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货币战争 >

第22章

货币战争-第22章

小说: 货币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权知道美联储用他们的钱在干什么。” '5。25' 
除了华尔街的巨额资助,希特勒的金融制度改革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
是从德国私有中央银行手中收回了货币发行权。在摆脱了以国债为抵押才能发行货币的低效
率高消耗程序之后,德国的经济如火箭般地窜升,德国的失业率在1933 年时高达30%,到1938 
年却出现了劳工紧缺。
美国公司对德国在技术和金融方面的巨大扶持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这些扶持被后来的历史学
家解释为“意外事件或短视行为”。正是这些“意外的短视”极大地提高了德国军事工业的生产
能力。
1934 年,德国石油生产能力为30 万吨天然石油和80 万吨合成汽油(煤转油),剩余部分完
全仰赖进口。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氢化石油专利转让给德国之后,到1944 年,德国竟能生
产550 万吨合成汽油和100 万吨天然石油。
“尽管德国军事计划部门要求工业企业安装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但是德
国的军事经济专家和工业企业并没有完全理解大规模生产的涵义,直到美国两家主要的汽车
生产厂为打入欧洲市场在德国建立新式工厂之后,才让他们大开眼界。德国专家被派到底特
律去学习模块生产的专业技术和流水线作业。德国工程师不仅参观了飞机制造厂,还被允许
观看了其它重要军事设施,他们从中学到了大量的技术,并最终用这些技术来对付美国。” 
'5。26'

 
与德国军事工业生产体系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的美国公司还有通用汽车、福特汽车、通用电气、
杜邦公司等,它们都是属于摩根银行、洛克菲勒大通银行或沃伯格的曼哈顿银行的麾下。
7。 昂贵的战争与廉价的货币
丘吉尔曾有一句名言:“发动战争要远比结束战争困难得多”。乍听起来,此话不合常理,仔
细品味才发现确是至理名言。结束一场战争往往只需要交战双方政府的秘密代表坐在一起讨
价还价一番,无非是结束冲突的条件而已,或亏一些,或赚一点,没有谈不成的交易。
但是发动战争就困难多了,凝聚社会共识在民主社会是一件极端费神的事,这一点的确愁坏
了国际银行家们。
正如默顿所指出的那样,“在他们(国际银行家)的眼里没有战争与和平,没有口号和宣言, 
也没有牺牲或荣誉,他们忽略了这些迷惑世人眼睛的东西。” 
看清了国际银行家本质的拿破仑也曾一针见血的说道:“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
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 
饱受华尔街银行家洗劫的美国人民;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 年大萧条之后,也不那
么容易上当了,没有人愿意充当银行家的炮灰再把子女送到欧洲去打仗,于是举国上下充满
了被银行家痛恨的“孤立主义”气氛。
1935 年,参议员奈伊(Gerald Nye)领导的特别委员会发布了厚达1400 多页的报告,详细
披露了美国参加一战的辛密,历数银行家和军火公司在参战过程中的阴谋和不法行为,再加
上不久前摩根听证会对华尔街在29 年股票暴跌中的种种丑闻披露,使得人民反战情绪极为强
烈。此时,米里斯的畅销书《迈向战争之路》更激起了民众对参战问题的激辩。在此民意之
下,美国在1935 年到1937 年先后通过三项中立法案,严禁美国再次被诱骗而卷入战争。
在国内经济方面,罗斯福新政已经开始5 年多了,美国经济始终不见起色,失业率仍然高达
17%,到1938 年美国再次陷入严重的衰退。
银行家们和罗斯福都认为只有凯恩斯所提倡的超级赤字财政,狂发廉价货币才能挽救经济, 
而只有大规模战争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1933 年废除金本位之后,所有通往战争之路上的障碍都已被搬开,万事俱备只欠战争借口。
乔治城大学历史教授查尔斯。汤塞(Charles C。 Tansill)认为对日本的作战早在1933 年罗
斯福上台之前就已经计划好了。1932 年,美国海军就已经证实了从珍珠港海域60 英里发动
袭击可以重创太平洋舰队。美国情报部门于1940 年8 月破译了日本军方的密码,并可以解码
所有早前截获的日本电报记录。美国制造的破译密码机被送到了世界各地,唯独漏掉了珍珠
港这个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许多历史学家都相信,罗斯福事先就已经知道日本海
军将偷袭珍珠港。
1943 年1 月13 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发表了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声明,这个
声明令德国内部反对希特勒,主张与盟国媾和的势力大吃一惊。德国本来早在1942 年8 月就
提出了和盟国媾和的条件,德国退回1939 年9 月1 日之前的边境;以结束这一场德国必败的
战争。'5。27' 
德国内部主张推翻希特勒和纳粹政权的力量已经在着手策划军事政变,罗斯福的声明严重打
击了德国内部反战力量的影响力。基辛格是这样解释罗斯福卡萨布拉卡宣言的动机的: 
“罗斯福基于若干理由而做出这项声明(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他担心讨论对德和平条件可
能使盟国内部意见分歧,他希望盟国先集中力量打赢战争再说,他也急于向陷于斯大林格勒
战役僵局的斯大林担保,绝不单独对德议和。但是,最基本的原因是罗斯福力图避免日后德
国的修正主义人士起来声称,德国当年是被空口承诺诳骗才停战的。”'5。28' 
基辛格说的当然有道理,但是事实是残酷和代价高昂的战争被延长了两年多,无数生命和财
富化为灰烬。其中就包括600 万死于纳粹之手的犹太人,如果战争于1943 年结束,他们中的
相当一部分人非常可能得以幸存,毕竟在德国有条件投降的协议上,盟国可以有很大的发言
权。
但是,刚刚才热了热身的国际银行家岂可轻易结束发大财的好机会。当战火在1945 年8 月最
终熄灭时,美国的国债从1930 年仅160 亿美元狂涨到1946 年的2690 亿美元,凯恩斯的赤字
财政和廉价货币的主张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得到“验证”。国际银行家们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再次爆发一笔横财。
第六章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
“金融资本势力有一个极为长远的的计划,它旨在建立一个金融系统来控制世界,一个被少

 
数人控制的、能够主宰政治体制和世界经济的(机制)。
这个系统是以封建专制的模式被中央银行家们所控制,它们通过频繁的会议所达成的秘密协
议来进行协调。
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这是一家私有的银行,而控制它的中央银
行们本身也同样是私有公司。
每个中央银行都致力于通过控制财政贷款、操纵外汇交易、影响国家经济活动水平、在商业
领域对保持合作的政治家提供回报等方式来控制各自的政府。” '6。1' 
乔治城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卡洛。奎格雷1966 
本章导读
在我们的生活中,“世界政府”、“世界货币”之类的词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如果没有相关
的历史背景,您将非常可能把这样的提法当成普通的新闻炒作,其实,一个巨大的计划正在
启动。令人忧虑的是,中国对此仍然知之甚少。
1944 年7 月,当整个欧亚大陆还被满天的烽火所笼罩,就在英美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后
仅一个多月,来自世界各地的44 个国家的代表来到美国新罕布什内尔州的著名度假胜地布雷
顿森林,商讨战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蓝图。国际银行家们开始实施他们策划已久的计划:控
制全世界的货币发行! 
此时的国际银行家们已经建立起一系列核心的组织机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协会(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和美国外交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后来,由这两个核心机构又衍生出两个新的分支:经济领域由彼尔德伯格俱乐部(Bilderberg 
Group)执掌大政方针,负责政治挂帅的是三边委员会( Trilateral mittee)。
这些组织的最终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由极少数英美精英分子所统治的世界政府和建立最终
统一的世界货币发行体系,然后是对所有地球公民征收“世界税”,这就是所谓“新世界秩序” 
(New World Order)! 
在这样的体系之下,所有主权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内政决策权都必须被剥夺,所有主权国

 
家及其人民的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必须被操纵。被套在现代人民身上的枷锁不再是铁链而是
债务。为了使每一个现代“奴隶”产生最大的效益,粗放的经营管理必须向高效的科学“饲养” 
阶段过渡,无现金社会、电子货币、国际统一的射频卡身份证(RFID Identifier)、人体内
植入身份证等技术将成为最终把现代人变成“奴隶”的标志。依靠射频识别技术,国际银行
家最终将可以监控每一个地球人在任何时间的任何位置。当现金从社会中消失之后,只需要
轻敲几下计算机键盘,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随时剥夺取得自己财富的权力。对于一切珍惜自
由权力的人来说,这是一幅超级恐怖的景象。但对于国际银行家来说,这才是“新世界秩序” 
的最高境界。
精英们认为他们的计划不是“阴谋”,而是“阳谋”(Open Conspiracy)。与传统阴谋不同的
是,他们没有明确的领导机构,只是“松散”的“志趣相投的社交圈子”。但是,让普通人不安
的是,这些“志趣相投”的重量级人士,似乎总是以牺牲普通人的利益来“充实”他们的“理
想”。
美国外交协会的创始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联盟的首倡者豪斯上校就是这一计划在
美国的一位重要操盘手。
1。 “精神教父”豪斯上校与“外交协会” 
“在华盛顿,真正的统治者是看不见的,他们从幕后来行使权力。” '6。2' 
费利克斯。佛兰克特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豪斯上校名叫爱德华。豪斯(Edward House),上校的称号是德克萨斯州州长对他在德州地方
选举方面所作贡献的表彰。豪斯生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富裕的银行家的家庭,豪斯的父亲, 
托马斯在美国内战期间是欧洲罗斯切尔德家族的代理人。豪斯早年在英国读书,和很多20 
世纪初的美国银行家一样,豪斯更愿意视英国为祖国,并与英国的银行圈子保持着密切关系。
1912 年;豪斯发表了一本后来引起史学家强烈兴趣的匿名小说《菲利浦。杜:管理者》(Philip 
Dru: Administrator),在小说中,他构思了一个仁慈的独裁者掌握了美国两党的权力,成立
了中央银行,实施了联邦累进收入所得税,废除了保护性关税,建立了社会安全体系,组成
了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等。他在书中所“预测”的未来世界与后来美国所发生
的一切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其“预见力”直追凯恩斯。
其实,豪斯上校和凯恩斯所写的与其说是未来的预言书,不如说是未来政策实施的计划书来

 
得更加准确。
豪斯上校的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美国上流社会的瞩目,书中对美国未来的预测与国际银行家
所期望的高度吻合。豪斯上校很快成为精英圈子中的“精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