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 >

第38章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第38章

小说: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那个FUCKING的美国海军被俄勒冈人无数次地FUCK了以后,只好灰溜溜地再到日本去找回俄勒冈的主桅杆,把它树在波特兰的一个公园里,俄勒冈人现在每次看到这根主桅杆还要FUCK一下美国海军。

这次的“白色大舰队”大航海,明显带有后起的工业大国美国在进行国力军力示威的意思,所以山本权兵卫拿来做为威胁的实例是有一定理由的。除了这支白色大舰队之外,美国和日本也开始了一些摩擦,首先是有关哈里曼计划的问题,美国铁道大王爱德华·亨利·哈里曼(Edward Henry Harriman)想染指满州的铁道,这个提案在日本得到了首相桂太郎和一部分元老的首肯,因为他们一是觉得美国人在日俄战争的谈判问题上帮了忙,该给人家一些回报,二来老毛子也没有完全趴下,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再跟老毛子靠得那么近的地方经营铁路,总有点悬,不如干脆卖给美国人算了,还能弄点现钱贴补一下被战争弄得千疮百孔了的经济。但是外相小松寿太郎坚决反对,才使得哈里曼计划流产,而这就违反了美国人一贯主张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原则,两者要起冲突也是自然。

再加上就是这个媾和谈判本身在日本得到的评价也很不高,当时日本面临着的危如累卵的局面没人知道,所以民间对于没有得到战争赔款的朴次茅斯媾和协定反响极为强烈,东京,神户和横滨还发生了打砸抢事件,所以美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变得非常坏。虽然西奥多·罗斯福因为撮和日俄两国谈判还拿了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是诺贝尔和平奖就是这么个怪东西,哪儿有了这个奖哪儿就肯定没了和平。你看黎德寿和基辛格刚拿了诺贝尔和平奖,转身北越的坦克就进了西贡。

但是日美之间存在这些个扯皮事情是不是就意味着日美关系会进一步恶化到开战的地步呢?起码以山本权兵卫为代表的当时日本海军在口头上是这样认为的。当然人的认识会出错,谁也不能保证永远自己的认识永远正确。但是山本权兵卫真的仅仅是认识错误吗?30年以后的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一次无意之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那是在1939年8月8日讨论《德意日共同防共条约》的五相会议(首相,外相,藏相,陆相和海相会议)上,大藏大臣石渡问了海军大臣米内光政这么个问题:“缔结了同盟,就必须考虑德意日三国和英美苏法四国开战。而一旦开战,80%是由海军进行。现在想听听海军大臣的意见,德意日海军和英美苏法海军开战,我们有多大胜算?”

米内海相的回答简单明快:“没有任何胜算,首先日本海军就不是为了和英美打仗来建造的,但要是打打德国意大利的话,倒没有任何问题。”

就是说以山本权兵卫为首的日本海军其实根本就没有真正把美国看成什么“假想敌”花费天文数字的公帑,在为了“准备和美国假想敌战争”的大义名分下建造起来的海军舰队,居然在三十年后被人一句喝破,“不是为英美打仗而建造的”换句话就是说日本海军其实根本就没有准备过和英美打仗。

每年海军兵学校的新生入学典礼上校长大叫大嚷的那句:“我们的敌人是英美”根本就是一句骗人的鬼话。那是为了什么来建造的呢?回答只能是:为了海军的私利,说的更清楚就是:为了少数高级海军军人的私利。

太平洋战争开战时的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服部卓四郎大佐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这位在战后被麦克阿瑟手下的维罗比少将招请,以编写战史为名收罗了日本旧陆海军的大量高级军人实际上作为顾问,这批人被称为“服部机关”服部机关里有一位原来专管海上运输的海上护卫总司令部先任参谋大井笃大佐,大井是服部同一所中学的两年学弟,一次吃饭的时候两人之间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大井问服部:“一直听说开战前是你和作战班长的辻政信最积极主张开战,到底有没有这件事?”

服部很痛快地承认:“这是事实,那时参本里最积极的就是我和辻政信。冢田功次长后来都有点想打退堂鼓,是我和辻君冲到次长室给他又上了上发条,参本这才没有人说软话了。”

大井又问:“你那必胜的信心是从哪儿来的?”

服部想了想:“当时首先是相信德国肯定能制服英国,其次是相信你们海军能够确保海上生命线。只要你们能够确保海上生命线,陆军就不会失败,这样在德国制服了英国之后,美国除了谈判之外没有其他选择,你说为什么不选择和英美开战?”

这回是大井哑了。服部没有在推卸责任,甲级战犯,当时的军令总长元帅永野修身海军大将在向天皇报告1941年海军作战计划的“上奏文”里白纸黑字地写明了“海军能够确保海上交通”大本营的人都看过这份上奏文。就是说在米内发言的一年以后,海军的强硬派还在用那个“八四舰队”忽悠。为什么又成了“八四舰队”是因为那个八八舰队到最后也没有能够实现,太不现实了。

以美国作为假想敌决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在日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日英同盟马上就会因为这件事而开始机能失常。1901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加冕式的时候,日本派出的是在甲午战争中任参谋总长的小松宫彰仁亲王为天皇的代表参加典礼,随行的是参加过八国联军的陆军中佐柴五郎和海军大佐井上良智和,1902年又派出由常备舰队司令官伊集院五郎少将指挥的浅间,高砂两艘巡洋舰参加军舰检阅仪式,也是因为这两艘巡洋舰都参加过八国联军。而1910年乔治五世的加冕式的时候是日英之间最蜜月的时候,日本派去的是彰仁亲王的弟弟,那位差点作了夏威夷驸马的依仁亲王带领乃木希典,东乡平八郎这两员陆海军大将为随员参加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加冕仪式。参加军舰检阅的是岛村速雄中将指挥的巡洋战列舰鞍马和利根。

说句闲话,那次检阅时日本军舰锚地的旁边就是俄国军舰,那艘在蔚山海战中被日本上村舰队打成了废舰逃回海参崴的浦盐舰队的巡洋舰俄罗斯号,这种挺让俄国人没面子的安排也说明了日俄两国海军。

之所以派出级别如此之高的代表团除了对当时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英国的重视之外,就是对日英同盟的重视。当时距离第二次日英同盟条约满期还有5年,但是已经开始了第三次日英同盟条约的谈判。英国人已经感到了日美关系的恶化,提出要在条约中增加免除对第三国交战义务的条款,具体地说就是“在和日本保持友好关系的同时,决不和美国开战”虽然日本人很不愿意,但最后在1911年7月13日签署的第三次日英同盟条约的第四条中明文写上了“在和第三国签署了仲裁审判条约以后,即告免除和该第三国的交战义务”1912年3月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英美之间签署的仲裁审判条约,期限十年,当天起生效。满期时如双方均无异议则自动延期一年。

这样在日美发生战争的情况下无法指望英国的支援。换句话说,把美国列为假想敌就不能指望英国继续是朋友。

说实话,当时英国和德国的扩充海军军还能够使人理解,因为当时的英国是依靠“3C”在维持着他们在七大洋上的霸权,所谓3C就是开罗(CAIRO)开普敦(CAPE TOWN)和加尔各达(CALCUTTA)。与此相对,德国的梦想是“3B”就是柏林(BERLIN)拜占庭(BYZANTINE,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过去还称过君士但丁堡)和巴格达(BAGHDAD),但除了台湾和朝鲜这两个相距日土很近的地方之外没有海外殖民地的日本要那么大的舰队干吗呢?

为了“制海权”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振振有词的。

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确实证明了马汉上校的海权理论中的“制海权”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仅仅是在具体战争或战役所需的“制海权”上,日本人其实根本没有领会马汉理论的实质。马汉理论中的海权比制海权要广泛的多,包括地理位置,地势和气候及产物,领土的扩张趋势,人口数量,国民素质,国家制度及政府性质等六个方面,是一个保障海洋国家赖之而得以存在的通商航道的综合概念,欧美人能够理解这个概念,因为从大航海开始的殖民浪潮使得欧美人离开了这种SEA  LANE就无法生存。但刚从锁国中解放出来不到五十年的日本民族还不是海洋民族,通商航道对日本人来说没有到生死攸关的地步,就是说海权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是没有必要的。

把这种整个国家战略的“海权”混同于某场具体战役或战争“制海权”了的日本人,很自然地就看漏了马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这种海权是自然地形成的”海权是一个地政学的概念,不太会有大的变化,而制海权是一个战争学上的概念,制海权的实现取决于战争双方的具体兵力对比和武器配备。马汉上校的海权理论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英国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人的不断修正,到现在还有很大影响,但马汉上校的依靠大舰巨炮实行主力舰队决战来争夺制海权理论在出现以后受到了实际验证而且被证明为正确的就只有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以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已经没有了大舰巨炮之间的舰队决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航空兵战略更加使得大舰巨炮无用武之地。

这个世界上有种东西叫做“主流观点”或者叫做“世界潮流”也行。如果你没有创造这个主流观点的实力的话,就只能跟着他走。如果不这样,希特勒,萨达姆·侯赛因就是榜样。但是这个所谓“主流观点”也会因为时代的变化和创造这个观点的国家的需要而变化,最致命是这种变化特别在一开始不是十分显著,如果看错了这个世界潮流,那再怎么积极也没用,看错潮流,抱着过时的观点的后果和当初就反潮流其实差不多。

二十世纪初的日本和德国就是最好的例证。

日俄战争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一个殖民主义横行的世界,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这些老牌殖民主义国家依靠其海军力量把亚洲,非洲和美洲分割成他们的殖民地,从殖民地掠取了大量财富。随着英国美洲殖民地的独立,殖民时代已经接近尾声。日本和德国就是在这种殖民主义已经接近死亡的时代还要拼命往殖民主义这班车上赶的两个野心勃勃的国家。

从日俄战争的媾和谈判时候开始,以当时东京帝国大学的七名教授:户水宽人,福井政章,金井延,寺尾亨,高桥作卫,小野冢喜平次和中村进午这七位留欧的博士,被称为“七博士”的极端民族主义知识分子逐渐占领了日本的思想界,扩张和掠夺已经成为了日本主流知识界和思想界的追求目标。日本海军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一半无意,一半有心地提出了八八舰队的构想。

要说日本陆军和海军一直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也不是事实,起码在一个问题上陆海军是一致的,那就是都想摆脱日本是“海岛国家”的形象,不过往什么地方走则是各有各的主意,在海军玩了命要成为“海洋国家”海军要成为一支“远洋海军”的时候,陆军则是要成为“大陆国家”陆军要成为一支“大陆陆军”1907年,山县有朋在看到当时还是参谋本部作战部中佐部员田中义一中佐提呈《随感杂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