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王立群读史记 >

第25章

王立群读史记-第25章

小说: 王立群读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灭亡,就是历史的必然了。公元前231年,秦王赢政首先把南阳拿下,第二年,就把韩国的都城拿下了,韩国就灭了。所以,韩国的灭亡是三个原因造成的,互为因果,互相都有影响,最终导致了韩国的亡国。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王赢政灭掉的国家,也就正式拉开了秦王赢政统一天下的序幕。在灭韩以后,秦王赢政的剑锋又会指向哪个国家呢?请大家继续关注,谢谢。

秦始皇16:赵武灵王

【画外音:上一集讲到,韩国因为又弱又小,成为第一个被秦王赢政灭掉的国家。之后,秦王赢政又把统一之剑对准了赵国。因为赵国是秦国的近邻,所以实行远交近攻的秦国把赵国看成向中原扩张的最大障碍。为了说明秦王赢政消灭赵国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不得不把视线投向赵国的历史当中。在秦王赢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时期,赵国实力非常强大。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当时曾经雄心勃勃的想把秦国灭掉。后来由于赵武灵王,以及其后的三位赵国国君犯了一系列错误,给赵国的灭亡打下了伏笔,最终才给了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的机会。可以说赵国之亡,四位赵国国君难辞其咎。今天就让我们把焦点对准这四位国君之一……赵武灵王。】

上一集我们讲到韩国的灭亡,韩国是第一个被秦王赢政灭掉的国家。韩国灭亡以后,秦王赢政第二个指向就是赵国。赵国对秦国来说是个强有力的对手。赵国曾经在一位国君的领导下想灭掉秦国,这个国君就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是赵国发展史上,非常有贡献的一位国君。他的贡献主要是四个字—胡服骑射。胡服就是改穿胡服,骑射就是招募骑兵。胡服骑射一共推行了两次,赵武灵王十九年首次进行,赵武灵王二十四年深化进行,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变革,也可以说是赵国的商鞅变法,也是赵国强大的一个开始。但是推行胡服骑射非常困难,赵国的周围有很多少数民族,就是游牧民族。他们穿的服装跟赵国人不一样。赵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所以赵国的服装和中原诸侯的服装是一样的。现在要胡服就是让赵国的君臣把中原诸侯的服装去掉,换上胡人的服装,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服装历来都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中间文化改革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再一个,这种改革遭到了王公大臣的坚决反对,反对的根本理由就是认为夷狄文化不可取,我们现在把先进的中原文化换成夷狄文化不可取。所以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特别是胡服这个问题中间下了很大功夫。他作了两件事,第一,争取重臣的支持,第二,争取公族的支持。重臣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臣子,叫做肥义。这个人是辅佐赵武灵王的父亲和赵武灵王的两朝元老,他首先找肥义来谈,讲明自己胡服骑射的目的。肥义非常理解赵武灵王,很支持他,而且肥义给他讲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能干大事业的人,是不跟一般人去商量讨论的。根据是什么呢?肥义又说了两句话,他认为在人之中,有智者和愚者,就是聪明人和笨人之分。“愚者闇成事,智者睹未形”,愚蠢的人,事情来了都看不见;聪明的人,事情还没有成形,就看出萌芽了。有了重臣肥义的支持,赵武灵王心里比较有底,但是他还要找公族中间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的叔叔,公子成。公子成是在上层非常有号召力,影响力的一个人。他先派一个大臣去做工作,他叔叔拒绝。然后赵武灵王亲自找他做工作,非常耐心的讲了四点。第一,从目的看,你说我们穿这个衣服为什么?是为了便于使用。只要便于使用,管他是胡人的衣服,还是华夏的衣服呢?不必非得穿本族的衣服,外族的衣服好,我们也可以穿,实用。再一个,礼仪,礼仪是为了方便做事,所以我们完全不必在服饰礼仪上过于拘泥,这是第一点。第二,从现实看,赵国的西边有秦国,另外西面和北面还被很多游牧民族包围,而且赵国和燕国,齐国交界。赵国还有一个大麻烦,赵国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中间有一个国中之国,叫做中山国,不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但是很强,史书记载叫千乘之国,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对他的威胁非常大,这就是他讲的第二点现实。第三,从历史看,赵国的列祖列宗就是在应对戎狄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够不正是我们西面和北面的这些游牧民族。第四,从国耻上看,赵国的国家之中,还有一个国中之国,这是赵国的耻辱。所以赵武灵王说,我胡服骑射的目的,就是想继承列祖列宗的遗志,富国强兵。讲到这里,特别是讲到继承赵国先祖的功业,打动了他的叔叔公子成,公子成表示理解和支持。

【画外音:赵武灵王具有雄才大略,他即位之后,就想光大先王的功业。赵武灵王趁着中原地区各国相互攻伐之机,积极向北方扩展领土。在与北方游牧民族打交道的过程中,赵武灵王发现,中原地区普遍使用的战车,在北方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并不实用。而游牧民族骑马射箭的作战技术则显示出特别的优势。于是赵武灵王在赵国积极推行游牧民族的骑射技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短衣装束,这就是胡服骑射。那么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政策究竟给赵国带来了怎样的好处呢?】

因为赵国的北面和西面都是游牧民族,它穿上胡人的服装以后,最大的好处就消除了少数民族,游牧民族和华夏民族中间的心理隔阂,大家穿同样的衣服,有利于相互融合,能够使游牧民族得到一种文化的认同感。这是赵武灵王胡服的最重要目的。这样做以后,周边的少数民族有的干脆就归顺赵国了,有的主动向赵武灵王献出战马,还有的干脆就把他们的骑兵改编成赵国的骑兵军团,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特别是骑兵,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洗刷耻辱,赵武灵王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件事。当时有五个国家,相互称王,这五国就是韩赵魏,中山和燕国。大家知道,在周朝,只有天子才可以称王,王是最高的称号,诸侯只能称公,称侯,不能称王。而这个时候,齐国,楚国,秦国都很强,他们都称王。剩下来韩赵魏,中山和燕国这五个国家没人理。怎么办,这五国国君一聚会,互相之间统一称王,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五国相王。觉得这一下,咱们也成王了,但只是改了名字,实力没变。这件事发生在赵武灵王三年,紧接着出现了两件事情,赵武灵王八年,韩赵魏燕加上楚,五国攻打秦国,竟然被秦国打的大败,五国打不过一国,所以赵武灵王说了一句非常痛心的话:“无其实,敢处其名乎?”没有实际的本领,敢要那个虚名吗?虚名那个王,有什么用?赵武灵王下令,从此以后,任何人不得叫我称王。其实我们讲赵武灵王,是后人对他的尊称,赵武灵王称王也就是几年,他自己就把王的帽子摘了,这是一件事。第二年,赵武灵王九年,韩赵魏三国攻秦,又打败了,光赵国被秦兵杀了八万多,两件事以后,赵武灵王再不称王,终生不称王。他的儿子后来都称王,他不称王,因为他感到实力不行,这是第二点,他胡服骑射的目的,想洗刷这个耻辱。第三点,不改则亡。当时各国都在变法图强,如果赵武灵王再不变法的话,赵国就将沦为别人灭掉的国家,所以赵武灵王大张旗鼓的推行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十九年,推行胡服骑射的开始,就发兵攻打中山国,赵武灵王二十年,干脆建立一个骑兵基地,专门召集胡人和赵国人训练骑兵,组建一个骑兵军团。然后经过十二年的持续打击,赵国灭掉了中山国。灭中山国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赵国的北部,南部连成了一个整体,赵国成了一个独立的,完整统一的国家。所以胡服骑射对于赵国来说,它的领土是大大的扩展了,这是一大功劳。更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把北边,和西边的大片胡人土地给占了。所以赵武灵王二十年,他占领胡人之地千里,史书记载叫“辟地千里”。所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应当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使赵国一下子成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之一。也就是在赵武灵王辟地千里的这一年,赵武灵王还作了一件大事,他亲自派兵到燕国,把在燕国作人质的秦国太子接回来,拥重兵护送回秦国当了国君,这个人就是秦昭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曾祖父。是赵武灵王把他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赵武灵王成就了秦始皇,这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画外音: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不仅拓展了赵国的疆土,壮大了赵国的实力,而且使赵国成为了北方民族融合的中心之一。更重要的是,由于推行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取得了和秦国一争高下的军事实力和政治资本。可是就在人们瞩目赵国如何进一步强大的时候,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突然废掉太子赵章,禅位给小儿子赵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这里面潜伏着怎样的危机,赵武灵王的退位给秦国的统一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契机呢?】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也就是胡服骑射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赵武灵王突然宣布退居二线,让小儿子赵何接替赵国的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赵惠文王,当时赵惠文王十岁。而且他派了一个人,就是辅佐了他父亲,辅佐了他的两朝重臣肥义做小儿子的相邦,就是相国和傅,自己称主父。赵武灵王做这件事情,让人不可思议,壮盛之年,突然让一个十岁的小儿子继位,为什么?第一,辅佐幼子,赵武灵王对他这个小儿子有特殊的感情,壮年退位,就是想利用有生之年辅佐这个小儿子。那么这个小儿子是怎么来的?赵武灵王十六年,赵武灵王作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美丽的少女又唱歌又弹琴。第二天赵武灵王和大臣喝酒的时候,反反复复的说这个梦。说的多了,被一个大臣在意了,这个大臣叫吴广。吴广就找到赵武灵王的夫人,要把自己的小女儿孟姚献给赵武灵王,而且和他的夫人计划好了,说这个孩子就姓赢。因为赵武灵王梦里的美少女就姓赢。得到孟姚以后,赵武灵王就觉得她真像梦中遇见的美少女,非常宠爱,第二年就生了儿子,就是赵惠文王赵何。但是赵何的母亲短命,赵武灵王二十五年就死了。到了赵武灵王二十七年,赵武灵王为了怀念死去的妻子,就废了长子赵章,立了小儿子赵何,废长立幼。一般人废长立幼都怎么做呢?中国历史上很多废长立幼,是废了一个长子的太子,立一个幼子的太子。赵武灵王这个废长立幼特别出格,废了长子的太子,立了幼子做国君,直接一步到位,然后退居二线,辅佐自己的小儿子,这是赵武灵王壮年退位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对付秦国。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六国之中唯一一个想灭秦的国君,而且也是有实力的国君。史书记载,赵武灵王退居二线以后,“将士大夫西北掠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这条记载很重要,明确记载赵武灵王退位以后,率领赵国精锐的骑兵军团,想从秦国北面的云中郡,九原郡向南直接灭秦。敢于这样打秦国的,没有。曾经也有人打过秦国,打到函谷关,或者打进去,或者打不进去。唯独赵武灵王的地理位置和他的骑兵军团的优势,他想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