一批思想家对封建和郡县的考虑远远超过了汉人和唐人好和不好那种简单的评价。
民国时期还有一个大思想家、政治家叫梁启超。梁启超在1920年写过一篇《战国载记》,他对郡县也有一个评价,对天下的统一。“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 亦统于他国 而统一之愈于分争 则明甚也 天将假手于秦 以开汉以后之局 夫谁能御之 而秦与他国 又何择焉 秦并六国 实古代千余年大势所趋 至是而始成熟非始皇一人所能为 亦非秦一国所能为 其功罪尤非一人一国所宜任受也”,这话详细说了三点。
第一点,天下统一是大趋势,你根本阻挡不住。天下统一是一个逻辑归宿。
第二点,统一之利远远要胜过那个分裂。统一比分裂要好,至于谁统一天下,那都无所谓。秦也罢,其他国也罢,总而言之,统一是必然的,谁统一无所谓。
第三点,秦和秦始皇统一天下,不是他一国一人之功。反过来,秦始皇的过错也不能由他一个人承担。关键是这句话很重要,对秦始皇的评价就是说,他统一是个大趋势,也不是他一人一国之所为,那么拿的错误也不能由他一国一人来承担。这是梁启超的看法。
【画外音:王立群老师认为,尽管人们对秦始皇的评价不一。但汉唐以后,人们评价秦始皇已经从单一走向了多元,这说明人们对秦始皇的评价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在众多的历史评价中,其中有一个人给秦始皇“千古一帝”的评价,此评价一出,立刻引起人们的注意,那么这是谁做出的评价呢?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王立群老师会给出什么样的评价呢?】
有一个人,我觉得我们不能忘记他,这就是明代的李贽。
明代的李贽从宋代一直到民国这一段评价秦始皇中间,李贽是一个重量级的人,李贽说了三点都非常重要。李贽的第一句话是:“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千古一帝的说法是李贽说的;第二句话:“始皇出世 李斯相之 天崩地坼 掀翻一个世界 是圣是魔 未可轻议”。说秦始皇一出世,加上李斯的辅佐,掀翻了一个世界,秦始皇这个人是圣是魔,你千万不要轻易说他是圣人还是魔鬼;还有一句话:“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又以扶苏为子 子婴为孙 有子有孙 卒为胡亥 赵高 二竖子所败 惜哉”就是说李贽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千古英雄”,在所有对秦始皇的评价当中,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最高。而且李贽认为秦始皇是“掀翻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