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最才子 >

第259章

最才子-第259章

小说: 最才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和吴节本是好友,但现在却起了争雄之心:如今倒让士贞给笑话,不成,若现在惧了,等下还怎么同他争头名状元?

一想到这里,申时行将头抬了起来,深吸一口气,胸中波澜平息下去,整个人也冷静下来。

穿过午门广场,刚要进城门口子,就听到三声鞭响。这清晨的皮鞭因为沾了露水,脆生生亮得很,就好象有一颗小鞭炮在耳朵边炸开。

所有的考生都是一颤,队伍顿时有些乱。

吴节仔细看去,却看到门口边上有个太监提着一条十米左右的鞭子,用力地摔打在地上。

他心中好奇,忍不住问身边的申时行:“汝默,这鞭子什么意思?”

吴节虽然对故宫很熟,却不清楚这殿试的礼仪制度。

申时行刚才被吴节的气度激起了要强之心,此刻听到吴节问,顿时有些得意。这些程序他早就听师长们说过,清楚得很,低声回答道:“这是净鞭,皇帝仪仗中的一种,鞭形,挥动发出响声,使人肃静。”

“哦,原来是这样。”吴节又问:“接下来还有什么仪式,这殿试究竟在什么地方考?”

申时行又回答道:“以前其实不用进宫的,就在午门广场上答卷子。后来觉得在午门广场考试实在不够庄重,就转去了了太和殿东西阁阶下。可这五月间的天孩子脸,弄不好要下雨,后来就设置在太和殿东西两庑。只不过,嘉靖二十年的时候。太和殿失过一次火。万岁大约是觉得再在那地方考试不祥,就该成了保和殿。遂为成例。”

吴节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样。如此一来,却要多走几步路。先是要过午门,然后是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最后才是保和殿。”

申时行一惊:“士贞好象对大内很熟悉啊。”这个时候。他才想起一个传说,这个吴士贞似乎在京城有很大的背景。

听到二人小声说话。带队官员转头笑了笑:“肃静。”

这官员在礼部供职,也不是第一次带队参加殿试,像吴节和申时行这样一边走一边小声说话。全然没有诚惶诚恐的模样的考生。还是第一次见到。

说起来,除了嘉靖二十六年殿试时出了诸如张居正、李春芳、谭纶等一大批耀眼的人物之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什么好人才进宫了。如今却一口气来了吴节和申时行这两个青年英才,确实让人振奋。

可名士都有名士的派头和秉性,有的时候未免有些不好约束,这也是一件让人无奈的事情。

到了保和殿。眼前的场景让所有的考生毕生难忘,就连吴节也是印象深刻。

只见。保和殿前的小广场上五列十余行的小桌子,桌子后面没有凳子,皆是绣花锦礅。桌子上放着小香炉,正点着,香烟袅袅而起,细细地升上天去。桌子上还放在一个小篮子,里面有四个馒头,一碗汤,是考生们的午饭。另外,还放了文房四宝。

殿试虽然是最高级别的考试,可也就是给中式新人们排个名次,也没那么严格,自然少了搜检的麻烦。

按照名字,考生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桌子,静心屏息地坐等。

等皇帝和众考官的到来。

礼部那个官员微笑着看了众人一眼:“先用早饭。”原来,殿试是要供应两餐的。

这个时候,新人们忐忑的心才松了些,都拿起馒头小口地吃了起来。

吴节吃了两口馒头,发现这馒头又冷又硬,那碗汤里只飘了两片菜叶子,早已经没有了热气,顿时倒了胃口,看样子,皇帝很抠门啊!这才朝卷子看去,只见,试卷都是白宣纸。按照规矩,第一页上,考生需要填上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和祖上三代的履历。

早饭难以下咽,吴节也没心思吃,就磨了墨,将第一页填好。

等弄完,其他考生都已经用完了饭。

突然间,鼓乐之声大起,士子们放放下去的那颗心猛地提了起来。就看到本科监试官在几个官员的带领下分成两排走了过来,这其中,吴节就看到严嵩、徐阶、张居正、李春芳和高拱,另外还有几个官员,也不知道名字,看他们的官服,都是二三品的补子,估计都是各部部堂和侍郎之类的高官,乃大明朝核心决策层的决策人。

下面的中式新人都是李春芳的门生,李大人朝大家点头微笑,然后目光就落到吴节和申时行身上,这两人可是他的得意学生。

又听得三声鞭响,一个老太监一道风般地跑到内阁首辅严嵩的面前耳语两声,有转身飞快地跑了。

就见保和殿前卷过一股明黄色的风,当朝天子的仪仗走了过来。吴节看得明白,辇上端坐的正是嘉靖皇帝。

皇帝身边站着黄锦,他是这一科的鉴试太监。

众考生同时将身子伏下去:“万岁,万岁,万万岁!”

嘉靖向山呼万岁的考生们摆手致意。

帝辇上了保和殿,两列大臣才缓步从殿两侧台级通过,集中到大殿前,又是一阵“万岁”声,嘉靖坐了龙墩。

从头到尾,嘉靖的目光都没有在任何一个考生脸上停留片刻,一副面无表情的模样。

接下来,有又个什么仪式,然后是一通鼓乐,也谈不上任何旋律,就一个“声音大”,吴节被这阵噪音弄得心中发慌,脑袋也隐隐发起涨来。

这简直就是一种精神折磨啊,殿试就一到题目,千余字,碰到做得快的,也就一个时辰的事情。

殿试要从上午持续到下午北京时间四点钟的样子,这么长时间,不弄点花样出来,还真不好打发。因此,在朝廷看来,这就是一盛大的仪式,形式大于内容。

好不容易等到音乐声止了,鉴试太监黄锦高喊:“读卷大臣奏题喽!”



第三百六十二章小小的失望

听到要选定题目,吴节精神一振,直起身子,抬起头看过去。

如果说这一期殿试他还有什么期待的话,那就是看皇帝出的是什么题目了,最好这道考题同真实历史上不一样,也好让自己尽情发挥。这是本次殿试的一个悬念,另外一个悬念就是自己那天在嘉靖面前自污,也不知道嘉靖对自己做何感想,还会点自己进翰林院吗?

黄锦的声音刚落,本期殿试首席读卷官,朝廷百官之首,内阁首辅、吏部尚书严嵩就将一张宗卷展开了,呈到嘉靖面前。

如果没猜错,这宗卷上面应该有十余道题目,皇帝需要在里面选出一个题目出来做为考题。

一般来说,这些题目都是由内阁的阁臣们事先拟订的。不过,今期会试考场中出了那么大一件舞弊的案子,一百多个考生作弊,副总裁赵文华还掉了脑袋。

皇帝自然不会将出题的任务交给其他人,而是自己亲自拟订。

但形式上还是要走一走的,严嵩估计也是大为不满,一脸的不自在。

嘉靖皇帝提起朱笔,正要朝题目上勾去。却停了下来,低头朝下面的考生看去。目光在人群中一阵穿梭,最后落到吴节身上。

端详半天,这才在题目上一圈,定了一道题。

黄锦:“读卷大臣谢恩。”

立即,徐阶、高拱、张居正、李春芳等人就走到严嵩身后,朝皇帝拜下去,一共有八个人。

嘉靖双手虚虚一扶,八人顺势直起了身子。

“读卷大臣宣誓!”

随着黄锦这一声喊,就听到严嵩、徐阶、张居正等人高声唱读着一篇什么文章,听韵脚应该是什么韵文吧。反正是一篇歌功颂德的文字。也不用留心去听。

严嵩等八人,乃是殿试的读卷大臣。考生在殿试中的卷子被点中之后。卷子要由这八人亲口念给皇帝听。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严嵩、徐阶等人应该是考生们的业师座师了。只不过,皇帝才是殿试的主考,读卷官们不能被人称之为大总裁。

等到严嵩等人唱完。吴节原本以为嘉靖会亲自颁题的。可读卷官等人却是一阵“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所坐的辇就被太监们抬起来。从殿上下来,簇拥着走了。

然后,八个读卷大臣也各自散去。估计先要回部院去处理手头政务。这几人当中。除了张居正年轻些,都是一把年纪。殿试要考一天,如果守在这里,只怕熬煎不住。再说,内阁和部院里也有不少事情。

只几个监试大臣留了下来,其中就有先前为吴节他们引路的那个礼部官员。

殿试因为关系不到。又是策论题,夹带小抄进来也没什么用处。考生们能够都到这一步。最差的也能得个正七品的知县,谁肯搞小动作自坏前程?

再说,这里是皇宫,不怕掉脑袋吗?

所以,监试大臣们都显得很轻松,等皇帝和阁相们一走,都坐到了椅子上,端起一杯浓茶提神。

考生们这才同时出了一口长气,身子松弛下去。

申时行正好坐在吴节身边,忍不住小声自言自语:“天家威严如此震撼,方才我只看到一圈明黄的光,连万岁长什么样子也没看清,惜哉惜哉!”

吴节忍不住一笑:这个申时行如今才不过二十五六岁,但胆气比起其他考生却要大得多。在真实历史上,这家伙一入阁就变得圆滑世故,和现在的模样却大不相同。

听到申时行的话,监试官眉头一皱,正要厉声呵斥,就听到“轰隆!”一声炮响,震得他将刚要说得话咽回肚子里去了。

一个监试太监长声吆吆喝道:“颁题了!”

其他考生也都同时一震。

一面大大的黄帛放到监试官手头,监试官看了一眼,立即就大声道:“时务策一道,疆防盐铁茶马要策!”

这道题目要求考生就北方边防和互市提出自己的见解,论述朝廷用盐铁与草原民族互换马匹政策的得失。

这样的题目不难,用粮食盐铁换马这一政策由来已久,从西汉时就开始了,到如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得失种种,自有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这样的文章多得很,也有一定的套路可循。

考生们都是读了多年书的,这样的文章不知看过多少,如何不知道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

显然,皇帝并不想在题目上为难中式新人们。在科场舞弊鞍之后,考生们都已经知道事情的原委,知道自己会试的考题乃是皇帝御制。

所有人都是面露轻快,对皇帝更多一分感恩之心。

听到这个题目,吴节却是一阵失望:没变,这题和真实历史上嘉靖四十年殿试的一模一样,看来,我想自由创作的念头算是被打消了。

吴节在以前早就准备了一篇范文,是清初古文三大家中的侯方域所作。

侯方域字朝宗,复社成员,宗师级的文章好手。当年史可法给多尔衮的《复多尔衮书》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此人因为做了汉奸,在历史上名声不好。清人孔尚任的《桃花扇》就以他为主角,狠狠地把这个侯书生给挖苦了一番。

不过,说起文章来,这人却是十分了得的。

他这篇文章用来应付这场考试,自然是毫无问题。

吴节也想过不依靠抄袭,而是自己现作一篇。但问题是这道题目实在简单,一般考生入手之后,肯定会从北防的现状开始说起,指出若不向草原民族输出盐铁和粮食,若是草原上出现饥荒,他们肯定会南下劫掠。可若是输出太多,却又无行中壮大了草原民族的实力。

因此,所谓事行有度,过犹不及。每年的物资输出量必须严格核实。荒年多输出一点,寻常年份则严格控制,并辅以教化云云。

实际上,这道题目作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篇有严格套路的八股文章,其他考生肯定能作得极好。你就算再怎么标新立异,也不能写得更好,还有可能弄巧成拙,被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