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王爷公主妃-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出了闺学这般事来,诸家难免不会想到,这九公主不是顺启帝受意,成心的闹了事出来,好抓他们的小辫子。
不得不说,诸位大人“小人之心”了。
顺启帝最近是在等着他们生些事出来,好敲打一番。
而珑玥也是歪打正着。
最最关键,是贵女们将尾巴伸出来请人家抓的。
翌日,早朝。
凡家中女儿牵扯在内的大臣皆上了请罪折子。
议政完毕,下了朝堂,顺启帝坐于龙书案之后,瞅着案上那一叠折子,心中敞亮。
“吉安啊!常言道: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真真半点不假啊!哈哈!朕正想如何敲打一下众臣呢,那小妮子便将把柄替朕寻了来。这叫不叫瞌睡之时看到了枕头?啊?哈哈哈哈……”
顺启帝捋了捋唇上短须,面上愉悦非常。
“皇上英明!”
吉安偷偷的抽了抽眼角。暗道:凡是与九公主扯上了关系,这皇帝爷看啥都是好的。脑中不由得跳出两个字来:昏君!
☆、差别待遇
转过天来,早朝之上,顺启帝以教女无方为由罚了陈、杨、两位大臣一年的俸禄,并赐了教养嬷嬷下去,着好生教导两位贵女。
而宋大人因教女不严,家中贵女有辱圣听,直接官降两级,发到外省当府尹去了。
这宋、陈、杨三大家皆是顺启帝登基后,近十年来提拔的新贵。
特别是宋家,为妍妃娘娘本家,起初也只是出了个个小小的工部郎中,后妍妃胞兄科举,中了个二甲第一名的传胪。当时妍妃刚巧生了七公主,晋了妃位。顺启帝在历朝皇帝中也算得子嗣稀少的,得了女儿心中高兴,又见妍妃的胞兄是个有些实才,得用的,便起了提拔之心。一路顺风顺水的当上了正二品的户部左侍郎。
这人啊,若是太过得意便容易找不着北。这宋大人,宋向学便是一位。有学问,也不贪财,不贪色,就是好个清流名声,时时以才子自称。主持了两界科考,便好高骛远起来,自诩门生无数,暗地里拉帮结派。背地里人称“小国舅”!
与清流新贵自来对立的世家自是看不上眼,皆笑道:真真是上嘴唇顶天,下嘴唇立地了,正经的状元国舅老爷都没他清高。
明理倒是听人议论过几回,全都一笑置之。
若是宋家小打小闹的,顺启帝便也不会计较,可若要想坐大,引导朝堂,那便是招了顺启帝的眼。
而陈、杨两家正是依附于宋家闹得最欢的新贵。
这一次刚好让顺启帝一起敲打了。
得了信儿的二皇子慎王自府中苦笑。
有太子与五皇子英王,珠玉在前,自己本就入不得父皇的眼,只想着老实本分的当个安乐王爷挺好。谁知自家母妃与舅舅都是称不出自己几斤几两的,想要拔个尖儿。还有自己一母同胞的妹妹,因着公主身份,平日里高傲些也是应当。只,你作何要到九妹妹那里拔这个尖儿呢。怎就不知,自己如何得封了慎王?“慎”之一字乃是敲打着自己一系,要慎言、慎行,只安心荣享富贵罢了。
即使嫉妒,胸中不忿,便也藏在心中就好。谁叫自己没有投胎到皇后的肚子里呢。
那九妹妹才真真是父皇心尖儿上的人儿。捧着恐摔了,含着怕化了。容不得受半点委屈。
自己这几个月里趁着太子不在,于父皇心建起的那些子好感,被他们这一闹恐是又白忙活了一场。
想到这里,心中又怨怪起顺启帝。为何同是儿子,却要有偏有向。既不疼吾,为何还要生吾?
然,二皇子慎王也真真是个厚道人,却也是个聪明人。任凭自己的母妃、舅父、妹妹如何闹腾,他却死死守住本心。
急急也递了引导不力请罪折子。顺启帝倒也无有迁怒,道:“朕知道你是个好的!”又赐下玉如意一对,并贡缎数匹。知慎王爱玩虫儿,又着人寻了几只难得的鸣虫来赐下。算是安抚,也是告知朝臣,这个儿子是好的,朕不会因他母族的错误,便厌弃了他。
也算是告诉世族大家们,清流新贵还是简在帝心的。
只慎王得了赏赐心中又是苦笑。
这若是太子与五皇子,父皇必是不会赐什么宠物的。
还记得太子年幼之时得了一条白毛狐狸犬,甚是喜爱。几乎睡觉也要抱着。却被父皇怒斥玩物丧志!命宫人抱出宫去送到了安皇叔家,给了小郡主。
却于几天后为太子寻了好的藏獒与猎鹰,带着他出宫打猎去了。至今慎王还记得,他偷听到父皇的话:“宠物不是不可养,却要养得有用处。那绵软玩闹之物,养久了人也跟着绵软而失了大志,如雄鹰猎犬这般,能被你征服,为你所用的,养养倒还罢了……”
然,人之命天注定。如此这般也是不争之实,不认又如何。
大皇子诚王,是个老实厚道,无甚心机的,这与他亲娘齐妃的性子完全相反。得了信倒了拎了两坛子好酒寻上门来,与慎王喝了个不醉不归。
四皇子默王,得了信时正于书房之中写字,却只弯了弯唇角。
☆、睹物思人
西疆大营中。
因着自小就习练功夫,身体本就健壮,这几天又得到了精心的照顾,虽说前线上吃的差,裴元修的身体也大好起来,虽还不能剧烈运动,但,出来营帐之外,溜达上一会子还是无有问题的了。
一骑人马一路扬尘进了营地。
为首一人正是骑着赤兔良驹的太子李隆佑。身后随从的马鞍桥处挂一油布包,包袱皮上犹有血迹。
裴元修一见,便知得手了。
因着上一世的记忆,裴元修想起正是这几日里,古羝部族头领最得意的儿子,巴朗带着人马劫了他们的大批粮草,使得这一仗打得十分艰难。故,他便状似无意间提了一句:军中粮草将尽,算着日子想是后方的粮草快要压运到了,不知走得是哪条路……
这李隆佑虽说头一回从军打仗,却是个仔细且有盘算的,拉着他便去了中军帐。与平王及众将军在舆图上推演了之后,觉得敌方很有可能自三处摸进来偷袭。便遣了三队人马前去伏击。
在裴元修的谋划下,李隆佑请命带了一队人马,埋伏在了巴朗的必经之地上。
进了营地,李隆佑翻身下马,见着裴元修,自是满面喜色。
走上前来,给了裴元修胸口一拳,顾忌着他有伤,自是不重,笑道:“行啊,韧之,不止有武将之风,还有帷幄之才啊!”
裴元修笑,讨好大舅兄的第一步谋划得手了,稽首道:“恭喜太子殿下得胜归来!”目光却停在李隆佑的手上。
黑色大毛的暖手套,女红还粗糙,不纯熟,却只瞧着便知是九儿的针黹。前世里虽只有短短几年的夫妻缘分,针黹九儿却从未少给自己做过。自里衣、鞋袜至直缀、大氅,便是扇套、荷包、帕子,用得大多也是出自她手。这暖手套更是薄的厚的做了不少。
九儿做的针黹总有个习惯,会在一处不起眼的地方绣上个似猫又似字的曲里拐弯的图案来。
李隆佑这暖手套上,裴元修只一眼便看到了。
“怎得?喜欢这暖手套?若是别的,给你便给了,只,这是九儿那妮子特特与我做了捎来的,你便莫要想着了。哈哈哈……”见裴元修的目光锁在自己的手上,李隆佑便心中了然。这暖手套乃他家妹妹琢磨出来的,先前不少跟他一同来了军中的世家子看了,也皆稀罕,想讨要了去。
然,这是自家宝贝妹妹的针黹,李隆佑怎会舍得给。再者,女儿家的针黹也不能随随便便就给了外人。
裴元修笑了笑,眼中苦涩一闪即逝。手不由自主摸向胸口处,却摸了个空。上一世里,自九儿去了,那装着结发的荷包便被他整日里揣在胸口。如今却连睹物思人也不能了。
“君子不夺人所爱!平王爷还等着太子的喜报,太子爷快去吧!”
“好,韧之兄且回帐中,等我去邀了功回来请你吃酒!”李隆佑首次带队伏击便得了胜,且亲手砍了巴朗的脑袋,中心自是敞亮无比。“对,还要与你这小诸葛请功!你且等我的好消息!”说罢,拱了拱手,奔了中军大帐而去。
裴元修目送李隆佑离去,苦笑着转身,便见裴小迎了上来,“爷!这里是风口,回帐中吧!”
裴元修点了点头往回走。
裴小跟在身后,自打他家小爷受了伤,就变得古怪了起来。也不能说是古怪,只是似乎变得……
沧桑……
对!就是沧桑!
若说他家小爷,原来自裴将军去后就开始渐渐变得阴沉,这几日却在这阴沉之上又多了沧桑之感。
“爷,您看上了太子爷的暖手套?小的也觉那是个好东西,不碍事又暖和、护手!要不小的也学着给您缝一双?”
裴元修自幼便随父在军中,自是不会有婢女侍候,大件的衣物皆由家中的奶妈妈备下了捎过来,而缝缝补补、洗洗涮涮,一应物件都是裴大与裴小兄弟两个张罗。洗涮之事有时也会自己动手。
闻裴小之言,裴元修摆了摆手,“不必了!”
不是她做的,要了又有何意?
☆、出谋划策
裴元修暗自摇了摇头,转身进了营帐。
此时何必自苦?
九儿如今还好好的在那皇城之中,万千宠爱集于一身。自己则应当好好谋划一番如上一世那般将九儿娶回家来。
坐于帐内的简易床榻之上,裴元修极力思索着上一世所经之事。建军功,封将军,平反贼,收疆土,晋藩王。
若此一世也如此这般行事,便可有了匹配九儿的身份,也可有了保护她的能力。
况,这条路有上一世里积攒起来的经验,此一世便可不再如没头苍蝇那般毫无章法的东冲西撞,且,经营起来也便宜。
打定了主意,便开始于脑中认真谋划起来。
而李隆佑那厢,带着贴身长随,拎了油布包袱进了中军大帐,稽首施礼。
“平皇叔!皇侄幸不辱命,取了巴朗的首级回来!”
话落,李隆佑的长随便将手中油布包袱奉于书案之上。打开来。一颗毛发杂乱,双眼凸出的血淋淋人头,显露出来。
平王及帐中众将开怀大笑。
平王捻须道:“这巴朗乃古羝部族头人扎达瓦最得意的儿子,也是他属意的继位人。如今却被你摘了脑袋,想来他不会忍气吞声,必要有一场穷凶极恶的反扑。”平王拍拍李隆佑的肩膀,再道:“你小子好样的,首次领兵伏击便大获全胜,待我上表与你父皇报喜。想来,皇兄见了,定是要高兴得一晚上睡不着觉了。”
“皇叔谬赞,皇侄此次能得胜而归,还有一人的谋划之功!”
“噢?何人?”
“裴元修!”
“是韧之?这小子倒是与他爹当年初从军之时十分酷似,有个有勇有谋的。”徐老元帅轻点头,又遗憾道:“当年裴劲便是由我带出来的,只可惜英年早逝。哎……”
“虎父无犬子,怪道这小子为了请战出征将皇兄气了个仰倒。”平王爷轻笑,“若是将他安养在京中倒真真是屈才了。”
“既是可造之材何不传了来,听听他下一步作何想法?”明瑜说道。统帅之材于下一代之中,他还未见到有何好的。如若不抓紧培养,怕是待到他们这一辈退下之时,便要青黄不结了。此一次皇上选了十几位勋贵子弟随太子一同前来,也有选才之意。
李隆佑听了,给他的长随使了个眼色,命他去请了裴元修来。
对于这个裴元修,自打那次皇觉寺之行,有了一次长谈,便有了相交之意。于后来在军中相处,更觉此人很是对他的胃口,谈吐直爽且言之有物。不似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