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晋鄙交出兵权万事皆休,如果不交,就让他把晋鄙杀了,把兵权夺过来。这个人是个大力士,袖子里装了一个大铁锤,40斤重,这个也很奇特,40斤能放在袖子里,这个袖子肯定要比现在的宽大。所以,信陵君就带着这个杀猪的过去了,到那儿一合兵符,兵符相符,晋鄙怀疑,不交兵权,说我还要向魏王请示,杀猪的就下手了,把晋鄙杀了,把兵权夺了。夺了兵权以后,信陵君很有办法,他下了三条命令:第一,父子俩个人同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兄弟两个人同在军中的,哥哥回家;独生子女在军中的,立马回家。这一下子走了两万,剩下八万,但这八万人可以说群情振奋,可以说是八万精兵。
信陵君带着这八万精兵能解邯郸之围吗?我们刚才交待过,赵国这时候是三条对策,一个是城中死守,一个是搬魏国救兵,魏国的救兵现在来了,还有一条是搬楚国救兵,怎么办呢?平原君搬魏兵是写信去,搬楚兵是亲自出马,他在手下的门客中,想找20名随从,挑了十九个,挑不出来了。这时候有一个人,自我推荐,这个人叫毛遂。我们都知道毛遂自荐,毛遂就说,你挑了19个,缺一个,这一个由我来补齐。平原君不认识他,说先生在我门下几年,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我听说君子处世,就好像锥子放在布袋中,会脱颖而出,你在我门下三年,我没听说过你,看来你没什么本事吧。毛遂说,我最可惜的是,没人把我放到布袋里面,你今天把我放在你的布袋里面,我就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反正也找不到人,有这么一个愿意去的,走吧。到了楚国,就和楚王商谈合纵派兵的事儿,从早晨谈到吃午饭,谈不下来。毛遂一看,谈到什么时间啊,就上去了,带剑上去了。说这件事,两句话就能说清楚,从早晨谈到中午都谈不成,为什么?楚王不认识他,就问,这位是什么人?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毛遂。一说是门客,楚王的脸就变了,你给我滚下去,我和你的主人谈判,你算什么东西。毛遂挨了楚王一顿骂,不卑不亢,说了几句话,你之所以敢喝斥我,是因为你依仗着你在楚国人多势众,我们就是来了一个主人,20个随从,你们楚国这么多人,所以你敢喝斥我。但是你别忘了,你人多没有用,远水不救近火,十步之内,我就能取你的首级,因为现在我离你最近,“王之命,悬于遂之手”,你的命,实际上在我毛遂手里,我随时可以把你杀了。我不杀你,为什么?我告诉你,合纵不光是救赵,也是为了你楚国。你想想几年前,秦国派了一个白起,白起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年轻将领,带了几万人,第一仗,就把你楚国的都城烧了,第二仗,就把楚国国君的王陵毁了,第三仗,就把楚国先王的祖坟侮辱了。我是赵国人,你楚国丢人丢到这个份上,我都感到羞愧,不知道你这个楚王心里如何感受。这番话说得楚王哑口无言,因为楚国在此之前确实因为白起的进攻,蒙受了极大的耻辱,所以毛遂这番话一说,楚王就立即下定决心,跟平原君歃血为盟,决定出兵救赵,让春申君带楚国的大兵,去援救邯郸,这样,两路大军都来了。信陵君是窃符救赵,春申君是带着楚国的大军到来。
当然,从楚国也好,从魏国也好,他们的救兵走到邯郸都有一个时间,不能马上就到。在这种情况下,赵国都城邯郸实际上已经很危急了,邯郸城内已经拿人的骨头当柴烧了,易子而食,没有吃的,又不忍心杀自己的孩子,两家交换,我杀你家的儿子,你杀我家的儿子,到了这样一个绝境。这时候,魏楚两国的援军还没有到,邯郸城已经危在旦夕,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就是邯郸宾馆里面,有一个官员的孩子,叫李谈。这个人去见平原君,说邯郸城一幅惨象,你平原君家里,你的侍妾就好几百人,穿的绫罗绸缎,肉菜吃不完扔掉,而老百姓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状况,如果邯郸被秦军攻破了,你还能享受这个荣华富贵吗?如果保住邯郸,你还担心你的家园里没有女人,没有财宝吗?现在最重要的是两件事,第一,你把你夫人以下的人员全部编进军队里,帮助守城。第二,散家财,招募勇士。平原君听说以后,很受启发,就把整个家财全部散了,招募赵国都城的勇士,用重金招买了三千敢死队。这三千敢死队在李谈的带领下,杀出邯郸,冲向秦军,和秦军同归于尽。我们都知道活的不跟死的斗,一个人要是玩命的话,是很厉害的。所以三千人杀过去,李谈是战死了,但是秦军也因为这一冲后退三十里。这三十里最重要的是给邯郸赢得了时间,这样信陵君的军队到了,春申君的军队到了,两方面的军队攻打秦军。而秦军已经攻城攻了很长时间,疲惫不堪,楚国和魏国的军队没有经过战斗,生力军,内外夹击,一下子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国有一个将领,叫郑安平,是范睢最亲信的人,是把范睢从魏国用车带出来的那个人。他是一个对范睢有功劳,有恩德的人。结果,这个郑安平被范睢派到邯郸前线,在联军夹击之下,这个郑安平最后无奈,带领两万秦军投降,这在秦军军事史上很少出现,可见邯郸之战,以赵国的全胜而结束了。
那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赵国在长平之战损失45万人,紧接着邯郸保卫战,为什么能反败为胜呢?大体上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哀兵必胜,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主力全部被歼灭了,我们称之为哀兵,整个邯郸的军民是众志成城,殊死抵抗。这样的军队,你很难把他打败。第二,秦军混乱,秦军本身很乱,先想派白起,白起有病,派王陵,王陵打了败仗,再派白起,白起不干,再换将领,换了几次,秦军本身指挥就整个混乱了。第三,合纵成功,这一次,邯郸即将被秦国攻下,赵国,魏国,楚国,三国结成了生死同盟,以三国合纵之军,对付秦国一国之军,最后是打败了秦军,这是战国后期,非常有名的一次合纵之战。所以,长平之战以后,秦军并没有一鼓作气拿下赵国都城邯郸,当然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秦昭襄王没有听白起的意见,白起主张立即攻打邯郸,他是休整了几个月再去打,赵国已经缓过气了,所以没有拿下来。如果秦昭襄王听了白起的意见,一鼓作气,在长平之战以后去攻邯郸的话,邯郸是很难守得住的。所以说,赵国的灭亡,应该是在秦昭襄王这时候就应该灭的,结果缓了这几个月,时局发生变化,没有完成,灭赵的任务留给了他的曾孙秦王嬴政。那么赢政是怎么样没掉赵国的呢?请大家继续关注赵国的命运,谢谢大家。
秦始皇20:赵国之亡
【画外音:秦王赢政在实施灭韩计划的同时,也把目标对准了赵国。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一直是军事上比较强大的国家。秦国曾多次对赵国进行过打击,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长平之战损失赵国四十万大军,邯郸之战赵国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终于使赵国的都城邯郸得以保存。两场大战使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秦灭赵国已经是指日可待。可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秦国还是花了将近六年的时间,才最终拿下赵国。这是因为赵国还有一支精锐之师,它的存在抵挡了秦国进攻的步伐,成为秦灭赵国最大的障碍。那么,面对这支强大的军队,秦军是强行进攻,还是另有妙计?秦王赢政会采用什么办法消灭赵国呢?】
邯郸之战,由于赵国军民的殊死抵抗,和联军的到来,保住了赵国。但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赵国衰落的总趋势。到了公元前235年,赵国的最后一任国王,赵迁继位,这一年,是秦王赢政十二年。也就是说,赢政在举行加冠礼,掌握秦国大权以后,已经是四年了。公元前234年,赢政在处理完吕不韦以后,就派兵攻打赵国,这一仗杀了赵国十万士兵。这一仗可以说是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兵力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损失。我们知道长平之战,赵国的青壮年几乎全死光了,剩下来的是未成年人。而这个时候离长平之战只有27年,也就是说长平之战时期的儿童,刚刚成长起来,这一仗又死了十万。到了公元前233年,就是赵王迁继位以后,第二年赢政就打他,杀了他十万。紧接着,第三年再派大军,从陕西的上党,反过来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再一次面临邯郸保卫战。而这个时候,赵国的国君赵迁,中用了一个将领,就是李牧。李牧非常有名,统率赵军大败秦军,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秦国攻打邯郸的,是一个重要将领,叫桓齮。桓齮这个人,大家都不熟悉,其实这个桓齮就是我们第一集讲的,《荆轲刺秦王》,荆轲带去的秦军将领的人头,那个将领叫樊於期。樊於期就是这个桓齮这一仗打败以后,桓齮回国,打了败仗是要处死的,所以桓齮就逃往了燕国,改名叫樊於期,这说明这一仗打得很漂亮,打得秦军主将畏罪潜逃,到了这个程度。那么李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在赵国即将灭亡的时候,李牧还能领兵挂帅,把进犯赵国赌城的秦军给打败,最后打得秦军将领畏罪潜逃,这在赵国历史上是很罕见的。李牧实际上是赵国北部边疆的一个名将,长期驻守在赵国北疆的雁门郡。因为赵国北面和匈奴接壤,他是防备匈奴的一员大将。李牧守边有三大特点,第一,厚待将士;第二,细心防守;第三,决不出战。首先是厚待将士,李牧在边疆守边的时候,带的军队很多,每一天都要杀牛考上他的士兵,天天犒赏,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他是精心,细心的防守,比如烽火台的位置,比如派出很多侦察兵,一发现敌情马上就得到消息。第三条就是绝不出战,李牧下达的命令中间,有一条很有名的话,“有敢捕虏者,斩”,就是说,如果匈奴来了,谁敢出去和匈奴打,就杀谁,就是不能打。李牧就用这个办法,在雁门郡防守了很多年,匈奴每一次入侵,都占不到便宜。赵军虽然没有胜利,但是赵军每一次都没有损失。但是这三条给李牧带来一个绰号,说这个人是个胆小怕事的将领,不敢打仗。当将军的不敢打仗,都认为他是个怯战。赵王就批评他,训斥他,他也不改,最后赵王生气了,一怒之下,免了,换了新的将领。新的将领一去,匈奴就来打,一打就败,再打再败,几年下来损兵折将,边境地区所有的生产都无法进行了。最后赵王没有办法,还得请李牧出山,李牧请病假不干,赵王再三请他,他说了一句话,说你让我出去,行,我还是老办法,老三条。赵王说可以,只要你去。李牧去了以后,又是这一套,弄了许多年,匈奴人就是占不到便宜,这就是李牧的经历。在赵国邯郸保卫战最危急的时刻,开始的时候,赵王迁没有办法,就把李牧调过来了。所以李牧打了一仗,把桓齮打得畏罪潜逃。但是秦国对赵国的进攻并没有因为李牧而停止,赵王迁五年,赵国大地震,整个都城一片废墟。第二年,赵国又受到严重的灾害,闹饥荒。赵王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29年,秦王赢政派大将王翦带领重兵攻打赵国,这时候赵国已经很危险了。赵王迁派两个人,带兵去防守。第一个是李牧,第二个是司马尚。这两个人挂帅一出征,王翦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