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你吕姓没有立功,非要占那个王,民间就不认可。从这一点上说,吕后违反了民间评价的重要原则,就是正统的思想观念,她的做法是和正统观念背道而驰的。讲到这里,我倒是真想为吕后提个建议。吕后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让吕姓富贵,并且能够世代富贵。但是,就这富贵二字,吕后选择有误,她可以给吕姓钱,给吕姓地,不一定非要吕姓的人去做王。特别是不能杀一个姓刘的,安排一个姓吕的,再杀一个姓刘的,再安排一个姓吕的,这样做就不得人心了。即使给了吕姓钱,封了吕姓侯,只要不给他们封王,哪怕是封一群侯,也不会引起天下大乱。因为你让他们富,遏制住了他们贵,只有这样吕姓的人才可能平平安安,世代延续下去。一旦封王就是既富且贵,这就犯了大忌,既富且贵这叫逆势而行,这是不可能办到的。当然,吕后她是听不到我这个富而不贵的建议了。
最后我还要再谈一点吕后民间形象恶劣的原因。吕后是有一些德政,也有一些秽政,她的德政是面对全国老百姓的,不是对哪一个人的,所以不容易被人们记住;而她的秽政是面对着一个个具体的人,如戚姬、韩信、彭越、刘如意等人,而且又有很生动的故事,所以很容易被人们记住。假若你给很多的人每人一百块钱,可能谁也记不住;但是你要给一个人一百万,大家马上就记住了。当你做最高君王惠及天下的时候,有时候人们记不住你;但是你对某一个人违反常规,特别破格,人们就记住了,这应当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在这一点上说,吕后确实也有点冤枉。以上我们对吕后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就是我认为的所谓全面的一个评价。这个人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的女主,她为稳定汉初的社会,推动汉初经济的发展,废除秦朝的苛法做了不少事情,这些事情应当得到肯定。但是这个人也做了许多丧尽天良、人性缺失的事情。但是历史非常奇怪,历史只记住了她的秽政,却很少想到她的德政,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今天深思的。有关吕后,我的讲解就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1节:史家绝唱:司马迁着就 千古佳作(1)
第2节:史家绝唱:司马迁着就 千古佳作(2)
第3节:史家绝唱:司马迁着就 千古佳作(3)
第4节:史家绝唱:司马迁着就 千古佳作(4)
第5节:潜龙在渊:汉武帝继位 悬念迭生(1)
第6节:潜龙在渊:汉武帝继位 悬念迭生(2)
第7节:潜龙在渊:汉武帝继位 悬念迭生(3)
第8节:潜龙在渊:汉武帝继位 悬念迭生(4)
第9节:初露锋芒:大将军卫青 汉武恩宠(1)
第10节:初露锋芒:大将军卫青 汉武恩宠(2)
第11节:初露锋芒:大将军卫青 汉武恩宠(3)
第12节:初露锋芒:大将军卫青 汉武恩宠(4)
第13节:李广难封:血性一男儿 命蹇时乖(1)
第14节:李广难封:血性一男儿 命蹇时乖(2)
第15节:李广难封:血性一男儿 命蹇时乖(3)
第16节:凿空西域:汉武帝海选 张骞胜出(1)
第17节:凿空西域:汉武帝海选 张骞胜出(2)
第18节:凿空西域:汉武帝海选 张骞胜出(3)
第19节:凿空西域:汉武帝海选 张骞胜出(4)
第20节:童言无忌:巧语胜直言 汲黯败阵(1)
第21节:童言无忌:巧语胜直言 汲黯败阵(2)
第22节:童言无忌:巧语胜直言 汲黯败阵(3)
第23节:童言无忌:巧语胜直言 汲黯败阵(4)
第24节:另类奇才:厚待东方朔 匪夷所思(1)
第25节:另类奇才:厚待东方朔 匪夷所思(2)
第26节:庐山真面:经纬天地才 屈尊弄臣
第27节:琴挑文君:千年一骗局 劫色劫财
第28节:情变之谜:卓文君胆识成就情圣
第29节:宠信江充:小人竟得志 武帝受骗
第30节:金屋藏娇: 轻狂不自知 命中必废
第31节:一代将星:卫青霍去病 双子星座
第32节:太子失宠:汉武帝多疑 杯弓蛇影
第33节:巫蛊之祸:戾太子蒙冤 武帝丧子
第34节:临终托孤:汉武帝罪己 顾托得人
第35节:千秋功过:文治与武功 谁与评说
后记
图一
图二
图三
返回主目录
第1节:史家绝唱:司马迁着就 千古佳作(1)
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堕凌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一位普通史官与一部旷世之作,是什么将他们融成一体?谁启动了《史记》的千古盛大?又是谁改变了司马迁的一生?
《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在《史记》之前,中国的历史书只有两类,一类是编年体,按年代来记述历史,其中最有名的,像《春秋》《左传》;另一类是国别体,按国家来记载历史,比如《国语》《战国策》。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史记》以后,中国所有的正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而其它诸史都是纪传体断代史,就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各自独立的历史。
无与伦比的通史巨著?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它与其它各史相比明显高出一筹。重要差别有三点:第一,《史记》饱含爱憎。
实录难,饱含爱憎的实录更难。本来,一个史学家面对历史,只需客观公正地记述,不要求抒发感情;但是《史记》往往饱含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特别对一些悲剧人物,像《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司马迁都写得悲歌慷慨,荡气回肠;而对他憎恶的人物,像《平津侯主父列传》里的公孙弘,则不惜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给予揭露抨击。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批判最尖锐的两个人:一个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一个是和他同时代的君主汉武帝。司马迁写刘邦广招贤才,最终成就大业;更写他心胸狭隘,杀戮功臣,语言粗俗等诸多不良行为。对汉武帝的揭露,更是毫不留情。批判开国皇帝,指斥当朝君王;如此书写,往还千年,也鲜有听闻。
第二,《史记》文采斐然。
《史记》片段之一《鸿门宴》,被选为我国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长达半个多世纪,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文学魅力。文章一开始,写项羽“大怒”,表现了项羽在秦亡之后,看不清自己和刘邦的关系已由并肩作战的友军,转为互争天下的敌人,政治上的幼稚令人扼腕。全篇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俨然一部小说,竟令很多人怀疑它的历史真实性。其实,《鸿门宴》在历史上确有其事。纵观《史记》洋洋洒洒五十三万言,此类描述,比比皆是。对于人物的刻画、场景的描写、事件的记述,司马迁都显示出高超、多样的文学技艺。
第三,《史记》平民视角。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平头百姓不入史,这是《史记》之前的一定之规。但是,到了司马迁这里,“鸡鸣狗盗”之徒也有了一席之地。《刺客列传》《游侠列传》《滑稽列传》《货殖列传》写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或忠义,或智慧,五彩斑斓,妙趣横生,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这些篇目就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鼻祖。
司马迁非常善于寻找一般史家忽略了的、而普通平民喜闻乐见的传主。正是《史记》的不拘一格,填补了我国古代人物史上的许多空白。随手举两个例子。《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写了一个《孔子世家》,第一次完整地勾画了孔子的一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孔子第一篇、也是最权威的一篇人物传记。中国人历来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今天要读《论语》,首先要读《孔子世家》,了解孔子的生平,才能正确地解读《论语》。再比如屈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在《史记》之前,先秦的所有典籍中,都没有屈原的记载,有些人竟以此否认屈原的存在。幸而有《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才印证了中国历史确有一个忠直爱国、九死不悔的屈原。
化奇耻大辱为传世经典?
第2节:史家绝唱:司马迁着就 千古佳作(2)
当然,司马迁也自视甚高,自称写作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什么给了平凡文弱的司马迁如此强大的自信心,完成这样一部著作?是命运的眷顾,还是另有原因?
司马迁出生于一个普通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曾有志于撰写一部通史。司马迁继承父志,为写作《史记》做过充分准备:行万里路,师从名家,大量阅读宫廷藏书。不过,这些经历,在中国封建社会为数众多的史官之中并无特别之处。
一次突发事件改变了司马迁的一生,让他真正懂得了何为“死而后生”,并从此完成了由一位普通史官到伟大史家的根本性转变。
天汉二年(前99),汉武帝派李广利率兵三万出征匈奴,同时命李陵为李广利的军队担任后勤保障(将辎重)。但李陵提出,愿意率领五千步兵单独出征,以分匈奴之兵。
李陵之所以要求单独出兵,原因有两点:一是,出身、才能的对比。李陵是汉代名将李广之孙,此前已屡建战功,深得武帝信赖;而李广利不过是武帝宠幸的嫔妃——李夫人——的哥哥,靠着外戚身份才当上领兵统帅。
《西游记》中“你挑担,我牵马”之类的“辎重”活都是沙僧、猪八戒的事,开路先锋只有孙悟空能够担当。现在,汉武帝分配李陵为一个庸才将军李广利搞后勤,无异于孙悟空给猪八戒打杂。李陵自然一百个不愿意,所谓分匈奴之兵不过是借口而已,他希望独当一面。
二是,李陵本人的自信。李陵虽然兵力只有五千,但是,这五千步兵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荆楚勇士,健壮剽悍、骁勇善战,因而李陵十分有信心。
汉武帝看到李陵不愿为李广利做后勤保障,就对李陵交代:我可没有那么多骑兵派给你!言外之意,你只能带你那五千步兵出征。
李陵毫不犹豫:我就带下属五千步兵出征!
汉武帝并不放心,下令让路博德率兵接应李陵。但是,路博德也不愿当猪八戒。于是,他向汉武帝报告说:现在是秋天,正是匈奴的兵马最强壮的时候,不适合与匈奴作战,如果陛下明年春天再出征,我愿意和李陵各带五千人,合击匈奴!——又一个要单独出征的人!
汉武帝看到奏章,没有想到路博德不愿意为李陵做后卫,反而怀疑李陵说了大话之后反悔了,才指使路博德写这份报告。于是武帝龙颜大怒,逼着李陵立即出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李陵踏上征程。
李陵出兵之初,非常顺利,没有遇到匈奴的主力,一路势如破竹;还派人回到朝中,画出战地图,向武帝汇报胜况。
但是,后来的形势急转直下,李陵的五千骑兵与匈奴单于的三万骑兵正面遭遇。
面对三万强敌,李陵毫不胆怯,沉着应战,杀敌甚众。
匈奴万万没有想到,对方区区数千步兵竟这么能打!大单于立即召左右贤王的八万精兵围攻李陵。面对十几倍于自己的强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