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任安帮了太子,太子失败,他是同案犯,一定会被杀;如果他不帮太子,太子屈死,太子平反之日,他也活不了。
宦海沉浮,身不由己,只有居其间者才知个中甘苦。
任安的选择是接受太子之节,却不出兵。但是,汉武帝并不理会他的苦心,反而认为任安首鼠两端,对朝廷怀有二心,任安最后仍未逃一死。
正规军调不动,太子只好征召民兵。受尽江充“巫蛊”祸害的长安平民,听说太子杀了江充,都愿意帮助太子挺过难关。太子之兵终于正面遭遇丞相大军。双方混战五天,死伤数万人。长安城血流成河,尸横遍地。
后来人们听到汉武帝的昭告,才知是太子作乱,于是一哄而散。
太子兵败,情理之中。
一是太子手中没有兵权。
我们想想那个作壁上观的任安。他曾是卫青的部下,居然袖手旁观。如果太子握有兵权,任安会不会拔刀相助?很难说。
二是汉武帝亲自主持平叛。
汉武帝虽年迈有病,但他对整个政局的掌控能力绝非太子能比。因此,只要武帝宣布太子“造反”,京城的百姓就不会支持太子,太子必败无疑。
兵败的太子只能选择逃亡。那夜,轮到司直田仁守城门。所有的士卒都在等待他的命令,田仁默默无语。终于,侍卫打开城门,太子带两个儿子策马离去。田仁知道,放太子生路,就是逼自己走上绝路。丞相刘屈牦赶来,要杀田仁的头。御史大夫暴胜之拦住他说:田仁是二千石的官员,要杀他也得先奏明皇上,怎么能擅自处死呢?他有苦衷啊!田仁怕武帝杀了儿子将来后悔;暴胜之怕丞相冤杀好人将来受到追究。局外人尚且看明了父子相残,两败俱伤;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却全然不顾:痛骂暴胜之自作主张,把他关进大牢。暴胜之狱中自杀。
叛乱终于平息,杀戮却没有停止。田仁被杀,任安腰斩。任安生前多次致信好友司马迁,希望太史公能在皇帝面前“推贤进士”,迟迟未得回复。谁知临刑前,意外得到了司马迁的回信。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如今您遭遇不测之罪,再过一个月就是冬末,我不得不随皇上去雍地,我担心,一旦您突然离世,那我再也无法向您抒发我的愤懑之情,您的魂魄也会抱恨无穷。”字字泣血、惺惺相惜,那是两千年前的君子之交、生死之谊!
同时,太子的门客中,只要曾经出入太子宫门者,诛杀;跟随太子发兵的处谋反罪,族诛;被太子裹胁的普通士卒全部发配敦煌郡,守边。
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也到了恩断情绝的一天。汉武帝派遣使臣来到未央宫,收缴皇后的印玺和绶带,卫子夫悬梁自尽。
难举棋生死相隔?
逆子出逃,汉武帝怒气未消,群臣战战兢兢。
恰在此时,壶关(今山西壶关县)三老(掌管教化)令狐茂冒死上书武帝:1。皇太子与皇上父子关系至亲至密,决非世间其它关系可比;2。江充是一布衣,却奉皇上之命迫害太子;3。太子受到江充的迫害却不能与父皇沟通,忍无可忍才起兵杀充,兵败逃亡;4。子盗父兵,以求自免,并无邪恶之心;5。速速罢兵,不可让太子长期在外逃亡。
令狐茂是汉武帝晚年第一个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的人。他说出了人人心中有,又个个口中无的大实话。满朝文武,莫不知太子冤屈,却无一人敢于为太子辩冤。令狐茂担了这个风险。
令狐茂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太子起兵杀江充的看法,二是劝武帝尽快停止对太子的追杀;入情入理,情真意切。
汉武帝看后,幡然醒悟,但还是不愿公开说明赦免太子的事(天子感寤,然尚未敢显言赦之也)。汉武帝此时急转弯,确有难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难道还要为父的先认错吗?
但是,汉武帝晚一天赦免,太子就多一分危险。历史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内心犹豫而停止进程。就在汉武帝徘徊不定之时,噩耗传来——太子被逼自杀。
原来,太子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县西北),藏匿在一户人家。这家人贫穷善良,靠卖鞋供养太子。一天,太子突然想起一位发达的老朋友也在湖县,希望他能够接济自己,减轻恩人一家的负担。谁知,送信人被官府的人发现了行踪。八月,官吏围捕太子。太子自知无法脱身,紧闭房门,自缢身亡。这家主人在保护太子的格斗中被杀,太子的两个儿子全部遇害(皇孙二人皆并遇害)。
当时山阳县的男子张富昌还是一名士卒,他一脚踢开房门,新安令史李寿赶快上前抱住太子,解救下来。但是,太子已经气绝身亡。尽管太子未能救活,但是汉武帝非常感激,事后,封张富昌、李寿二人为侯。
在“巫蛊”阴云笼罩之下,汉武帝内心的安全危机和平民百姓毫无二致,不过他可以举国之力,在肉体上消灭任何潜在的敌人,包括自己的儿子。然而,错杀爱子,汉武帝痛何以堪!太子下世,储君之位面临新一轮角逐,汉武帝将怎样应对这一难题呢?
第34节:临终托孤:汉武帝罪己 顾托得人
巫蛊之祸后,汉武帝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太子“谋反”案如何善后,二是由此引发的内政怎 样调整,三是空缺的太子之位谁来填补。
三者息息相关,
一着不慎,全盘皆乱。汉武帝怎样战胜丧子之痛、杀子之悔,完成生命中最后的使命呢?
了恩怨一梦方醒
戾太子( 汉宣帝即位,追赠刘据谥号为“戾”,故史称“戾太子”)死后,汉武帝彻查“巫蛊”之狱。
一件件检举,一条条诅咒,一宗宗血案,阴森恐怖,骇人听闻,笔笔追下去,却没有几个属实;浮出水面的冤狱越多,汉武帝的追悔越痛。
太子是冤屈的,
并无谋反之意!汉武帝想给太子平反,但苦于没有台阶可下。
征和三年(前 90)九月,高寝郎( 管理高帝刘邦陵墓的官员)田千秋,呈上紧急奏折为太子呜冤。
田千秋的上疏非常简明,只讲了三点:一是儿子盗用父亲的军队,顶多打一顿。
二是皇上的儿子错杀了人,判什么罪?
三是梦中一位白发老翁教我这么说。
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
汉武帝晚年,第一个仗义执言的,是山西乡下的令狐茂(壶关之老),请求赦免太子;第二个就是这位看守皇家陵园的芝麻官田千秋。难道只有远离政治中心的人,才能看清事件真相吗?当然不是。没有人说实话,意味着没有人愿意听实话。汉武帝晚年,内心之敏感脆弱,恰如他的身体。
而田千秋话中有话:
第一,子盗父兵不是罪;
第二,太子错杀人也不是罪;
第三,这是神人授意。
田千秋这份冒险提案是颗糖衣药丸,不仅有益,而且顺耳。尤其一句“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
汉武帝不是好神仙方术吗?那么,这神人来头还不一般。田千秋是汉高祖刘邦陵寝的 守陵官,那么,他梦见的奇人无疑就是汉高祖刘邦晌!同时,田千秋用平民心看帝王事,将“太子谋反”大大淡化,不过是子盗父兵,打一顿罢了。
多好的台阶!
看到田千秋的奏章,汉武帝立即召见他:父子之间外人最难插话,只有你能明白其中的曲折;而且,这又是高祖神灵让你告诉我,因此,你应当做我的助手(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
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田千秋以情度人,迅速赢得汉武帝信任。
随即,汉武帝作了三条决定:
1.任命田千秋为大鸿胪(管理诸侯国及少数民族事务);2.诛灭江充全族,烧死到武帝甘泉宫 告太子造反的宦官苏文,诛杀当初逼杀太子后被封赏的人;3.修思子宫,建望思之台。
田千秋的上书正式拉开了为戾太子平反的序幕。
追悔莫及的汉武帝在太子兵败的长安,修建了“思子宫”;在太子逃亡自尽的湖县,盖起了“归来望思之台”
,天下人无不为之伤感。什么是世间最珍贵的?已经失去的和永远得不到的!四十年前,英姿勃发的汉武帝喜得长子刘据,大祭诸神,大赦天下,视若珍宝;然而,当他站在长安城西声色俱厉地鼓动全军:坚闭城门,不许放走一个反贼!当他调派的丞相正规军遭遇慌不择路的太子平民队伍,烽火连天,血流成河;当他为尊严而犹 豫不决,层层士兵正将太子最后栖身的穷家小院重重包围??曾经的宝变成了草,而且还是杂草,急欲除之而后快。他是否想过,有一天也会后悔。对此,后人纷纷题咏,留下不少佳作:望思台 (唐) 胡曾太子衔冤去不回,临高徒筑望思台。至今汉武销魂处,犹有悲风木上来。
望思台 (唐) 李山甫
君父昏蒙死不回,漫将平地筑高台。九层黄土是何物,销得向前冤恨来。
望思台(唐)汪遵骨
不忧家国任奸臣,肉翻为蓦路人。巫蛊事行冤莫雪,九层徒筑见无因。
望思台(唐)郑还古
谗语能令骨肉离,奸情难测事堪悲。何因掘得江充骨, 捣作微尘祭望思。
敞心扉改弦更张
丧子剧痛让武帝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征和四年(前 89)二月,汉武帝到钜定(今山东广饶县北)视察,亲自下田犁地,表示对农业的重视。回来又祭祀泰山,求教天地。武帝会见群臣,说:朕自继位以来,做了很多荒谬疯狂的事,让天下苍生受苦,追悔莫及。从今天开始,所有劳民伤财的事,一律废止。
伴随戾太子事件的平反,汉武帝已进人生命倒计时,亲自犁田,自我批评,都是对国策进行重大调整的信号。
田千秋非常敏感,他第一个听懂了汉武帝发出的信号。三月,田千秋上书:言神仙之事的方士太多,又没有明显 功效,臣恳请把他们罢免遣散。
汉武帝点头,遣散了神仙方士。此后,汉武帝每每对群臣感叹:以前我很愚昧,被方士们欺骗,天下哪有什么仙人呢,都是胡说八道!节制饮食、服用丹药,只不过少害病而已。
六月,汉武帝任命田千秋担任丞相,并且封他为富民侯。
田千秋的出现真是一个奇迹。他的出现,为汉武帝一度昏聩、虚弱的晚年平添了些许光彩;同时,他顺应汉武帝悔恨心理,提出了平反戾太子、遣散方士等重要措施。
田千秋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太多政治素养;如果不是在那种风雨飘摇的特殊年代,他将陪伴高祖的魂魄终老一生。可见“才”不是绝对的,唯 天时地利,“才”应运而生。这位平凡的守陵老人,不仅是戾太子事件平反的发起人,而且,他的出现成为汉武帝晚年自我反省的转折点,预示汉武帝执行多年的政策进入调整期。
田千秋由此成为汉武帝晚年提拔最快、最得信任的丞相,也是武帝一朝 13 位丞相中的最后一位。
征和四年( 前 89),时任搜粟都尉的桑弘羊等人建议,派士兵到西域轮台(今新疆轮台县)屯垦戍边。
桑弘羊是汉武帝最为信任的财政大臣,他的意见深受武帝重视。但这一次,汉武帝不仅没有采纳桑弘羊的建议,还专就此事下了一道诏书,此诏因轮台屯垦而起,史称《轮台罪己诏》。
“罪己诏”
,特指皇帝承认自己有过错的诏书,也就是皇帝的自我批评。主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