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龙腾-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役过后,皇太极不但解决了大凌河这个战略要地的归属,还得了一大批强兵悍将投顺,心中喜悦。奔赴锦州城下,寻了围城的多尔衮等人吩咐几句,命他们随时注意关外明军动向。对锦州城内之敌不必逼迫太甚,一直围到他们无粮,则城池可不攻自破。反正除了山海关之外,明朝除锦州已无寸土,锦州城高坚深,城内将士用命,急切之间攻下,无事无补,反到是损兵折将。
他自已决意解决察哈尔部蒙古,带了八旗精兵誓师出征。八月一日,大军西渡辽河,历两昼夜,经都尔鼻、西拉木轮河、昭乌达等地,沿途的蒙古部落纷纷来会。加之满人骑兵,两部骑兵已逾十万人。皇太极便在昭乌达召开盟会,对蒙古各部“率兵多寡不齐,迟速亦异”进行批评,他是盟主身份,各部蒙古首领皆叩首听命,无人敢置一词反驳。
大军越兴安岭,林丹汗得知此次进兵如此声威,早就率部众逃之夭夭。大军四处追击,除了一些落单的牧民外,竟是空无一人。追击至库黑德勒酥,方知林丹汗已逃至归化。大军即刻奔赴归化,沿途断粮,正好遇到漫山遍野的黄羊,皇太极命大军捕羊以充军粮,一天之内得羊十万只,皇太极左右开弓,一人射杀五十八只。
追至归化境内,又分兵两路,一路以皇太极亲领,率岳托、萨哈廉、多铎扑向林丹汗的驻地,一路以阿济格领蒙古诸部,进攻大同、宣府外的察哈尔领地。林丹汗猝不及防之下,被合围于敌阵之中,率领亲骑左冲右杀,却远远不是同样勇悍,却又多年征战,经验和战力都在巅峰的满人八旗的对手。自早到晚,杀声不绝,三万多察哈尔哈的精锐骑士尽数战死,联军折损不到万人。
此次出征行程万里,历三个月又二十六天而返回盛京,除了林丹汗死于阵中,其妻、子皆被俘获,沿途十余万察哈尔部落的部众归顺,获牛羊马百万匹。
回到沈阳之后,全辽上下都是欢天喜地,为英明神武的皇帝歌功颂德。时近新年,满汉人等尽皆准备好过年的肉酒,物事,迎接远征归来的丈夫、父亲、儿子。有战死未归的,其家也得了皇帝赐下的牛酒,银钱,虽然伤心亲人不能回来,在以射猎征战为业,数十年来不停的打仗的满人心里,却也是常有之事了。
休息数日之后,因征战万里而瘦了一圈的皇太极却极是精神,亲赴太庙告慰努尔哈赤之灵。当日林丹汗污辱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拿他没有办法,只得隐忍了事。此次远征林丹汗人头落地,却正好被拿下祭奠亡灵。当是此时,虽然老汗的尸体还被放在北京,满人的心中对皇太极的敬意,却又是加深了几分。
崇祯六年正月初五,皇太极于宫中勤政殿内大宴诸亲王、贝勒、贝子,并满汉八旗文武大臣,当即宣布,留在当地扫荡察哈尔部落的阿济格得了元朝的传国玉玺,此刻已往盛京赶来。待中午祭坛筑成,便领着众人亲迎玉玺。
待午时,阿济格等凯旋而归,至新筑成的坛前。坛上设黄案,焚香,阿济格举案献传国玉玺,由正黄旗大臣纳穆泰、镶黄旗大臣图尔格接过,群臣跪。皇太极接过玉玺,跪谢天恩,仪式方完。这隆重的仪式背后,对传国玉玺,以及这上刻:制诰之宝,相传还是自汉朝传下来,由北元历代大汗视若珍宝的玉玺被满人得到,其中的含义和对人心的做用,委实是非同小可。自此之后,满人不但以辽东为自已的禁脔,对关外的汉人居处,亦是有统一兼并之心了。
“睿亲王多尔衮,朕命你一定要围死锦州,不使他们得到补给,你却荒疏军务,擅自下令让属下各军轮休回盛京。又围城不严,大军离城二十多里,以至城内还能私通城外,得到粮食。你是何居心,敢如此不遵朕的命令?你竟不必来盛京见朕,亦不准回家,降你为郡王,与豪格戴罪立功,若事仍不谐,还要重重治罪!”
多尔衮待传旨的索尼念完,额头上已是沁出一层细细的油汗来。他年纪轻轻,却甚得皇太极的宠爱,虽然前次阿敏和莽古尔泰谋反,他并未参与,其实却是坐山观虎斗,对两方都不相帮。待皇太极将两个大贝勒收拾之后,他才又重表忠心。却再也得不到皇太极爱惜不疑的信重了。此次他为主帅,领侄儿豪格围锦州,因皇帝有命,不需急攻,是以他们都有些漫不经心,竟被祖大寿钻了空子,屡次出城打粮。按说锦州早该断粮,竟然支撑到今时此刻,却不能不说是他们的责任了。
“臣弟谨遵皇上的教诲,一定好生围城,不使锦州的兵马再出来。我是主帅,一切的责任都该由我来负,令士兵出家的命令也是我下发的。与肃亲王无关,请皇上宽恕肃亲王,并任命他为主帅。”
豪格年纪与多尔衮相仿,性格原是粗鲁莽撞,经皇太极多年教诲,论起心思已不在多尔衮之下。此时听了叔叔的认罪之辞,皮里阳秋,显然是点醒父亲,围城的叔侄俩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处置他,亲儿子也一样跑不了。
因也叩首谢罪,道:“我虽然是副帅,主帅做出错误的命令,我不能阻挡,没有劝说。我也有罪,请父皇治罪!”
他轻轻数语,又将皮球踢了回去。叔侄俩对视一眼,都觉得对方眼中阴沉冷漠,如电光火石般一闪,却又急忙避开。
索尼向两人一笑,忙道:“皇上从草原打察合尔刚回来,原以为锦州必然被攻下来了,谁知城池还是同当时一般固守,心里生气,发作你们几句,这也没有什么。为今之计,早日破城才是正经。”
虽是辽东禁烟,不过多尔衮与豪格贵为旗主亲王,除了不当着皇太极的面,谁也管不得他们。此时听了索尼的话,两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心头一阵焦躁,叔侄俩同时嗒嗒打着火,两支长柄烟枪燃将起来,不消一会功夫,帐篷内就是烟熏火燎。
索尼忍住呛人的烤烟味道,边咳边道:“两位不必烦忧,破城之计,皇上已经有了。”
两个刚降的郡王正自愁眉苦脸,不知如何是好。那锦州城高防坚,清兵冲不到城下,便被城头数十门火炮轰的七零八落。再加是堑壕、尖桩、护城河,还有祖大寿这能攻善守的辽东大帅于城内镇守,城头上尽是关宁精兵,尚有三四千人的蒙人射手,八旗兵一至城下,那些蒙古射手便左右开弓,射术不在满人之下,是以强攻数次,都不能得手。
此时听得索尼言道皇太极已有破敌之策,两人一时大喜,同时将手中旱烟按熄,齐声道:“皇上是怎么说的?”
“皇上在我临来时交待,破城之计,唯在外城的蒙人身上!”
眼前这两位都是满人里掐尖儿的人物,只需这一句话一点,立时便了然于胸。多尔衮沉吟道:“早前,我已与蒙人将领诺木齐,吴巴什连络过。他们都不肯降。”
豪格亦道:“这些蒙人虽然都说满蒙一家,又说什么祖大寿待他们不薄,不忍背弃。又说什么要保有蒙古人的荣耀,不能在背后捅盟友一刀。父皇的想头虽好,只怕还是难办。”
索尼笑道:“那些都是场面上的话,如何能当真!皇上说了,明军中的蒙人不过是仗着城高粮多,咱们不易攻入,又有几年的粮草可食用,是以不肯投降。再者说,也是觉得明朝是大国,咱们还是蛮夷小国,他有些瞧不上。这些蒙人与在草原上放牧的不同,虽然还说是蒙古,实则已慢慢汉化了。”
一时间两人都点头称是,都道:“这话对。那些蒙古人多半是说汉话,甚至着汉服,一心相帮着汉人打咱们!若是能攻进去,都尽数屠了!”
索尼一笑,不理会两人的愤恨,只道:“皇上吩咐,将咱们得了传国玉玺还有江南的局势,给几个蒙古副将知晓。命咱们的巡兵和城头上的蒙古兵多说话,告诉他们,明朝皇帝没有功夫来救锦州了,他们的粮草能支持一年,咱们就围一年,支两年,咱们就围两年,总归要围到他们粮尽那一天。此时若是不降,城破之日,无分男女老幼,尽屠之!”
多尔衮点头赞道:“不错,就这么用攻心之法,不信他们不惧!”
当下几人在帐内计较已定,布置人手前往锦州城下,以射书入城,喊话等诸般办法动摇外城蒙古兵的军心。不过十余天后,城内蒙人尽皆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诺木齐与吴巴什等人初时还弹压辟谣,待后来经数次书信往还,两人亦是绝望。此时江南被占,北方农民军虽然诸路明军撵的四处流窜,但一时半会主力未伤,九边并关宁明军或被张伟的汉军拖住,或是在剿灭农民军,崇祯皇帝委实是派不出兵前来关外救援了。
两人思来想去,又被皇太极书信中的:满蒙二族,语言异而衣冠同,是以因守望相助,共伐明国……话语所打动,思虑再三,终下定决心投降。祖大寿听到风声,决意除去蒙古将领,以明将领蒙古兵士。还未及动手,便被吴巴什等人发觉,一众蒙古将军抢先动手,在外城与明军激战。城内明军猝不及防,一时间竟吃亏甚大。祖大寿虽从内城带兵,拼命出来厮杀,却已无法阻止。蒙古兵一时打不开城门,便在城头垂下长绳,多尔衮等人早有准备,一队队两白旗的满兵攀城而上,加入蒙兵阵中,与外城明军激斗。不到两个时辰,锦州外城即告陷落。祖大寿等人退入内城固守。
六千余蒙人并家属投降,并献上外城屯积的粮草,同时在外城向内城呼喝叫骂。祖大寿等人既失粮草,又失军心,再得知朝廷根本无兵来援,万般无奈之下,亦只得投降了事。
自此,崇祯六年伊始,不出正月,关外全辽之境竟归满清所有。明朝除了一座孤零零的山海关由降将吴襄之子,年方弱冠之年的吴三桂为副将,署理防守之外,在关外再无寸土。而长城沿线的蒙古部落亦全数归顺满人,除了历年来在辽东附近的蒙古人被编成八旗,成为清国的正式部属军队外,草原上尚有大大小小的各个部落奉皇太极为盟主,随时会听令出兵助战。
皇太极成功的解决了自辽阳和赫图阿拉被破,父汗尸骨被掠走,两名皇妃被辱等诸多的不利因素,掩有全辽,收服蒙古,此时关外及大漠万里之地,尽数听从他这个满人皇帝的指令。女真之盛,除了没有占据华北之外,已不在当年的大金之下了,他的声威,亦是远远超过了其父,现下对他而言,只需解决明朝,直面江南张伟的挑战了。
只是明朝在北方尚有几十万大军,除了边军和奉调入内的关宁军外,尚有中原大军、陕军,实力虽远不及八旗大军,却仍需举国之力,方能一举灭之。清兵再度入关,势必不会再退回关内。而此时皇太极却无后来的“借兵助剿,为崇祯复仇”的借口,要成功的对整个北方的汉人进行有效的统治,殊非易事。而除了城池被围,万般无奈之下,也没有明朝大军大股的对满人投降的先例,是以皇太极此时心中虽是极欲入关,只时此时辽东初平,大局不稳,也只得按捺住性子,窥探明朝虚实,准备一击便中,定鼎中原。
明朝在关外全无办法,对江南汉军亦是无法可施。只是此时十几万精锐明军齐集川陕