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剑-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月十七日,夔州奢崇明杀死巡抚徐可求等军政官员而是余人,发动叛乱占领夔州(今重庆)。随后建国号“大梁”,设丞相、五府等官。先后攻陷富顺、内江、资阳、简州(今四川简阳)、新都、龙泉(今四川成都市东南附近)。十月十八日,包围成都。
夔州女土司秦良玉起兵抵抗,命令翼明等率士卒四千人进驻南坪关(今四川南川西南),扼重庆叛军归路,又分兵守忠州(今四川省忠县)。秦良玉自统精兵六千人沿江西上,和奢崇明对峙不下。
大明朝内外交困,河套地区的蒙古鞑子林丹汗狼子野心,自然不甘寂寞。已经开始在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囤积重兵,四处掳掠。
耶里察台带领一个一百二十人的使者卫队入关,就是为了让魏忠贤兑现两年前的承诺,打开河套地区的通商之路,取消贸易种类的限制,比如说除了丝绸和瓷器以外,盐铁和火药也应该开禁。
没想到一上路就被西凉马帮连续拦截两次,折损了三十余人。好不容易进入长安,见到巡抚张之厚和总兵杜文焕之后,耶里察台才算安心下来。
后来总兵杜文焕派出三百骑兵沿路护送,耶里察台平安抵达洛阳,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信鸽往来,耶里察台已经完成了此行的任务。
原本耶里察台还准备把“龙门石窟出现武功秘籍”的事情弄明白,没想到烈火银刀独狼阴魂不散,他也来到了洛阳,把所有的事情搅得一团糟。
尤其是这个烈火银刀,竟然和三关镖局的总镖头关系匪浅,耶里察台才知道这件事情非同小可。
崔应元带领陈鸿泰等人快马加鞭赶过来,就是要护送耶里察台安全出境。
现在,潼关千户所衙门内,一个尖嘴猴腮,四十多岁的家伙居中而坐,竟然穿着坐蟒官服。这家伙不是别人,正是大太监魏忠贤手下的五彪之一,锦衣卫副指挥使崔应元。
东面下首坐着一个虬须大汉,同样是飞鱼袍服,却是潼关副总兵杜文焕。他此时的脸上显得很焦急,但是看见崔应元高高在座,而且慢条斯理在喝茶,却只能隐忍不发。。
西下首坐着一位风流名士,此人正是巡抚大人张之厚。
说他是风流名士,是因为这家伙在这种寒冬腊月,他竟然还捏着一把折扇,也不怕扇起风来把他冻成冰棍儿。他今天没有穿官服,而是穿着一身士子常服,一套锦袍外罩狐皮大衣。
大概过了半盏热茶的功夫,杜文焕实在是急得不行,只好向前俯身说道:“崔大人,刚才接到飞鸽传书,杀手榜排名第四的陈鸿泰大人竟然落荒而逃,大王镇伏击已经失败。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崔应元放下茶杯,这才摆摆手叹息一声:“要说这个陈鸿泰,九千岁其实还是很看重的。当初被人砍掉了一只右手,还是九千岁看在他忠诚老实,还有平时孝敬九千岁兢兢业业的份上才继续收留,所以我这一次带他出来立功。”
“杜总兵,你也不用着急。陈鸿泰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的计划并没有受到影响,因为那帮反贼没有按时赶到风陵渡,我们的客人就不会在渡河的时候受到骚扰。哦,对了。巡抚大人,给九千岁建立生祠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张之厚赶紧收起了自己的名士派头俯了俯身,然后低着脑袋:“崔大人放心,本官不敢忘记九千岁的恩情。已经拨出专款十万两专门修建,本月底就能够拈香上供,祝愿九千岁福如东海,万年长青!”
“这个,这个矿税使那边的账目都看清楚没有啊?”崔应元又把茶杯给端了起来:“九千岁可关心着呢,我们在下面办差,谁也不能耽误啊。。”
张之厚飞快地从袍袖里面摸出三张金色拜帖递上去:“都已经查清楚了,请崔大人审验。”
“嗨,张巡抚客气了。我们都是兄弟,没有必要来这一套啊。”崔应元首先把第一张拜帖收进去,然后才说道:“九千岁的这一份,其实还有些讲究啊。潼关这里年年闹灾,当地每年能够有个七八万两的税入,那就是很大的政绩。像现在这样弄出来六十万两,明年朝廷加税又怎么办呢?”
“崔大人教训得是!”张之厚吓得赶紧站起身来:“这都是下面的人办事不牢靠,本官这就吩咐下去,九千岁的帖子上再增加五十五万两,潼关这里无所谓,留下五万两就足够了。”
点点头,崔应元把两张帖子扔了下来:“关于北面的事儿,只要没有大的波动就行了。耶里察台渡河没有啊?人家对九千岁可是很尊重的,我们也要留心一些才好。”
杜文焕看见张之厚的事情了结,这才站起身来躬身说道:“崔大人,末将接到报告,北方的那些人所图非小,河套地区已经部署重兵,延安府、黄花峪只怕不保啊。末将这里需要准备吗?”
“杜总兵!”崔应元突然一拍茶几:“你既然拜倒九千岁门下,那就应该明白。如果没有变化,九千岁就永远是九千岁!如果九千岁不能更进一步,我们还能更进一步吗?”
“是是是!”杜文焕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耶里察台已经渡河进入风陵渡北上,西凉马帮的人被三百官军的弩箭兵挡在南头沟,目前已经无法前进半步。”
崔应元笑道:“这不就行了吗?该我们做的都已经做了,送耶里察台过河之后,我们和北方协议的承诺就完成了。至于今后出了什么事情,和我们没有关系。张巡抚、杜总兵,你们这次办得很好,我会如实向九千岁禀报,你们就等着九千岁的夸奖吧!”
0056、耶里察台逃脱
烈火银刀独狼离开三关镖局以后,一路向西疾驰,终于和尹凤祥率领的七十二名核心镖师会合,接下来就是拼命追赶西去的耶里察台。
没想到一路追到潼关附近最后也没有追上,结果在南头沟一线,独狼等人一头撞到了官军的弩箭队。
一百张弩弓,三百名弓手,一次齐射就是一千多支弩箭,打击距离四百步。这是攻城拔寨,战阵对决的搞法子,不是武林高手能够对付的。
再说了,就算有比神仙还厉害的武林高手,但是三关镖局是走镖的,镖师那都是本分人家的子弟,自然不能和官军展开对攻。。
为总镖头报仇雪恨,那是应该的,而且责无旁贷。但是和官军对抗那是造反,是诛九族的大罪,没有镖师愿意上前。
僵持到当天下午,西凉马帮剩下的十七人也随后赶到,结果还是没有办法从官军手下通过。
尹凤祥仗着三关镖局的招牌,多次找对面的官军沟通,但是最后都只得到一个答复:三关镖局想到什么地方都可以放行,但是想到风陵渡?没门儿!
烈火银刀独狼急得直跳脚,空有一身勇力,但却无计可施。
独狼和尹凤祥都不是傻子,在官道上突然出现官军,这绝对不是偶然遇到,而是人家早有预谋。
现在想追到黄河边上干掉耶里察台,根本没有丝毫希望了。唯一的指望,就是另外一支奇兵能够发挥作用。
这支奇兵就是熊储他们。
熊储制止了张献忠追杀锦衣卫的企图,然后七个人飞马疾驰,目标正是风陵渡。
半渡而击之,这是兵法里面都说烂了的玩意儿,是个人都能明白。
可是,陈鸿泰虽然逃走了,但是他把熊储他们阻拦了一个时辰,这就足够了。
等到熊储一马当先冲进风陵渡,找到大名鼎鼎的龙门客栈一问,顿时就傻眼了。
按照店小二的说法,一个时辰以前,有一帮女真鞑子在这里打尖。不过没有坐下来吃喝,而是买好了酒肉直接上路向北而去了。
随后赶到的张献忠瓮声瓮气的问道:“公子,追不追?”
“没用了!”熊储懊恼的摆摆手:“张兄弟,耶里察台可是难缠的高手,既然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你就算想追,也不知道应该向何处追呀。”
“不错,现在已经无法继续追击了。”黄妍莹随后赶到:“北面都是大山,就算我们追上去了,就这七个人也不顶事。”
恰在此时,方千寻惊叫一声:“师姐,你快过来看,书院紧急传令让我们快马赶回,有重大事情发生!”
众人回头一看,刚好发现方千寻把龙门客栈墙角的一个什么图案用脚擦去。。不问用,这是他们内部的秘密传讯方式。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另有要事,这就要告辞了。”黄妍莹看了熊储一眼:“既然耶里察台已经逃走,我们也没有必要执着。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只要我们多留心,机会总会有的。”
江湖儿女,说走就走,没有那么多拖泥带水的事情。
黄妍莹和方千寻走了,夏芸也找了个理由告辞而去。
现在风陵渡已经解禁,张献忠要过河去找烈火银刀独狼。因为刚才过河的人已经带信过来了,烈火银刀正在河对岸等候。
眨眼的功夫,风陵渡龙门客栈就剩下熊储和万年童子洛修、小叫花霍连山三个人。
“公子,这次大有蹊跷,风陵渡一带的我门兄弟全军覆没,我要立即赶回去向师傅汇报。”洛修也非常懊恼:“好好的一盘棋,也不知道被谁搅局了。公子,接下来你到什么地方去?”
熊储摇摇头:“霍连山跟着我,就目前这个样子哪里也去不了,我们就在这里休息一天,然后再作道理。”
风陵渡,是一个“雄鸡一唱,三省报晓”的渡口。因为受到秦岭一条山脉的影响,黄河在这里从南北流向来了一个急拐弯,变成了东西流向。
能够逼得黄河在这里改道的那座大山,正是黄河南岸鼎鼎大名的一座山峰——华山。
风陵渡口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关中的咽喉要道,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魏国与秦国的古战场就在这里,东汉时的曹操讨伐韩遂、马超,西魏的宇文泰击破高欢等著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
熊储带着霍连山在龙门客栈住下来,就是想谋划一下未来如何安顿霍连山。
这个小家伙虽然足够机灵,但是年龄太小了,武功修为根本不能行走江湖。
最近江湖风声日紧,层出不穷的血战在所难免。如果把霍连山带在身边,尤其是落单的时候被锦衣卫碰到了,实在是太危险。
就像这一次,如果一个细微失误,霍连山已经被陈鸿泰一刀两断,那真是危乎险哉。
龙门客栈历史悠久,古老相传,已经存在至少四百年,见证过风陵渡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现在不过是正午时分,熊储并不急于离开风陵渡,和霍连山在龙门客栈吃了午饭之后,就出门看看附近的风景。
熊储不急于离开风陵渡,就是因为这条能够逼迫黄河掉头的山脉,就是赫赫有名的华山。。
华山,现在是全真教华山派的圣地。虽然全真教号称不过问江湖事务,但是华山派却没有说过这话,所以人来人往复杂异常。
这几天在这里发生了这么多事,整个河洛地区、河套地区,有心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这里。
熊储是杀手出身,从来都不想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所以宁愿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等风头过去了再说。
至于游览风景,关键是吃午饭的时候,熊储听到好多“骚客”谈论什么女娲墓。
要说这座女娲墓,还是十年前(一六一零年)修建起来的。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