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未来光脑系统 >

第25章

未来光脑系统-第25章

小说: 未来光脑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谢凌霄晨打赏588起/点币,感谢天崖辰星打赏100起/点币,万分感谢。
  ----
  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两种不同态度的读者以报纸,网络为平台展开论战。
  在报纸上,一些专家学者批判《明朝的那些事儿》不是严谨的史实,带有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偏好,有些细节处理很主观,书上一些不太严谨的观点会让读者对历史产生模糊的判断,因为传统的报纸比较保守,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否定态度的占在很大比例,所以,在报纸上,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批判的专家学者占了一些优势。
  但是在网络上,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批判观点的专家被打得溃不成军,因为网络是年轻人的阵地,再加上因为一些事情,年轻人对所谓的专家下意识地产生很反感。当然大部分专家是真才实料,但是有小部分专家,为了某某目地,昧着良心,成为某些利益的代言人,发表一些歪论,而这些歪论又经媒体炒作扩大,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很多年轻人对专家没什么好感。
  在网上,大部分年轻人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肯定态度的。
  陈东打开天涯论坛,看到的一些网友的评论。
  “一些专家就爱较真,《明朝的那些事儿》不是一本史书,作者只是以一种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在作者笔下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只是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很赞,如果这样都要批判,那么在网络上写穿越历史文的作者,你是不是要抓住人家的脖子,再喷人家一脸口水,然后,大骂你他/妈的写的些什么玩意啊,这样做有意思吗?”一个叫蚂蚁啃骨头的网友发表评论说道。
  “不能否定,《明朝的那些事儿》带有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偏好,有些细节处理的很主观,不过这本书基本符合历史的脉络,以史料为基础,并以风趣幽默的笔法,将一个个历史人物写活了,有趣,引人发笑,读者爱看,阅读的同时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典故,比如明朝的制度,元代的起名规则等等。”一位叫爱老虎油的网友发表评论说。
  “读史可以省身,读史可以明志,《明朝的那些事儿》这本书,它是一部纯粹草根的作品,能激发广大读者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兴趣,在读史的过程中瞻仰先贤们的风采,领悟先贤们的道理,对青少年有积极的意义。”
  “《明朝的那些事儿》不似史书那些沉重、枯燥无味,读过《明朝的那些事儿》的读者都觉得读来有趣,引人发笑,将明朝300多年写成一个活生生的生活故事,正是这几点,才会吸引读者阅读,在阅读中长知识,知典故,明事理。”
  ……。
  在报纸上、在网络上因为一本书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在陈东看来,道理就是用来辩的,越辩越清楚,并不是你是一个专家你说的话就一定有道理,别人都要听你。
  只要不是因为这场波及到报纸、网络的激烈论战引起国家文化部的干预,这是一件好事,这是对《明朝的那些事儿》变相的宣传,随着两方在报纸、网络论战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人人都有好奇心,对于以风趣幽默的笔法写的书,以前没有过,很好奇,真的如所说的那样有趣,引人发笑吗?于是纷纷走进书店,掏钱购买了《明朝的那些事儿》。
  陈东知道在原时空,《明朝那些事儿》被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燕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燕京语言大学、中国教育报、商务印书馆联合发布的《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倡导“为中国而读”的主体《推荐书目》作为历史类书籍推荐。
  从这点可以说明国家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
  陈东关掉网页,拨打了杜文海的电话。
  “杜总编,我刚在百/度搜了一下,因张良宇在报纸上批判《明朝的那些事儿》引发在报纸上、网络的论战,这是一件好事,相当于对《明朝的那些事儿》变相宣传,不会是你们长江出版社推动的吗?”
  电话一边,杜文海呵呵笑了笑,“不是,我哪知道那个张良宇从那里冒出来的,不过我们还是要感谢张良宇,对《明朝的那些事儿》销量能够突破40万册,这人功不可没。”
  陈东不去管什么这些,反正宣传的事归长江出版社,为了赚钱,长江出版社肯定玩命的宣传,由张良宇引起的激烈论战,效果比做几个广告强多了,还免费的,杜文海那边肯定乐得找不到北了。
  陈对杜文海问道,“杜总编刚才打电话给我有什么事吗?”
  杜文海说道,“《明朝的那些事儿》卖得很火爆,乘热打铁,我们出版社打算举办一场小说签名售书活动,想请你配合参加这个活动,此外还有一场记者招待会。”
  “行,什么时候,地点。”陈东答应了下来。
  15/100的趣高稿费分成不是白拿的,签合同的时候就已经规定陈东有义务配合出版社的宣传,陈东也乐意去参加这个签名售书活动,即能打响陈东在图书出版界的名气,之前他在图书出版界没什么名气,就算杜文海再看好这本书,分成也只能拿到7/100,后来,《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部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3天大卖了1W本,这才在第二次谈判的时候,《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二部到第七部的稿费分成加到15/100。
  而且书卖得多,他也拿得多,一本书售价30元,第一部他拿7/100就是2块1。
  “明天早上8点,定海市博文书店。”
  “行,明天我会准时到达的。”
  接下来陈东跟杜文海闲聊了几句,就挂了电话。
  第二天,陈东起了一大早,搭了辆出租车来到博文书店,看了下时间,7点20分,此时已经有很多读者手里拿着一本书等候在博文书店门前的广场上。
  博文书店门口,挂着一条巨大的横幅,横幅上写着‘庆贺《明朝的那些事儿》一个月销售突破42万册,特
  邀请小说作者骑都尉光临现场为读者签名售书。’
  ---
  看得还可以的书友请收藏个,有推荐票的投给本书,在此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第四十九节 《明朝》签售会(求收推)

  感谢妈妈他又吻我打赏588起/点币,感谢玄冰大帝打赏588起/点币,感谢金儒打赏100起/点币,非常感谢。
  --
  博文书店门口,十几个大气球悬挂在高空,彩旗飘飘,各界人士送的花蓝已经堆满了博文书店门口。
  站在博文书店,陈东向杜文海拨打了一个电话。
  “喂,杜总编,我到了,在博文书店门口。”
  “好,你等会,我马上来接你。”
  几分钟后,杜文海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将陈东热情地迎进博文书店。
  休息了一会儿,化妆师给陈东化妆,好在陈东外貌俊朗,气质极佳,不需多做修饰就能以完美的状态出现在读者面前。
  在出版社工作人员的簇拥下,陈东走出博文书店门口。
  等候在广场的读者们开始鼓掌,拿起手中的书向陈东不停地挥动。
  陈东向大家招了招手,打了个招呼,大声说道,“谢谢大家的支持。”
  接下来安排的是记者的提问的环节。
  “请问陈东,报纸上说《明朝的那些事儿》不是严谨的史学著作,带有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偏好,有些细节处理的很主观,书上一些不太严谨的观点会让读者对历史产生模糊的判断,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易网娱乐的记者向陈东问了第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有些专家学者批判《明朝的那些事儿》的主要原因。
  陈东笑了笑,说道,“这不是一本史书,他们把我抬得太高了。
  这是一本以幽默风趣的笔法写的明朝三百年的人物故事,小说以史料为基础,基本符合当时历史的真实,有趣,引人发笑,读者爱读,在阅读中长知识,知典故,明事理。所谓读史可以省身,读史可以明志,在阅读的过程中瞻仰先贤们的风采,领悟先贤们的道理,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积极作用。”
  听到陈东的一翻精彩的回答,很多读者都鼓起了掌声。
  “请问,陈东,以一种幽默风趣的笔法写史,据我了解,你是第一人,为什么会想到以一种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来写一本书呢。”搜/狐娱乐的记者提问道。
  陈东回答道,“我从小爱读史,从史书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史书很多地方深涩难懂,要查字典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而且整篇读下来,太沉重,无趣,枯燥无味,除了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以及以像我一样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外,大部分不爱看。
  所以在那时,我就想到为什么不用一种易懂,有趣的笔法写一本史书,让对无趣、沉重的史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爱看,阅读之后,大有获益,这就是我以一种幽默风趣的笔法写《明朝的那些事儿》的目地。”
  “请问陈东,自从《明朝的那些事儿》火了之后,引起了一阵跟风潮,比如,宋朝的那些事儿,唐朝的那些事儿,清朝的那些事儿,X朝的那些事儿,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些跟风之作,写得一般,但是很多读者受《明朝的那些事儿》影响,也购买了X朝的那些儿,对于这些跟风之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乐天娱乐的记者问道。
  “笔在他们手下,也不侵犯我的版权,我也不能谴责他,不过想说一句,这种风气不可取。”陈东回答道。
  跟风潮,实是娱乐文化繁荣的一颗毒瘤,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原时空的8、90年代的香江电影,《赌神》火了,马上一堆电影公司一鼓脑儿地跟风赌片,XX赌,赌XX,成本低,几万,十几万,几个赌/徒,一个半红不紫的演员,一些简单的道具,就可以拍成一部赌片,再加上为了赶时间,在这股赌片风潮熄灭之前上映,可谓是粗制劣造,这些粗制劣造的产品让观众看得吐,最后结果,赌片没人看了。
  “有没有打算继续以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写一本书,除了明朝外,还有很多朝代可以写的。”光大娱乐的记者问道。
  “有吧,想写一本三国的,其实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大纲已写好,不过最近太忙了,要到今年底或者明年各位读者才能看到那本书。”
  “请问陈东,《我相信》、《光阴的故事》的是不是你的作品,据我了解,一首《我相信》火遍了大江南北,一首光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评委听了当时就落泪了,还有起/点连载的《长生记》,我在起/点查了下,总月票榜前六了,分类月票榜前2了,盟主个数超过50位了,这是一个很了起的成就。”一周刊的娱乐问道。
  一周刊是一本八卦杂志,以狗仔队的灵敏,陈东的所有信息早就了解得很清楚了,包括陈东参加了我是歌手,想唱就唱歌唱比赛,以及在起/点网连载了《长生记》。
  在场的读者惊讶了起来,没想到陈东除了写书外,居然在音乐的成就上面也有不俗的表现,《我相信》,《我阴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感人至深,可以说唱到人们的心窝。
  ……
  陈东一连回答了记者们十几个问题后,因为时间有限,可不能读者们等太久了。
  所以工作人员将还想再提问的记者请在一边,让出了陈东旁边的位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